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妙文
【摘要】隨著當今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信息技術使用的范圍也涉及各個領域。學校作為重要的宣傳教育基地,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越來越受到學校和老師的重視。為了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教師教學的能力,信息技術的普及是必需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應用現狀有效應用
一、前言
在新世紀注重知識的時期,基于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立足于計算機以及網絡,跟社會的發(fā)展要求相符合,受到了極大的推廣。并且,在進一步地改革新課程的影響下,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怎樣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實現理想的小學語文教學成效,這是廣大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們需要認真探究的一個問題。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1、小學語文教學觀念比較落后
對于小學階段的一部分語文教師而言,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側重于“填鴨式”教學,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一般情況下,這種“填鴨式”教學所需要的教學工具就只是一支粉筆和教師的一張嘴。通常學生都不需要進行自主思考和理解,接受這種教學方式的學生一般都難以發(fā)揮出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這樣一來,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對這門課程失去學習的興趣。
2、對信息技術過度依賴
小學階段還存在著一部分語文教師恰恰與一些教學觀念落后教師的情況相反,他們對信息技術形成了過度依賴的心理。比如,一些僅需要教師口頭講述的內容,他們依然會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這樣一來,除了會讓學生對技術產生依賴心理,同時還會導致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缺乏基本的交流,這種方式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發(fā)展同樣會產生不利影響。
三、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
1、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纱丝梢?,興趣對于一個人學習的重要性,而興趣源于對個體神經系統(tǒng)的刺激。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處在直觀、形象性的階段,要使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刺激他們的感官,吸引他們的眼球,就要借助于先進的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采用兒童喜歡的那些快樂的、鮮艷的、動感的畫面和音響效果來刺激他們的感官,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自主動手實踐的能力。
2、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只有依靠教材、教學用書,然后通過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來完成簡單的教學任務,這種傳統(tǒng)、落后的課堂主要以教師一個人的“講”為主要活動,學生只要帶著一對耳朵、一只筆、一個練習本就可以進行死記硬背式的學習。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嚴重扼殺了小學生的想象力。信息技術下的語文課堂上,教師通過ppt、Flash等形式向學生展示了一個動畫的、多彩的、有音樂的語文天地,豐富了教學手段,改變了教學模式,使枯燥的語文課堂變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激發(fā)了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3、信息技術使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讓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使用,不僅增加了教學內容,豐富了教學手段,改變了教學模式,拓寬了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還讓學生以全新的方式來接受新的知識,同時,通過信息技術還可以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課外知識進行有效整合,從而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優(yōu)化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
1、創(chuàng)建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小學生不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處于正在發(fā)展階段,思維能力薄弱,若不加以信息技術支撐,只憑借教師的口述與板書,難以讓小學生們理解與吸收知識點,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喪失學習動力。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和設立適當的情景模式,有助于幫助學生的理解,激發(fā)他們對文章的學習興趣,讓圖片、視頻等資料直觀的沖擊他們的大腦、感官,創(chuàng)造出可視可聽的教學畫面資料,例如:教師在講授課文《影子》,可以收集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各種影子:人的影子、建筑物的影子、水果、動物等,還可以讓學生們根據影子來猜測是什么東西,還可以增加學生們的生活小常識,使小學語文課堂生動豐富,富有內涵,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學生的參與度也會大幅提升。
2、開展互動教學,提高積極性。開展互動式教學,促進師生間交流,增強同學間的友誼,相比較以往傳統(tǒng)單一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加入了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課堂更富活力,優(yōu)化了課堂氛圍,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比如說教師在教授《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時,不僅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給學生們看,增加他們學習興趣,還可以進行科普教育,通過一些圖片來讓小學生們感受到蝌蚪的成長經歷,怎樣從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通過學習,可以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寫觀后感,并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增加他們的學習熱情。
3、擴充知識面,開啟學生智慧。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們應該有一定度的把握,既不能更過分依賴于信息技術,也不可不用,語文知識大多是有作者的簡介、生平背景所構成的,教師以往都是根據課后標注或者收集的一些資料為主,但是加入信息技術以后,就可以很快的搜索出作者的背景,以及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的情況,不僅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而且實現了學生知識面的拓寬,開啟學生的智慧。
五、結束語
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范圍在不斷的擴大,為教育的優(yōu)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總之,在未來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促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促使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和水平得到整體提高,這樣才可以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英等.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8).
[2]王天明.淺議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5).
[3]李連菊.淺談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教研周刊,2012(13):29.
[4]鄧廷青.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交流版),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