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詩經(jīng)》英譯研究的功能語言學途徑
——以《東門之墠》的經(jīng)驗功能分析為例

2016-06-17 02:32:20吳曉龍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英譯本詩經(jīng)

高 博 吳曉龍

(1.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 公共外語教研室, 天津 300270; 2. 天津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 天津 300222)

?

《詩經(jīng)》英譯研究的功能語言學途徑
——以《東門之墠》的經(jīng)驗功能分析為例

高博1吳曉龍2

(1.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公共外語教研室, 天津300270; 2. 天津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天津300222)

摘要:利用韓禮德的功能語言學經(jīng)驗純理功能為理論框架,對《詩經(jīng)·鄭風》中《東門之墠》一詩的五個英文譯本做了初步探討,旨在從語言功能角度對不同譯本進行客觀評析,揭示翻譯過程。此外,也驗證了利用功能語言學的理論框架來分析中國古典詩詞英文譯本的可行性,為《詩經(jīng)》英譯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有益探索。

關鍵詞:《詩經(jīng)》英譯本; 功能語言學; 經(jīng)驗功能; 《東門之墠》

一、引言

作為主流語言學流派之一,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已被運用到語言研究的各個領域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從整體上看,運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對中國古典詩詞英譯進行的研究還比較少(黃國文,2007:1)。以“功能語言學”和“古詩翻譯”為檢索詞,搜索了近15年來中國知網(wǎng)上的文章發(fā)現(xiàn):與其相關的研究數(shù)量相對較少且多數(shù)文章發(fā)表時間距離當前較遠(黃國文,2002a、2002b;張曉春,2004)。此外,筆者以“詩經(jīng)英譯”進行了進一步檢索,結(jié)果顯示,目前罕有學者從功能語言學角度對《詩經(jīng)》英譯本進行系統(tǒng)地考察。本文擬使用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為理論框架,通過對比《詩經(jīng)·鄭風》中《東門之墠》的原文及其五個英文譯本(詳細信息見附錄),對該詩篇進行經(jīng)驗純理功能分析,旨在拋磚引玉,拓寬《詩經(jīng)》英譯研究的角度和思路。

二、經(jīng)驗功能的表現(xiàn)形式

韓禮德(2004)將語言的純理功能劃分為三種,即概念元功能、人際元功能和語篇元功能。其中,概念元功能又包括經(jīng)驗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邏輯功能(logical function)。所謂經(jīng)驗功能指的是“語言對人們在現(xiàn)實世界(包括內(nèi)心世界)中的各種經(jīng)歷的表達。換言之,就是反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中所發(fā)生的事、所牽涉的人和物以及與之有關的時間、地點等環(huán)境因素(胡壯麟,等,2012:74)。經(jīng)驗功能通過“及物性(transitivity)”和語態(tài)(voice)得以體現(xiàn)(ibid)。

及物性是一個語義系統(tǒng),它的作用在于把人們對現(xiàn)實世界和內(nèi)心世界的經(jīng)驗用若干個過程表達出來。這些過程包括: 物質(zhì)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行為過程、言語過程和存在過程(韓禮德,2004:143)。而這里所說的語態(tài)則是用來交代某一過程首先與哪一個參與者建立關系。如果某個過程本身只與一個參與者有關,不涉及其它參與者,那么,這個小句就處于中動語態(tài)(middle voice);如果某個過程和兩個或兩個以上參與者有關,這個小句就處于非中動語態(tài)(non-middle voice)(胡壯麟,等,2012:96)。其中,根據(jù)與小句過程發(fā)生關系的媒介順序不同,非中動語態(tài)又可分為主動語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

三、《東門之墠》原文的經(jīng)驗功能分析

為了方便與譯文進行比較,首先對《東門之墠》的原文進行了及物過程和語態(tài)分析,見表1:

