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妍彬
近年來,我在“站在兒童立場”這一精神的指引下,對語文教學作了深入的思考與實踐,努力讓每一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升。
一、 以點帶面,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
我們的“教”要重在教方法,借助以前的知識去獲取新的知識,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1. 梳理人物,學概括之法?!镀樟_米修斯盜火》是一篇敘事性神話故事,要讓學生概括主要內(nèi)容有一定難度,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師:同學們,誰能告訴大家,課文主要提到了哪些神話人物?
生:普羅米修斯、主神宙斯、赫拉克勒斯。
師:這些人在這個神話故事中分別做了什么事?盡量用最簡潔的話來說。
生:普羅米修斯偷取了太陽神阿波羅的火種,并把火種帶到了人間。
生:宙斯聽說這件事后很生氣,嚴厲懲罰了普羅米修斯。
生:赫拉克勒斯解救了普羅米修斯。
師:同學們,把文中主要人物做的事連起來說一說,看看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生: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偷取了太陽神阿波羅的火種,并把火種帶到了人間;宙斯聽說這件事后,嚴厲懲罰了普羅米修斯。最終,赫拉克勒斯解救了普羅米修斯。
師:通過梳理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來理清文本內(nèi)容,這也是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一種好方法。
新《課標》要求中年級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在教學中,要依據(jù)文本特點,對學生進行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訓練,使學生在練習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總結(jié)方法,最后形成能力。
2. 比較異同,悟表達之法?!墩f勤奮》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議論文,一位教師是這樣教學的:
師:為了證明“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作者舉了兩個例子,請大家想想這兩個例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相同點是例子中的人都成功地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
師:很好,你發(fā)現(xiàn)了其中一個相同點,還有呢?
生:兩個人獲得成功的途徑都是勤奮。
生:一個人是古代的史學家,另一個人是現(xiàn)代的生物學家。
生:一個天資聰明,一個起步晚、基礎差。
師:這篇課文選取了兩個非常典型的事例,使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更為深刻,更有說服力。
學習《說勤奮》一文,除了要讓學生獲得情意上的發(fā)展,還要讓學生適度地領會議論文這類文體的表達方法和表達效果。
3. 提煉要素,習作文之法。上“習作6”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來編一個有趣的故事。盡管學生讀過許多故事,但他們自己寫的時候,還是會出現(xiàn)主題缺失、人物單薄、情節(jié)簡單等諸多問題。原因就在于學生讀故事時,往往只關注故事的內(nèi)容,而忽略了構(gòu)成一個好故事的基本要素。我就曾以《九色鹿》一文為范本,引導學生去關注怎樣才能寫出一個好故事。
第一步:聊情節(jié)。上課伊始,我讓學生回顧一下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并根據(jù)回答作了梳理,讓學生感受這個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生動。
第二步:聊人物。組織學生討論自己喜歡或不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及對比手法的運用在表現(xiàn)人物形象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步:聊主題。通過調(diào)達最后的下場,讓學生感受民間故事懲惡揚善的主題。
以上三個步驟,讓學生知道了好故事應該具備的三個要素:一個頌揚真、善、美的主題,一段生動、吸引人的情節(jié),一些鮮明的人物形象。此時,再讓學生編寫故事,他們便不會無從下手了。
二、 以逸待勞,延伸自主探究的空間
兒童向往自由,有獨立學習的愿望。作為教育者,應當盡可能地給予他們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經(jīng)驗,在獨立思考中生成智慧。
1. 在自由中演繹無限精彩。相信學生的能力,給他們以自由,課堂上將會收獲無限精彩。以下是一位老師執(zhí)教《春聯(lián)》的片段:
師:課文以四副春聯(lián)為例,給我們介紹了春聯(lián)的種類,你最喜歡哪一副春聯(lián)呢?讀給大家聽聽。
生: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
師:你為什么喜歡這副春聯(lián)呢?
生:因為這副春聯(lián)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小草青翠茂密,紅艷艷的杏花一望無邊。
師:哦,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生:我喜歡“勤勞門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這副春聯(lián),它告訴我只有勤勞、和睦,才能獲得幸福的生活。
師:你從這副春聯(lián)中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諦,了不起!
生:我最喜歡的春聯(lián)是“梅開春爛漫,竹報歲平安”。它表達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生:我喜歡“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業(yè)興。”因為這副春聯(lián)展現(xiàn)了我們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
師:聽出來了,你為祖國百業(yè)興盛、繁榮昌盛的景象而感到自豪!
課堂上,學生用心朗讀、大膽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與他人分享。這樣的教學,是把讀與悟融為了一體,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交流分享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學習的無窮樂趣。
2. 在靜思中發(fā)現(xiàn)美麗風景。語文的課堂,除了有瑯瑯書聲、討論交流,還應該有靜心思考。以下是一位老師執(zhí)教《理想的風箏》的片段:
師:30年過去了,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請大家默讀第三個故事,想一想劉老師的哪些舉動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們?nèi)Ξ嬒聛?,并在旁邊簡單寫寫自己的感受。(生默讀批注)
師:剛才,大家都認真閱讀并留下了自己的思考痕跡?,F(xiàn)在,我們來交流分享,好嗎?
學生在這長達7分鐘時間里,潛心會文,靜心思考,穿行在文本的世界之中,盡情享受文本所營造的豐富多彩的世界。正是有了這7分鐘,才有了交流時精彩紛呈的發(fā)言。
“兒童立場”應該是現(xiàn)代教育的根本立場,語文教育就應當從兒童的需求出發(fā),依靠兒童自身的力量來教育自己,達成“促進兒童發(fā)展”的終極目標。
(作者單位:蘇州市金閶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