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玲
研讀蘇教版五下《古詩兩首》的第二首詩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發(fā)現(xiàn)一個奇妙的問題:詩題明明告訴我們這是一首送別詩,然而全詩沒有一個“送”字,這是怎么回事呢?
開篇兩句出其不意,先聲奪人,以議論的方式感嘆西湖六月風光的特別——“不與四時同”,重在說明此時西湖風光的獨特,為下文的景色描寫巧妙鋪墊,引發(fā)讀者強烈的閱讀期待。接下來的兩句一氣呵成,分別描寫了蓮葉的遼遠和顏色——“接天”“無窮碧”,荷花的情境和色彩——“映日”“別樣紅”,呼之欲出,躍然紙上?!疤?、日、無窮碧”等詞語以宏闊的視角,展現(xiàn)西湖與眾不同的美。這哪有“送”的蹤影和那分別的眷戀或離別的傷感呢?隨著詩句的展開,眼前似乎浮現(xiàn)出了清晰而美好的畫面:清早,詩人楊萬里和好朋友林子方并肩走出凈慈寺,詩人感慨:六月的西湖好美啊,和其他季節(jié)相比總是不同凡響。蓮葉一碧千里,與茫茫的天際相接,翠色欲流無與倫比;在金燦燦的陽光映照下,荷花紅艷艷的,令人心曠神怡。
我再試著用“送”來敲打字字句句,竟然找到了“送”的身影:“西湖、六月”是詩人送別的地點和時間;“不與四時同”是送別的感受,是否暗示著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告別呢?“蓮葉”無疑是詩人最心儀的意象,“蓮”音同“憐”,而“憐”者,愛也,“蓮”成為他們友愛的象征;“接天蓮葉無窮碧”,不就表明他們的友誼萬古長青嗎?那“荷花”呢,則寄托著詩人美好的祝愿,“荷花別樣紅”就是祝愿友人前途光明,走出別樣成功的人生!
想到這,不禁為詩人別具一格的匠心拍案叫絕。是的,詩的字里行間的確沒有“送”字,然字字句句分明都是“送”,真是字字有意,句句含情?。∪绱撕?,如此情致,如此意蘊怎能不耐人尋味,唇齒留香呢?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質(zhì)樸無華,言淺情深,意韻悠長。如果不能讓學生透過文字感悟其中的“蘊”,領(lǐng)略其中的“趣”,分享其中的“情”,豈不成一杯索然無味的白水?要以“言”為憑借,讓學生品“言”悟得“言”中之“味”,“言”外之“意”;再以“意”來感悟“言”是怎樣言說,怎樣傳情,怎樣達意的,讓學生在語言文字中來來回回地詩意行走。
在學生朗讀,初知大意之后,我們津津有味地探究:
1. 詩的年齡。這首詩多大了?為什么能這樣古老又這樣年輕?
2. 詩的意蘊。詩人“送”林子方了嗎?是怎樣“送”的?這樣“送”好在哪里?
3. 詩的延展。還有哪些送別詩是“送”卻沒寫“送”的?你能找到有關(guān)“送”的句子嗎?
第1題意在讓學生透過《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扇窗,追溯古詩悠久的歷史,感悟祖國燦爛的文化,認識我國古典文化的豐厚博大,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
第2題主要是讓學生體悟詩句言簡意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內(nèi)涵,感受其言外之音,話外之意。詩人含蓄、委婉、別具匠心的表達,擴展著無窮的張力,召喚著學生的閱讀熱情,破解著表達的秘妙,滿足了學生的閱讀渴望。
第3題意在以“送”為線索,讓學生搜集,閱讀,積累和欣賞送別詩,豐富學生的知識底蘊,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獲取信息,有目的地運用資料的能力。
(作者單位:新沂市馬陵山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