表1 《東門之墠》原文及物性過程和語態(tài)分析

“就功能語篇分析而言,在進行及物性分析時,一旦確定了過程類型,就要對參與者進行確定,同時確定環(huán)境成分(黃國文,2002a)?!?/p>

在句(1)存在過程中,“東門”是環(huán)境成分,“墠”是存在物;句(2)屬于環(huán)境式(circumstantial)關系過程,“茹藘”是載體(carrier),“阪”是屬性(attribute),“在”是表示關系過程的動詞;句(3)物質(zhì)過程中,“其室”是動作者(actor),“邇”是過程(process)。句(4)為所有式(possessive)關系過程,“其人”是標記(token),“遠”是價值(value),“甚”作為環(huán)境成分,表達程度意義;句(5)結(jié)構(gòu)同句(1),均為存在過程;句(6)屬內(nèi)包式(intensive)關系過程,“家室”是載體,“有踐”是屬性,表示關系過程的動詞(是)被省略;句(7)心理過程中,感知者(sensor)“我”被省略,“爾”是被感知的現(xiàn)象(phenomenon),“思”是表達過程的動詞?!柏M”則是表示含有比較意義的環(huán)境成分。句(8)為心理過程,“子”是感知者,“我”是現(xiàn)象,“即”是表達心理過程的動詞。句(3)、句(4)和句(6)只包括一個參與者,因此,這三句屬中動語態(tài)。

四、《東門之墠》英譯本的經(jīng)驗功能分析

本文共采集到五個《東門之墠》的英文譯本,它們分別是:龐德譯本(龐譯)、理雅各譯本(理譯)、許淵沖譯本(許譯)、汪榕培譯本(汪譯)和趙彥春譯本(趙譯)。以下我們將對這五個譯本進行經(jīng)驗功能分析:

(一)“東門之墠,茹藘在阪”經(jīng)驗功能分析

對“東門之墠,茹藘在阪”一句的經(jīng)驗功能分析見表2:

1.過程類型

從過程類型角度分析,龐譯和理譯使用了關系過程,許譯采用存在過程。在兩個關系過程中,兩位譯者均使用了madder作為載體,on the bank體現(xiàn)了其地點屬性。許譯使用存在句,以madder plants為存在物,再現(xiàn)了原文中靜態(tài)的畫面。這三個譯本功能與原文接近,暗合了《詩經(jīng)》原文中“起興”的寫作手法,即

表2 “東門之墠,茹藘在阪”經(jīng)驗功能分析

用靜態(tài)的物體畫面“借物言情,以此及彼”;汪譯和趙譯采用了物質(zhì)過程,通過使用動詞ope和 grow大大提高了譯文的動態(tài)感,但從詩歌意境上看,動態(tài)感的增強破壞了原文中對靜態(tài)環(huán)境的營造,這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讀者對該詩的想象空間。

2.參與者

龐譯和理譯選用了madder作為關系過程的載體;而在汪譯和趙譯中,兩位譯者均將原文分譯成兩個小句,每個小句包含不同的動作者。其中,汪譯將第一小句中動作者(主語)后置,目的是為了與第二小句的尾音押韻;許譯將madder plants作為存在過程中的存在物。需要指出的是,在許譯中,there一詞不表達任何概念功能,它只是起到引導這些小句的作用。

3.環(huán)境成分

原詩中,“東門”是環(huán)境成分。譯文中,有四種(龐譯、理譯、許譯、趙譯)也被譯成環(huán)境成分;汪譯把其譯為物質(zhì)過程的動作者,改變了原詩的功能。對四種同譯為環(huán)境成分的譯本進行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趙譯將“東門”視作專有名詞(體現(xiàn)為實詞的首字母大寫),進行異化處理,這樣的做法保留了譯文中的異域文化色彩,提升了文本的可讀性;龐譯、理譯和許譯把“東門”均當做普通名詞來譯,但三者所表達的意義亦有差別。龐譯將譯文拆分成兩個小句,用第二小句中的“there”回指第一小句“east gate’s level stretch of land”。筆者認為,這種譯法與龐德自身的翻譯觀密切相關。在龐德看來,翻譯過程應該更加注重對意象(image)和細節(jié)的把握。他對抽象的概念不感興趣,注重的是形式、零星的意象和個別的細節(jié)(高博 2013)。龐譯借此方法提升了譯本的意象感,更好地凸顯出原詩對物象的描寫和依賴;理譯和許譯都使用了“at (the) east gate”做地點狀語對原文進行翻譯。這樣的翻譯方法雖然更加貼近語法規(guī)范,但在對原詩意境的傳達方面,與龐譯相比卻稍顯平淡。

