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田波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英語的教學課堂是多層次多方面的,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結(jié)合各種感官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英語教學大部分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學生要學到知識主要在課堂上獲得。因此,老師教學活動的體現(xiàn)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效果取決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程度,如何讓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需要好的課堂氣氛來引領(lǐng)學生。我根據(jù)的學習體會和教學實踐,就《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英語必修2》第一單元閱讀文的教學,談談對英語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的思考。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學習作用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的學習及英語文化有了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就。
就英語必修2第一單元的閱讀文而言,在備課的時候要充分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教材內(nèi)容和現(xiàn)實生活相結(jié)合,與信息技術(shù)相結(jié)合。首先設計一個問題“What is a cultural relic ?”,通過展示各種圖片讓學生了解“文物”的含義。配有一定的音樂來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欣賞照片,對問題有所了解,再引導學生談論“文物”。在一系列的問題出來之后,學生對于這一堂課就有了興趣,為以后的教學做了鋪墊。然后根據(jù)本文的題目“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讓學生看一下什么是“amber room”。看到照片后的學生都對這個房子產(chǎn)生好奇,文章為什么要說“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呢?層層問題提出來之后學生就產(chǎn)生興趣,開始主動地在文章當中找尋答案,一步步探尋事件的結(jié)果,使學生帶著興趣學習。
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從實際出發(fā),給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語言環(huán)境,提供各種應用英語的機會,使學生始終保持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主動狀態(tài),使教學過程本身成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過程。
二、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
任何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都是通過思維理解、落實實現(xiàn)的。好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形成好的課堂氣氛的同時,也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主動性,從而達到學生自我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jié)合教材、結(jié)合學生、結(jié)合教學方法,根據(jù)教學目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對象和實際的條件,以及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設計一堂課。
根據(jù)這一原則,在設計這篇閱讀文的時候,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由“amber room ”的建立,到“amber room”位置的轉(zhuǎn)移,再到最后它的丟失這一系列過程,都有一個人物出現(xiàn)。按照每一個人物所做得有關(guān)“amber room”的事情,列一個時間的表格,這樣就能使學生在自己的腦海中有一個初步的、大概的輪廓,對于本文的理解也就更上一個層次,再加上多媒體手段的使用,利用動畫的形式,使本來枯燥的文本知識在科技的基礎上展現(xiàn)在熒幕上,給學生更深的印象。這就像是枯燥的文言文學習,例如《紅樓夢》很難讓學生讀下去,但一旦拍成電視劇就會引起更多觀眾的興趣。這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方面,使學生樹立自我學習的意識。
三、關(guān)注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正確、合理地使用評價方式
良好的課堂氣氛的產(chǎn)生,是課堂上所有個體的共同參與,所有個體共同興趣萌發(fā)創(chuàng)造的。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要有一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學生對教師的人格態(tài)度、專業(yè)水平、教學方法,甚至是對某一個問題的看法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評價。更有甚者會把對老師的好惡遷移到教師所教授的課程上,對教師沒有好感就不愿意學這科目。其實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巨大的,甚至能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應該關(guān)注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感知學生的想法,與學生溝通形成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進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
良好的課堂氣氛還在于教師使用正確、合理的評價方式。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聽課,踴躍回答問題,教師對此要做出一定的評價。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手勢、一個微笑,都是對他們學習的鼓勵。例如在這篇閱讀文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回答問題好的同學說上一句“good”,“well done”、“thank you”這樣的簡單的話語,都會使他們覺得在這一堂課上發(fā)揮了作用?;蛘咛釂枴癢hat did Peter the Great do to the amber room?”,叫到一個成績平平的學生并沒有回答上問題,這個時候老師不要生氣,一個微笑、一句“沒有關(guān)系,下次努力”會讓這個學生覺得溫暖,會更加上進。教師不應該戴有色眼鏡看學生,每個學生都有他本身的閃光點。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特征、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讓每個學生覺得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對教師所教授的科目表達一定的尊重,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在和諧積極的課堂學習中達到好的教學目的。
總之,通過對這篇閱讀文的教學,我深深體會到了英語的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課堂教學必須是一個有目的、講求效果的活動,有效才是教學的生命。教師立足于平時的教學中,立足于學生主體,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有效地采用各種評價手段,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青年文學家》,2011年第20期.
[2]《新課程》,2011年07期.
[3]《雙語學習報》,2011年第11期課件光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