羅怡
童年是什么顏色的?沐浴著母愛的童年又是什么顏色?讀完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你就會找到答案。
泰戈爾素有“兒童詩人”之稱,他1913年出版的散文詩集《新月集》收錄了40首兒童詩,主要以兒童的生活情趣為主旨,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藝術(shù)形象,為讀者進入兒童的心靈世界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督鹕ā肪褪瞧渲幸皇滓繇嵑椭C、意境優(yōu)美、想象奇特的兒童詩。
讀罷此文,你不由得要驚嘆泰戈爾的奇思妙想了??梢哉f古今中外歌頌“母愛”和“童真”的篇章不勝枚舉,或者是孩子承歡母親膝下,其樂融融;或者是母親細心呵護孩子,如夏夜清涼的風(fēng)。而文壇巨匠泰戈爾卻獨辟蹊徑,以孩子的口吻敘寫母子情深,并且借助奇特童稚的想象,虛實相間地營造出了一個色彩繽紛、撲朔迷離的童話世界,譜寫出一首人間最動人、最和諧的“母愛”贊歌。
詩作的情感魅力
詩中流露出的感情像一條發(fā)端于幽谷密林中的小河,給人一種率真質(zhì)樸的感覺。詩歌開端即用第一人稱——孩子的口吻表達著對母親的眷戀?!凹偃缥易兞艘欢浣鹕?,只是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風(fēng)中搖擺,又在新樹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么?”眾所周知,孩子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在他們眼中,世間萬物都具有人的思維,人與萬物既可以對話,也可以相互變換。那么,當(dāng)一個小孩兒夢想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長在樹的高枝”上時,我們就可以理解他的良苦用心了。他要同媽媽捉迷藏,“悄悄地開放花瓣兒”,散發(fā)出誘人的花香,投影在媽媽的書桌上。天哪,這么小的孩子已有如此的愛心,他是在用自己搖曳的舞姿、淡雅的芬芳、玲瓏的身影去陪伴母親、撫慰母親、愉悅母親。
那么,這個小人兒的愛心又是從哪兒來的呢?細讀原詩,不難發(fā)現(xiàn),這愛來源于母親深厚而寬廣的愛,這溫馨的母愛從詩中母親尋找和呼喚孩子時情不自禁流露出的焦急心態(tài)一覽無余。詩中有兩句孩子模仿母親的話語:A句:“孩子,你在哪里呀?”B句:“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讀A句,仿佛看見母親因?qū)げ灰娮约旱暮⒆佣夹木o蹙,聽見母親的聲音嘶啞而顫抖。讀B句,又好像看到母親找到孩子后佯裝生氣,作勢欲打,轉(zhuǎn)而又被找到孩子的欣喜所取代,瞬間轉(zhuǎn)變?yōu)樾奶鄣泥凉帧_@些話語,不僅詩中的主人公因常聞此言而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來,所有的小讀者只要享受過深深的母愛,都會有相似的經(jīng)歷和感受,讀詩時仿佛從明鏡中看到自己和母親的影子,不禁莞爾。這難道不是人世間最平凡而又最偉大的母愛嗎?詩人以濃郁的愛心營構(gòu)了一個純美的境界,它令每一位讀者都深醉其中。毫無疑問,讀罷此詩,凡是母親都會更加喜愛自己的孩子,凡是孩子都會更加熱愛自己的母親。
“鴉有反哺之孝, 羊知跪乳之恩?!薄罢l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蹦赣H愛孩子是人類美麗的天性, 孩子愛母親也同樣是人類美好的品德。泰戈爾的詩之所以打動人心,就在于他以慧眼探知了人間愛的共性,并用純熟的筆墨繪出了家庭、母愛、童真等所有人類美好和圣潔天性的細微之處,才會讓讀者從熟悉的情感中聯(lián)想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從而享受這種愛的體驗,并獲得心靈的洗禮。讀泰戈爾的詩就是讓人心思純凈,情深意迷。
詩作的語言魅力
