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莊子哲學(xué)的現(xiàn)代接受舉隅
——以金庸武俠小說為例

2016-06-06 00:56:04趙映蕊
周口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6年3期
關(guān)鍵詞:現(xiàn)代武俠金庸

趙映蕊

(西南民族大學(xué) 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四川 成都 610041)

?

莊子哲學(xué)的現(xiàn)代接受舉隅
——以金庸武俠小說為例

趙映蕊

(西南民族大學(xué) 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金庸武俠小說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字里行間洋溢著東方式的浪漫情調(diào),自問世以來就受到歡迎,影響至今不衰,其中對莊子哲學(xué)的接受與詩意展示可謂重要一維。概而言之,主要有直接或間接化用《莊子》之典故,小說內(nèi)容對莊子哲學(xué)精神的詩意闡發(fā),以及借莊子哲學(xué)寄寓人生理想等三方面。

關(guān)鍵詞:莊子;哲學(xué);現(xiàn)代;金庸;武俠

金庸武俠小說在華人圈享有較高聲譽,“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越女劍》,金庸的15部小說自問世以來就受到歡迎,影響至今不衰。我們讀金庸小說,會常常不禁聯(lián)想到《莊子》那種瑰麗恣肆的神奇想象,寓意深沉的哲理色彩,飛揚靈動的文學(xué)語言。它們都證明著金庸小說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深刻聯(lián)系[1]。誠然如此,莊子哲學(xué)于金庸之影響功莫大焉。

一、金庸小說對《莊子》典故的引用

1955年,金庸《書劍恩仇錄》在香港《大公報》連載,第一部作品即表現(xiàn)出他對莊子的偏愛,到1972年《鹿鼎記》完成,金庸小說中莊子的身影都或明或暗地存在著。據(jù)筆者初步統(tǒng)計,15部金庸小說中直接或間接化用《莊子》典故者所在頗多,見表1。

從表1可以明顯看出金庸小說對《莊子》一貫的重視,然而這些都還只是表層的引用,金庸更多的是將莊子哲學(xué)滲入到小說藝術(shù)氛圍的營造、人物性格的構(gòu)建、人生哲理的揭示、審美趣味的流露、作品主旨的昭示等各個方面[2],金庸以其極具個性化的描繪展示了莊子思想的迷人魅力。也有論者從“逍遙無為”“‘無’的精義”“歸隱山林”來闡發(fā)金庸所受老莊思想影響之所在[3],而筆者以為,這些均是從他所刻畫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以及對獨家“金氏武學(xué)”的描寫中體現(xiàn)出的,以下即對此做集中討論。

二、金庸小說對莊子哲學(xué)精神的詩意闡發(fā)

(一)在人物刻畫中體現(xiàn)莊子風(fēng)神

金庸小說中刻畫了眾多鮮活靈動的人物形象,其中充滿莊子神韻者不少,陳墨先生有“道家之俠”一說[4],可謂說到了金庸小說人物的一大關(guān)鍵。早期的《書劍恩仇錄》與《碧血劍》僅有部分莊子哲學(xué)氣息,卻沒有真得莊子精神的人物。到了《射雕英雄傳》,金庸刻畫了“老頑童”的形象,才算深得莊子哲學(xué)之精髓。老頑童周伯通天真爛漫,不理世俗倫理,一派逍遙之象,呈現(xiàn)出獲得自由、超越塵世,與自然和諧、合一的精神狀態(tài)。莊子崇尚自然,提倡回歸自然,尊重人的價值,追求精神自由,維護人格尊嚴,蔑視功名富貴,終身隱居不仕,過逍遙適意的生活。周伯通深悟此理,他的心中根本無功名利祿之念,只將天地間看作一個絕大的游樂園,所以最后連黃藥師也對其心悅誠服。

