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欣
【摘 要】高中物理學案導學是中學新課改的一個優(yōu)良產物的分支,它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案教學模式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評價的教學過程,充分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教學理念。讓以往經常處于被動學習的學生變得更加主動,是一種適應現(xiàn)代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案教學;探究
“學案導學”中的“導”不僅只是引導學習,消化知識,提升技能,還要引導學生思辨、質疑、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科學精神。學案導學實質上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
一、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式的學習
“學案教學”模式克服了傳統(tǒng)教師“填鴨式教育”的缺陷,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不再被動接受知識。教師可以先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劃定教學重點,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大概的框架,然后以教師設計的學案為基礎,預習和了解課本的部分內容。之后完成學案要求的相關知識點,將自己不懂的地方用紅筆畫出來,對自己哪些部分是弱項有一個基本的把握。最后通過教師的講解,總結出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思路,歸納學習心得,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高中物理學案導學教學要體現(xiàn)啟發(fā)式:提問—思考-討論—歸納
啟發(fā)式是新課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教學方式,具體操作是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后作答,再針對個別學生的回答分組討論,實驗向來是學習難點,我們可以通過學案引導學生如何做實驗,突破這一難點。比如我描繪一個平拋運動的軌跡實驗時,所設計問題依次為①如何保證物體的運動是平拋運動,即初速度水平?②如何得到軌跡線?③每次只能記錄小球做平拋運動經過的一個位置即描一個點,而要得到軌跡需要多個點,怎么辦?④怎樣保證水平初速度大小不變?⑤小球做平拋運動的起點O就是槽口的端點嗎?應該在哪里?⑥在坐標紙上畫出軌跡圖,并以O點為原點建立XY軸。⑦怎樣計算出所描平拋運動的初速度。最后請小組代表發(fā)言歸納總結,老師給予及時的評價和小結。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受到激發(fā)。
三、高中物理學案導學要體現(xiàn)完善合理的認知結構
學案導學教學上的課堂練習以及課后練習的習題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練習問題時,有一定的梯度,一方面讓學生們通過做題,逐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對于不同基礎的學生都有適合自己做的題,增強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我在圓周運動的新課學案導學教學里,設計這樣一道題,下列四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一組是:A.線速度、轉速 B.角速度、角度 C.時間、路程 D.線速度、位移。而在學案課后作業(yè)里我布置下面這道題,對于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來說,發(fā)生變化的物理量是:A.周期 B.轉速 C.角速度 D.線速度。再比如下面這兩道題:如圖1所示,皮帶轉動裝置轉動時,分析皮帶上A、B點及輪上C點的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系;如圖2所示的皮帶傳動裝置,主動輪O1上兩輪的半徑分別為3r和r,從動輪O2的半徑為2r,A、B、C分別為輪緣上的三點,設皮帶不打滑,求:⑴A、B、C三點的角速度之比ωA∶ωB∶ωC⑵A、B、C三點的線速度大小之比v A∶vB∶vC。
前一道題通過我引導學生分析得到結論,因為有這道題搭臺階,生自然有思路可循,所以后一道題讓學生先獨立完成我再適當點撥。由此可見,設計階梯性的題目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四、高中物理學案導學教學設計要考慮階段性和系統(tǒng)性的統(tǒng)一
任何事物都存在系統(tǒng)和部分兩個方面,系統(tǒng)的好壞不僅依賴各部分的存在,而且依賴于各部分之間的相關性。比如加速度的學習,第一階段的學案導學設計重點是比值定義式學習,通過直線運動來體會矢量性;第二階段是在學習完平行四邊形定則及三角形定則后,學習初末速度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的加速度該階段的學案應該重點從畫圖角度確定速度變化量設計;第三階段就是平拋運動,該階段應該把比值定義式和牛頓第二定律結合起來設計關于加速度的題目;第四階段就是勻速圓周運動的加速度學習,此時完全可以用引導學生分析的學案導學設計,做到學以致用。以上分析是在建立在系統(tǒng)研究教材基礎上總結出的,把系統(tǒng)性貫穿到每一個階段,對于學生形成好的思維品質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五、高中物理學案教學要體現(xiàn)針對性
學案導學上選擇每一道習題都要有非常明確的目的,每道題具體用到哪一個知識點,考察學生哪一方面的能力,都要按照每節(jié)課教學目標來確定,要體現(xiàn)出題目的針對性。針對不同階段應該設計不同類型的學案。常用的有以下這幾種:新課型學案,側重引導性以及和新課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章節(jié)檢測學案,選題側重綜合應用知識這一類;知識方法總結學案,側重知識系統(tǒng)性讓學生能高屋建瓴學習知識;高考對接學案,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高考題,讓學生從高一就能摸準高考脈搏找到合適的奮斗目標,激發(fā)他們奮斗的動力。
六、以學案為主線做好復習總結工作
學生在復習舊的知識時,可以運用學案。因為學案是知識點的應用,也記錄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心得感悟,體現(xiàn)了學生的知識點的強項和薄弱處。利用學案進行知識點的復習,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記憶,減輕復習強度。教師可以按照學案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歸納和總結學習過的知識點,提煉屬于學生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將解題中常見的問題、要運用的哪幾種解題思路和基本方法都做一個梳理,對于自己容易記錯的知識點和做錯的題目加以重視,避免重復犯錯。
自從使用了導學案,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們肯定想學、愿學。高中學生的物理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升。
【參考文獻】
[1]曹義才.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目標導向教學法的實驗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
[2]何阿奉.學案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成功(教育),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