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琴
一
春至,櫻花遍布。武漢珞珈山、日本東京、韓國景福宮,處處都是賞櫻之人,手持相機,定格七至十天盛放的櫻花,感慨人生轉(zhuǎn)瞬即逝,只是賞櫻并非中國人文傳統(tǒng)。
賞花郊游,吟詩作賦,是國人的賞春傳統(tǒng)。其詩文流傳,多詠梅詠杏詠桃花。后人傳頌的有“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又有“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宋之后,文人趣味喜談梅妻鶴子,蘇州十里香雪海,春季石尤風再大,也擋不住探梅人的腳步。清際,吟詠桃、李、杏、梅詩作如此之多,有了審美疲勞的文人們開始注意其他花卉。大學士梁詩正之子梁山舟任職北京翰林院時,喜與江南同鄉(xiāng)、同年全椒吳敬梓之子吳烺、嘉善謝鏞、蕪湖韋謙恒等前往法源寺看海棠、視紫藤、探水仙,并留有詩、畫斗趣之作無數(shù)。
至于櫻花,二十世紀之前很少見于中國人吟詠與書寫。即使有,也是關于櫻桃花而非櫻樹花?!皺烟一ㄒ恢Γ瑑芍f朵”說明花開之際,花開之多。櫻桃花早發(fā)于梅、杏、桃、李諸花,櫻桃花已漫山遍野,梅、杏、桃、李等還未見花蕾。文人們大都視櫻桃花若無物,只死心塌地等待早梅的初綻。梁山舟后輩好友仁和陳文述看到看滿山櫻桃花,不見歡喜只見愁,只擔心櫻桃花擋住上山探梅之路,要將滿山櫻桃花砍掉,可見其喜梅厭櫻之心。櫻花樹一棵棵分開,花團錦簇,人可踱步樹下近觀;而櫻桃樹則一叢一叢,如薔薇般連成一片,實在讓人難以下腳,難怪陳氏有“莫看櫻桃花,但伐櫻桃樹”之句。
也有對櫻桃心存好感的,可那是對果實而非花的好感。梁的另一后輩好友海寧人吳騫亦是愛花人,喜梅喜桃喜水仙,留下吟花詩作不少,最喜其“青梅未熟櫻桃紅”一句,其自注詩后言,櫻桃、青梅、黃桃為海寧本地人春季必嘗三鮮,其句既有“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之文趣,又見文人關心四季的生活細節(jié)。櫻桃結(jié)果,花小期短,說起觀賞性,不如梅、桃、杏、李等花。但作為時令鮮果,還是讓吳騫感受到春季的悸動。
百年前,國人喜梅喜桃喜海棠;革命年代,國人喜見漫山遍野之杜鵑;至于春季旅日賞櫻,也算得上是最近十幾年來全球化后促成的衍生品之一。二三十年前,國人還只在本地看看海棠、水仙及杜鵑。至于櫻花,只能從《玉色蝴蝶》及《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電影中感受到,今天跨國去賞櫻花變得輕而易舉。這一切,都離不開近世以來日本櫻花文化的輸出與實踐。
二
即便在櫻花之都的日本,春季賞櫻之旅亦是近世之事。日本櫻花的最早記錄可追至平安時代。受唐、宋文化影響,平安時代的日本亦是賞梅文化,尤盛行于宮廷,當時皇宮南門兩邊都種有梅花。九至十世紀,宮廷開始有意識以櫻代梅,砍去門兩邊梅花,代植之以櫻花?!对词衔镎Z》中,紫式部與藤原的世界里滿是櫻花,宮廷里花園有,約會時小酌有,月光下詩會有,分別時庭院亦有。春天賞花,依然探梅看桃,但櫻花變得最重要??吹酱禾斓谝欢錂鸦ɡ伲僭瓡錅I;看到第一瓣落地櫻花片,紫式部會傷感,后世認為日本貴族之“物哀”之情實啟于平安時代,并將櫻之花開花落,歸之于此時興起的佛教中如露如電、如夢幻泡影人生無常的感悟。