(二)“其室則邇,其人甚遠”經(jīng)驗功能分析

表3對“其室則邇,其人甚遠”一句進行了經(jīng)驗功能分析。

表3 “其室則邇,其人甚遠”經(jīng)驗功能分析

1.過程類型與參與者

由表3可見,龐譯、理譯和趙譯采用的是關系過程。其中,理譯和趙譯都是以 “人(the man, you)”作為關系過程的載體;龐譯沒有明確的載體,但通過上下文語境可知,“物(my home)”應是載體。從形式上看,龐譯更加接近原文;但從表意上看,以“人”為載體重在突出詩中主人公哀怨的心情,而以“物”為載體強調(diào)的則是空間上的距離。由此可見,理譯和趙譯更好地傳達了原詩的情感。許譯和汪譯使用的是物質(zhì)過程。許譯采用中動語態(tài),將“他(he)”作為唯一的參與者并把表示物質(zhì)過程的動詞加以強調(diào)(does appear)。該譯法在功能上過分突出了“he”的作用,而忽視了傳達原詩中主人公“我”的情感;汪譯采用了非中動語態(tài),其中,“他(his figure)”是動作者,“my eyes”是目標,“meets”是過程動詞,seldom表示頻率。這種譯法明示出“his figure”對主人公心境的影響,使讀者更易理解原詩內(nèi)容。筆者認為,不論是從傳情還是達意的角度來看,采用關系過程的譯文更加貼近原文。

2.環(huán)境成分

在原詩中,“其室則邇”作為比較環(huán)境成分,意在襯托出詩中主人公悲怨的心情。五個譯文均繼承了原文的功能,將該句譯為相應過程的環(huán)境成分。但從總體上看,五個譯文在處理該句時使用的方法卻不盡相同:龐譯使用倒裝句so near his home與后文he so far形成結(jié)構(gòu)對比,同時,在語義上,也構(gòu)成了反義對比;理譯和許譯使用的是系表句型并通過程度副詞very加強語氣;汪譯和趙譯選擇使用although 引導的讓步狀語從句與前文進行呼應。不難看出,三種翻譯方法中屬龐譯神形更似,通過語言結(jié)構(gòu)和語義的雙重對比,將原詩中所要表達的“兩個人實際距離與心理距離不成正比(沐言非, 2013:100)”的意境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三)“東門之栗,有踐家室”經(jīng)驗功能分析

下面來看第三句(“東門之栗,有踐家室”)五種譯文的經(jīng)驗功能分析。

表4 “東門之栗,有踐家室?!苯?jīng)驗功能分析

1.過程類型與參與者

原詩的這一句是存在過程,譯文中只有理譯使用了存在過程,其它四個譯本使用的是物質(zhì)過程。那么,這個結(jié)果是否說明理譯最貼近原文?答案是否定的?!按嬖谶^程是表示有某物存在的過程(胡壯麟,等,2012: 84)”,從字面上看,原文“東門之栗”雖為存在過程,但意并不在于表達“栗”的存在?!霸凇对娊?jīng)》中,‘栗’的象征意義與‘婚嫁’有關(沐言非,2013: 100)?!边@說明,該句重在抒發(fā)女主人公渴望心上人來看望她的那份情思。因此,理譯雖然在形式上與原文相似,但在表意上卻存在一定差距。其它四個譯本使用了物質(zhì)過程,其中許譯用“I”做參與者,采用中動語態(tài),“wait”做物質(zhì)過程的動詞,“neath chestnut tree at the eastern gate within my house”做描述地點的環(huán)境成分用以襯托主人公的心境;而在龐譯、汪譯和趙譯中,三位譯者分別使用“chestnuts”, “chestnut trees”和“the east gate”作為物質(zhì)過程的參與者,旨在描述客體存在的環(huán)境。由此可見,在這五個譯本中,許譯與原文所抒發(fā)的情感最為接近。

2.環(huán)境成分

通過原詩可知,“東門”是“栗”生長的地點環(huán)境。但深入來看,原文中并沒有明確地交代出“栗”與“東門”具體的位置關系。然而,根據(jù)上下文語境進行推測,沐言非(2013:100)認為,此句中“栗”應該處于“東門”之外。這種解讀得到了國內(nèi)大多數(shù)學者的認可(ibid)。再看譯文,有四個譯本(龐譯、理譯、許譯和趙譯)把“east gate”作為表示地點的環(huán)境成分。但在處理“east gate”與“chestnuts”的位置關系上,不同譯者理解不同:龐譯選擇使用介詞by表示兩者的位置關系,而理譯和趙譯使用的是at。這兩種譯法雖然都有“靠近”、“接近”之意,但距離層次感不同。與by相比,at表示的距離更加接近;趙譯使用介詞outside進行翻譯,與原詩環(huán)境描述一致。

(四)“豈不爾思?子不我即” 經(jīng)驗功能分析

該詩句由兩個獨立的分句組成。兩個分句的經(jīng)驗功能分析見下表:

