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飛
(寧波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
目標定向、歸因方式及自我評價對運動員自我設限的影響研究
邱林飛
(寧波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摘要:研究試圖從目標定向、自我評價及歸因方式入手,探索運動員在自我設限行為上的心理過程。研究選取252名運動員完成目標定向、運動員自我設限、自我評價及歸因量表,對結(jié)果進行相關(guān)和回歸分析。研究結(jié)果表明,自我設限行為兩維度“降低努力”和“尋找借口”的影響因素具有差異性。自我評價對“降低努力”影響最大,目標取向與歸因方式影響較??;目標取向、歸因方式和自我評價對“尋找借口”均有顯著影響。研究結(jié)果顯示不同的自我設限策略具有不同的影響機制,未來研究應對設限策略進行獨立分析。
關(guān)鍵詞:目標定向;歸因方式;自我評價;自我設限;運動員
社會心理學家Jones and Berglas將個體面對可能的失敗威脅時采取的事先防衛(wèi)行為稱之為“自我設限”(self-handicapping)。自我設限行為可認為是一種故意將自己陷于不利成功情境的行為,因此當個體面臨失敗時,可以將失敗歸因于設限行為(如喝酒、訓練不足等),從而避免面對失敗的真正原因(如能力不足)而損傷自尊[1]。在運動生涯里,運動員會經(jīng)常面對訓練、進步停滯以及比賽的巨大壓力,因此在面對各種困境時,自我設限行為便成為緩解心理壓力的一個簡易且快速的方式。然而,自我設限行為雖然能暫時緩解壓力,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使自我妨礙者經(jīng)常處于失敗境地,無法取得進步,甚至危及運動生涯的發(fā)展[2]。因此,深入探討運動員自我設限的心理機制顯得相當關(guān)鍵與重要。
目標取向理論認為有兩種方式可用來建構(gòu)或判斷自我能力的高低,Nicholls稱這兩種方式為工作涉入(task-involvement)和自我涉入(ego-involvement)[3]。工作涉入是指個體將焦點放在學習、改進以及符合活動的需求,其主觀成就就是以進步、學習或工作熟練(task mastery)為基礎。而自我涉入則是指個體將超越他人視為首要目標,其主觀成就是以和他人比較為基礎。無論是在學業(yè)領(lǐng)域或是運動領(lǐng)域,大量研究表明目標取向會影響運動員在自我設限行為上的表現(xiàn),Ryska etc.al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運動員的工作涉入越高,其自我設限行為越低,而自我涉入越高,其自我設限行為越高[14],Seifriz 和walling同樣發(fā)現(xiàn)自我設限行為對于強調(diào)與他人評比的運動員而言具有更大的自我保護效果。
在自我評價方面,本研究從運動員自我評估的兩個方面:自尊和能力知覺來進行討論。首先在自尊方面,Pravessis and Grove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運動員本身的自尊程度會影響其自我設限行為的表現(xiàn),相對于高自尊的個體,低自尊個體更容易采取自我設限的行為策略[5]。此外,高、低自尊者在自我設限行為上也具有不同的目的[6],Tice指出高自尊者之所以會采取自我設限是為了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nt),而低自尊者則是為了保護自我價值(self-protection)。能力知覺是指個體對自己運動技能或成績表現(xiàn)方面的主觀認知,與自尊不同,自尊是對個體整體的評價,而能力知覺是針對個體在運動表現(xiàn)上的評價[7]。目前的研究較多關(guān)注自尊對自我設限的關(guān)系,但對運動員而言,對運動能力的保護,可能是其采取自我設限行為的真正動機,因此,同時考慮自我評價中的能力知覺和自尊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運動員采取自我設限是基于整體自尊的原因還是基于對運動能力的保護。
歸因是指個體對事件發(fā)生原因的解釋,是一種根據(jù)別人或自己在社會情境中的某些行為結(jié)果,推論別人內(nèi)部狀態(tài)或解釋自覺行為原因的過程[8]。一般在解釋人的行為原因時,若將行為解釋為情景因素(或環(huán)境因素),可將其稱為情景歸因或外部歸因;如果將行為解釋為性格或心理因素的影響,可稱為內(nèi)部歸因。有關(guān)歸因與自我設限行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競爭情境中,相對于低自我設限者,高自我設限者的能力歸因較少,但運氣因素和情緒因素的歸因較多。林宜螢(2002)的研究也指出,高自我設限的射箭選手較少將自己的表現(xiàn)歸因為自己本身的努力[9]。由此可見,高自我設限者傾向?qū)⒆约旱谋憩F(xiàn)進行外部歸因,傾向認為自己的表現(xiàn)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而非自己的能力。雖然過去的研究通常將歸因視為自我設限的結(jié)果變量,但從社會認知的角度來看,當個體習慣采取某種歸因方式后,在面對其他事件時他同樣會采取相同的歸因方式,也就是說,個人習慣性的歸因方式可視為其個體特質(zhì)的一部分,那么個體的自我設限行為也會受到個體歸因習慣的影響。基于此,本研究將個體的歸因方式視為自我設限行為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綜合上述分析,本研究試圖探究目標取向、自我評價及歸因方式對運動員自我設限的影響。
