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
你玩過抽陀螺嗎?
過去,陀螺的制作可是一門手藝活兒:把一塊木頭削成下面尖尖的倒圓錐形,需要心靈手巧的能耐;圓錐的中心要不偏不倚,重心才穩(wěn),擲起來才不會東倒西歪;最下面還要加一顆珠子,讓陀螺更圓滑更順溜。抽陀螺的地面越光滑越好,所以冰上抽陀螺大受青睞。寒冬江上,滴水成冰,孩子們裹著厚重的棉襖,笨笨的,甚至走在冰上都會打趔趄。孩子們先把陀螺用繩子纏好,抽開繩子的同時往地上一拋,陀螺便旋轉(zhuǎn)起來,這時,每個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氣氛也熱烈起來。等到陀螺速度慢下來時,再用繩子抽打它的側(cè)面,如此便可轉(zhuǎn)個不停。轉(zhuǎn)的時間最久的那個陀螺,會有一圈孩子圍著加油喝彩,對于陀螺的主人,那是一件十分得意的事,難怪有人稱陀螺為“錐尖上跳舞”的完美
代表。
陀螺的發(fā)明者已不可考。據(jù)考證,青銅時代的遠古先民們,已經(jīng)興致盎然地玩起陀螺來了。山西夏縣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就出土了石制的陀螺??梢姡勇菰谖覈钌儆兴奈迩甑臍v史。有關(guān)文字記載,最早出現(xiàn)在后魏的史籍里,當時稱為獨樂。在宋代,深宮后院的嬪妃們發(fā)明了一種叫“千千”的玩具,由一個長約一寸的鐵制中心軸和一個直徑四寸的木制圓盤組合而成。這是一種手捻陀螺,和現(xiàn)代的陀螺相似。陀螺的名字直到明朝才正式出現(xiàn),明代《帝京景物略》一書中有一首民謠:“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死,踢毽子……”清朝初年有一首《鞭陀羅》詩,描寫了一群滿族兒童抽陀螺的情形,他們邊抽邊唱:“阿哥,阿哥!明年帶刀佩劍躍馬金盤陀?!焙髞?,無數(shù)陀螺玩家,研究出了花樣百出的玩法,從“翻山越嶺”到“疊羅漢”,令人眼花繚亂,大開
眼界。
彈弓
小時候的彈弓,也是手工藝品。彈弓架一般用樹木的枝椏制作,呈“丫”字形,樹杈最好是一個等腰三角形,講究一點的,把樹杈的皮扒了,自然晾干,這樣看起來光滑漂亮。樹杈上兩頭系上皮筋,中段系上一段包裹彈丸的皮塊,也叫彈兜兒。這樣,一個木頭彈弓就做好了。彈弓的原理與弓箭類似,都是利用彈射力來發(fā)射,皮筋拉力越大,彈射力也越大。只是彈弓用的是彈丸,弓箭用的是箭。
我國古代很早就出現(xiàn)了彈弓,多用于狩獵。《吳越春秋》的《彈歌》中就有“斷竹,續(xù)竹,飛土,逐肉”的記述。短短八個字,即寫出了砍伐竹子、制造彈弓、射出彈丸、射中鳥獸的狩獵過程。在中國古代傳說中,泰山諸神愛好狩獵,如《西游記》和《封神演義》中的二郎神,常常攜獵犬,挾彈弓,馳騁縱橫。在武俠小說中,彈弓常被俠客們作為武器使用。但受彈弓自身的功能和威力所限,在歷史舞臺上,它更多的是作為娛樂工具存在的。據(jù)《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的親信韓嫣揮霍奢靡,好打彈弓,竟然“常以金為丸,一日所失者十余”。長安街頭流傳著“苦饑寒,逐金丸”的歌謠,很多人追著他撿拾金子?!皰稄椡鯇O”的說法就來自他,即紈绔子弟。而在兩漢魏晉時,富家子弟挾彈出游,打鳥賞景,甚至成為一種風尚。美男子潘安就是這種風流人物的代表。史載潘安年輕時玉樹臨風,姿儀俊美,他每次挾彈攜壺出游,都會迷倒一大片女子。她們把他的車圍起來,紛紛投擲水果以示愛慕。潘安每天回家時,車上都載滿了水果。想來這些粉絲們的瘋狂程度一點不比今天的
弱啊。
當然,歷史上也有些彈弓傷人的記載。比如春秋時的晉靈公,殘暴異常,視百姓生命如草芥,他竟然以彈弓彈人為樂,看著臺下的人東躲西藏,狼狽不堪,晉靈公在臺上卻開懷大笑,實在是令人發(fā)指。三國時期,魏國的末代皇帝曹芳,也“常喜以彈彈人”。如此胡作非為,后來也就丟了曹家的天下。
秋千
一直以為,蕩秋千是一件飄飄欲仙的美事。小時候,父親曾把兩根大繩搭在院子里的大棗樹上,下面拴系上孩童的靠背座位,讓我們坐在上面蕩來蕩去。時隔多年,第一次蕩秋千的愜意仍深藏心間。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秋千的作用深藏不露,它最初居然是一種軍事訓(xùn)練的手段。古代長城以北的少數(shù)民族山戎族,他們踩在用兩根帶子吊在空中的木板上晃來晃去,用以強身健體。春秋時的齊桓公北伐山戎,見此游戲簡單易學(xué),帶回齊國,廣受歡迎。古代的秋千比現(xiàn)在高,有時人們在秋千繩上系上彩色絲線,漢代的人們甚至敢在秋千上翻跟頭,蕩到高處,再翻一個身,儼然一只展翅的大鳥。后來,蕩秋千成為古代寒食清明節(jié)的重要活動,詩詞中有很多描繪,如杜甫《清明》:“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秋千習(xí)俗同?!蓖蹙S《寒食城東即事》:“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古人癡愛秋千,甚至月明星稀之際仍樂此不疲,如薛能的《寒食即題》:“夜半無燈還有睡,秋千懸在月明中?!笔幥锴Р粌H在民間受到熱捧,也盛行于宮廷內(nèi)。秋千反讀即為千秋,寄寓千秋萬代的長壽美意,所以,歷代皇帝們都鼓勵宮女兒童蕩秋千,如漢武帝、唐明皇等,宮中秋千隨處可見,給整肅的氣氛增添了些許情趣。
如今,秋千的樣式也越來越多,兩根繩子下面的踏板,換成了更為舒適的座椅或者搖籃,老少皆宜。
另外還有彈珠、打啪嘰(山東也有叫“紙拍”的,各地說法不同。用紙疊的,一個把另一個打翻過來就算贏)、抓石子、滾鐵環(huán)、丟沙包、踢毽子等玩具和游戲。每個人心里都牽掛著一件童年玩具,就像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一個沒長大的孩子。童年帶給我們的那份單純和快樂,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回味留戀,這是歲月饋贈我們的初心和溫暖。如今,即使我們有閑重聚,也再回不去了,這大概就是詩詞“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的感傷吧。(古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