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婷
[摘 要]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是獨立學院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但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設置、教師隊伍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團隊、教材這四個方面進行改革,以最大程度的發(fā)揮課程的作用。
[關鍵詞] 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07-0094-02 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請者)與社會力量(合作者,包括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機構)合作舉辦的進行本科層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機構[1]。獨立學院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部分學生文化基礎知識薄弱,學習不扎實,但也有一部分學生每天奔走于教室和圖書館,對自己的未來有較明確的目標;獨立學院的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廣泛,個性鮮明,喜歡參加各種社交活動。獨立學院的學生有著屬于獨立學院學生的自身特點,如果不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具體分析研究,仍然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可能不利于獨立學院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因此,必須從實際出發(fā),探索和研究與學生心理特點相符合的課程教學模式,探索能夠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的課程內容,這才是最重要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各高校(包括獨立學院)十分重視的工作內容,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大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對他們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對于將來的個人成長和發(fā)展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現狀及問題
近十幾年來,各獨立學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視,尤其是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建設,但在具體實施中還是發(fā)現了一些問題。
1 課程內容
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課程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不能做到學生“所需”“所用”。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的是學生的情感和行為,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完善人格,提高學生心理適應能力和自我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2]有研究者做過一個針對大學生選修心理健康課的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很多學生非常愿意上這門課程,但是,上過這門課的學生表示對課程很失望,認為該課程并不能夠滿足他們的期望和現實需求,更談不上能夠幫助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3]。因此,教學內容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特點而設定。
2 教學方法
2011年,教育部頒發(fā)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痘疽蟆穼⒋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定為一門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課程[4],因此,應該改變“教師為主體”以及“滿貫式”的教學方式。單純的理論灌輸只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獨立學院的學生思維活躍,性格活潑,師生互動更能夠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3 課程設置
目前不少獨立學院已經對大一學生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修課。但是,根據個體發(fā)展基本理論的觀點,每個年齡階段的個體所面對的發(fā)展問題都是不一樣的。大學四個年級的學生他們面對的發(fā)展問題不盡相同,所以只在大一開設該課程并不能滿足各個年級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4 教師隊伍
雖然目前大多數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有專職教師授課,但仍然存在兼職教師代課的情況,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或者是輔導員。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性不夠,最終也會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由于授課教師非本專業(yè),有些知識不能很好地向學生講解,只是照本宣科,最后導致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探討與實踐
根據《基本要求》的內容,筆者以最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特點為出發(fā)點,對該課程進行了分析、探索與實踐。
1 教學內容
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筆者隨機抽選了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136名大二到大四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最后有效問卷134份。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學生最想了解和掌握的心理知識、技能,按照需求量從高到低分別是:人際交往、情緒調節(jié)、壓力管理和自我認識。郭俊汝(2011)對東北財經大學津橋商學院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了解自我和人際交往,兩項調查結果有極高的一致性。
然而,人際交往、情緒調節(jié)、壓力管理和自我認識等方面,在大一學生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這門課程時就已經比較詳盡地學習過,為什么學生在遇到類似問題時還是有困惑呢。通過個案訪談,大部分的學生表示,當時因為沒有遇到這些問題,所以上課的時候并沒有認真聽,但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希望老師能夠提供一些比較好的解決方法或者建議。如今大部分獨立學院只對大一學生開設心理健康課,而當學生到大二、大三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卻不知如何解決。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在每個年級適當增加適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的選修課。問卷調查的結果還表示學生更想要掌握切實可用的知識和技能,這表明學生的求知需求具有迫切性和實用性的特點。
因此,教學內容的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針對學生經常出現或遇到的心理問題,構建一個貼近學生實際心理需求的課程體系,使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和操作性。教學內容可以以專題的形式進行。
2 教學方法
筆者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目的還包括探索符合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教師在課堂上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知識點,并且使用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的例子和故事加以說明最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還比較看重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案例討論、提問、游戲的方式與學生互動,那么學生會對這門課程有更高的積極性。此外,多媒體的使用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在課堂通過使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視頻短片,以更直觀的方式向學生介紹一些理論知識,這對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缺乏自主性,學習興趣不高,這就要求教師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講故事、做活動、放視頻,而是指教師應該將理論知識融入到活動中,讓學生更直接地了解相關的概念和原理;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在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3 教學團隊
為了能夠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性,除了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外,還可以通過教師集體備課、集體研討[5]、互相聽課、教學經驗交流等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如今中小學每年都在舉辦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比賽,大學里也有許多其他課程有專門的教學比賽,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比賽幾乎沒有。課程教學比賽對于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也能給教師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經驗、互相學習的平臺。而這一點卻被忽視,需要引起相關重視。
4 教材
如今市面上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教材很多,但教材千篇一律,重復性內容較多,理論性太強,不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的閱讀特點。通過個案訪談和調查發(fā)現,獨立學院的學生更喜歡實用性、可讀性和趣味性較強的教材。學生希望教材不僅包括通俗易懂的理論知識,還能夠提供給他們一些專業(yè)的技能指導。
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探討與實踐之路才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分析、思考和總結,保持與時俱進,讓課程能夠充分符合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特點,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使課程在最大的程度上發(fā)揮其作用,達到設置該課程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丹.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與實踐的思考[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3(6):95-97.
[2]史曉紅.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4(7):95-97.
[2]黃群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路徑探討[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4):36.
[3]郭俊汝.獨立學院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161-162.
[4]陳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