1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于2015年6月向浙江省體育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浙江省射擊射箭自行車運動管理中心、浙江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的男女運動員共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265份,回收有效問卷252份,回收率95.1%。其中男運動員162名,女運動員90名,年齡小于18周歲運動員152名,平均訓練年限為7.1年。
1.2研究步驟
研究者在獲得教練員與運動員同意后,利用隊員固定訓練時間,以團隊測試的方式,請隊員填寫問卷,并當場回收。采用SPSS20.0對回收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分析。
1.3測量工具
1.3.1運動目標定向量表。體育科學量表編制是心理測量領(lǐng)域的一個細小分支,其編制方法的主要特征還停留在經(jīng)典測量理論的基礎之上,即以隨機抽樣為基礎。本研究采用陳堅和姒剛彥修訂的《運動中任務定向和自我定向問卷》測量運動目標定向[10]。該量表分為自我定向和任務定向兩個分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結(jié)果顯示該量表具有構(gòu)建效度,信度方面,兩個分量表的信度系數(shù)分別為0.73和0.75,表明量表具有可接受的信、效度。
1.3.2自尊量表。本研究采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SES)來測量整體自尊,它是最常用的測量整體自尊的工具[11]。但是國內(nèi)學者的一些研究結(jié)果表明[12],中國人對該量表第8題的理解和美國人不同,故本研究在使用該量表時刪除了第8題。
1.3.3能力知覺量表。本研究采用黃英哲發(fā)展完成的《運動員能力知覺量表》,該量表的Cronbachα值為0.87, 可見該量表具有良好的內(nèi)部一致性。
1.3.4歸因方式問卷。該問卷的設計主要參考Weiner建立的歸因模式作為理論框架。在Weiner的歸因模式中,歸因因素分為三個維度:內(nèi)外控性、可控性和穩(wěn)定性及6個因素[13]。本研究將8因素中的“教師偏見”改為“教練偏見”,采用自我內(nèi)在評估法的百分比評估法,讓被試去評價成敗的各項原因所占的百分比。
1.3.5自我設限量表。本研究采用吳佳輝等人編制的運動自我設限量表,該量表總共個7個題項,其中4個題項測試“降低努力”,3個題目測試“尋找借口”[14]。該量表的內(nèi)部信度僅達到心理測量的基本要求,但由于量表信度會受到題目數(shù)量的影響,若從折半信度的公式來計算,該量表依然具有較好的內(nèi)部一致信度。
2研究結(jié)果
2.1相關(guān)分析
對自我設限的“降低努力”和“尋找借口”與目標定向、自我評級和歸因方式進行皮爾遜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如表1所示。從表1可見,在降低努力的設限行為方面,任務取向、自尊、能力知覺與降低努力呈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為-0.43、-0.43和-0.30),其他變量與降低努力不存在顯著關(guān)系;在尋找借口的設限行為方面,自尊與能力知覺與尋找借口呈負相關(guān)(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為-0.33和-0.34),情緒歸因與裁判歸因與尋找借口呈正相關(guān)(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為0.28和0.16)。
表1 目標定向、歸因方式、自我評價
2.2目標定向、歸因方式及自我評價對自我設限的回歸分析
為了進一步了解目標定向、歸因方式及自我評價對自我設限兩個維度的預測效應,研究將降低努力和尋找借口作為因變量,目標定向、歸因方式及自我評價作為自變量建立回歸方程。
在降低努力的整體回歸方程中(如表2所示),目標定向中的自我定向與任務定向均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其回歸系數(shù)的方向卻不相同(β值分別為0.17和-0.30),自我定向越高,降低努力的自我設限行為越高;任務定向越高,則降低努力的自我設限行為越低。在自我評價方面,自尊和能力知覺均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β值分別為0.26和0.19),這表明自尊和能力知覺越高,越不容易產(chǎn)生降低努力的自我設限行為。對歸因方式的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歸因方式的六個維度均不能有效預測降低努力行為。此外,我們進一步利用逐步回歸的方法來比較目標定向與自我評價對降低努力的相對預測效應(如表3所示),結(jié)果顯示只有自我評價變量的值達到顯著水平,也就說相對于目標定向,自我評價對降低努力的預測效應更大。
表2 目標定向、歸因方式及自我評價