接下來的《神雕俠侶》中,楊過以其桀驁不馴的個性,蔑視倫理禮法、傳統(tǒng)和權(quán)威,反對一切清規(guī)戒律對人性的束縛,循自然之道,率性而為,深契莊子之追求。在經(jīng)歷種種磨難后,毅然與師父小龍女結(jié)為夫婦,雙雙歸隱。他以其寂寞的執(zhí)著和虛靜的胸懷,16年間苦等愛侶,于紅塵俗世皆不放眼中,極具莊子式的批判色彩。小龍女心地純潔,一塵不染,猶如莊子筆下“藐姑射之山”的“神人”31,其自然平和、與世無爭的處世哲學(xué),沖虛寧靜而不食人間煙火,實已臻道家極境?!兑刑焱例堄洝分?莊子的逍遙適性思想對張無忌影響很大,他對世上萬事不執(zhí)著于完美,在明教密室修煉“乾坤大挪移”時,練到第七層時參不透就不強練,最終反而大功得成。這種不貪、不癡,事事適可而止之舉,深得莊子辯證之道。此書中張三豐的形象更是莊子式的,因歷史實有其人,金庸以其生花妙筆重塑這一神秘人物,更顯得別具風(fēng)姿。該書第二回“武當(dāng)山頂松柏長”有精彩的描繪:“其后多讀道藏,于道家練氣之術(shù)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間閑游,仰望流云,俯視流水……”62顯為典型莊子式的“逍遙游”,張三豐可謂得道深矣。

表1 金庸小說引用《莊子》典故一覽表

《天龍八部》的書名雖來自佛教,然此書于莊子亦深有闡發(fā)。書中描繪了江湖中“逍遙派”的幾大人物,天山童姥、無崖子、李秋水等高手糾纏于愛恨情仇,武功雖很“逍遙”,做人卻不“逍遙”。 星宿派屬逍遙支流,但入了邪道,更非“逍遙”之真意,反而是段譽、虛竹才是該書中得莊子精神的人物。段譽至情至性,虛竹至純至樸,都是了無機心而臻于道境,是俠義道的真逍遙。

與《天龍八部》創(chuàng)作幾乎同時,金庸寫了中篇《俠客行》,描繪了石破天這一幾近寓言化的人物,為莊子哲學(xué)做了形象化的展示。石破天無知無識,其心靈未被人為智巧污染過,一派純潔質(zhì)樸,天然的“絕圣去智”。他無欲無求,對別人叫他“狗雜種”毫不在意,對謝煙客的不斷使壞也毫不覺察,他內(nèi)心無任何私心雜念,卻由此接近了大道的真諦?!肚f子》認為:“去知與故,循天之理……虛無恬淡,乃合天德?!?40“小知不及大知”13石破天可謂雖無“小知”,卻有“大知”的典型代表。他順道、體道,能理解字體筆畫的自然機理,金庸在此有意引導(dǎo)讀者往莊子哲學(xué)靠近,從而體認以莊子為杰出代表的道家文化。

稍后問世的《笑傲江湖》中,金庸對莊子的理解大大加深。在莊子看來,人生在世,當(dāng)獨立于眾人,獲得精神逍遙的自由世界,在處世方面,應(yīng)處弱守柔,謙讓退隱,摒棄名利,不求聞達。風(fēng)清揚和令狐沖可謂此書中莊子思想的代言者。風(fēng)清揚看破江湖間的無謂紛爭,飄然歸隱,于天地山川間自由遨游,避世獨居。令狐沖豁達灑脫,在經(jīng)歷種種挫折之后,與盈盈歸隱山林,共譜“笑傲江湖”曲,何等逍遙!《莊子·天下》言“上與造物者游,而下與外死生無終極者為友”1092,《逍遙游》“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31,如風(fēng)清揚、令狐沖者,真得“逍遙”之真旨也。

莊子說那棵“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立之途,匠者不順”的大樗樹,人皆以為“大而無用”,而莊子獨贊其“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廣漠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cè),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45-46這種置天地間哀怨嗔嘆于無名,是為淡然無我之境,是為有大胸襟之懷,有此心境,方能真“逍遙”。 在莊子看來,“道”更易被無機心者所把握,而金庸為我們展示的這些深具莊子精神的武俠形象均是無“機心存于胸中”439之人,實可說是金庸以自己對莊子精神的理解進行的再創(chuàng)造。