但人類學家大貫恵美子在《神風,櫻花,及民族主義》一書中認為,《源氏物語》中的櫻花雖有感世之情,更多的是春天、青春及愛戀的象征;她認為,書中櫻花是代表生命原力,并不直接與死亡與逝去相關。源氏離開京都,與其說與代表“物哀”之情的落櫻道別,還不說是與代表政治權力的櫻花之都道別。同一時期另一部女性作家清少納言筆下的櫻花,明媚、熱鬧、爭春,《枕草子》中幾乎不見任何有關櫻花的傷感;相反,世俗的喜怒、品味、放縱幾乎都與櫻花有關。
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之初,戰(zhàn)國日本行將統(tǒng)一之際,宮廷櫻花逐漸進入了平常百姓的生活。此時伊豆櫻花多為山櫻,名為山櫻,實與山無多大關系。宮廷、寺院、學校、歌妓町,處處皆有;后在河岸邊也有種植,據(jù)說有人相信櫻花瓣與櫻花葉有護根與凈水解毒之效。日本統(tǒng)一之后,隨參覲交代制度前來伊豆覲見幕府將軍的地方大名們,為表明對幕府的忠誠,從自己故鄉(xiāng)帶來新品櫻花,取悅將軍。而伊豆的櫻花品種也增至數(shù)百種,伊豆成了櫻花世界。
十八世紀伊豆櫻花漸成日本國的象征。當?shù)厝嗽匾庹埥踢^中國來的商人學者,確認櫻花只有日本國才有。此時的浮世繪木刻,特別突出櫻花與歌妓,處處點明櫻花只有日本才有,伊豆才見。伊豆各寺院、歌妓町,成為人們春天賞櫻之處,賞櫻不再僅僅是貴族的聚會,也成了春天里普通人的文化活動,一年一度的“春見”賞櫻興盛起來。
“春見”活動的興起,離不開浮世繪木刻藝術。這一時期風行的浮世繪木刻,都見有櫻花的影子。著名浮世繪木刻《雪月花》、《吉原仲之町夜櫻》、《東都名所》畫中歌妓身影婆娑,櫻花竹籬間盛開,燈籠若明若暗,月光隱隱約約,照在歌妓的窗戶,曖昧而誘人。正因為如此,美國國家博物館費瑞爾賽勒分館的日本藝術部的James Ulak稱浮世繪中的櫻花“更多了點享樂,少了點對生命往復的感嘆”。大貫恵美子認為,十八世紀浮世繪中的月夜櫻花所帶來的享樂與虛無之感,讓人產(chǎn)生“哀物”之情,感傷繁華易逝,卻也讓更多的人花前月下,縱情當下。浮世繪的出版商們特意選用櫻花木,制成浮世繪木刻,套色印刷,固化櫻花與伊豆的關系,強化櫻花與日本的想象。
三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跟著美國佩利的“黑船來航”進入日本的西人,因襲著浮世繪木刻的想象,開始將櫻花作為日本的象征介紹給西方。與此同時,日本浮世繪藝術家用櫻花、歌妓、富士山向西人介紹日本。1861年,歌川広重二世木刻《淺草寺賞櫻圖》刻畫伊豆附近淺草“春見”活動,突出他者觀看櫻花的畫面,身著西式服裝的西國人與身著清國長袍的清國人構(gòu)成此浮世圖的中心,而日本本國人成了外圍的圍觀者。畫中櫻花遮天蔽日,西國人與清國人駐足而觀,周邊雖有貨攤,神龕,日本國人,但畫面中心的“他者”卻只注視著櫻花。對于浮世繪藝術家而言,賞櫻亦即欣賞日本。正在進行現(xiàn)代化的日本,希望得到“他者”、特別是西人的認同。對于畫者而言,只要“他者”被櫻花吸引,也就意味著日本對“他者”的吸引與認同。此后,日本一直致力于將櫻花送到世界各個角落,通過吸引他者對櫻花的認同與注意,注意與認同日本的文化政治及歷史。雖然無法知曉當時浮世繪是否做到這點,但今天全球各地的賞櫻新習俗,暗示著百年前日本藝術家的心愿似乎已經(jīng)實現(xiàn)。
四
