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摘 要 研究目的是探討體育運動對青少年的情商和情緒效能的影響。研究方法采取心理測驗法,選取500名大學生自愿參與測驗。研究結果表明情緒智力可正向預測情緒效能,且解釋了其21.8%的變異;長期參與體育運動組比久坐少動組的情緒智力總分和情緒效能總分差異顯著。結論:情緒智力高的個體,其情緒自我調節(jié)效能也高;長期參與體育運動的青少年,其情緒智力和情緒自我調節(jié)效能要優(yōu)于久坐少動的青少年。
關鍵詞 體育運動 青少年 情緒智力 情緒效能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6.073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emotional quotient and emotional performance of adolescents. Methods a psychological test was adopted to select 500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can positively predict emotional efficacy, and explained 21.8% of the variance. The total sco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emotional efficacy of long-term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that in sedentary group. Conclusion: individuals with hig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ir emotional self regulation efficacy is high; long-term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of young people, thei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emotional self regulation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the sedentary young.
Key words sports; adolescents; emotional quotient; emotional performance
1 研究背景
青少年作為社會的后備力量,肩負著建設祖國和造福社會的重任,而這些重任要基于青少年具有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青少年的情商水平和其情緒效能的高低,是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特征之一。高情商的青少年其情緒效能高,她們對情緒的管理和調控能力更好。青少年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也會更及時和有效。情商的水平和情緒的管理能力已成為評價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黃雙權,2011)。因此,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情商,提高其管理情緒的能力,從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研究者關注的課題。
2 問題提出
有研究發(fā)現,體育運動的過程可以鍛煉青少年堅持、忍耐等品質,體育運動項目的魅力可以讓青少年體驗到享受、喜愛、興趣等積極情感;體育項目比賽中的合作或交流可以提高青少年情緒的表達能力、思維的條理性、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和品質的提高會進而促進青少年的情商和情緒管理能力。因此,長期堅持進行體育活動和體育鍛煉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促進作用。
但是,就目前的研究來說,體育運動對青少年的情商和情緒效能的影響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探討體育運動對青少年的情商和情緒效能的影響。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情商與應對情緒效能的關系,并進一步探討體育運動對兩者的影響。本研究具有的理論意義是,豐富了有關情商和情緒效能的理論研究,其實踐意義在于,為青少年學生提高自身情商和提高情緒效能的調節(jié)能力提供理論依據。
情商又稱情緒智力,對情商和情緒效能的研究,國內外并不鮮見。多項研究發(fā)現,情緒智力(即情商)不足會導致個體焦慮,處理人際關系緊張,缺乏自信,易退縮。體育運動對情商和情緒效能的影響的研究相對較少,但是卻有多項研究發(fā)現,體育活動可以產生良好的情緒體驗、幸福感,塑造積極的自我觀念,可以改善并治療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如降低并緩解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
由上述,本研究假設:情緒智力與情緒調節(jié)效能兩者密切相關,情緒智力越高的個體,其情緒調節(jié)效能越高。長期參與體育運動的個體與久坐少動的個體相比較,其情緒智力和情緒調節(jié)效能均會更好。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參與者
選取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和濟南大學的大學生500人參與本項橫斷研究,其中200名為久坐少動者,300名為長期參與體育運動者。所有研究參與者均為自愿參與。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433份(久坐少動者188份,Mage盨D=20.53?.268;體育運動者245份,Mage盨D=19.83?.376),回收率為86.6%。
