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海千
摘 要:本文從浙教版初中《科學》第一冊第四章中的“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實驗”出發(fā),列舉該實驗的不足之處,分析實驗不理想的原因,提出了實驗改進的措施和操作方法,并從個人經驗出發(fā)提出實驗改進與創(chuàng)新的一點心得。
關鍵詞:壓縮體積;液化;改進;丁烷;碘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6)5-0061-3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生動形象的實驗,讓學生經歷觀察物理現(xiàn)象的過程和信息處理的過程,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一個可見度大、現(xiàn)象清晰的實驗不僅能為學生生動地積累感性材料,而且能形象、直觀地提示物理概念的本質和物理現(xiàn)象的規(guī)律,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而我們使用的教材在實驗的設計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會對實驗的效果和課堂教學的預期產生一些影響。多年來,筆者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一些實驗的不斷改進、反思和反復實踐,有了一些新的做法和深刻體會,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F(xiàn)以浙教版初中《科學》第一冊第四章中的“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實驗”為例談實驗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
1 教材演示實驗的缺點
1.1 教材演示實驗
浙教版初中《科學》第一冊第四章第六節(jié)《汽化與液化》,關于在常溫下壓縮體積可以使氣體液化的實驗,教材通常采用玻璃注射器和乙醚來完成(如圖1所示)。實驗步驟如下:
(1)將少量乙醚吸進注射器,取下針頭。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2)握住注射器的下端,注射器內的乙醚
。
(3)向內推動活塞,注射器內的乙醚氣體將
。[1]
1.2 師生對原實驗的滿意度分析
該實驗筆者做過多次,每次的效果都不好。針對原實驗,筆者調查了部分同事和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認為原實驗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師認為原實驗操作不方便,不實用。一些同事反映乙醚是管制藥品,我們學校沒有配備乙醚,實驗沒法做。同時,乙醚極易揮發(fā)、有刺激性氣味、有毒。而在吸取乙醚時容器口是敞開的,加之操作不當等原因會造成部分乙醚泄漏對人體造成不良反應,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一些同事反映乙醚為無色透明液體,教師做演示實驗,液化、汽化現(xiàn)象不明顯,實驗的可見性不好,學生不易觀察。一些同事認為操作時兩手齊用,操作不方便,展示也不方便。還有一些同事反映原實驗吸入乙醚的量往往偏多,即使量剛好,乙醚也不易汽化,實驗很難成功。
(2) 學生認為原實驗太“遠”了。一些學生開玩笑地說課堂上最遠的距離就是實驗明明就在眼前,但我沒有看見,連那個乙醚的影子都沒有看到,更不要說汽化和液化的過程了(實驗的可見性低和可信度不高)。一些學生認為乙醚離我們的生活太遠了,我們都不知道乙醚是干什么的(實驗材料學生不熟悉,沒有貼近生活)。一些學生認為實驗都是老師一個人演示的,如果能讓我們來操作該有多好(學生的參與度不夠)。
1.3 原實驗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由熱學知識可知,裝在密閉容器中的液體,隨著蒸發(fā)的進行,當在相同的時間內由液體中逸出的分子與返回液體的分子數相等時,宏觀蒸發(fā)過程停止,蒸氣達到飽和狀態(tài)。我們估算一下:一般實驗室所用注射器的最大有效容積為100毫升,常溫下(20 ℃)乙醚飽和蒸氣的密度約為ρ=1.777×10 g·cm-3,則m=ρv=0.18 g。
