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漫香++許文婷++許丹萍++衷明華
【中圖分類號】G6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5-0-0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利用手持技術測定不同物質溶于水時溫度的變化,接下來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三維目標、重難點、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課外拓展、板書設計、教學特色這幾個方面內容來闡述我的教學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實驗選自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九單元《溶液》課題1,這部分的內容主要介紹不同物質溶解于水時溶液的溫度變化及從中探求物質溶解于水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通過本節(jié)實驗的探究學習,既復習鞏固了前面所學的溶液部分的知識,又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經驗學習化學知識,并教會學生如何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中,同時,也為將來學習溶解度、溶質質量分數(shù)與酸堿鹽的知識打下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將的授課對象是普通中學的九年級的學生。
在知識儲備上,學生已學習并初步具備了什么是溶液,溶液的形成等方面知識,并且學生也有溶液溶解時溫度變化這方面的生活經歷。
在能力儲備上,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但在觀察、分析、歸納能力等方面上還有一定的難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溫度傳感器、數(shù)據(jù)采集器以及配套軟件的相關知識,學會其操作方法。
(2)初步了解物質發(fā)生物理或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常常伴隨有能量的轉化。
(3)利用手持技術實驗,掌握不同物質溶解于水時溶液的溫度變化的原理。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測量物質溶解與水時溶液溫度的變化,探求物質溶解于水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手持技術在化學中的運用,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測量物質溶于水時溫度的變化。
教學難點:探究物質溶于水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五、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根據(jù)教學目標的要求、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本節(jié)課我采用討論法、實驗探究法為主,講授法為輔。有效利用有利的條件使學生的課堂充滿樂趣,努力做到把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這樣既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又突破教學難點。
學法: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需要學生的活動,只有把教師教的最優(yōu)化和學生學的最優(yōu)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證教學最優(yōu)化有一個完整的過程。提倡學生的學習方法有:交流討論、動手實驗和科學探究。整個課堂體現(xiàn)了教師教為主導,學生學為主體的新課標教學理念,并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互動性,體現(xiàn)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
六、教學流程
這節(jié)課,我將采用探究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我按“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根據(jù)實驗結果得出結論”這五個環(huán)節(jié)組織教學。
提出問題:先創(chuàng)設情境 本節(jié)課我將拿出幾瓶飲料,引入“為什么一些飲料搖一搖就可以自動變冷?”這一問題。讓學生思考,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讓學生作猜想。接著教師對學生所得猜想進行解答,解釋飲料瓶的隔層裝有硝酸鉀固體和水,搖晃時使硝酸鉀固體溶解于水中吸熱,從而使里面飲料變冷。通過這個解釋,進一步向學生提出“硝酸銨固體、氯化鈉固體、氫氧化鈉固體溶解于水時溶液溫度會有什么變化?”這一問題。再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與探知欲,讓學生猜想。
做出假設:讓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我可以猜想到學生的答案不外乎這四種①放熱、②吸熱、③有的放熱有的吸熱、④既不放熱也不吸熱
設計實驗:學生進過一番發(fā)表言論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分組標準是實驗假設相同的分為一組。)從一個初中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猜想學生可能會設計讓物質溶于水,通過觸摸燒杯壁來驗證溫度的變化。首先,我將肯定學生的想法,接著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設計的實驗所在的缺點(對于一些溫度變化不是很明顯的物質,采用這種方法很難感受出溫度的變化),最后由教師提出采用手持技術來彌補缺點。
進行實驗:
預先幫學生準備好實驗用品:NH4NO3固體、NaCl固體、NaOH固體、蒸餾水、“探世界”萬能數(shù)據(jù)采集器、溫度傳感器、磁力攪拌器、計算機、250ml錐形瓶、100ml量筒、臺稱、鐵架臺
再提供實驗裝置安裝圖,學生根據(jù)圖安裝實驗裝置。
在學生進行實驗前,我將親自講解并演示溫度傳感器、數(shù)據(jù)采集器以及配套軟件的使用步驟,讓學生了解其相關知識并學會使用操作。在學生進行小組實驗時,我將在課室四處巡視和指導實驗。并分別給出表格讓學生根據(jù)表格小組進行實驗:
[探究] a、不同質量的NH4NO3溶于水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b、不同質量的NaCl溶于水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c、不同質量的NaOH溶于水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d、相同質量NH4NO3、NaCl、NaOH溶于水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我將展示一個表格,小組派代表進行填寫,最后每個小組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并組織小組的交流。實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實驗過程中需注意:
氫氧化鈉是一種腐蝕性很強的堿,在稱量時須小心不要沾到手。并且取完藥品要馬上蓋上瓶蓋,因為氫氧化鈉易吸潮。在實驗操作時,不僅要完成實驗,也要養(yǎng)成正確實驗操作的習慣。
得出結論:實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的出結論,我再引導學生做最后的表格的完善,解決前面的實驗假設。
七、課外拓展
對于學有余力和對化學學習興趣濃厚的同學,可以展開課外調查:利用手持技術,還能展開那些化學實驗,并試著動手做一做。根據(jù)教育心理學角度,這一部分的實施,不僅使學有余力的同學擴廣知識深度,還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增強他們學習化學的自信心,鼓勵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大膽展開探索并學會創(chuàng)新。
八、板書設計
以提綱式板書,有利于學生課后進行復習。物質溶于水時溶液溫度的變化:
九、教學特色
1.在進行實驗分組時,打破以往的規(guī)則,讓實驗假設相同的學生分為一組,這樣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設想的假設,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實驗中收獲成功,增強他們學習化學的自信心。
2.化學的學習不僅在課堂上,也在課外中。課堂的學習教師主要考慮到大部分同學的學習情況,對于那些學有余力還有化學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通過一些難度稍微大的課外調查研究,不僅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擴寬知識深度,也滿足了學生在化學學習上的成就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衷明華.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35-137
(2)王晶,鄭文龍.義務教育教科書新課標九年級化學(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