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實證研究,主要采取心理測驗法。橫斷研究設計,選取兩組青少年,一組為久坐少動組,一組為經常鍛煉組,發(fā)放心理測驗量表。
3.3 研究材料
《體育活動等級量表》(PARS-3),該量表已經經過多項研究的檢驗,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為做進一步檢驗。
《情緒智力量表》,該量表選用王才康修訂的梅耶和沙洛維的EIS自陳問卷,該自陳問卷的內容包括4個維度共33道題目,問卷內容包括:(A)情緒的知覺、評估和表達能力,(B)情緒對思維的促進能力,(C)個體對情緒理解、分析的能力,(D)對情緒的掌控能力。問卷采取李克特量表5點計分法,如“我知道何時向別人說出自己的問題,數字1表示非常不同意,數字5表示非常同意”,整個量表可以計總分,也可以獨立維度計分,得分越高表示。為分析問題方便,后續(xù)文中均用維度A、B、C、D代表4個維度,本研究情緒智力量表的科隆巴赫系數 為0.889。
《情緒調節(jié)自我效能量表》,該量表選用田學英(2012)修訂的適用于中國文化背景下的中文量表,其結構包括感受正性情緒效能感、調節(jié)正性情緒效能感、調節(jié)沮喪/痛苦情緒效能感和調節(jié)生氣/憤怒情緒效能感4個維度。4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771、0.783、0.762、0.785,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44。
3.4 統(tǒng)計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使用回歸和獨立樣本t檢驗的統(tǒng)計方法進行結果計算。
3.5 實施方案
(1)選取研究參與者自愿填寫量表。(2)解釋研究目的,要求研究參與者據實填寫(3)發(fā)放并回收量表。(4)發(fā)放小禮品。
4 研究結果
4.1 各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
本研究中,情緒智力量表和情緒調節(jié)自我效能量表的各維度及總分的描述性統(tǒng)計見表1。
表1的結果顯示,就情緒智力各分量表的得分和總分以及情緒自我調節(jié)效能各分量表的得分和總分來說,長期運動組均要高于久坐少動組。情緒智力與情緒自我調節(jié)效能的關系以及久坐少動組和長期運動組的差異,尚需繼續(xù)檢驗。
4.2 情緒智力與情緒自我效能的關系
以情緒智力為自變量,以情緒自我調節(jié)效能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回歸系數顯著(P<0.05)。情緒智力可以正向預測情緒自我調節(jié)效能,且解釋了情緒自我調節(jié)效能21.8%的變異。上述結果支持了研究設想。
4.3 久坐少動組與長期運動組的差異
對久坐少動組和長期運動組進行獨立樣本的t檢驗,結果顯示,情緒智力分量表B、情緒自我效能1、情緒自我效能調節(jié)效能2的得分,在久坐少動組和長期運動之間未顯示顯著的組間差異(P>0.05)。
情緒智力總分和情緒自我調節(jié)效能總分及其他分量表之間顯示出了顯著的組間差異(P<0.05)。
上述結果說明,長期的體育運動有助于個體提高自身的情緒智力水平,并有助于提高情緒自我調節(jié)效能感。
本研究以青少年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研究,以《情緒智力量表》和《情緒效能量表》為研究材料,探討了青少年的情商和情緒效能的關系,并進一步考察了體育運動對青少年情商和情緒效能的影響。研究為體育運動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預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5 結論與建議
(1)情緒智力高的個體,其情緒自我調節(jié)效能也高。(2)長期參與體育運動的青少年,其情緒智力和情緒自我調節(jié)效能要優(yōu)于久坐少動青少年。
建議在青少年群體中大力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以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完善。由于本研究是橫斷研究,對因果關系的解釋缺乏力度,后續(xù)研究應關注長期縱向的追蹤研究,可能在對因果關系的解釋更為有利;后續(xù)研究應探討體育運動對更多心理變量的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 毛志雄,倫藻妮.有氧健身舞改善鍛煉者心境狀態(tài)效能的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版),2009.32(6):112-117.
[2] 王才康.情緒智力與大學生焦慮、抑郁和心境的關系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2(4):228-229.
[3] 許遠理.情緒智力組合理論的建構及實證研究.博士學位論文.首都師范大學,2004.
[4] 徐小燕,張進輔.情緒智力理論的發(fā)展綜述.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8(6):80.
[5] 張亭亭.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對大學生不良情緒的影響.碩士學位論文.東北師范大學,2006.
[6] 唐春.重慶市青少年學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對自我和諧的關系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重慶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