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弗不
在我們漢語里頭,有一種非常有趣的語言現(xiàn)象,這就是,有一些詞(字),你表面看,它似乎是字面意,可實際上,它傳達(dá)的是相反的意思。這種語言現(xiàn)象,你如果不仔細(xì)看,不認(rèn)真讀,不認(rèn)真思考的話,很容易誤認(rèn)、誤解它們,而一旦,你識破了其廬山真面目,就很會油然而生出一種獲得感、釋然感。我們還是看一些實例吧。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魯迅《無題》)
魯迅先生的這句詩,是盡人皆知的,是名句。你發(fā)現(xiàn)沒有,其打頭字“忍”,字面上看,不就是忍受、忍心、忍耐、忍痛、忍讓的“忍”么?非也,你不要被其字面意所迷惑,對,它實際上傳達(dá)的是與字面相反的意思,是“不忍”“豈忍”“怎忍”之意。魯迅先生的詩句意是說:(我)決不忍心看著這么多的青年被反動派無辜?xì)⒑Γㄎ遥嵟啬闷鸸P來,向刀叢劍樹(白色恐怖)宣戰(zhàn)!其實,這是魯迅先生煉字后的詩句,其原句為:且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邊覓小詩。原文中的“且”字、“邊”字,是遠(yuǎn)不及“忍”字和“叢”字的表達(dá)效果的。為何?原句語調(diào)平平,而改句則表現(xiàn)出了詩人強烈的愛憎情感,特別是“忍”字的反義妙用,精準(zhǔn)而又生動,精煉而又形象地傳達(dá)出詩人對敵人的無比憤怒之情。書一“忍”字,似乎讓我們看到了魯迅先生的扼腕姿態(tài)和其咬牙切齒、發(fā)指怒目的面部神情,太惟妙惟肖了。如此妙用“忍”字的還有: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杜甫的這句詩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句中的“忍”字,同樣是用了字面的反義,即為“不忍”“豈忍”之意。全句意為: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fù)我年老無力氣,豈忍心如此當(dāng)面做賊搶我的東西。一個“忍”字,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群童的頑劣,同時也寫出了“我”孤獨羸弱的痛苦窘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韓愈《左遷至藍(lán)關(guān)示侄孫湘》)
這句詩中的“肯”字,大家絕莫武斷地理解為“肯定、一定、確定”之意,它的意思是“豈肯、不肯、怎肯”之意,是表達(dá)與其字面意相反的意思。整句詩意為:(我)本來想為皇帝清除危害社會的事情,怎么會顧惜我衰朽的殘年余日呢。韓愈一生致力于興儒辟佛,時任刑部侍郎,獨上《論佛骨表》諫阻,言辭激切,結(jié)果卻激怒憲宗,憲宗欲置其死地,幸得宰相裴度等力保,方得免死,貶為潮州刺史。此詩即為其在赴潮州途經(jīng)藍(lán)關(guān)時所作。詩句中的“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獲罪和非罪遠(yuǎn)謫的憤慨,韓愈之剛直膽魄可見一斑。其目的明確,動機純正,后果怎樣,終亦不顧。此聯(lián)有表白,有憤慨,而表達(dá)卻頗為含蓄。“肯將衰朽惜殘年”,大有為國為君匡正祛邪,義無反顧的勇氣?!翱稀弊诌@種反義妙用,將作者的本意傳達(dá)無余。這樣用“肯”字的,還有兩例: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宋祁《玉樓春》)
句中的“肯”字,也是“豈肯、不肯”之意,用了字面意的反義。這句詩,是從功名利祿這兩個方面來襯托春天的可愛與可貴。詩人身居要職,官務(wù)纏身,很少有時間或機會從春天里尋取人生的樂趣,故調(diào)侃自己說“浮生”之“長恨”。于是,就有了寧棄“千金”,而不愿放過從春光中獲取短暫“一笑”的感慨?!翱稀保ㄘM肯)字,生動地表現(xiàn)了作者輕視錢財?shù)难湃ぁ?/p>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王安石《烏江亭》)
肯:豈肯、怎愿。詩句以辛辣的反問指出:即使項羽真的能重返江東,但對這么一個失盡人心而執(zhí)迷不悟的人,江東子弟是決不肯再為他拼死賣力的了?!熬硗林貋怼睂嵲谑前V人說夢而已。一個“肯”字,映襯出了王安石深刻地認(rèn)識到了項羽的致命缺點:一意孤行、剛愎自用、執(zhí)迷不悟。實為精妙之筆,精煉之字。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此句中的“敢”字,也不能翻譯為“敢作敢當(dāng)、勇敢、敢于”的“敢”意。它的真實意也是與其字面意相反的,為“不敢、豈敢、怎敢”。全句的意思為:如果滅亡鄭國對于您秦國有好處,那我豈敢拿亡鄭這件事來麻煩您呢?這話表現(xiàn)出了燭之武的游說智慧,他看起來似乎不從自身國家利益考慮,反倒去為秦王利益考慮,而實則為一種反言正達(dá)藝術(shù)也,而“敢”字的反義妙用,恰為這種游說藝術(shù)的精彩之精彩點。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詩經(jīng)·小雅·常棣》)
這是《詩經(jīng)》中的句子,讀懂它,得先解決幾個難字。常棣:棠梨樹。華:花。鄂:同“萼”。韡(wěi):光明美麗的樣子。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棠梨樹上花朵朵,花草灼灼放光華。試看如今世上人,無人相親如兄弟?!睆脑娋涞囊馑?,我們反推過去,就很容易得知,句中的“不”字,不是否定詞“不”之意,而是用了其字面的反義,即為“豈不”之意?!岸醪豁|韡”,明顯是說“花草灼灼放光華”。如果“不”是否定意,那全句就要變?yōu)椤盎ú葑谱撇环殴馊A”,這顯然是不正確的理解。
她非要說出來,我攔不住她。(生活語)
在現(xiàn)在人們的口語中,口口皆言類似的話:我非要說他……他非這么干……你非要這樣嗎……其中的“非”字,也不是否定詞“不要”之意,而是其字面意的反義,即“一定要”的意思。本來,漢語中規(guī)范的用法是“非……不可”,連用表達(dá)肯定意的,但人們往往就把后面的“不可”二字丟掉了,而簡潔成了“非……”的句式了,本來是雙重否定等于肯定,結(jié)果讓“非”一字身兼二職了。
字面看似此意,可實際上表達(dá)的是與字面相反的意義。這樣的語言現(xiàn)象,是我們在閱讀古典詩文時,不能不注意的一個神奇的有趣的語言現(xiàn)象??辞宄怂鼈兊恼鎸嵰饬x,詩意或文意也就豁然了。
[作者通聯(lián):江西樟樹市清江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