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茂
通俗音樂作為一種文化資源對中學語文教學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選擇性的利用能使其成為有益的教學資源,豐富語文教學的藝術性,進而形成新的生長點。以流行歌曲為例,將流行歌曲與課堂教學相結(jié)合,能激發(fā)學生學好語文的興趣,陶冶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提高藝術素養(yǎng)。
古詩詞的音樂性是其藝術特色的顯著表現(xiàn)。當代著名詩人郭小川在《談詩》一文中指出:“在語言藝術中,詩的音樂性是最強的。”在古詩詞教學中,選配旋律、音調(diào)、節(jié)奏與古詩詞作品聲調(diào)節(jié)奏變化相協(xié)調(diào)的音樂,無疑更能彰顯古詩詞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與聲律美,充分發(fā)揮古詩詞音樂性的藝術特色,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使課堂變得輕松活潑,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印象,也有助于學生對古詩詞的記誦。
如講解岳飛的詞《滿江紅》,教師可以運用輪回樂隊演唱的歌曲。輪回樂隊粗獷而又略顯滄桑的聲線,聲嘶力竭的深情演唱,悲涼雄渾的曲子,緊張的音韻節(jié)奏感,使學生很快理解了岳飛這個悲情人物的壯志豪情。
又如李清照的詞《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可以搭配費玉清演唱的《一剪梅》,費玉清的歌聲清澈中透著質(zhì)感,旋律婉轉(zhuǎn),極具陰柔之氣,和著民族樂器的演奏,在情境設置上最能激起人們的愁情幽緒,秋涼的“香殘”景象和清颯氛圍,借助樂曲逐漸達到衰微的秋境和幽然的情思之間的意境和諧。
再如曹操的《短歌行》,這首詩在深沉的憂慮中激蕩著一種慷慨昂揚的激情,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fā)心憂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詩在情感節(jié)奏上以感慨開始,繼之以慷慨、沉吟、明朗;曲風深沉、蒼勁,蘊涵著內(nèi)在的爆發(fā)力,表現(xiàn)了曹操志在天下、求賢若渴的心理,而鳳飛飛演唱的《大江東去》在表現(xiàn)力上正合乎詩歌的內(nèi)在節(jié)奏,設作音樂背景效果也很好。
杜牧的《江南春》,可以采用著名古箏演奏家徐滌生的作品《春澗流泉》,樂曲以豐富的古箏技法描繪了春天里深澗跌瀑、流泉輕瀉的自然景色,有一種精致、空靈、淡雅的藝術感悟力。這優(yōu)美流暢的旋律正合乎了江南“千里鶯啼綠映紅”的意境,活潑清新,給人以歌中有詩、歌中有畫的想象空間。
古詩詞的教學實例還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舉。在這里借用廣東人民出版社原總編輯楊重華先生關于宋詞的言論:“我少時讀宋詞,總覺得它有一種特殊的魅力,一種美感。分析起來,一種是意境之美,一種是聲情之美?!?/p>
臺灣歌手周杰倫的《蝸?!繁皇杖肷虾J兄袑W生愛國主義歌曲推薦目錄,引發(fā)了爭議,很多網(wǎng)友發(fā)出質(zhì)疑:“吟風弄月的歌曲僅僅憑借著旋律的動聽,或是歌詞的優(yōu)美而進入課文之中,是否構(gòu)成對‘愛國主義這一神圣字眼的諷刺?”《蝸牛》似乎不能滿足提出的“影響人們形成愛國思想”的要求。如果聽過這首歌的人,從歌曲本身的意義去評價,都會認為這是一首不錯的勵志歌曲,使人上進,不畏曲折,這與初一課文開篇之作《在山的那邊》在勵志主題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山的那邊》,詩意的執(zhí)著!《蝸牛》的美在于它唯美的意境。藍天、陽光、綠葉、輕輕的風,隨著葉片往前飛的夢想,一切都是那樣的和諧自然,畫面明凈,清新爽朗,讀來有如春風拂面,旭日照身。
《在山的那邊》的美在于信念之美,一種挫折中日見深沉的感悟和信念?!耙活w從小飄來的種子”它雖然很微弱,但是它依然有自己的憧憬,自己的夢想。是“在一次次地戰(zhàn)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這份單純而執(zhí)著的夢想讓我們感動。
歌曲《蝸?!芬灿兴鼒?zhí)著的信念。“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我有屬于我的天”。這些句子在歌詞中回環(huán)往復,重章疊唱,非常有力地展現(xiàn)了蝸牛奮斗不屈的精神。在這首歌里,蝸牛的信念成了一道風景,堅韌而不可動搖。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一個人也都在思考著如何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像蝸牛一樣執(zhí)著追求,無怨無悔,我們“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在綜合性實踐課《黃河》中,主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教師可以借用新銳導演陸川的作品《可可西里》和臺灣歌手鄭智化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來展開。前者講述的是可可西里一群保護藏羚羊的志愿者的故事。慘烈而警醒,后者吟唱的也是一個慘烈的人與環(huán)境、人與生命的故事。陸川對遙遠藏族無人區(qū)里另一種生靈的存亡的關注和鄭智化對臺灣地區(qū)的生存環(huán)境的惡化的擔憂,使他們的作品都具有一種悲劇性的力量,這能激發(fā)學生對于黃河現(xiàn)狀的思考,同“保護黃河”的主題是一致的,可能采用這樣的形式閱讀,比我們用文字資料講解“母親河的憂患”來得更有震撼力。
情境式的閱讀,可以借助音樂背景來營造情境,借助音樂的感染力來增強對文章的理解,這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嘗試。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廣東實驗中學南海學校(52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