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奇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6)
淺析出馬仙民間信仰
王思奇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541006)
摘要:在遠古時代民間信仰是“支撐”當時社會生產(chǎn)作息的強大力量,隨著歷史發(fā)展至今,仍然被人重視,現(xiàn)如今,尤其在民間,信仰仍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廣泛的影響,出馬仙在東北作為東北地區(qū)典型的一支民間信仰是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人們在遇到困境的時候都會去找到出馬仙來幫助解決他們生產(chǎn)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出馬仙身上讓民眾的壓力得以釋放,從而心里上得到慰藉。
關鍵詞:動物崇拜;出馬仙;民間信仰
一、出馬仙的由來
原始宗教最初起源于舊時器時代,從文獻記載來看,在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期中國已經(jīng)有了巫師?!端囄念惥邸芬豆攀房?》曰:“庖犧氏作,始有筮。”《說文解字》第五篇釋 “巫”:“巫,祝也(段祝:按祝乃覡之誤)。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褎舞形。與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凡巫之屬皆從巫。”釋 “覡”曰:“覡,能齊肅事神明者也,在男曰覡,在女曰巫?!蓖ㄟ^這段文獻我們可以看出古時從事巫蠱工作并沒有嚴格的性別限制,但不同性別又具有一定的差別。異中有同的是他們都會通過舞蹈的形式來和神明進行溝通等。那個時代,原始人需要借助巫師能夠與上天溝通進行溝通,從而祈求風調(diào)雨順。薩滿教是分布于北亞一帶的巫覡宗教,滿教的理論根基是萬物有靈論。在沒有各種宗教傳入的時候,當時的薩馬教可以說是占據(jù)了北方民族的古老祭壇,它在我國北方的民族中間有著很大的影響力。而現(xiàn)在的出馬仙在繼承薩滿教的同時又有延續(xù)和發(fā)展。“出馬”是指一些動物仙,例如狐貍,蛇,黃鼠狼等,修煉數(shù)百年,為了修行希望可以達到位列仙班,成為正修仙神的目的。
二、出馬的過程
出馬仙在出馬之前都要經(jīng)受一定的磨難才能夠出馬為仙家辦事,能夠被仙家選中的人都是具有梵骨的,或者前世有因果的人,一開始被仙家選中的這個人,會出現(xiàn)很多癥狀,例如莫名其妙的頭痛,精神時常,腿不能走路,但是去各大醫(yī)院看病又沒有任何真病,當這些人找到會“看病”的出馬仙,出馬仙就會告訴他們,他們這是被仙家抓香牌頂香了,也就是必須要出馬,他們自己的這些“外癥”才會徹底好起來。在出馬之前,必須出馬的仙位到齊才能夠真正可以為仙家辦事看病,至于如何知道仙家是否已經(jīng)到齊,一般都是在做夢的時候,仙家會托夢于弟子面前,如果仙家在夢里出現(xiàn)則是意味著仙家都已經(jīng)到齊可以準備出馬。仙家到齊以后,還必須要有引領師引領出馬,一般都是道行很深的出馬仙來引領出馬,而這個引領師在出馬的過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因為引領師的道行和心術會決定你以后出馬是否順利。但是也有很多人因為想要掙錢所以冒充道行很高的仙家?guī)椭鷦e人出馬,往往這樣出馬的人,生活并不會順利,反而疾病會更加嚴重,家里也開始事事不順,很多人會怪罪于出馬仙,其實是他自己引領師資格不夠或者在引領過程中缺少了程序。
為了能夠深入的了解出馬仙到底是怎樣出馬的,筆者經(jīng)過調(diào)查記錄了兩位出馬仙的出馬過程,以下均為出馬仙本人口述:
案例(1):黃某某:68歲 蟒仙 主要看病尤其擅長皮膚病。
我是十多年前被抓香牌出馬的,當時我們家老頭在一個下雨天突然看見一個大蟒蛇嚇得他馬上就往家跑,自從那以后我就開始不舒服,就和沒骨頭一樣,身上也發(fā)涼。后來很多人和我說可能是有外癥,我就去我們村當時有名的大仙家去“看病”,當時的仙家說我不是真病說我是被一位來自長白山的莽仙要抓香牌必須要頂香,我的病才能好,但是他也不能馬上就給我出馬因為我的出馬時候還不到,讓我回家繼續(xù)等著,我回家以后病也不好,還開始經(jīng)常在田里干活的時候暈倒,后來有一天,突然從我們家窗戶滾進了一個火紅色的火球長的就像個熊貓一樣,它就跑到我們家灶膛那旁邊有個空,也不讓看臉,后來我們家人都看見以后它就自動消失了。后來的時候我就可以看病了。
案例(2):王某某 45歲 常仙 缺少手續(xù)暫不能看事。
我是不到40那年總身體就是總不合適,哪都不舒服,有人就帶我去看大仙人家就說我有外癥,身體不合適是因為總在招一些小鬼,而且你說奇怪不,家里死去的人我全部都能夢著,一般都是往外送送就好了,但是過段時間還那樣,后來就說家里必須得供上菩薩和保家仙,因為我一直每年3月3、6月6、9月9都要去給我經(jīng)??词碌拇笙蓲觳?,去年(2015)9月9的時候,我去給他掛彩的時候,說是有一個人要出馬,我就在旁邊看著,結果要出馬的這個仙家不會說話(仙家說話我們管那叫上方語,普通人聽不懂,是我們特有的溝通方式),結果大仙突然叫我過去坐下,讓我說話,我就會說了,至于說的是什么我不懂,然后過后這個出馬仙就說我可以出馬了,我這樣出馬出的稀里糊涂,但是我也挺高興的,我那時候說不能走路就不能走路了,就尋思這出了馬肯定就能好了。但是我自從出馬以后,病也沒有好反而越來越厲害,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一個道行很高的大仙,他給我看了以后說我那個時候并沒有到出馬的時機,而是被我的那個師傅給強行出馬了,而且出馬的時候沒有手續(xù),而且仙家連名都沒報就讓出馬了,所以我的病才會一直不好,要想病好必須要重新弄佛堂,我現(xiàn)在就只是會說話但是我并不能看事,所以我現(xiàn)在在等著3月3,讓那個道行高的大仙重新給我擺佛堂才能出馬看事。