表5 “豈不爾思?”和“子不我即!” 經(jīng)驗功能分析

原詩中,“豈不爾思”是心理過程?!斑@句話是以女主人公的口吻敘述的,句中略帶埋怨的口氣(沐言非, 2013:99)”。五種譯文都采用了心理過程對其進行翻譯。女主人公“我(I)”是感知者,“男主人公(thee, you, my dear, him)”是現(xiàn)象。從句式上看,龐譯和汪譯使用陳述句,平鋪直敘;而理譯、汪譯和趙譯使用的是否定疑問句(Do I not think...,How can’t I think..., How can I not miss...),這樣的譯法不僅在形式上與原詩相似,同時也烘托出詩中女主人公哀怨的心情。

“子不我即”一句是心理過程。理譯和許譯將其譯成物質(zhì)過程?!澳兄魅斯?you, he)”是動作者,“我(I)”是目標。“come (to see)”是物質(zhì)過程的動作。這樣的譯法改變了原詩的功能,使詩中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活動過于外顯化,與原詩所抒情感不符;龐譯、汪譯和趙譯使用的是關系過程。龐譯用“thou comets”暗指男主人公,作為關系過程的載體;趙譯采用了類似的翻譯方法,將“you(亦指男主人公)”作為載體。這兩種譯法將概念功能中的主題成分(topical)置于“男主人公”上,重在強調(diào)“男主人公不來看我”這一事實。而該句原詩的主題成分在于表達“女主人公因男主人公不來看我所表現(xiàn)出憤懣的心情(沐言非,2013:100)?!?汪譯用“my chance to see him”作為關系過程的載體,“slim”作屬性,該譯文將信息重點置于“女主人公”上,表達出了女主人的情感??梢?,五種譯文之中,汪譯與原文最為接近。

五、《東門之墠》五個英譯本的討論

對于《東門之墠》的五個英譯本,有一些問題值得討論。但限于篇幅,我們只從寫作手法和情感表達的角度對它們進行評析。

首先,從寫作手法上來講,原詩語篇由兩章構(gòu)成。表面上看,兩章之間沒有明顯的知性分析和邏輯連接。然而,通過仔細閱讀,可以發(fā)現(xiàn):兩章中的前兩句重在“寫實”,交代事情發(fā)生的地點和背景;后兩句“寫虛”,點明詩中女主人公感情虛擲之屈。這種“虛實結(jié)合”的方法,使得原文首尾呼應,渾然一體(姜亮夫,1998:175)。而從五種譯文來看,有四種譯文(理譯、許譯、汪譯和趙譯)采用了語篇意義顯化(textual meaning explicitation)的翻譯策略,即通過在譯文中添加連接詞,使得不同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明朗化(胡開寶,2011:86)。這樣翻譯降低了目標語讀者的閱讀難度,但同時也減弱了原詩中的渲染功能;龐譯沒有明示句法聯(lián)系,而是使用照應(reference)的語篇銜接手段密切了“情”與“景”之間的關系,這種譯法與原詩創(chuàng)作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從這一點看,龐譯比其它四個譯本都貼切,更加接近原文功能。

從情感傳達的效果來講,五個譯本各有不同。原詩是一首典型的愛情詩,“描寫了女主人公單相思感情發(fā)展的全部過程:從含蓄到直露,從羞澀的幻想到大膽的獨白,從朦朧的憧憬到炙熱的追求”(沐言非,2013:100)??梢?,詩中情感的表達是漸進的。龐譯重在突出意象(image),旨在通過意象的建構(gòu)傳達情感,這顯然與原詩不符;理譯、趙譯力圖追求與原文形式對等,忽視了原詩中情感傳達的層次感;汪譯側(cè)重詩歌韻律,整首詩歌使用押尾韻,提升了譯文的“音樂感”,但在情感傳達上卻略顯平淡;許譯注意到了原詩特征,它連續(xù)使用兩個否定疑問句(How can’t I think of my dear? Why won’t he come to see me here?)將詩中情感推向高潮。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情感傳達方面,許譯比較貼近原詩風格。

六、結(jié)束語

本文利用韓禮德的功能語言學經(jīng)驗純理功能為理論框架,對《詩經(jīng)·鄭風》中《東門之墠》一詩的不同譯本做了初步探討。研究結(jié)果驗證了利用功能語言學的理論框架來分析中國古典詩詞英譯的可行性。同時,也為《詩經(jīng)》英譯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附錄:《東門之墠》的五個英文譯本

龐德 譯:East gate’s level stretch of land, madder on bank there, easy to hand, so near his home, and he so far.∥By the east gate chestnuts grow over garden walls so low, there I ever think of thee, and thou comets ne’er to me.

