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倩
【摘 要】本文通過兒童沙盤個案所呈現(xiàn)的幼兒內(nèi)心狀態(tài),結(jié)合對該幼兒家長和教師的訪談,淺談全托教育下的幼兒在幼兒園管理和家長的愧疚補償雙重影響下所面臨的困惑。這種情況下,幼兒會面臨矛盾的情緒問題,需要家長和教師及時關心和疏導。
【關鍵詞】全托教育 依戀理論 補償心理 沙盤游戲 幼兒
一、引言
全托是指家長將孩子日夜放在幼兒園托管,關于全托幼兒園的爭論一直沒有休止,一些家長將孩子送去幼兒園全托一方面希望全托能夠讓他們更加獨立自主、遵守規(guī)則,另一方面也減輕了自己的負擔。幼兒處在全托的環(huán)境中,每天接受集體教育,會在常規(guī)和自立方面有明顯的進步,但在學前期與家人較長時間的分離,對孩子的情感發(fā)展不利。周末幼兒回到家,家長會因為孩子寄宿在幼兒園對他們有愧疚之感,因此在家盡量補償他們。一方面,孩子接受全托教育變得聽話順從,另一方面,周末時家長對他們百般疼寵,這種落差會使幼兒感到迷茫和不適。筆者本學期在某市某幼兒園為大班的幼兒做沙盤,其中一個孩子小明(化名)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一)全托教育與依戀理論
依戀指幼兒和他的照顧者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系,它產(chǎn)生于幼兒與其照料者母子依戀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是一種感情上的聯(lián)結(jié)和紐帶(David R.Shaffer,2005)。依戀安全對兒童的認知、情感發(fā)展等都有積極影響,即使孩子長大,父母也依然要保持對孩子的敏感性,這樣有助于孩子的長期發(fā)展。
全托就是父母將孩子送去幼兒園日夜托管的一種幼兒園托管形式,周念麗(2000)的報告表明,全托幼兒園中,幼兒渴望和成人的情感交流,但是教師需要看管太多孩子,無法提供足夠的關注,使得幼兒沒有良好的身心發(fā)展環(huán)境。將孩子送去全托,阻斷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連接,孩子的需求不能被家長注意和滿足,處于集體環(huán)境中又無法得到足夠的關注,他們會把對父母的依戀遷移為對教師的依戀,順應老師的要求,變得乖巧聽話,一些家長認為這表明孩子的成長,但其實是一種成人化的機械行為,稱之為“替代性依戀”,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是不利的。
(二)全托教育與補償心理
補償心理是一種心理適應機制,個體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偏差,為求得到補償。本文所述補償心理,指的是家長對幼兒的補償。補償心理源于愧疚感,需要極力彌補這種感覺。家長將孩子送去全托,不能陪伴他們,自認是虧欠了孩子,因此想在孩子回家時彌補?!坝變涸谶@種充滿矛盾的環(huán)境中成長,將會造成他們心理沖突,做事猶豫不決,易緊張焦慮”(張巖濱,2010)。
(三)沙盤游戲
沙盤游戲以榮格的心理學理論為基礎,是在學校和幼兒園等地方廣泛應用于心理教育、心理評估、心理治療等領域的一種方法。沙盤游戲中,來訪者通過沙、水、沙具來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統(tǒng)整身心。兒童通過象征、隱喻的形式再現(xiàn)與經(jīng)歷相關的情景以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宣泄出與創(chuàng)傷經(jīng)歷相關的復雜情感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某市某幼兒大班幼兒——小明(化名)。該幼兒園通過家長報名、篩選等形式選出一些兒童進行沙盤游戲治療,小明就是本次報名參加的幼兒之一。
(二)研究過程
每周二下午3:50—4:40進行沙盤,時長每次大約50分鐘,每周一次,本學期預計實行12次,但因為班級傳染病隔離等原因最終完成8次。
三、沙盤分析
(一)個案介紹
小明(5歲),男,某市某幼兒園大班學生,家中幼子,有一個哥哥。全托,周一至周五在幼兒園,周五下午接回家過周末。身體健康,較少生病。媽媽描述小明在幼兒園有圍棋,老師反映他比較沒有主見,喜歡跟別人做同樣的事;在家喜歡跟著哥哥,哥哥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但性格比較固執(zhí),媽媽多說他一句就會有意見;因為全托,家人認為沒有好好陪伴他,對他有愧疚,所以全家比較寵他;但母親堅持全托,認為全托對他有好處。之所以報名沙盤是因為想要讓他的性格有一種好的轉(zhuǎn)變。主班教師描述他聰明聽話,是班里的帶頭人,許多幼兒喜歡圍著他讓他出主意。
