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要: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中一種便捷、有效的方式,在我們學前教育領域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以幼兒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方式,開辟了幼兒園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新天地,展示出了多媒體教學軟件技術的獨特魅力。幼兒園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媒體教學,在教學手段上既可以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又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從而激起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早期智力的開發(fā),進一步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各種電教媒體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使課堂教學有聲有色、形象生動,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優(yōu)化了教學手段,促進了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同伴、幼兒與多媒體之間的有效互動。
關鍵詞:幼兒教育;多媒體技術;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6-0283-02
現代教育技術能綜合運用“形、聲、色、光”的效果,使圖片色彩鮮艷,而且放大了幾倍,動畫效果好,游戲氣氛濃,使孩子們在自然、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它徹底改變了一貫老師講、幼兒聽,幾張圖片反復講述、擺弄的模式,充分體現了師生互動。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一般都是采用自己繪畫圖片來制作教具的,也會采用利用實物的方式來組織教學。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計算機技術的飛躍發(fā)展,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先進教學手段,已經深入到教育的每個角落。
一、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
幼兒園教育的對象是學齡前的兒童,他們的年齡小,但是興趣廣泛,他們的思維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對比較抽象的事物還很難大量接受,促進具體形象思維的發(fā)展才是真正早期開發(fā)幼兒學習潛力的途徑。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多樣、形象直觀的表現形式,更能夠滿足幼兒在這方面的要求。
1.優(yōu)化了教學情境。幼兒園孩子年齡小,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鮮明、新穎、具體形象的刺激是引起幼兒無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多媒體技術以其鮮艷的色彩、多變的動態(tài)畫面、聲音的配合能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興趣;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音和圖象來實現某些知識性較強的內容,就更易于幼兒掌握知識,同時也符合低幼年齡的認知特點。正是由于多媒體教學有著濃烈的形象、生動性,使幼兒能進入自覺的學習狀態(tài),愛動腦筋,積極回答問題,甚至連平時表現內向的幼兒也變得活躍起來,這種效果往往是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
2.優(yōu)化了教學內容。多媒體所創(chuàng)造的美妙的教學情境,這種情境能把學習的內容在動和靜、虛和實、遠和近、快和慢、大和小之間相互轉化,打破了多種限制,尤其是動畫技術可以表現生活中某些幼兒無法親自感受的事物,例如:大班“認識測量”活動,其難點是讓幼兒掌握量具長,量的次數就少;量具短,量的次數就多的辨證關系。我們運用電腦動態(tài)、逼真的模擬,使此部分教學內容躍然于屏幕上,抽象概念形象化,清楚、準確地表現出量具長短與量的次數多少辨證關系情況,使幼兒獲得了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知識經驗,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想象的空間具有無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識、科學定律、傳統觀念、道德習慣、規(guī)則制度等的限制,因此老師不能以像不像來評價孩子的作品。幼兒的想象潛力是巨大的,他們天真的童趣,獨特的想法往往給人新的啟迪。多媒體計算機具有靈活、隨意的界面交互功能,教師可以讓網絡資料、顯示屏上的畫面和存貯的聲音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主動調控,快捷交互,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錄音、錄像機因倒回播放而中斷教學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思維等弊端的發(fā)生,使教師能更主動地控制教學過程,從而增強教學效果。整個教學在教師自由靈活的調控中輕松進行,全體幼兒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
二、多媒體教學能增進理解能力
著名的教育學家陳鶴琴曾經說過:“游戲是孩子的生命?!毙“嘤變河绕湎矚g游戲,而數學由于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中,讓幼兒在玩中學,這樣就既可滿足幼兒的游戲需要,又可很好地達到數學教學目標。運用多媒體課件中的游戲,恰恰還能將娛樂和教育有機結合,融為一體?!毒V要》中提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數、形、量、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蔽易鳛榻虒W活動的組織者,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創(chuàng)設富有變化、能激發(fā)新異感的學習情境,把幼兒的自主權真正交給幼兒,讓幼兒打破常規(guī)思維束縛,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從不同途徑、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主動探索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幼兒的思維離不開具體事物形象性特點,而多媒體能以靜化動,化虛為實,化生疏為可感,化抽象為形象,它能將靜止的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結合的復合載體顯現在幼兒面前,使幼兒在身臨其境中直接感受,切身體驗,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與普通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在哪里?