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曙光
作文教學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必修的以培養(yǎng)書面表達能力為主要目標的一門課程。學生作文又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重視作文教學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不可推卸的責任,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讓學生仿寫課文,鼓勵學生的自信心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學生的模仿性很強,先仿寫課文對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便可訓練學生從仿寫句子、仿寫片段到仿寫課文,讓學生從課文體會各種寫作方法的技巧和語言。
“仿”不能機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練習對人物外貌進行寫作時,很多同學寫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櫻桃小嘴、彎彎的柳葉眉、紅紅的臉蛋”等。難道這世界上真有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就不是“仿”,而是“抄”。這是我們老師在作文教學時不希望看到的現(xiàn)象,但它確實存在。像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因此,老師在教學生寫作的過程中不能使學生的思維受到約束,而要讓他們有自己的思維特點。例如,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后,可讓學生學習文中在寫作中巧妙運用過渡句的特點,仿寫了《從花園到教室》。學習了《春》一課后,讓學生學習了文章是怎樣通過細心觀察來描寫大自然優(yōu)美景色的,讓他們仿寫了《夏》。我們常對學生講:世上無難事,作文也是這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說:“只有寫,你才能真正會寫”。一開始不要怕寫不好,只要勤練筆,熟能生巧。世上哪一個作家、詩人都不是一開始就成為作家、詩人的。有的投稿幾十次,甚至幾百次才能發(fā)表。
二、先說后寫,動筆成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以看到:有些學生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難以成文?!翱陬^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比~圣陶先生的這段經典論述,生動地揭示了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辨證關系,也就是書和寫的關系。我們通過寫話、作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說話詞不達意,條理不清,不合語法等毛病,增強詞匯的豐富性、表達的準確性和思維的嚴密性。因此,作文教學在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的同時,必定會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使“說”更為規(guī)范,使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更強。
在寫作訓練時,可以強調學生先說后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構思后,把要寫的內容先說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然后再寫下來。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進行演講,培養(yǎng)口頭作文能力,引導學生將“說”和“寫”聯(lián)系起來,這樣說說寫寫,寫寫說說,不僅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說話還可以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寫起作文來,中心明確,條理清晰,得心應手,學生的作文興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
三、要巧妙地把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
我們在講到一些在內容、結構、寫法上有特色的一類文章時,老師就要不失時機地進行往寫作方面去引導,比如:我在講到八年級一篇課外閱讀理解《父親》這篇文章時,我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寫得有很多亮點,可以作為我們作文的模板,我就在講解題目時滲透了作文教學,我就問學生,這篇文章用了哪些寫作手法,學生通過探究交流回答,運用了“欲揚先抑”和“對比”的寫作手法,我再追問,文中用了哪些人物描寫來刻畫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學生回答:“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景物描寫”。我繼續(xù)追問,數(shù)一數(shù)文中語言描寫共幾句,學生回答“五句”??傊艺J為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長時間在學生耳邊灌輸寫作知識,學生在寫作時自然就會想到運用了。對有特色的閱讀理解,引導完之后,要放時間反復朗讀,以致會背才好。
四、改革傳統(tǒng)的批改方法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語文教師是學生作文的唯一閱讀者和評價者,教師個人主觀性特別強,而且往往很不及時,不利于學生對自己作文的正確認識。新《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新《課標》還強調“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我們在習作評改教學實踐中將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使全體學生參與了評價別人、評價自己和被別人評價的活動,使每一位學生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始終處于主動的地位。
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而流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