除了日本,很少有國家大片種植只開花不結(jié)果的櫻花樹。牛津大學藝術史教授柯律格(Craig Clunas)曾指出明代園林如拙政園所種花草,除了供園林主人賞玩之趣外,也有將花草果實在市場上變賣,貼補家用之意。這大約是雖開花不結(jié)果的櫻花樹,不見于中國園林的原因之一罷。
獨立戰(zhàn)爭美國建國之后,第一任總統(tǒng)喬治·華盛頓醉心于收集世界各地的農(nóng)業(yè)物種,他最關心的那些提供能夠提供經(jīng)濟效益的種子,這其中也包括他對中國水稻種子的興趣。雖然華盛頓童年砍櫻桃樹的故事已被歷史學家證明是無事生非,相信他對有經(jīng)濟效益的櫻桃樹,要比只開花不結(jié)果的櫻花樹有興趣。
即使在日本明治維新早期,對是否要大力推行櫻花,也曾猶豫不定。有人提議,櫻花代表落后之“封建日本”,建議砍掉,代之以菊;又有人提議,櫻花沒有經(jīng)濟價值,不如砍掉之后,代之以樟樹,其衍生品樟腦,可保護絲織品,經(jīng)濟效益遠甚于只開花的櫻花樹。雖然最終支持櫻花代表現(xiàn)代日本的意見勝出,但亦有人對一切以櫻花為尊的新潮流不滿。1882年,江戶時代弘前城,原經(jīng)前藩主居住之地,改植櫻花,取代象征忠義的青松,引起前武士的公開抗議。類似抗議之聲不絕,終不及櫻花盛放時的聲勢。十余年后,櫻花樹不僅在日本被普遍認同為國花,并開始走出日本四島,種植于世界各地。
五
櫻花變成全球性賞春活動始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1891年,先是日本在自己控制下的南滿鐵路兩邊種下櫻花;1895年及1905年打敗中國與俄國之后,又在北滿鐵路沿線種下櫻花。日本僧人鏡如(1876-1948)在數(shù)次中亞絲綢之路探險之后,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在滿鐵沿線種植數(shù)萬棵櫻花,甚至在西伯利亞也種下了櫻花樹,這項工程直至1916年因為鏡如入住寺院而停工。盡管鏡如稱,此舉意在通過櫻花加強中國、朝鮮、西伯利亞與日本的聯(lián)系,加強人民間友誼,特別是加強東西方的聯(lián)系,重建中古時期的絲綢之路,但不少同時在中亞探險的歐美人士視其在中亞的探險及櫻花種植都是為日本收集情報。
不管是何種情況,日本的櫻花自此后在世界各地推廣種植。先是殖民地,然后通過櫻花外交推至美洲、歐洲等地。朝鮮的皇宮景福宮及浦山等地,都是在殖民地時期開始大量櫻花種植;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滿洲國”成立后,沈陽、旅順等地亦有櫻花大量種植;1938年,武漢淪陷后,為安慰日兵思鄉(xiāng)之情,日本軍部在珞珈山上也廣種櫻花,不久,珞珈山上櫻花也遠盛于梅花。半個多世紀后,這兩地成為日本四島之外最有名的賞櫻之地之一。
六
在太平洋這邊的美國,最早對只開花不結(jié)果的櫻花樹感興趣的是《國家地理》雜志的伊麗莎女士(Ms Eliza Ruhamah Schidmore)。1885年她首次日本之行后,就竭力促成美國軍部在華盛頓辦公大樓前后種下櫻花,可惜沒人聽得進去。倒是農(nóng)業(yè)部的一位植物學博士從橫濱弄來百余棵櫻花樹,種植在馬里蘭自家后院中,算是美國最早的種植櫻花。
1909年,伊麗莎的建議終于被第一夫人接受,首批二千余株櫻花樹從東京到達華盛頓??纱蠹疫€沒高興幾天,農(nóng)業(yè)部例行檢查就發(fā)現(xiàn)樹中有蟲,直接送到郊外悉數(shù)銷毀。事后,東京市市長提議免費捐贈櫻花樹與美國,開始日、美的櫻花外交。