(二)在武功描寫中展示莊子哲學(xué)

金庸從莊子哲學(xué)中吸取了大量養(yǎng)料,將其融入小說中并將武功“文學(xué)化”,博大的莊子哲學(xué)大大拓展了金庸的想象空間,為其武功名目及其象征意味獲得了豐富的思想、文化資源。借助莊子那些瑰麗的想象空間和儀態(tài)萬方的表現(xiàn)藝術(shù),金庸小說的武功讓讀者應(yīng)接不暇,精彩紛呈,極大地豐富了小說的文化內(nèi)涵。

金庸小說中,俠客武功的高低,不在于招式是否精妙,而是武功中的“道”,也即“進乎道”,而不是“進乎技”,真正的絕頂高手莫不如此[7]。金庸的開山之作《書劍恩仇錄》中天池怪俠袁士霄的“百花錯拳”,集各派武功之大成,招式卻“似是而非,出其不意”,因而“百花”易敵,“錯”字難當(dāng),雖厲害卻還處于“技”的層面。第十七回描寫陳家洛創(chuàng)造“庖丁解牛掌”的過程,即已觸到“技進乎藝,藝進乎道”的關(guān)鍵?!肚f子·天地》云:“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萬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藝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義,義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11陳家洛正是由于領(lǐng)悟了莊子之道,加之已有深厚的武學(xué)底子,才能忘掉招式技巧,做到人掌合一,創(chuàng)制出了這套包含著濃厚莊子精神的掌法。千手如來趙半山“亂環(huán)訣”和“陰陽訣”也是如此,貫穿著以內(nèi)功為本、悟道為高、以輕制重、似慢實快的辯證思想,充滿著莊子式的智慧。

《射雕英雄傳》第十二回:“兩人并肩而立,一個左起,一個右始,回旋往復(fù),真似一只玉燕、一只大鷹翩翩飛舞一般?!?20這是金庸描寫的洪七公教黃蓉逍遙游掌法的過程。這種掌法既有翩翩而游、灑脫飄逸之感,又有俯仰天地,融于自然之境,極盡莊子“逍遙”之意蘊。后來的《天龍八部》描寫虛竹對決丁春秋也是此番美景,二人招招攻敵要害,偏偏姿勢優(yōu)美至極,這實在是莊子的境界。此書中描寫老頑童的“空明拳”和“左右互搏”,主要是老子哲學(xué),卻也和莊子同一義理。

《神雕俠侶》中獨孤求敗的劍冢之言,“重劍無鋒,大巧不工”乃至“無劍勝有劍”,此即莊子“不役于物”而最終悟道之理。無為而為、超越是非、超越萬物,就能達到忘己忘物的天人合一的“道”的境界?!爸貏o鋒,大巧不工”已經(jīng)很了不起,但到了“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無劍勝有劍”時,那真是出神入化,隨心所欲,走向了完全自由的境地,這也就是中國哲學(xué)所夢想的最高境界,既是武功的境界,也是人生的境界。而這,正是典型的莊子哲學(xué)。

