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川
縱觀食譜,可能抱有“食肉者鄙”的觀點(diǎn),古人寫到紅燒肉的章節(jié)真心不多。
只記得袁枚的《隨園食單》曾寫過,“求色不可用糖炒,求香不可用香料”,他要的“紅煨肉”或用甜醬,或用秋油,或竟不用甜醬、秋油,每肉一斤,用鹽三錢,純酒煨之,亦有用水者,但須熬干水氣。可是如果我燒紅燒肉,我喜歡先用油炒黃糖或者粗砂糖,炒出焦糖色,再下肉裹住,下黃酒,開砂鍋慢燉。這樣做出來的肉色澤紅潤,比純粹用醬油調(diào)出的紅燒肉更紅一點(diǎn)也更亮一點(diǎn)。
遺憾的是,現(xiàn)在的人怕“三高”,怕胖,所以,我空有一身把紅燒肉做到極致的本事,也很少有機(jī)會做,只能做做其他食材的紅燒。
比如紅燒魚,油煎后,先下1:1兌好的老抽、生抽,讓魚肉先吃進(jìn)醬油,然后才下黃酒、蠔油等其他調(diào)料,這樣做出來的魚色澤會特別濃郁。
也有改良版的紅燒菜,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道江蘇菜——醬油蝦,做起來簡單,味道卻比鹽水蝦更入味鮮美。具體做法是:取半斤春天帶子河蝦(如果不是這個(gè)季節(jié),一般河蝦也可),用小半碗水,加蔥姜料酒煮開后,不要放鹽,下蝦略煮1分鐘,至蝦的眼發(fā)白即可,漏勺撈起蝦,放入深盤,上面鋪滿小蔥末;然后鍋?zhàn)永锏脑瓬尤肷椤⒗铣?,加一勺豬油,再次煮開后淋在蝦上,濃味醬油蝦就做好了,既有醬油的濃香,又保留了河蝦的鮮嫩。
現(xiàn)在的海鮮也很流行辣鹵做法。辣鹵終其究竟,還是紅燒。紅燒三法,一是用醬油增色,二是焦糖做紅,三就是辣油添光。本來海鮮多數(shù)人都喜歡清水煮,原汁原味,但很多小海鮮店,尤其做夜宵的,辣鹵更風(fēng)行。就拿辣鹵香螺來說,并不需要像很多肉類葷菜一樣鹵很久,只是鹽水煮熟(還不能太熟,不然香螺肉就硬了也縮小了,很難從殼里挑出來),然后加上預(yù)先調(diào)配的辣鹵汁,一般就是香葉、濃醬油、花椒、朝天椒煮好的一鍋,略煮,浸泡在湯料里小半天時(shí)間,再撈出,海鮮就是紅燒模樣,赤濃鮮香起來。
在春末夏初的夜晚,來幾樣辣鹵海鮮,配上啤酒,跟發(fā)小在街巷邊的夜宵攤檔,吃喝聊天,也是人生快事。
所以,相比清水白灼的菜,紅燒的確是更下飯,更市井,也更讓人有大快朵頤的沖動,雖不足以載入風(fēng)雅食冊,卻也讓人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