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亮
(一)
口蜜
腹劍
唐玄宗時期的李林甫,論才藝還不錯,一手字畫都很好;但他做官不實誠,擅長玩弄權術、溜須拍馬。不但如此,他還勾結宮中宦官、妃子,以便迎合皇上心意。李林甫一直很得唐玄宗的寵信,官居宰相,連任16年之久。
《中國對聯(lián)故事》記載:有一日,唐玄宗想了句上聯(lián),冥思苦想不得下聯(lián),便宣李林甫進宮。李林甫一到,唐玄宗便脫口而出“口蜜”二字。當時,李林甫大吃一驚,以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已經敗露,又一想,既然這樣,不如坦白,也許皇上能夠饒命,于是橫下心來,對答“腹劍”。唐玄宗一聽,連呼三個“妙”字。老奸巨猾的李林甫本想從實招供,以期皇上開恩,沒想到又一次讓皇上歡心。
上聯(lián)二字,唐玄宗無心而得,卻將李林甫嚇得半死。下聯(lián)本是李林甫招供之詞,卻與上聯(lián)對個正著。“口蜜腹劍”這個成語,便是出典于李林甫其人其事,意思為嘴上甜,心里狠,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多指蛇蝎心腸之人。
(二)
色難
容易
明成祖朱棣愛好對對子,經常與文臣學士說古道今,談詩論文。一次,他批閱《論語》,讀到《為政》時,目光停留在了“色難”二字上。他仔細琢磨玩味,想拿一個確切的詞語與之相對,但思考良久,不得結果。于是,他召見解縉,說:“朕閱《論語》,內有兩字,要對很難?!苯饪N問:“哪兩字?”朱棣說:“色難?!苯饪N隨口說道:“容易?!敝扉]聽明白,望著解縉說:“卿說容易,為何還未對出?”解縉答:“方才不是已對?”朱棣恍然大悟,不禁大笑。
解縉的回答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說“色難”一詞不難對,二是說“容易”本身就和“色難”形成工穩(wěn)的對仗?!吧焙汀叭荨倍际侵溉说拿婷捕裕半y”和“易”則正好是一對匹配的形容詞。寥寥短語,即成佳聯(lián)。
(三)
月圓
風扁
戴大賓是福建莆田人,明朝正德三年考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據說,戴大賓3歲就學背詩文,5歲能吟詩作文,尤善聯(lián)詩作對,被稱為“神童”。
馮夢龍《古今譚概》載:戴大賓幼年時,遇一老秀才。老秀才聽說戴大賓是個“神童”,有意出對子考他。老秀才出對:“月圓?!贝鞔筚e對曰:“風扁?!崩闲悴艈枺骸帮L無形無質,怎么是扁的呢?”戴大賓答:“風見縫就鉆,不扁怎么行?”
老秀才聽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肯就此罷休。他又出:“鳳鳴?!贝鞔筚e對答:“牛舞?!崩闲悴旁尞惖貑枺骸芭T趺磿??”戴大賓說:“《尚書·虞書》上說:‘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牛不也在百獸之中嗎?”一番話讓老秀才啞口無言,悻悻而去。
(四)
阮元
伊尹
阮元是清朝著名的學者、經學家,江蘇儀征人。他是乾隆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編修,督山東學政,任侍郎。嘉慶三年,任浙江巡撫,后任湖廣、兩廣、云貴總督。
有一次,嘉慶皇帝請阮元喝酒,喝到興頭上,嘉慶讓阮元以自己名字為上聯(lián),對出一個下聯(lián)來。阮元思考一會兒,對道:“伊尹”。
這伊尹乃是商朝初年的政治家。阮元此對,頗為巧妙。以“伊”對“阮”,“尹”對“元”,“尹”“元”各為“伊”“阮”二字的右偏旁。而這二人,一個為商之臣,一個為清之臣,也正好成對。嘉慶聽罷,連聲夸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