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燕
摘 要:近年來,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讓教師越來越重視小學科學教學效率的提高,然而,就我國大部分小學科學教學現(xiàn)狀來說仍存在不少問題,例如,教學手段滯后,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等,故此,本文將針對這些現(xiàn)狀,探討有效小學科學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現(xiàn)狀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355-01
對于學生日后發(fā)展及學習來說,小學科學課程的作用極為重要,但既往小學學科教學方法忽略學生的主體性,甚至教師并不清楚科學的重要性,無法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此要提高科學教學效率,教師必須采取針對性措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其更深入學習中方可。
一、小學科學教學現(xiàn)狀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教學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家長、教師及學生的主副科觀念較深,而其中被視作副科的就包括小學科學課程,往往在科學課堂上教師都認為只要學生乖巧聽話,能夠得到一定的安全保障即為成功;同時持有上述看法的家長亦表明,小學生只需要學習語數外等主要科目,多數則指出科學知識對小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不僅過早接觸毫無裨益,即便能夠學到知識也無法長久記憶,更不能對小升初起到作用等,正是由于對小學科學學科的錯誤認識,導致小學科學課程被直接忽視。
然而,據國家相關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為小學生對各方面知識都非常期盼,故此,只有在這一特別年齡段內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對科學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牢牢把握機會讓學生深入了解科學世界,才能夯實將來學習科學課程的根基。
二、解決措施
1、激發(fā)學習興趣?!芭d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學習興趣開展的,如果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那么,教學效率自然得不到有效提高。為此,教師必須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只有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通常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實驗教學等手段來提高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例如,“空氣的成分”教學時,教師不妨將課堂當作氧氣提取實驗場地,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實驗現(xiàn)象:當一支燃燒中的火柴被扔進透明玻璃瓶中突然加速燃燒起來,這種強烈的視覺沖擊會令學生學習興趣顯著增強,而此時教師再向學生講解概念知識,除了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外,還能更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科學教學效率。
可以這樣說,科學課程不乏極具新穎性、趣味性、啟發(fā)性的實驗與知識內容,比如淀粉的蹤跡、熱脹冷縮等,諸如此類實驗皆具有極強新奇性,能夠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加主動積極地動手實踐和觀察,產生強烈探索思考的欲望。當然,也存在缺乏啟示性的實驗,這就需要有意識地加強趣味性和啟發(fā)性,幫助學生感知和理解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和思維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2、加強動手操作??茖W課程中大部分內容都需要學生自主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合理指導學生的實驗調查,但鑒于部分活動無法通過實驗形式來展示,例如:關于“植物”主題的知識點教學,若是按照傳統(tǒng)單調枯燥的理論講解,不但對學生理解毫無裨益,更會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為此,建議教師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采取虛實互補的形式,幫助學生看到植物的構成,包括根、莖、葉脈等元素,觀察植物根是如何將水輸送至植物莖葉的整個過程,然后再針對重點進行講解,就能讓學生理解“植物喝水”的內容了。同時,還有天文類、多種生物類知識,如“地球的公轉與自轉”“食物鏈與食物網”等,都可以借助生動形象的多媒體網絡教學,以此擴展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范圍及學習時空。
與此同時,最重要的是科學教師必須針對學生學情適當放緩探究步伐,特別是教學設計要以學生探究能力水平為依據,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活動,既要讓學生參與探究,更要強調最終的探究成果,保證學生方方面面都能得到發(fā)展,并且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期間,應該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以教師從旁指導為輔,與科學知識學習充分融合,讓學生手腦共用親自動手操作,從而去感知體驗知識不斷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避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單純知識傳授的方法。
3、充分利用教材。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善用教材,樹立充分利用教材的觀念意識,通過組織科學探究活動等形式增強教學效果,而在設計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就必須與教材內容等因素有機融合,合理安排一系列相關活動,包括如提問、制定計劃、實驗安排與操作、剖析考證、交流評議和歸納概括,只要探究過程涉及其中某一方面,且探究活動科學適宜,則能夠大大增強其實際操作性。其實,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科學教材編制,便正是運用教材理念的具體表現(xiàn),可以說科學新教材賦予了師生更多自主權。例如:關于“生命”主題的知識點教學中,教師可不受教材案例限制,讓學生研究自己熟悉的動植物,凡是學生感興趣的都可以作為探究對象,即科學教師要因時制宜,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來開展教學。
4、利用學校資源。學校資源包括教科書、設施設備等一系列教學元素,能夠提供給學生基本的學習方法和全面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包括課堂教學、實驗操作中都應利用該資源,甚至面向學生定期開放校內實驗室,鼓勵學生自主進行科學實驗,以此幫助學生提高科學素養(yǎng)及能力。眾所周知,科學實驗是落實科學探究的主要手段,而科學實驗的最佳場所即校內實驗室,但雖然大部分實驗只需教師指導便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可極少數實驗需要分多次完成,學生必須多次進行實驗探究才能透徹理解知識,因此,這就需要開放校內實驗室,允許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探究,當然實驗過程中教師需從旁指導,為學生準備必要的實驗材料,使其置于輕松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必能取得出人意料之效。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當前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為此,師生和家長還需要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特別是教師方面要豐富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科學教材和校內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實踐,以加強其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秋生.新時期小學科學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5
[2] 趙 明.探討小學科學的教學方法[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
[3] 成立峰.關于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