1912年從橫濱出發(fā)的六千余株櫻花送抵達美國,其中三千余株送達紐約,種在哈德遜河兩邊,以賀紐約市三百周年慶;余下三千株則種在華盛頓的潮汐灣,緊鄰華盛頓紀念碑。美國第一夫人還與日本駐日大使夫人一起種植頭兩株櫻花樹,象征日、美友好。數(shù)年后,繁密的櫻花成為華盛頓一景,也引得首都周圍小鎮(zhèn)效仿。1927年,離華盛頓不遠的馬里蘭州小鎮(zhèn)Wood Bridge的幾位園藝師,決定從日本引進櫻花,種在社區(qū)高爾夫球場附近,以吸引更多的人參加社區(qū)活動。
1934年,華盛頓開啟了櫻花節(jié),吸引游人春季至華盛頓賞櫻。很快又發(fā)展成一年一度櫻花公主選美比賽,各州選出的櫻花小姐中的冠軍,再前往華盛頓便是櫻花皇后,她會頭帶櫻花冠,與花與樹與人,在華盛頓紀念碑前留下合影,既是慶祝春天的到來,又是政治外交。當然日本外交官也少不了,常見他們帶著家人參加每年的櫻花慶祝活動。
對于Wood Bridge小鎮(zhèn)上的居民而言,華盛頓櫻花再好再美再熱鬧,也比不上小鎮(zhèn)櫻花。據(jù)他們總結(jié),華盛頓春天來得早,春暖乍寒,出門賞櫻不便;又言,首都櫻花樹靠近潮汐灣,頗受來自鄰近夏克斯比灣的信風影響,將櫻花吹得七零八落,賞花不易;即使在無寒無風的年份,游客人擠人,怎能比得上小鎮(zhèn),無風人少,櫻花盛開之時的獨樂樂,一副小鎮(zhèn)對抗聯(lián)邦的腔調(diào)。
櫻花在美國的歷史并不都代表著祥和。怎么種櫻花?在哪兒種?隨時可以演變成政治事件。1938年,羅斯??偨y(tǒng)要砍掉潮汐灣一部分櫻花,建杰弗遜紀念館,立即引發(fā)首都的抗議活動。女性首先站出來,她們先是聯(lián)合動員市民反對砍櫻花樹建紀念館計劃;接著將自己手綁成鏈,前往白宮請愿;未能達成和解,最后她們來到紀念館工地,從工人手中搶奪鍬鏟推土機,阻止工人砍樹施工。聯(lián)邦政府內(nèi)務部助理親自出面安撫抗議者,為她們端來食物與咖啡。據(jù)說,無休無止的咖啡讓抗議者不停地上廁所,很快就平和地結(jié)束了抗議??棺h者與政府達成和解,政府答應在華盛頓紀念碑南面潮汐灣補種櫻花樹,而抗議者也同意了移走部分櫻花樹以便杰弗遜紀念館完工,史稱“櫻花造反”事件。羅斯??偨y(tǒng)對櫻花的好感沒有美國人民那么強,美國與日本在東亞沖突,讓他無法相信櫻花能起到和平的作用。
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有激進之美國人不滿日本偷襲珍珠港,手持鐵斧,一氣砍倒首都四棵櫻樹。此次砍伐行為雖被制止,但國民對日本的憤怒并未消停。很快愛國的激進主義者將目光移向日裔美國人,約十一萬人被懷疑成“日奸”,財產(chǎn)沒收,沒有審訊,沒有聽證,日裔很快被送至集中營(interment camp)。波特蘭大的日本街(Japan town),十九世紀末建成,四十多年來一直為日裔的大本營,其開設的旅館飯店長期為社區(qū)提供各類服務,因為珍珠港事件而終結(jié)。
戰(zhàn)爭時期的華盛頓,每年都有盜砍櫻花樹事件,政府還特意樹起標牌,提醒人們不要盜砍。有傳言說,多虧當時流亡華盛頓、后來成為韓國第一任總統(tǒng)的李承晚,人們砍盜行為才被有效制止。據(jù)說李聽說華盛頓屢次盜砍事件,立馬看到重寫韓國史的機會。他聲稱潮汐灣兩岸的櫻花樹最早是從韓國傳到日本去的,即將獨立的韓國才是這些櫻花的故鄉(xiāng)。為此,他號召流亡的韓國人要從櫻花開始,負責起重寫韓國歷史的重任;同時他呼吁美國人放過潮汐灣邊的櫻花樹,因為他們要砍掉的不是日本櫻,而是韓國櫻。1943年,據(jù)說李承晚手揮土鍬在華盛頓的美國大學前種下櫻花樹,象征美、韓兩國的友誼。這些傳言的真實性當然是一個問題;但櫻花不僅是審美詩意,更與政治相關。二戰(zhàn)中如此,二戰(zhàn)后亦如是。
