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杲 郭翔 王洪
損傷退變性脊柱疾病治療對中醫(yī)骨錯縫理論的應用
李映杲 郭翔 王洪
目的 研究分析損傷退變性脊柱疾病治療對中醫(yī)骨錯縫理論的應用。方法 回顧性分析100例損傷退變性脊柱疾病患者的病歷資料,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實施中藥方治療,觀察組患者試試中醫(yī)無縫理論,做好中藥方的配合治療,對比分析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為70%,明顯低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9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骨痂生長的平均時間和骨折愈合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損傷退變性脊柱疾病患者的治療中應用中醫(yī)骨錯縫理論,不僅僅有著姣好的復位效果,同時也能將患者康復時間有效縮短,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損傷退變性脊柱疾?。恢委?;中醫(yī)骨錯縫理論;應用
2.1 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為70%,明顯低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98%,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2.2 2組患者骨痂和骨折愈合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骨痂生長的平均時間和骨折愈合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骨痂和骨折愈合時間的比較(x±s,個月)
骨錯縫源于中醫(yī)骨傷外科中,基于中醫(yī)角度而言,一方面是指關節(jié)間微小錯位,另一方面主要是骨折端發(fā)生的一種錯位。馬景新[2]等在短節(jié)段非融合椎弓根螺釘內(nèi)固定修復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隨訪中研究表明,患者脊柱上出現(xiàn)微小錯位時,往往會使得脊柱的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伴有脊柱疼痛。張樂[3]等在脊柱疾病的中醫(yī)生理病理探析中研究表明,關節(jié)上覆蓋著一些豐富的肌肉,有著豐富的皮下脂肪,借助于一半觸診時,難以精確的找出病變的位置,而骨錯縫的找出,主要是復位的一種關鍵部分。何天珍[4]在三聯(lián)療法治療脊柱疾病研究中表明,脊柱疾病的診治過程中,借助于單純的影像學難以實現(xiàn)針對性的判斷,同時脊柱關節(jié)活動度相對來說有著較小的范圍,在錯位的過程中,實際治療操作中難以進行根本上的判斷。張爾馳[5]等在近3年針刺治療脊柱疾病研究進展中表明,基于中醫(yī)理論中,骨錯縫位置的找出,借助于三維立體觀念,避免中線產(chǎn)生的偏離。陳偉富[6]等強調(diào),骨錯縫位置找準之后,就要做好手法的復位,在復位的過程中,將病變的椎體找出,對力度進行準確的掌握,將其對正常椎體的作用力減少。
本院通過對損傷退變性脊柱患者應用中醫(yī)骨錯縫理論結合正骨手法,對骨折部位進行及時的糾正,通過將椎體病變的位置找出[7]。研究結果表明,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為70%,明顯低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98%,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骨痂生長的平均時間和骨折愈合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損傷退變性脊柱疾病患者的治療中應用中醫(yī)骨錯縫理論,不僅僅有著姣好的復位效果,同時也能將患者康復時間有效縮短。這一研究結果和相關文獻的報道大致相同[8]。本研究研究時主要是結合自身的工作經(jīng)驗,同時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研究中的不足,還望指正。
綜上所述,損傷退變性脊柱疾病患者的治療中應用中醫(yī)骨錯縫理論,不僅僅有著姣好的復位效果,同時也能將患者康復時間有效縮短,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夏友敬,夏新權.中醫(yī)骨錯縫理論在損傷退變性脊柱疾病的應用[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2,10(11):817.
[2] 馬景新,王祥艷,許國星,等.短節(jié)段非融合椎弓根螺釘內(nèi)固定修復胸腰椎爆裂骨折:中期隨訪[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44):7088-7093.
[3] 張樂,廖軍,謝巧瑜,等.脊柱疾病的中醫(yī)生理病理探析[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刊),2013,11(12):130-131.
[4] 何天珍.三聯(lián)療法治療脊柱疾病[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144-145.
[5] 張爾馳,許卓,楊玉輝,等.近3年針刺治療脊柱疾病研究進展[A]//第二十四屆全國脊柱脊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95-103.
[6] 陳偉富,王章富,洪正華,等.脊柱不穩(wěn)的研究進展[J].中醫(yī)正骨, 2011,23(6):43-45.
[7] 林東.損傷控制與中醫(yī)補法在骨科急性損傷急救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4,20(15):153-155.
[8] 邵旭輝.骨科損傷控制在不穩(wěn)定盆骨骨折合并四肢多發(fā)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yī)學,2014,20(25):36.
1 資料與方法
江西 332000 九江學院附屬醫(yī)院(李映杲 郭翔 王洪)平均年齡(59.8±4.3)歲。30例為胸椎骨折,一共36椎體,20例為腰椎骨折,共25椎體。平均骨密度(0.692±0.097)g/cm2。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59.8±4.3)歲。28例為胸椎骨折,一共36椎體,22例為腰椎骨折,共25椎體。平均骨密度(0.956±0.097)g/cm2。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等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中藥方治療,中藥房的配方為1 g的川烏和制草烏、7 g熟地、6 g當歸、4 g元胡、4 g川穹、4 g川杜仲、4 g川牛膝、4 g狗脊、4 g骨碎補、7 g透骨草、1 g白芷、2 g皂角刺、2 g大黃、4 g沒藥以及8 g血竭,添水煎服,1天3次,1個療程為2周。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治療過程中,結合中醫(yī)骨縫理論進行分析,并結合正骨手法,對骨折部位進行及時的糾正,通過將椎體病變的位置找出,在患者作用力施加的過程中,在椎體作用的過程中,更是對椎體活動的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結合逆轉機制,做好退變性椎體的一種基礎復位,復位過程中,對每個椎體的結構狀況進行及時的了解,將病變的椎體位置找出,結合病變椎體的形態(tài),依據(jù)于旋轉角度,實現(xiàn)旋轉和實際的彎曲,對病變椎體的正常位置進行全面的恢復。
1.3 療效評價標準 2組患者臨床療效采取優(yōu)、良、中和差4個指標進行評價,分值在25~29分之間為優(yōu),分值在16~24分之間為良,分值在10~15分之間為中,分值<10分為差。有效率=(優(yōu)+良+中)/例數(shù)×10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組資料所有數(shù)據(jù)的處理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109
損傷退變性脊柱疾病主要是頸肩腰腿疼痛引起的一種重要原因,同時多見于頸段和腰段,在單純藥物治療中,臨床療效不顯著。對于如何做好損傷退變性脊柱疾病的臨床有效治療始終是臨床醫(yī)學關注的焦點之一[1]。本研究通過對損傷退變性脊柱疾病患者應用中醫(yī)骨錯縫理論,有一定的價值發(fā)現(xiàn),現(xiàn)將有關資料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九江學院附屬醫(yī)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損傷退變性脊柱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52~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