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即研究”是“南通教育現(xiàn)象”的最好注解,因為“教學即研究”與“南通教育現(xiàn)象”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南通有著百年“教學即研究”的傳統(tǒng),“教學即研究”既是南通教師的日常生活,更是南通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石。
【關鍵詞】“教學即研究”;“南通教育現(xiàn)象”;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28-0019-02
【作者簡介】魏本亞,江蘇師范大學(江蘇徐州,221116)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指導專家,國培專家,全國語文教育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
讀了江蘇省南通中學朱全中老師以“‘教學即研究思想的區(qū)域實踐”為主題的在南通教師中所組織的這幾篇文章,再次引起筆者對“南通教育現(xiàn)象”原因的深層思考。
歷年來,南通高考的各項指標穩(wěn)居江蘇榜首,因而也就有了“全國高考看江蘇,江蘇高考看南通”的美譽。由于高考成績與教學過程中的訓練強度等因素存在一定的正相關,有些“高考工廠”的教師便形成了“只要揪不死,就往死里揪”的教育理念,甚至“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被評為最勵志高考口號而成為學生的座右銘,一些不明真相的教師或領導自然將“南通教育現(xiàn)象”與“揪”聯(lián)系在了一起。
筆者曾多次到過南通的一些學校,有地處城市的江蘇省南通中學,也有居偏僻農村的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他們都遵循著“追求人品與學問同步卓越”或“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按照國家的教學方案和科學的教育規(guī)律組織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從教師個體的角度看,南通的廣大教師都堅持教學與研究相結合,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以保障教學質量和全體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了“教學相長”的終極目標。
2014年,中國教育學會組織了“全國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的評審活動,評出417項獲獎成果,江蘇共有57項,南通有7項,包括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育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全國僅有的兩個特等獎之一),李庾南老師的“初中數(shù)學‘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35年探索實踐”(一等獎),祝禧老師的“教有文化的語文,培養(yǎng)有教養(yǎng)的兒童——文化語文教育的實踐與探索”,許衛(wèi)兵老師的“簡約化數(shù)學課堂教學研究”,李鳳老師的“無痕化語文教學的實踐探索”,等等。南通的獲獎等級之高、比例之大(占江蘇獲獎總數(shù)八分之一左右),充分表明了教學研究是南通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推力,也是整體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徑。
這組文章表明,南通教師像達克沃斯教授所倡導的那樣,“把教學和研究變成同一件事”,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踐行著“教學即研究”的思想,這也正是他們獲得教學質量提升和師生共同成長的真正原因。
在美國哈佛大學達克沃斯教授提出“教學即研究”的命題之后,張華教授等學者很快將其引介到了國內,江蘇省南通中學陸軍老師申報的“‘教學即研究的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也被立項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教育部2014年度重點課題。近年來,陸軍老師從“教學即研究”的涵義、價值、路徑以及現(xiàn)實困境與改進對策等方面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理論建構,這組文章又從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多個學科的不同角度探討了“教學即研究”的實踐路徑,與陸軍老師的研究成果構成一定的互補關系,有助于廣大教師更深入地理解“教學即研究”,消除對“教學即研究”的畏懼,并自覺形成“教學即研究”的教育理念和實踐能力。
“教學即研究”作為一個教育界世界級的命題,為什么這個命題南通教師做得這么好?作為理論工作者有必要作出自己的解讀。筆者以為,“教學即研究”與“南通教育現(xiàn)象”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
首先,南通有著百年“教學即研究”的傳統(tǒng)。以南通中學為例:1909年,著名教育家張騫先生等人倡議建?!巴êN鍖俟⒅袑W?!?,就設定了“誠恒”校訓。以后校名幾經變更,校訓則一直作為南通中學的辦學靈魂,浸潤著南通中學的每一位師生。在南通中學的教學發(fā)展史上,一大批教師既是教師又是學者。尤慎銘先生,日本早稻大學師范科留學,攻讀理化科,1910年學成回母校執(zhí)教物理、化學。1919年,著名古代文學家朱東潤先生執(zhí)教南通中學,他既是一位全國知名的大學教授,又是一位南通中學受歡迎的國文老師。1932年,吳天石回母校擔任國文教師,他是“蘇中四才子”之一,潛心教學與研究,是公認的教育家。研究支撐教師的教學,教學又催生了研究,這種傳統(tǒng)歷久彌新。
其次,“教學即研究”是南通教師的日常生活。在一般人眼里,教學與研究是兩條不相干的道路,普通教師只能夠選擇其中一條,這是錯誤的認識。一位教師眼里只有教學,他就不可能做到極致,因為他的視界里只有教學。而一位教師既會教學又會研究,這位教師就可能在更高層次教學,他的教學就會有高度。調查表明,南通成熟的教師都能夠發(fā)表一些教學研究論文,做一些教學研究課題。在這個群體里,陸軍老師就是一位佼佼者,他拿下教育部課題,他每年都要發(fā)表若干篇高質量的論文。當然,朱全中、孫晨、曾榮、張蕾、沈世紅等老師都是學科領軍人物,都是教學的行家里手,教學研究也是碩果累累。也正是他們“兩手抓兩手都硬”,所以他們在教師專業(yè)化這條路上才走得比別人更遠。
最后,“教學即研究”是南通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石。有人說南通教學質量是“揪”的結果,以上諸多事實表明這是天大的誤解。在當下,如果“揪”能解決問題,眾多中小學都在加班加點,為什么教學質量就是趕不上南通?徐州市新上任了一位南通來的書記和一位南通籍的市長,他們提出“徐州教育學南通”。針對徐州教育的實際,這實屬明智之舉。但是,也必須指出,如果僅僅學習南通怎樣抓教學質量,那只能學其皮毛,很難學到南通教育的真經。
筆者以為,學習南通就要了解南通的教育歷史、教師文化和教學文化,而重中之重就是“教學即研究”。當學校校長都重視教學研究,當教師都把研究當作日常生活來過,教學質量何愁搞不上去?素質教育何愁實現(xiàn)不了?
筆者以為,“教學即研究”就是對“南通教育現(xiàn)象”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