由于注射器的容積有限,要使乙醚全部液化,最多只能吸入注射器最大容積所對應的乙醚飽和蒸氣的質量[2]。再結合液態(tài)乙醚的密度(0.713 g·cm-3)估算出吸入針筒的最大液態(tài)乙醚體積為0.25毫升左右。教材中只說“吸少量乙醚”,實驗者往往難以把握。即使知道所需乙醚的量,這么少的乙醚教師在吸的過程中往往不好控制。
另外,乙醚的沸點為34.6 ℃,在冬天汽化過程比較慢,要使其快速汽化,需要用較大的力拉動活塞,如按圖1所示實驗,操作極不方便。而教材建議用手握住注射器的下端,讓乙醚快速吸熱汽化,筆者認為這個操作是不嚴謹的。
2 實驗的改進和優(yōu)點
2.1 實驗裝置所需材料及制作方法
裝置如圖2、3所示。去掉點火器的打火機、剪掉針頭的輸液管、針筒(教師演示用100毫升、學生活動用10毫升)按圖示連接。 為了增加演示實驗的可視性可在100毫升的針筒內先放一粒碘,演示裝置壓活塞時所需的力較大,可配一個硅膠槍。
2.2 操作步驟及現(xiàn)象
(1)松開夾子,打開打火機,向針筒中充丁烷氣體,活塞往后退。
(2)待針筒中充滿氣體時(可延遲5秒,以活塞不蹦出針筒為宜),關閉打火機,用夾子夾住輸液管。
(3)把針筒裝入硅膠槍內,緩緩推動針筒活塞,注射器內出現(xiàn)液滴,繼續(xù)向里推進活塞,液體的量逐漸增多,碘溶于丁烷,溶液呈紅棕色(如圖4所示,可借助實物投影儀將實驗過程展示給學生看),松開硅膠槍馬上可見液態(tài)丁烷汽化,碘析出后分布在針筒內壁。
2.3 改進后的優(yōu)點
(1)打火機內的丁烷沸點為-0.5 ℃,即使在冬天也易汽化,不需要用很大的力氣來拉活塞使其汽化。同時,針筒內先充滿氣體再液化,不需要考慮過多的液體沒有汽化對實驗的影響。
(2)打火機貼近學生生活,激發(fā)學生興趣。學生通過實驗能理解打火機中的丁烷在常溫下是如何液化的。
(3)實驗材料常見、組裝方便、可單手操作,可在室內巡回演示或用實物投影展示教學效果。丁烷在密閉的系統(tǒng)中運作,不會泄漏,更加安全,可以讓學生親自操作或課后自己組裝,強化了學生的親身體驗,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
3 對實驗改進的心得
1.做實驗、找缺點。教師在處理實驗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就照著課本、教參做。這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行的,因為課本和教參上的實驗都是編者經過精心挑選的,有其普遍性和優(yōu)越性,也就是說它們基本符合學生與老師的要求。我們應多次實驗,以尋找實驗的最佳效果并最大限度地展示給學生看。但是,一本教參或是課本不可能把問題考慮得面面俱到,總有缺點。我們可以通過做實驗和調查來發(fā)現(xiàn)原實驗的缺點,把原實驗的缺點一一列舉出來,每發(fā)現(xiàn)一個缺點,也就找到了一個創(chuàng)新的課題。
2.搜資料、借方法。當發(fā)現(xiàn)原實驗的缺點時,我們可以到網上去搜資料、問同事。借同事的、名師的、專家的對某一實驗的處理措施,用到自己的實驗教學中去。這樣的確會使實驗教學增色不少,但 “借”到的東西可能也存在一些不足,要想實驗更簡單、更實用、更有趣,得自己“靈活應變”“自力更生”。
3.整資源,求創(chuàng)新。當教材中的實驗和別人的方法還是不能讓自己和學生滿意的時候,我們就要整合各種資源,自己創(chuàng)新。筆者在本實驗的創(chuàng)新過程中整合了多種資源。例如,有些教師在原實驗的基礎上用碘來染色,增加實驗的可視性,但操作還是不方便。有些教師用打火機中的丁烷做實驗,但氣體不易收集且有泄漏。筆者在他們的基礎上通過整合,對原實驗進行改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要細心,重安全。由于丁烷在常溫和常壓時是易燃氣體,教師在準備、進行實驗時要細心作業(yè),注意安全。在指導學生實驗和學生課外作實驗時,更要充分強調這一點。千萬不可大意。
總之,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要善于利用身邊的器材做實驗。這樣既可以拉近物理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親切感、真實性,又能補充實驗課程資源,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參考文獻:
[1]朱清時.科學(七年級上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153.
[2]曹衛(wèi)軍.壓縮氣體液化實驗的改進[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