《倚天屠龍記》第二十四回“太極初傳柔克剛”張三豐授劍一節(jié),可謂金庸繼獨孤求敗劍冢名言后對莊子哲學(xué)的再次深入闡發(fā)。張三豐在百歲之后創(chuàng)出太極拳和太極劍,當(dāng)他將這兩套絕世武學(xué)傳授給張無忌臨時御敵時,偏偏只要其以忘記為妙,講求“無滯”和澄明,用意不用力,以“太極圓轉(zhuǎn),無使斷絕”的拳招和“神在劍先,綿綿不絕”的劍意來發(fā)揮其威力,以心出拳,以意馭劍,以無勝有,以柔勝剛,以意勝形,千變?nèi)f化而無窮無盡,方能將此兩種武學(xué)之精髓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否則倘若尚有一兩招劍法忘不干凈,心有拘囿,劍法便不能純。在此金庸已將武功提升到了哲學(xué)的高度,富有濃厚的象征意味,這種理念和形象的高度融合,使“武功”升格為一種意象,更富于文學(xué)意味與哲學(xué)思考。另張三豐“空臨《喪亂帖》”、“書屠龍寶刀二十四神功”也是不期然而然地會通于莊子的境界。張三豐創(chuàng)此兩項武功時陷入了出神的創(chuàng)作癲狂狀態(tài),“物”“我”兩忘,發(fā)乎情而止乎意,自然而然,如萬斛之泉水汩汩而出,毫不斷絕,心隨意會而至“道”境[8]?;罏榧?技中體道,把書法筆畫化為武功的招式,借助以莊子為依托的道家文化的創(chuàng)意,使莊子哲學(xué)和武功融合,書法武功筆畫靈動,神游太虛而活力四射。類似的描寫還有《神雕》中朱子柳與霍都的比武,《笑傲江湖》中令狐沖與禿筆翁的比試等。金大俠就是以此奇妙絢爛之筆法,不期然而然地將武學(xué)之道提升到了莊子的境界。

《莊子》開篇即為《逍遙游》,在《射雕英雄傳》中金庸對此哲學(xué)意蘊的體味已小試鋒芒,在《天龍八部》中,更是創(chuàng)造出“逍遙派”這一江湖中的神秘門派,將其對莊子哲學(xué)的接受之路推向高峰?!板羞b派”講究“以無厚入有間”的飄逸空靈,又講究有容乃大的厚積薄發(fā),其武功吸納百川,效天地之行,法自然之則?!氨壁ど窆ο狄廊酥畠?nèi)力而為我有。北冥大水,非由自生。語云:百川匯海,大海之水以容百川而得。汪洋巨浸,端在積聚……是故本派武功,以積蓄內(nèi)力為第一要義。內(nèi)力既厚,天下武功無不為我所用,猶之北冥,大舟小舟無不載,大魚小魚無不容。是故內(nèi)力為本,招數(shù)為末?!?2典型體現(xiàn)了莊子包容一切之境界。逍遙派武功的特點是海納百川、包羅萬象。內(nèi)功上,有北冥神功吸人內(nèi)力;招式上,有天山折梅手這樣含有劍法、刀法、鞭法、槍法、爪法、斧法等諸般兵刃的絕招,可謂匯聚百家武學(xué)逍遙派的另一絕技凌波微步來自《洛神賦》,但那種逍遙自在的精神妙悟與莊子思想相接便構(gòu)成逍遙派的至高武學(xué)體系。人生境界又何嘗不是如此,先要集大成,其次才是逍遙自在的精神。

另此書中有一珍瓏棋局,為無崖子所創(chuàng),本來糾纏于得失勝敗之中,以致無可破解,最后由虛竹那樣一個對弈棋之道一知半解的小和尚所破。道理其實也很簡單,虛竹一副天然生就的赤子心腸,不著意于生死,更不著意于勝敗,淡然無我,全無心機,反而勘破了生死,得到解脫,這是棋理,更是人生的哲理。虛竹最后成了逍遙派的掌門,可謂實至名歸。莊子繼承老子,也推崇“無”的價值,《應(yīng)帝王》中“混沌之死”的故事為顯例?!盎煦纭蹦俗匀槐菊娴摹盁o”的狀態(tài),開了七竅,意味著產(chǎn)生了“有”,這時“混沌”之“無”就消亡了。“無”蘊含著無限生機,“有”卻能扼殺之,這是虛竹能破珍瓏,而各路高手卻均告失敗的緣故,是金庸對“無”的精彩揭示。類似的還有無崖子傳功,他在傳授虛竹內(nèi)力的時候先將他的少林功夫廢除,其目的是要虛竹先心中無所執(zhí),虛其心一如北冥,以便貯其氣。內(nèi)心虛空,一如北冥廣大,方能如北冥納百川,方能讓萬物為我所用。這是“有”“無”的辯證之道,在道而言,心中無物,方可容物,空才能被取了用。當(dāng)人心是空的時候,天道才能進入人的心中,這一思想其實正是道家的“沖虛”之理,而由莊子集大成。在金庸手中,這樣的哲理用珍瓏棋局來寓意,非天才而何?