(1)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并能夠突出要點,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2)圖文聲像并茂,多角度調動孩子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3)動態(tài)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過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4)交互性,幼兒有更多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并通過創(chuàng)造反思的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5)通過多媒體實驗實現了對普通實驗的擴充,并通過對真實情景的再現和模擬,培養(yǎng)孩子的探索、創(chuàng)造能力;(6)可重復性,有利于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和克服遺忘;(7)針對性,使針對不同層次幼兒的教學成為可能;(8)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節(jié)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多媒體教學能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顯示出他獨特的優(yōu)勢,在活動課上的使用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其中多數課件運用得恰到好處,提高了教學質量,培養(yǎng)了孩子的多種能力。但有的卻運用得有些勉強,僅僅是單純地用課件取代了圖片或實物,甚至非但沒有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反而限制了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利用多媒體手段,可以隨時記錄、積累幼兒的活動情況,通過網絡和家長共享,實現家園共育。多媒體具有很強的集成性,它可以將大量的各種類型的媒體資料,如圖形、圖象、聲音、視頻等集合在一起,并能對各種信息進行交互和綜合處理,使其使用更為方便。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在課堂上應該觸及學生的心靈,應像磁石一樣把孩子牢牢吸住。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可以縮短教學時間,同時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從而使看不見、看不清的東西變成看得見、看得清,由抽象變?yōu)榫唧w。只有合理運用電教媒體,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多媒體教學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情趣
大自然是個絢麗多彩的世界,是個變化無窮的“萬花筒”,它的美千姿百態(tài),幼兒園教材中有許多關于自然景物的散文:有河流山川的壯麗美,有花草樹木的生機美,還有名勝古跡的神奇美等等。正如葉圣陶所說的:“只要用手去采,隨時會發(fā)現晶瑩寶石。”但是大自然里雖然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有些卻在千里萬里之遠,又不可能讓幼兒隨時身臨其境,親自目睹其中的美妙景物。這時電教手段可以助我們一臂之力。例如:我們在科學活動中,為幼兒進行《雨的形成》的教學活動時,通過幼兒動手操作,進行燒杯加熱實驗,幼兒看到了水加熱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變成水珠。老師逐步引導,幼兒觀看燒杯上蓋著的玻璃片上有什么變化?幼兒看到了許多水球。再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的動畫,把“小雨滴”變成了“水蒸氣”,在天空中越積越多,形成了“云”,遇冷就變成了“雨”,降落下來。整個過程幼兒一動也不動,睜大了好奇的雙眼,全神貫注地觀看,并在優(yōu)美、和諧的音樂及好聽的童音講解下,“小水滴”、“河流”、“太陽”、“水蒸氣”、“小雪花”都動了起來。孩子被吸引著,被感動著。這樣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幼兒學習興趣、教學目的、教學效果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大班散文詩欣賞《秋天的雨》,運用多媒體技術后,將靜態(tài)的、平面的畫面變成動態(tài)、生動形象的情景,同時背景音樂輕輕地響起《秋日的私語》,雨滴答滴答地從天空中落下來,秋天的大門徐徐打開,一朵朵美麗的菊花盛開了,銀杏變黃了,楓葉變紅了,果子成熟了……在這種詩情畫意的教學情境中,幼兒的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地把所聽、所看到的秋天告訴大家。這時我又趁熱打鐵,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yè)”:讓他們放學回家后尋找秋天的景象,把覺得美的地方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或挑自己最喜歡的景物畫畫下來。通過這樣的“說”、“寫”、“畫”,幼兒加深了對美的感受,對這篇散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審美情趣,陶冶了情操。
總之,多媒體教育技術飛速發(fā)展,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越來越普遍。教師在學習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同時,應該關注教育理論的發(fā)展,隨時用先進的教育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多媒體教學,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多媒體技術作為幼兒園教學手段,拓寬了軟件的應用面,也促進了幼兒園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所以我們一定要面對實際、面對幼兒,決不能忽視以幼兒為主體教學方法。但多媒體教育技術作為新興教育技術,在幼兒園的應用還剛剛處于起步階級,因此,如何在幼兒園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多媒體教學,以及如何恰當地制作和應用好幼兒園多媒體教學課件,找準實施的方法策略,以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成為了我們努力探索的方向。把在幼兒園剛剛起步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地融合起來,進一步提高它的作用和使用價值,為培養(yǎng)21世紀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唐淑.中國學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黎安林.走近幼教實踐[J].幼兒教育,2005,(05).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