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全旭
摘 要 微博作為信息時代的新興網(wǎng)絡社交工具,越來越受到當代高校學生們所青睞。大學生正確使用微博,可以起到構建交流新平臺、開創(chuàng)知識新途徑和提供傾訴宣泄新方式等積極功能。本文在大學生使用微博的特征分析基礎上,探討了微博對高校學生的正向引導作用,并提出了如何保證高校學生正常使用微博的一些對策。
關鍵詞 微博 高校學生 正向 引導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8.082
Abstract Micro-blog as a new network of social networking tool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tudents correctly use micro-blog, you can play a new platform to build a new platform to create new ways of knowledge and provide a new way to talk about new ways and other positive func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using micro-blo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itive guidance of micro-blog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ensure the normal use of micro-blog.
Key words micro-blog; college students; positive; guidance
作為一種新興媒介,微博已逐漸取代博客,成為時下大學生群體最喜聞樂見的、最習慣使用的網(wǎng)絡社交工具。大學生對微博的廣泛使用,使其在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過程中產(chǎn)生了諸多影響。因此,深入研究微博對高校大學生的正向引導作用,不僅有利于高校學生個人的成長,同時也能促進高校正確利用微博對大學生開展教育教學。
1 微博含義及其特征
微博,即“微型博客”的簡稱,它是一種將博客限定為140字簡短文本,然后通過關注機制分享實現(xiàn)信息分享、傳播與獲取的社交網(wǎng)絡平臺。在這一平臺中,信息的存在形式主要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任何使用微博的人都可以自由隨意的瀏覽、收聽、傳播、接收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與傳統(tǒng)信息傳播方式相比,微博在信息傳播速度和廣度上都呈現(xiàn)出巨大的優(yōu)勢,假如你的微博被十萬微博使用者收聽,那么你在微博上所發(fā)的信息將在瞬間傳播給來自天南地北的微博收聽者,并能在第一時間實現(xiàn)互動評論交流。因此,微博如此強大的信息傳輸功能,使其受到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的青睞。根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中心2015年發(fā)布的《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微博用戶總數(shù)已突破2億。而在校大學生是微博的一支重要使用人群,使用微博的在校大學生總數(shù)達到了3776萬人。而2015年中國約有4000多萬大學生,由此可見目前中國在校大學生基本是人手一個微博。
媒介理論家麥克盧漢說過:“媒介即信息”。微博的出現(xiàn)對麥克盧漢的觀念就是一個很好的印證。在微博信息的傳播過程中,普通大眾成為制造信息或傳播信息的主宰者,實現(xiàn)了信息“點對點”的對等傳播。因此,微博本身也就是信息。微博的首要特征在于信息傳播的自由性和隨意性。在微博的世界里,人與人不存在現(xiàn)實世界里的身份、職位、等級差異,人人既是信息的“制造者”,同時也是信息的“把關者”。其次,微博傳播的信息關注度更高。一條毫不起眼的簡短微博,也許通過用戶之間的收聽、評論、轉(zhuǎn)載等,立即就能引起不同反響的社會輿論效應。最后,微博的信息傳播更容易形成網(wǎng)絡圍觀。微博強大的互動性能夠引起眾多網(wǎng)民進行圍觀,而一些組織也正是利用微博這一特性,進行政策宣傳、產(chǎn)品宣傳等。像最近出現(xiàn)的“微博問政”、“微博反腐”等都是利用微博的圍觀性來提高大眾對某些重大事件的關注度和參與度。
2 高校學生使用微博的心理解析
2.1 自我訴求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其中最高層次便是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F(xiàn)代心理學也認為,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最大的心理特征在于,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他們開始渴望別人欣賞自己,渴望在眾人面前發(fā)出屬于自己的聲音。但同時大學生的自我定位還比較模糊,找不準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是他們就渴望與他人交往溝通,從他人對自己的評論中找尋自己的定位。而微博的出現(xiàn)使大學生可以結(jié)交更多的朋友,通過向微博上的朋友傾訴心聲,讓他人了解自己、幫助自己,排解郁悶、矛盾情緒。
2.2 獵奇心理
簡單來說,“獵奇心理”就是他人約束自己不能觸碰的事物非要去一探究竟,對該事物保持著很強的好奇心。人的獵奇心理是與生俱來的,可是現(xiàn)實世界中人們受限于道德、信息渠道等因素的束縛,很多好奇心都無法滿足。而微博上每天都充斥著大量具有敏感性、隱私性的信息。于是微博就成為大學生獲得自己感興趣的人或事物信息的最佳渠道。比如對某個明星的個人生活感興趣時,就可以通過對該明星的微博“加關注”來隨時了解明星的生活狀態(tài)。
2.3 人際交往