石破天破解了俠客島上的武功秘訣,只按照那些蝌蚪文字的外在走勢去練,卻正好對了路子,最笨的辦法卻開啟了最神秘的鎖,而那些拘泥于文字表面意思的武林豪杰們卻都不得其門而入。金庸用寓意化的筆法令人信服地顯示了莊子所講的平凡的真理,所謂“得意忘言”,有拘囿即會被束縛,不得聞大道。

風(fēng)清揚傳令狐沖獨孤九劍更是和張三豐授劍般富于莊子思想的魅力。獨孤九劍講求“一切當(dāng)須順乎自然。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如行云流水,任意所之”,要“出手無招”才算進入高手的境界?!盁o招”不是一點招式也沒有,而是指不拘泥、不刻板,靈活多變、不死守招式,其精神實質(zhì)就是莊子之道。武功到了體用合一、道德歸一的境界,亦即“逍遙而游”的境界,就可以實現(xiàn)與天地自然的內(nèi)在統(tǒng)一。渾然天成勝過強行雕琢,無招勝有招,一招可以破天下所有招式,只重精神而不拘泥于形式正是獨孤九劍的劍理。道是虛空的,道本無形,修得道后,還要將其“坐忘”,坐忘,是“道”的高境界,它意味著一個人擺脫了一切束縛,如魚得水,自在灑脫。忘記招式意味著丟掉束縛,“無招”即為此“道”的逍遙狀態(tài):自由、圓融、無礙。金庸對莊子哲學(xué)的接受可謂一以貫之了。

三、金庸小說借莊子哲學(xué)寄寓人生理想

金庸對中國文化充滿深情,他曾自豪地引用英國歷史學(xué)家湯因比的話,稱“中國文明歷史悠久且連續(xù)不斷,是世界唯一的”[9]170。金大俠以其博覽通才,融合中國儒釋道三家精華,以綺麗奇幻之想象,營造了一個獨立的武俠王國,寄寓著其人生理想,但很大程度上我們可以說,是莊子哲學(xué)為其提供了心靈的歸宿。

莊子在《馬蹄》中勾畫了一個“至徳之世”的理想園,那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圖景,人們生活隨意適性,從來不用考慮現(xiàn)在和未來,吃飯、游樂、逍遙,僅此而已344。金庸早年就做著環(huán)游世界的夢,希望遙接千載前之莊子,做天地間之“逍遙游”,大有中國老派名士作風(fēng)。莊子哲學(xué)繼承老子,也講“道法自然”和無為,這是人生追求的極境。雖然這種孤寂清虛的人生很難被時下的蕓蕓眾生所接受,但在金庸筆下,入世與出世都作為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而占有獨尊的藝術(shù)地位[10]。金庸在其小說中構(gòu)建了一個以莊子哲學(xué)為依托的詩意審美空間,營造著自己向往的理想家園,追求著自己的文化理想并完成著自己的文化創(chuàng)造。

有論者以為,金庸的武功,雖然充滿“意境”,但在史、詩、思的三維當(dāng)中,他以史筆表現(xiàn)詩境,而其最終歸宿更接近一種出于傳統(tǒng)文化而入于現(xiàn)代文明的“思”:對歷史的思考,對詩境的思詠,對哲理的思辨。他將哲學(xué)意味、人生況味、詩意境界融為一體,在三者之中自由徜徉,最后還寫出武功不怎么樣的韋小寶在實際上勝于超一流高手陳近南,又從武功武學(xué)的哲理意境上升到了江湖和歷史的人類文化哲理反思[11]。真可謂入室之論。金庸對現(xiàn)實充滿了反思與批判,其最終的人生追求是莊子式的,充滿著美麗的理想和獨立之精神,向往著“詩意地棲居”,這在其經(jīng)典之作的主人公身上都有體現(xiàn),寄寓著其人生理想。