(二)沙盤過程與分析
1.初始沙盤
2015年3月10日,下午3:55—4:45。這是小明的初始沙盤,他比較害羞和緊張,很聽話但是不敢和我對視,不主動發(fā)起對話。進入沙盤室之后他很興奮,指導語過后他輕撫了一下沙面,然后開始了他的第一次沙盤。
這是小明的初始沙盤,給人的感覺是混亂的,沒有確切的主題,混亂是一種受傷的主題,可能當前他所處的環(huán)境讓他覺得無所適從。沙具選用了許多怪獸、超人、汽車等,代表了他對力量的追求和性別的認同,也代表著攻擊性;沙具的豎直擺放也表明他對“成長”、“自主”的渴望,樹木、海星等有生命感的沙具代表著積極的希望??梢钥闯鏊幵谝粋€無所適從的混亂環(huán)境中,但依然渴望著自己去支配這些。
2.最后一次沙盤
2015年6月9日,下午3:23—4:13。這是小明本學期最后一次沙盤,相比之前有了明顯變化,他和我熟悉之后是個比較健談的男孩,喜歡主動聊天,喜歡和在一起做沙盤的幼兒聊相同的事,比如“老師,你來問我算術題吧”這樣的內(nèi)容。
從小明這次的沙盤可以感受到一種空虛之感,整個沙盤在中間放了一只巨大的翻倒的蜘蛛,他在拿取蜘蛛的時候很明確地表示了一種厭惡之感,蜘蛛代表著危險、攻擊等負面信息,他將蜘蛛倒置并半身掩埋,可能是想躲避這種危險;旁邊有一個空桶和翻到的小人,遠離治療師的位置有一個翻到的房子,下面壓著一個超人,這是一個受傷的主題,房子可能代表著他現(xiàn)在的家庭,他的家庭猶如壓力壓抑或者限制著他。他加了水讓沙土有一種泥濘之感,使沙盤看起來仿佛在掙扎,但他對這種情況無力面對,裹足不前。
四、討論
通過對沙盤觀察分析,可以看出小明處于一種矛盾而無力的局面,他的壓力來源于家庭以及周邊的環(huán)境。他所處的環(huán)境讓他壓抑著自己的內(nèi)心,但他又想要去尋找和觸碰自己,因此他很矛盾。
結(jié)合筆者了解到的小明的情況,他周圍環(huán)境對他的限制可能是因為他周一到周五都住宿幼兒園。他不止一次對筆者表達過想要回家的愿望,但他描述得很委婉,他說:“小源(化名)他們都是回家班的,而我是籃球班的。”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對可以天天回家的幼兒的羨慕,但家長堅持讓他全托,他自己也了解這種情況,所以努力去壓抑自己的這種渴望,讓自己做一個老師和家長眼中懂事的孩子。
他處在一個矛盾的狀態(tài),一些科任老師對他的描述是懂事但是有點沒主見,但他在班級里和其他幼兒在一起的時候是一個帶頭人的角色,別的小孩子會詢問他如何玩游戲。而成人在場的情況下,他又會去模仿其他孩子。前文提及他在全托的時候接受的是集體教育,聽話、懂事,而周末回到家,家人盡力地補償他,他便做回任性的孩子,他處在這樣兩種環(huán)境中,無法定位自己,一方面覺得應該聽話,另一方面又無法壓抑自己內(nèi)心的沖動與渴望。他的家長告訴筆者,周末無法按原定計劃和小明去超市,他很乖地跟媽媽回家,但是在路上一直不停地問為何不按原定計劃去超市,跟他解釋他也不依不饒,家長認為他平時很乖巧,但有時候固執(zhí)不聽勸。在我看來,這是小明內(nèi)心的矛盾體現(xiàn),他不清楚自己應該怎樣做,因為他所處的環(huán)境是兩個局面,一邊是集體教學,教師不會給他太多關注,一邊是家人的愧疚給了他太多的補償般的關注,他無所適從,內(nèi)心很迷茫。
五、結(jié)論
從上述個案看出,長期的全托教育對幼兒的情緒情感發(fā)展有不利的影響,家長在堅持自己認為對幼兒有利的事情的時候應該多注意孩子內(nèi)心的矛盾與想法;幼兒的情緒疏導非常重要,幼兒此時并不能確切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但他會通過行為等表現(xiàn)出來,家長需要多觀察和關心幼兒。
【參考文獻】
[1]范國平,高嵐,李江雪.“沙盤游戲”的理論分析及其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3,23(02):51-54.
[2]祝傳清.過度補償心理初探[J].哲學研究,2013(08):49-50.
[3]許卓婭.歷史生態(tài)視野下的中國全托幼兒園問題反思[J].幼兒教育,2005(21):11-12.
[4]高嵐,申荷永,張敏.沙盤游戲與兒童心理教育[J].徐特立研究——湖南兒童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3-4):43-46.
[5]李江雪,申荷永.幼兒心理壓力的現(xiàn)狀與行為問題、家庭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J].社會心理科學,2006(01):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