在尋找借口的整體回歸方程中(如表4所示),目標定向中的自我定向和任務定向均具有顯著的預測效應(β值分別為0.16和0.21),顯示自我定向或任務定向越高,產(chǎn)生尋找借口的設限行為程度越高。在自我評價方面,自尊和能力知覺均具有顯著的預測效應(β值分別為-0.24和-0.26),表明自尊和能力知覺越高越不容易產(chǎn)生尋找借口的設限行為。在歸因方式方面,僅有情緒歸因與難易歸因具有顯著的預測效應(β值分別為0.34和-0.24),說明情緒歸因越高越容易產(chǎn)生尋找借口的自我設限;而難易歸因越高則越不容易產(chǎn)生尋找借口的設限行為。此外,研究利用逐步回歸比較自我評價、目標定向和歸因方式對尋找借口的相對影響效應(如表5所示),結(jié)果顯示三個變量的均值達到顯著水平,說明目標定向、自我評價和歸因方式對尋找借口設限均具有顯著影響力。
表3 目標定向和自我評價對降低努力的逐步分析
表4 目標定向、歸因方式及自我評價對尋找借口的回歸分析
表5 目標定向、自我評價和歸因方式對尋找借口的逐步分析
3討論
3.1目標定向、歸因方式、自我評價與自我妨礙之間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
本研究顯示,運動員任務定向、自尊、能力知覺與降低努力的自我設限呈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運動員自尊、能力知覺與尋找借口的自我設限呈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情緒歸因與裁判歸因與尋找借口的自我設限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由此可見,與降低努力與尋找借口的呈顯著相關(guān)的變量各不相同,以往研究通常將自我設限視為一整體變量,未將其兩個維度加以區(qū)別,因此無法精確區(qū)分變量對不同自我設限策略的相關(guān)情況,本研究將兩種策略加以區(qū)分發(fā)現(xiàn),變量與這兩種設限策略具有不同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本研究的研究結(jié)果與以往研究結(jié)果有一定的一致性,例如在任務定向方面,Ryska etc.al (1999)指出任務定向越高,自我設限行為越低;而在自我評價方面[4],Prapavessis and Grove(1998)的研究結(jié)果同樣顯示低自尊的運動員比高自尊運動員較容易產(chǎn)生自我設限行為[6]。除此之外,Rhodewalt etc.al任務有自我設限行為的個體,對自己缺乏信心及容易預期失敗,且高自我設限者,常有歸因于外在情境因素的現(xiàn)象。
3.2目標定向、歸因方式、自我評價對降低努力的預測作用
目標定向與自我評價均能有效預測運動員降低努力設限行為,而歸因方式無法有效預測降低努力的行為。這說明具有任務定向的運動員,通常是以學習進步或技能掌握來展現(xiàn)能力,因此越不容易通過降低努力的設限策略來降低成就或妨礙學習。此外,自尊與能力知覺越高的個體越不容易產(chǎn)生降低努力的設限行為,這是由于降低努力是一種實際的行為策略,相對于尋找借口這種認知策略,它會給運動員帶來實質(zhì)上的傷害,因此高自尊與高能力知覺運動員為避免不利結(jié)果的發(fā)生,采用這種設限策略的情況較少,而低自尊運動員為保護自我形象越傾向于旁觀者將其失敗的原因歸為努力不夠。
3.3目標定向、歸因方式、自我評價對尋找借口的預測作用
目標定向與自我評價均能有效預測運動員降低努力設限行為,歸因方式中的情緒歸因與難易歸因能有效預測降低努力的行為。與預測降低努力的結(jié)果不同,目標定向中的任務定向?qū)ふ医杩诘念A測效應為正值,說明任務取向越高的運動員,采用設限策略時尋找借口的行為發(fā)生越高,這可能是因為任務取向的運動員以進步和技能掌握為目標,對訓練具有較高的投入,因此當必須通過自我設限來保護自我價值時,會傾向于尋找借口的方式作為保護策略,而不采用降低努力來妨礙訓練。此外,情緒歸因能有效預測尋找借口的設限行為,這是由于情緒高的個體比較無法理性客觀思考成敗得失,但為了自我保護,比較容易采用借口或托詞的行為方式。
4結(jié)論
4.1任務定向、自尊、能力知覺與降低努力的自我設限呈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運動員自尊、能力知覺與尋找借口的自我設限呈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情緒歸因與裁判歸因與尋找借口的自我設限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
4.2目標定向與自我評價的各維度均能有效預測運動員降低努力設限行為,而歸因方式的各維度均無法有效預測降低努力的行為。
4.3目標定向與自我評價的各維度均能有效預測運動員降低努力設限行為,歸因方式中的情緒歸因與難易歸因能有效預測降低努力的行為。
參考文獻
[1]戴儉慧,金亞虹.體育科學量表編制中幾個主要問題探究——一種方法優(yōu)化的思考[J].體育科學,2014,34(3):88-95.
[2]石偉,黃希庭.自我設限及其研究范型和影響因素[J].心理科學進展,2004,12(1):72-78.
[3]Elliot A J,Thrash T M. Achievement goals and the hierarchical model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1,13:139-155.
[4]Prapavessis H,Grove J R,Maddison R,etal. Self-handicapping tendencies,coping,and anxiety responses among athletes[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3,4,357-375.