櫻花與政治手挽手進入后二戰(zhàn)時代。關于要不要櫻花,戰(zhàn)后日本與美國都有一艱難決定期。戰(zhàn)爭期間,櫻花在日本代表著為國捐軀與忠誠于天皇;但戰(zhàn)后,人們唯恐不及,菊花、青松等花樹在一段時期內(nèi)重新成為日本國人想象自己文化與歷史的新象征。在美國,如果沒有二戰(zhàn)后東亞政局的變化,華盛頓的日本櫻就此就變成韓國櫻,也不是沒有可能。不巧的是,二戰(zhàn)后五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東亞冷戰(zhàn)開始,讓華盛頓櫻花改變國籍的可能性變得微乎其微。因為冷戰(zhàn),美國對日本的態(tài)度發(fā)生戲劇性變化,從敵對國迅速變成結(jié)盟國。1951年《美日舊金山共防條約》簽定,櫻花作為和平的象征,再次進入華盛頓,日、美的櫻花外交再次啟程。1954年,數(shù)千株櫻花樹從日本抵達華盛頓,分別種在聯(lián)邦政府各辦公地前后。此后,日本天皇也曾到過華盛頓共慶櫻花節(jié)。
如果二戰(zhàn)中如此敵對的美國人都接受了櫻花,日本國人還有什么理由自己不接受櫻花呢?櫻花,而非菊花及青松,再次成為日本面向世界的象征。戰(zhàn)后,日本櫻花外交也延展至與日本有外交關系之各國。歐洲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法國凡爾賽宮、德國漢堡、奧地利維也納以及亞洲的伊朗等都曾收到日本櫻花樹。對于美國人而言,與二戰(zhàn)相關的櫻花外交,發(fā)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波特蘭大城。1988年,日本政府送與波市數(shù)千株櫻花樹,種植在城市的水邊公園內(nèi),以紀念二戰(zhàn)中消失的日本城,以及數(shù)千位失去財產(chǎn)、拘禁在西岸集中營的日裔美國人。同年,美國里根政府鄭重向集中營的幸存者道歉,并予以兩萬美元補助。櫻花可以重植重種,櫻花也可以重新開放,只是日本街(Japan town)卻永遠從波市的歷史地平線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位于市中心的唐人街(China town),人們似乎已忘記與十九世紀中期與唐人街平行的還有日本街。事實上,日本街已完全不存在于美國英語語匯中。
1972年中日建交,日本政府與日本民間團體都有櫻花贈給日本的中國友好城市。在武漢,這些櫻花與抗戰(zhàn)時種下的櫻花混合在一起,成為國人今天春游新去處。今天的櫻花已從伊豆時期的單一山櫻,變成伊豆櫻、垂櫻、牡丹櫻等數(shù)百種,賞櫻處遍及亞洲、美洲。一部櫻花史,也是一部風云變幻的國際關系史。櫻花的世界,有“物哀”、有“春見”,是日本人民創(chuàng)造的歷史,而其近百年的星移斗轉(zhuǎn),更是一部世界各地人民都參與創(chuàng)造的全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