這首詩的魅力還在于語言清新雅致,用詞生動傳神。首先表現(xiàn)在詩中描繪的人、景、物具有工筆畫的清晰性。如“金色花”“金色花的林蔭”“新葉”等詞語的運用使色彩鮮明。陽光映射下,花的金色與林中樹蔭下新葉的綠色冷暖適宜、互為映襯,使我們仿佛看到清亮的天空下,一朵朵金色花抖落滿身的塵土,迎著朝陽,盡力地舒展著嬌軀,把每一片花瓣兒都悄悄地綻透。這是多么鮮活而旺盛的生命力啊!其次,對一些動詞的使用使這首詩具有了音樂般的流暢?!靶ξ薄皳u擺”“匿笑”“投”“落”等富有動感的描摹蕩漾著無窮的童趣,一個富于幻想、任性率真又天真爛漫的“我”便活生生地跳到了讀者的眼前。
根據(jù)西方體驗美學(xué)理論,閱讀活動是作家體驗與讀者體驗相融合的一種感性交流或?qū)υ?。為了更深入地領(lǐng)會詩意,讀者在吟誦時盡可以調(diào)動多種感官以發(fā)揮想象去品味,去體驗。如此,品讀此詩時便宛如飲一杯佳釀,純凈甘甜的汁液從口傳至心,讓你的五臟六腑都那么熨帖舒適?!爱?dāng)你沐浴后,濕發(fā)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蔭,走到你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的香氣,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弊x著讀著,我們仿佛觸摸到花的濕潤與柔滑,仿佛嗅到花的清香與女子浴后的芬芳,仿佛看到輕緩地走在林蔭路上的母親那儀態(tài)萬方的背影以及母親低聲禱告時虔誠的神態(tài),耳畔仿佛傳來孩子銀鈴般的嬉笑聲和母親溫婉的責(zé)問聲。這優(yōu)美清麗的畫面、自然和諧的音韻以及滲透于字里行間的真摯的愛心,也許就是這篇膾炙人口的散文詩永具藝術(shù)魅力的真諦。
詩人的宗教情節(jié)
遍觀泰戈爾散文詩, 如《孩子的世界》《榕樹》《云與波》,會發(fā)現(xiàn)一個共性,即詩中那些抒情的小主人公似乎都有些神化。如本文中的“我”隨心所欲, 忽花忽人, 就像一個活潑可愛、無所不能的小天使。泰戈爾之所以把這些孩子寫得似神非神、 神人合一,并非是他故弄玄虛, 而是與其一直以來深入骨髓的宗教情結(jié)有關(guān)。泰戈爾從小生活在濃重的宗教氛圍中, 接受了宗教文化,“從童年時代起,他(泰戈爾)就模糊地感到宇宙之間存在著一個主宰,它活在一切有生命或者看來似乎沒有生命的東西之中,活在人們心中,它也主宰著泰戈爾本人,并使他同萬物發(fā)生著密切聯(lián)系”。幼年的泰戈爾在家中廊廳的角落播下了番荔枝的種子,每天都用水澆灌它。想到那么小小的種子竟然會長成一棵樹,心里就不由產(chǎn)生了一種巨大的驚奇和渴望??墒?,當(dāng)番荔枝的種子長出幼苗時,伴隨著這顆幼苗茁壯成長的內(nèi)心驚奇的“幼苗”卻不復(fù)存在了。泰戈爾感慨萬千,“這不是番荔枝種子的過錯,而是心靈的過錯”。所以,泰戈爾認為只有孩子的內(nèi)心才是無比純凈圣潔的,擁有神性的光芒。在《云與波》里,孩子可以到云端與曙光和月亮做游戲,也可以踏著波浪唱歌前行。在《榕樹》里,孩子可以與池邊的蓬頭榕樹默默對話,交流情感。在泰戈爾看來,孩子就是宇宙萬物中的一部分,其生命和自然萬物融合在一起,并且在這種融入中,孩子也獲得了自然的神性。
《金色花》就是這種宗教情結(jié)的突出表現(xiàn)。本詩中金色花是印度圣樹上的花, 是受到人們尊敬的花朵。把孩子喻為“金色花”,不僅贊美了孩子金子般的心靈, 也表達了孩子對神圣母愛回報的心愿。因為母親讀的書《羅摩衍那》是圣書,做的是宗教禱告禮儀,母親的形象也因此變得高大而載滿神圣的光輝。面對擁有神圣光環(huán)的母親,孩子將用世上最美好最圣潔的東西—— “金色花”回報母愛,用搖擺的身形、清幽的花香、溫柔的影子時刻伴隨母親以表達自己深深的依戀和敬愛。因此,全詩在神圣母愛的沐浴下感化了一個孩子,也教會了孩子擁有一顆感恩之心。這就是構(gòu)成泰戈爾詩歌中非凡的想象力和撲朔迷離的神秘主義色彩的宗教情結(jié)。
讀完此詩,你便會深深領(lǐng)悟到:浴在母親愛河中的童年是金色的童年,如金色花般圣潔美麗,如金色的陽光般溫暖宜人,如金子般燦爛奪目。沐浴著母愛的童年還是一支神奇的夢幻曲,是一幅鮮亮無比的畫卷,一首寫不完的詩。
(作者單位:山東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xué)校)
責(zé)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