[5]張連成.運動員完美主義與自我設限的關(guān)系[A].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3.
[6]Thompson T.Re-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noncontingent success on self- handicapping behavior[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4,74:239-260.
[7]崔淑辰,李龍梅.關(guān)于運動員自我設限及其研究范型和影響因素[J].當代體育科技2014,16(1):23.
[8]孫青,張力為.個人項目運動員自我設限的影響因素[J].體育科學,2008,28(1):22-26.
[9]孫曉玲,邱扶東.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的自我設限傾向及其與運動績效的關(guān)系[J].心理科學,2008,31(1):147-151.
[10]陳堅,姒剛彥.目標定向理論及其問卷的初步檢驗[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9(1).
[11]Kendy K,Kuczka,Darren C,et al. Self- handicapping in competitive sport:influence of the motivational climate,self- efficacy,and perceived importance[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5,6:539- 550.
[12]殷曉旺,張力為.大學生身體自我、學業(yè)自我與生活滿意感的關(guān)系[J].體育科學,2005,25(2):38-41.
[13]黃英哲.目標涉入和能力知覺對狀態(tài)焦慮及比賽表現(xiàn)的關(guān)系[A].第九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大會論文集[C],2010.
[14]徐立彬,李安民.體育教育專業(yè)大學生運動自我設限影響因素及學業(yè)成績的相關(guān)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3):34-50,16.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Athletes' Self-handicapping to the Goal Orientation, the Attribution Way and Self Evaluation
QIU Lin-fei
(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Ningbo 315100,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self-handicapping of athlete from perspective of goal orientation,attribution and self-evaluation. The participants are 252 athletes whom filled out five questionnaires: task and ego scale,attribution scale, perceived-ability scale,self-esteem scale and self-handicapping scale,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for the ER-self-handicapping, self-esteem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while goal orientation and attribution are relatively minor factors. For the EM-self-handicapping, self-esteem,goal orientation and attribution have equivalent influence. These finding suggest the self-handicapping behavior i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factors with various degree, which merits further research to attack more involved issues in details.
Key words:goal orientation; attribution; self-evaluation; self-handicapping; athlete
中圖分類號:G804.86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邱林飛(1984-),女,浙江溫州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體育教育訓練學.
收稿日期:2016-03-10
基金項目:2016年度浙江省社科聯(lián)研究立項重點課題(2016N10Z)
文章編號:1004-3624(2016)03-01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