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知不覺,“小學階段小古文教學的研究”的課題已經走過了兩個年頭。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最大的感受是參與實驗的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越來越高。開展此課題,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均有所改善,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關鍵詞:經典古詩文;語文素養(yǎng);誦讀
一、開展誦讀經典古詩文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必要性
1.可行性
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的滄桑,雖然文字的形狀、讀音、語法均在不斷發(fā)生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沒有出現(xiàn)斷層,演變軌跡清晰可循,被很好地傳承下來。自隸書出現(xiàn)后,漢字的結構基本上固定了下來,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新中國成立以后,統(tǒng)一和規(guī)范了漢字的讀音,這使得今天的學生閱讀2000年前的文字變得容易可行,不需要像學習外語那樣從零開始。
2.合理性
漢字不僅在形式上保持了古今的高度一致性,在字義演變方面大部分的字詞意思變化也不大(差異大的也有不少)。誦讀經典既可以促進詞語數(shù)量的積累,又可以加深對詞語的理解,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經典古詩文所承載的內容廣泛,既有講述朝代更迭的鴻篇巨制,如《左傳》《史記》;也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片言只語。
3.必要性
處于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機械識記占優(yōu)勢。盡管此時進行誦讀往往只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但隨著知識的增長、人生閱歷的積累,必然出現(xiàn)“反芻”現(xiàn)象。
二、誦讀經典古詩文的著眼點
1.誦讀經典,重點在讀
(1)文字讀準。學生讀準字音是誦讀經典的第一步。在古詩文中存在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等,這些字詞的語音讀法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先讓學生通過工具書自行解決,或對整體文章通讀一
遍,教師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加以糾正,最后老師再范讀一遍。
(2)文句讀順。即朗讀時需要作出正確的停頓。這里提到的停頓,并不是標點間以及句末的停頓,而是在較長的句子中間需要加強語氣,提升語調進行停頓。(3)文章讀懂。古文中需掌握一些語法規(guī)律,例如鏗鏘頓挫的音韻把握、抑揚起伏的語調掌控、優(yōu)美含蓄的語言領悟等,大多數(shù)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當然,要想正確吸納文章的精髓,只有在反復吟誦中仔細琢磨、領會,才能去體味古代語言的美。
2.誦讀經典詩文,提升審美情趣
(1)欣賞四季之美。農耕時代,往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物候的變化中展現(xiàn)出先人的智慧。春天萬物復蘇,百花爭艷;夏天細雨綿綿,濃情蜜意;秋天秋風陣陣,果實累累;冬天白雪皚皚,大地沉睡。這里有先人們與自然的促膝交談,為我們留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歌。
(2)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①發(fā)現(xiàn)勤學的美。《三字經》中字里行間皆反映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如車胤囊螢與孫康映雪,反映了勤學的魅力。②發(fā)現(xiàn)人際之美。如論語中“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雹郯l(fā)現(xiàn)哲學之美。如《草》蘊含著春天萬物復蘇,小草充滿生命力。但小學生難以領悟其中的哲理,需教師點透。
3.誦讀經典詩文,有利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文章寫作中引經論道,經典必將成為素材。
4.誦讀經典詩文,豐富學生想象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fā)展語言的同時,要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
三、誦讀經典古詩文的幾點探索
1.誦讀古詩文應當做到“三定”,即定內容、定時間、定形式
小學階段經典誦讀適宜從《三字經》《千字文》等句式較短、內容較淺顯的經典開始,逐步過渡到《聲律啟蒙》以及《論語》等。期間穿插安排課標要求背誦的古詩詞和課文。學??梢园凑漳昙壎卧O定誦讀篇目,為照顧不同學生的興趣,可以設置必背和選背、會背和會讀等不同要求的篇目。
誦讀古詩文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方能見到成效。早晨和下午的課前、晚上睡前這三個時間段易于老師和家長的監(jiān)督。老師和家長要督促學生誦讀任務日日清。雙休日和寒暑假適合用來鞏固一周或一學期的內容。
2.誦讀古詩文應當做到“三進”,即進家庭、進課堂、進考核
家庭不僅要為孩子的誦讀提供書本、場所、時間等方面的保障,更應當注重將學生誦讀的內容外化,通過語言、行為等去踐行。比如,結合母親節(jié)、重陽節(jié)進行“孝”的教育;通過春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感受祖國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
誦讀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生背誦的環(huán)節(jié)上,尤其是隨著誦讀內容難度的提升,教師適當?shù)妮o導必不可少。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為學生進行誦讀提供指導。
誦讀經典古詩文應當納入考核范疇。形式可以借鑒社會上某些興趣班的考級模式(當前書法已經有統(tǒng)一的等級考試)。學校統(tǒng)一設置誦讀能力級別,各級別要求完成對應的誦讀任務。為使考核更加客觀,并減輕語文老師的工作量,可以考慮家長考核、學生考核、教師考核三方結合的形式。適當?shù)目己瞬粌H肯定了學生誦讀的付出,也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
在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中,我們不妨嘗試開展經典誦讀,希望在學生成長的黃金期,讓他們接觸到最純最美的精神食糧,促進其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
參考文獻:
黃桂梅.誦讀經典古詩文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J].成才之路,2010(14).
作者簡介:汪道玉(1979—),男,本科,小學高級教師,從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近20年,愿意在語文學科工具性、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