閱讀金庸的小說,我們從那些超越世俗禮法無拘無束的武林俠客身上,感受到生命之美好和精神自由之寶貴,體味出濃郁的飄逸、自然、本真的審美意蘊。金庸對莊子哲學(xué)思想的接受不只是外在的裝飾,而是內(nèi)在的滲透,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浸潤著瀟灑出塵之風(fēng)神,彌漫著浪漫又多情的詩性氣氛,委婉別致而意味深長。莊子哲學(xué)為金庸小說配上了超凡脫俗、無拘無束、率真任性、想象豐富、情調(diào)浪漫的道家精神的音樂,自然、樸素、無為、虛靜、至善、至真之大美的縹緲幕布,并借助獨特的武俠語言文化的天空,讓我們做了一次堪稱壯舉的烏托邦飛翔[12]。誠然如此,莊子哲學(xué)使得金庸小說給讀者帶來了感官和視覺的雙重沖擊,具有深厚的審美意蘊和值得重視的現(xiàn)實價值。金庸以其卓越的才華對莊子哲學(xué)做了堪稱完美的接受,對我們今天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做出了良好示范,值得認真學(xué)習(xí)與弘揚。

參考文獻:

[1]嚴家炎.金庸小說與傳統(tǒng)文化[J].中國文化研究,1998:秋之卷,21:63-70.

[2]曹布拉.金庸小說的文化意蘊[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113.

[3]仲浩群.金庸小說與老莊思想[J].當(dāng)代文學(xué),2007(11):58-60.

[4]陳墨.孤獨之俠:金庸小說論[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9:184-204.

[5]郭慶藩.莊子集釋[M].王孝魚,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2.

[6]金庸.金庸作品集[M].廣州:廣州出版社,2010.

[7]張慧.金庸武俠小說與道家文化精神[J].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學(xué)報,2001(2):8-11.

[8]周仲強.文化的傳承與變革:跨文化語境中金庸小說的藝術(shù)轉(zhuǎn)型[M].杭州: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13:192.

[9]嚴家炎.金庸小說論稿[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170.

[10]高占偉.金庸小說中的儒道佛[J].文藝評論,1999(4):77-80.

[11]韓云波.中國俠文化:積淀與承傳[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226.

[12]杜道明.道家虛靜說及其美學(xué)意義[J].中國文化研究,2000:春之卷,27:78-84.

DOI:10.13450/j.cnki.jzknu.2016.03.002

中圖分類號:B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9476(2016)03-0009-05

作者簡介:趙映蕊(1989-),男,云南騰沖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xué)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10;修回日期:2015-12-24

猜你喜歡
現(xiàn)代武俠金庸
武俠風(fēng)
嘿!這才是武俠
武俠影后鄭佩佩
海峽姐妹(2018年12期)2018-12-23 02:39:00
為金庸因一錯字查證道歉叫好
華人時刊(2018年17期)2018-11-19 00:41:21
誰是金庸小說第一情圣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2
武俠教室
金庸的財富江湖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14
漫畫無極
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在體育院校教學(xué)改革中的應(yīng)用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4:25:16
現(xiàn)代煙草工業(yè)發(fā)展趨勢及降焦減害技術(shù)應(yīng)用研究
青岛市| 雅安市| 花莲市| 西宁市| 白沙| 油尖旺区| 兰坪| 安阳县| 伊宁市| 类乌齐县| 苍南县| 名山县| 吉木乃县| 永福县| 榆社县| 建瓯市| 娱乐| 高雄县| 石景山区| 闸北区| 德惠市| 灌云县| 林西县| 泽州县| 永清县| 岗巴县| 建阳市| 库尔勒市| 武胜县| 垦利县| 木里| 淮滨县| 莱州市| 行唐县| 湖口县| 罗城| 定安县| 三穗县| 潼南县| 永德县| 陆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