大學生一方面內(nèi)心閉鎖,害怕身邊的人窺探到自己心中的秘密。同時又渴望與更多的人交流,讓他人理解自己、欣賞自己??墒钱斚聡谰木蜆I(yè)形勢大大加重了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和生活壓力,現(xiàn)實世界中的他們抽不出更多的時間去結(jié)交新朋友,于是他們只能通過網(wǎng)絡世界擴大自己的交際圈,靠在微博上尋找有共同語言的朋友來緩解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壓力。微博除了具有開放性、平等性的特點之外,它的虛擬性也使得大學生在交流過程中不需要有太多的顧慮,可以對微博上的朋友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心聲和觀點,這有助于大學生緩解內(nèi)心緊張心理,擴大人際交往范圍。
2.4 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指個人在大眾行為的影響下,自己在對事物的知覺、判斷、認識上逐漸向大眾輿論和行為方式靠攏趨同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微博符合當代大學生追求個性、自由、平等的心理需求,當一群學生圍繞著微博上的某個知識或者趣聞談笑甚歡時,不使用微博的同學就會因為不了解此事而倍加尷尬。于是之后他就會學著去使用微博、學習微博,這樣既滿足了大學生的求知欲,又方面大學生的日常人際交往。
3 微博對高校學生正向引導影響
3.1 構建了學習、交流的新平臺
與博客相比,140字左右的微博在體式上更加言簡意賅,操作更加靈活方便,信息傳播更加快速高效,另外加上微博的信息發(fā)布、評論關注、轉(zhuǎn)發(fā)微群等功能,使得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交流更加快捷。根據(jù)相關調(diào)查顯示,超過5成的大學生使用微博來搜集信息,超過6成的大學生使用微博進行信息交流和分享,超過9成的大學生認為通過使用微博增長了自己的知識和視野。特別是那些成功人士、知名學者和大眾媒體的微博,大學生普遍認為他們的信息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具有不小的激勵作用。
3.2 開創(chuàng)了知識、信息獲取的新途徑
與新聞、博客、通訊等信息傳播媒介相比,微博在傳播速度和傳播廣度上的優(yōu)勢更強,因為微博是通過收聽、關注、評論、構成的互動社區(qū),即信息的波及面及分享力更為強大。有調(diào)查顯示,微博收聽超過100人的大學生占8成以上。這些微博收聽者共同構成了一個龐大的信息傳播空間平臺。微博的特點不僅在于知識信息的傳播面廣、傳播速度快,更重要的在于其知識信息與大學生的接觸度高。例如除非是上課需要,平常也許某些課本大學生很長時間都不會去看。但是微博就不同了,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每天都會登陸微博,因此大學生對微博上的知識信息的印象反而會更加深刻。
3.3 提供了傾訴“宣泄”娛樂的新方式
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正是心理塑造和“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生活和學習中遭遇各種不可預測的困難和挫折時在所難免的,心理學認為及時適度的傾訴和宣泄有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而微博平臺正是大學生情緒宣泄、傾訴和娛樂的理想去所。微博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使得傾訴、宣泄和娛樂的行為在網(wǎng)絡的世界里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相較于現(xiàn)實事件來說,在微博網(wǎng)絡事件上的某種情緒的爆發(fā)一般更能夠得到大家的理解。
4 加強微博對高校學生正向引導的對策和建議
4.1 加強微博引導,傳播正能量
要保證微博對大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正向積極的引導,就需要對高校學生的微博使用進行必要的引導,引導他們善于在個人微博中吸收、釋放和傳播正能量的訊息。首先,要引導當代大學生在微博中傳遞主流價值觀,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其次,要善于利用官方微博對大學生進行引導,無論是政府、高校、大眾媒體的官方微博,在影響力上都遠勝于個人微博。因此通過這些官方微博能夠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傳遞正能量。最后,要依靠教師和意見領袖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引導。意見領袖在社會中有一定威望,而教師在高校中對大學生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通過這些人的帶頭作用,能夠積極引導大學生在微博中傳遞正能量。
4.2 提升媒介素養(yǎng),正確運用微博
微博的簡潔、快速、高校等特點在給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網(wǎng)絡輿情監(jiān)控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還不成熟,對網(wǎng)絡信息的鑒別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高校可以多開展一些媒介素養(yǎng)選修課,以提高大學生使用微博中的信息鑒別、價值判斷等媒介素質(zhì),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
4.3 監(jiān)管微博信息,過濾假微博
大學生從微博信息中能夠獲得促進其心理健康和正確認知事物的正面信息,可是不可否認微博中也充斥著大量負面能量的假信息、假微博,這些的微博信息會對大學生產(chǎn)生不利的心理影響。因此,要實現(xiàn)微博對大學生的正向引導,就必須加強對微博的監(jiān)管,及時清理那些負面的垃圾信息,以最快速度控制虛假微博信息的傳播范圍。而要實現(xiàn)這一點,高校應當建立專門的網(wǎng)絡監(jiān)管部門,將學生領袖吸收到微博監(jiān)管機構當中,用領袖的威望和力量引領大學生正確使用微博。
參考文獻
[1] 丁凱.大學生自媒體使用意愿影響因素及其對高校網(wǎng)絡宣教的啟示[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37-142.
[2] 董明牛.微博對大學生心理能量的正向功能及引導探究[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9:137-138.
[3] 魏淼,董明牛.微博語境下高校正能量場域構建[J].銅陵學院學報,2014.3: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