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嬌
【摘要】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要向學生傳授知識,也要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助其塑造完美性格,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其中,語文教師的職責最為緊要,需依賴教材,結合教材,改變傳統(tǒng)單純說教的形式,針對教材內容進行德育教育,做到喻之以理,讓學生在切身感悟中,吸取精華內涵。語文教學要求學生基本掌握語文知識,也要求利用人文色彩熏陶學生的情操,使其在知識下改變觀念,積淀價值準則,提升品德修養(yǎng)。為此,本文就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具體分析了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德育教育 教學策略
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習語文是對學生社會主義及愛國主義的道德品質和情感培養(yǎng),是促進學生樹立積極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審美情趣與文化品味的過程。對作品內涵的初步領悟,利于啟示人生、社會及自然,加深學生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形成積極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故而,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傳授知識,更要關注全面學生的情感,充分利用課程資源,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靈品格。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語文教材選入的文章,或多或少都蘊含感人肺腑,引人深思的人生道理,且篇幅優(yōu)美,邏輯嚴謹。語文課文既揭示生活道理,也歌頌祖國的壯麗河山。學生學習語文,會受其優(yōu)美語言及深刻內涵影響,長期以往,可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一種情感,促進其道德素質的提高。因此,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與單純的德育教育相比來說,更易被學生所接受與吸收。課堂是依托教材開展教學的場所,反之教材則為語文教學構成的前提。故而,教師一味的說教效果并不理想,必須有機結合教材,針對教材內容進行德育教育,做到動之以情,喻之以理,通過情感教育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濃厚情感,建立基礎的情感框架,在自身感悟中吸取精華內涵,最終達到滲透德育的效果。
二、語文教學中有效實施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賞析課文、插圖,滲透德育教育
古人云:“文所以載道也。”文章作為思想內容的主要載體,兩者間緊密相聯(lián)。因此,語文教學中要有效結合二者,促進學生理解和運用文字語言,達到潤物細無聲地德育教育。例如,《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中,指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精讀,積極發(fā)揮學生的想象,欣賞文中美麗的大樹和葉子,感悟葉子忠于本職不求回報的付出精神。首先,文中對大樹美的描述,彰顯其茂盛充滿活力。其次,對葉子美的重點描繪,通過對其美麗外形的描寫,即秋千各異的形態(tài);對葉子共同職責的描寫,即向大樹輸送生命乳汁,從中體會到葉子短暫一生中無私奉獻的內在美和精神。最后,由葉子聯(lián)想到人,讓學生結合實際理解課文內容,深刻體會到人和葉子兩者之間風險存在的關系,學會忠于本職不求回報地付出。
而欣賞課文插圖,領悟圖中意境,利于學生具象化課文抽象內容,進而深刻理解課文,達到深化思想認識的目的。例如,《航天飛機》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也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比如,用投影儀展示各類飛機圖片,要求學生對比它們的不同之處,掌握航天飛機的特點,即飛行速度快,飛行高度比普通飛機高等。進而更深入地了解我國航天事業(yè)百尺竿頭的進步,感受到中華兒女的智慧,實現(xiàn)對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長大用科學造福人類思想的培養(yǎng)。
(二)情感教學,實施德育
語文教學對德育教育提出極高的要求,即喻以曉理,情感育人,激發(fā)學生情感對學生道德行為及認識影響頗深。因此,語文教師授課時要注重情感參與,或褒貶、或抑揚,激情四溢地開展教學,讓學生感到振奮,感悟課文,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受到優(yōu)質的德育教育。例如,《別了,我愛的中國》教學中,用飽滿的激情教學,歸納全文的中心思想:該篇課文體現(xiàn)出作者即將離開祖國的復雜心情。而這種心情包括憎恨帝國主義,眷戀祖國河山,衷心感激送別的親友,對祖國未來的強烈希望,以及對離開祖國的無限自責。在整篇文章中,都透露出作者對祖國濃厚的熱愛之情。教師充滿激情地講解,可使學生受到感染,深刻認識到作者對祖國的深厚情感,進而提高自身的愛國主義。
針對語文的課程特點,還可以采取口誦心悟的形式,讓學生接受德育教育,高質量的朗誦,也能起到感染學生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提供給學生充足的誦讀時間,進而在思考中獲得感悟,達到比單純見解更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chuàng)設德育教育情景
新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大量對祖國大好河山描繪的文章。針對這類課文的教學,語文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全過程,使學生在教學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培養(yǎng)濃厚的愛國之情。例如,《桂林山水》教學中,通過多媒體開展課堂導入,讓學生觀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壯觀美景,然后,介紹文章的地理環(huán)境以及人文環(huán)境等背景因素,引導學生在作者的靈活描繪中“暢游”桂林。這種導入形式利于學生產(chǎn)生強烈了解祖國壯麗河山的欲望,產(chǎn)生迫切閱讀學習課文的興趣,進而以飽滿的激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另外,在交流學習體會時,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各抒己見,激發(fā)其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而要讓學生這種情感得到良好升華,教師可以用極富激情的語言結束教學,引領學生進入情感高潮,實現(xiàn)對學生愛國主義的教育。同時,通過本文還可引導學生去了解更多祖國的山水,比如,遼闊的內蒙古草原,富庶的西沙群島,雄偉巍峨的五岳,以及長江黃河等,令其為美麗感到驕傲自豪。
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與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息息相關,有必要開辟更多途徑,促進德育教育的實施。通過對課文以及插圖的賞析,情感教學手段和德育教育情景的應用,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在欣賞之余能夠感悟到課外中蘊含的人生道理,形成積極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并增強對祖國的強烈熱愛之情。這就要求著語文教師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將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起來,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有針對性、目的性的引導學生,促使學生提高自身語文知識,科學合理地塑造人格,實現(xiàn)道德修養(yǎng)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郭曉奐.探究如何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教育[J].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5,(8):114-114.
[2]張潤清.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新課程學習,2013,(3):161-161.
[3]朱萍海.重德育,巧熏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有效滲透[J].教育科研論壇,2013,(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