著名的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曾經(jīng)在他的《宗教社會學》書里論述過,巫師必須要具備卡里斯瑪這種能力才能被稱之為巫師。具有卡里斯瑪這種能力的人才能與神溝通,卡里斯瑪分為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這個人生來就固有的這種資質(zhì),生來就具有卡里斯瑪?shù)哪芰?。此種卡里斯瑪?shù)幕葱允菬o法靠任何手段獲得的。第二種就是卡里斯瑪可以透過不尋常的手段在人或者物的身上產(chǎn)生出來,這些人或者物本身就涵藏著卡里斯瑪?shù)呐咛?,需要一些儀式或者程序來予以喚醒。我們上面所說的事例就很好的驗證了韋伯的這一說法,出馬仙是屬于第二種具有卡里斯瑪能力的這類,他們本身是具有梵骨或者前世有因果的人,所以才會被仙家所選中,并不是人人想要成為出馬仙而就是可以成為的,只是因為他們身體里涵藏著“卡里斯瑪”的胚胎。他們所謂的必須會說上方語和出馬的時候必須要有引領師帶領他們走完所有的儀式程序才能出馬成功,是因為必須有一定的儀式也喚醒他們身體里的“卡里斯瑪 ”,第一個大仙媒大仙順利出馬可以給人看事事因為,他找到了正確的引領師,而且在合適的時機,引領師幫助他走完了正確的程序,他才成為一名真正的出馬仙。而第二個事例里面的王大仙之所以沒有“成功”的出馬是因為,他沒有到正確的時機,那個時機并不適合來喚醒他身體里面的“卡里斯瑪”,而且他的引領師也沒有為他走出馬仙出馬時候正確的程序,導致了民俗里面所謂的儀式缺失,所以因為這兩個原因她沒有出馬成功。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出想要真正的出馬,必須要在正確的時機,還有不可缺失的儀式程序,才能夠成為出馬仙,能夠可以給別人看事。
三、如何看待民間信仰
有人說: “中國的民問信仰是一片汪洋大海。千百年間,極其龐大而又不斷擴充的神靈隊伍駐守在遍布村鎮(zhèn)城鄉(xiāng)的各色神廟,深入到各行各業(yè)、千家萬戶,普通百姓時時與‘有形’的神靈同在,也與‘無形’的神秘力量同在,對它們的崇信滲透到風俗、習慣、禮儀、禁忌當中,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以我們筆者的家鄉(xiāng)“巴林左旗”為例,百分之六十的人家都信奉出馬仙,如果生活有什么困惑都會去找出馬仙解決。
第一:從傳統(tǒng)文化的構成看,民問信仰屬于俗文化,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方面。張新鷹教授曾對民間宗教信仰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作過精辟的分析,認為: “真正形象地、徹底地表明了儒道釋三家殊途同歸的歷史走向,造成了三家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全面合流的,是下層民眾出于現(xiàn)實的宗教撫慰需求而逐漸確立起來的民間宗教信仰?!驹谶@個角度上,民間信仰不應該是被有的人所認為的封建迷信,而是在不斷吸收、改造其他觀念形態(tài)過程中愈加宏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普化’于下層民間的縮影。比如出“出馬仙”他們并不僅僅是信奉他們自己本身的動物仙,而是他們在立堂的時候供奉的神像里必須要有玉皇大帝觀音菩薩來坐堂,這是必不可少的。有的是專門“看病”的仙家,他們家在立堂的時候除了玉皇大帝、觀音菩薩還必須要供奉上道家的太上老君。他們在成為“出馬仙”之后也要學習道家的修煉方劑和佛家的果報思想。我們不能因為民間信仰中有一些“封建迷信”的糟粕,而就全部否定民間信仰。
其次,從多元信仰的角度看,民間信仰是宗教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中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不同的宗教有這不同的信仰民眾,很多人會因為自身有這對宗教的敬仰性,在遇到很多的事情會以寬容慈悲心來對待。民間信仰對整個民間社會都這著重大的影響,發(fā)揮著無法取代的社會歷史作用,因此,民間信仰是宗教信仰生態(tài)文化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禁止民間信仰,就有可能導致像“全能教”這樣的邪教乘虛而入,從而產(chǎn)生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參考文獻:
[1]劉正愛.東北地區(qū)地仙信仰的人類學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
[3]姜小莉.試論滿族薩滿教對東北民間信仰的影響[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
[3]王守恩.社會史視野中的民間信仰與傳統(tǒng)鄉(xiāng)村社會[J].《史學理論研究》.2009.
[4]李海云.狐仙: 多重互動中信仰傳統(tǒng)的村落建構—以魯中禹王臺村為例[J].文化研究.2012.
[5]李慰祖,周星.四大門[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6]何星亮.中國圖騰文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7]孟慧英.中國北方民族薩滿教[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8]姜小莉.清代滿族薩滿教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中圖分類號:K 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296-02
作者簡介:王思奇(1991-),女,漢族 籍貫: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巴林左旗,學歷: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