理雅各 譯:Near the level ground at the east gate, is the madder plant on the bank.∥The house is near there, but the man is very far away.∥By the chestnut trees at the east gate, is a row of houses.∥Do I not think of you?∥But you do not come to me.

許淵沖 譯:At eastern gate on level ground there are madder plants all around. ∥My lover’s house is very near, but far away he does appear. ∥‘Neath chestnut tree at eastern gate within my house in vain I wait. ∥How can’t I think of my dear? ∥Why won’t he come to see me here?

汪榕培 譯:Upon vast field the east gate opes; The madders grow upon the slopes. ∥Although his house is so close by, His figure seldom meets my eye. ∥The east gate has a bustling view; ∥Rows of houses stands in queue. ∥ It not that I do not love him; ∥My chance to see him is so slim.

趙彥春 譯:A mound outside East Gate, Madders grow on the slope. ∥ Although your house is near, You seem beyond my scope.∥ A wood outside East Gate, Chestnut trees shade your roof. ∥How can I not miss you? ∥You always look aloof.

參考文獻:

高博. 2013. 基于語料庫的埃茲拉·龐德《詩經(jīng)》英譯研究[J]. 外國語言文學(3):173-180.

黃國文. 2002a. 功能語言學分析對翻譯研究的啟示[J]. 外語與外語教學(5):1-6.

黃國文. 2002b. 對唐詩《尋隱者不遇》英譯文的功能語篇分析[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5):67-70.

黃國文. 2007. 翻譯研究的語言學探索[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胡開寶. 2011. 語料庫翻譯學概論[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 2012.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姜亮夫. 1998. 先秦詩鑒賞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沐言非(編注). 2013.《詩經(jīng)》[M]. 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張曉春. 2004. 從功能語言學角度看古詩《春曉》的翻譯[J].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3):37-40.

HALLIDAY M A K. 200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Arnold.

[責任編輯:許蓮華]

A Systemat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pproach to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Book of Songs: A Case Study of Dongmen zhi Shan

GAO BoWU Xiaolong

(1.SchoolofForeignLanguages,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270,China;2.SchoolofForeignLanguages,Tianji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ianjin30022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five English versions of Dongmen zhi Shan by applying the approach of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result analyzes the five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poem from the functional perspective and shows that the systematic functional approach is feasible to Chinese poem translation studies. This paper also attempts to broaden the horizon on translation studies of Book of Songs.

Key words:English versions of Book of Songs; functional linguistics; experiential function; Dongmen zhi Shan

收稿日期:2015-11-25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詩經(jīng)》多譯本平行語料庫的創(chuàng)建及應用研究”(15YJC740102)。

作者簡介:高博(1986-),男,回族,碩士,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公共外語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為語料庫翻譯學、英語教學。吳曉龍(1977-),男,碩士,天津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口譯理論與實踐、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I0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962(2016)01-0081-06

猜你喜歡
英譯本詩經(jīng)
《孫子兵法》羅志野英譯本研究
英語世界(2023年12期)2023-12-28 03:36:38
基于語料庫中英譯本譯者主體性的對比分析——基于韓國作家韓江的《素食主義者》中英譯本平行語料庫
El oficio del lector
品讀詩經(jīng)
學生天地(2020年7期)2020-08-25 09:00:40
詩經(jīng)
天津詩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12:16
現(xiàn)代詩經(jīng)
詩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 01:46:46
現(xiàn)代詩經(jīng)
詩歌月刊(2019年8期)2019-08-22 08:45:00
楊憲益-戴乃迭《紅樓夢》英譯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證
紅樓夢學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34
功能對等理論下《醉翁亭記》英譯本的對比研究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淺析《紅樓夢》兩個全英譯本
腾冲县| 射阳县| 桦川县| 沂水县| 桐庐县| 海林市| 榆中县| 公安县| 临泽县| 鹤岗市| 宜丰县| 东方市| 贵南县| 临猗县| 肇源县| 吉林省| 增城市| 雷山县| 绿春县| 肇庆市| 陆河县| 安溪县| 林口县| 清徐县| 瑞昌市| 伊金霍洛旗| 民县| 客服| 彭州市| 永嘉县| 海原县| 淮南市| 南华县| 天长市| 岚皋县| 宿迁市| 连平县| 资源县| 云南省| 贡觉县| 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