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陳曉軍
摘 要:股份合作組織作為一種新興的組織形式,是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化改革的產物,但目前的法律規(guī)定還較為欠缺。內部治理結構是立法制度設計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因而有必要對股份合作組織內部治理結構進行立法上的探索。本文結合調研問卷數(shù)據(jù)和實地走訪,對股份合作組織內部治理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剖析,同時借鑒《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規(guī),探討我國在股份合作組織內部治理結構立法中應該關注的方面。
關 鍵 詞:股份合作組織;內部治理結構;立法;法條借鑒
中圖分類號:D922.29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07(2016)08-0070-07
從時間上看,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屬于新生事物,其改革的重點是農村集體資產的股份化,而在股份化的過程中又產生了股份合作組織這一組織形式。對于股份合作組織內部治理結構而言,只有打破傳統(tǒng)固有思維的禁錮,才能從立法的角度確保內部治理結構的制度設計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一、股份合作組織及內部治理結構概述
(一)股份合作組織和內部治理結構的界定
研究股份合作組織內部治理結構的立法問題,首先要明確什么是股份合作制,什么是內部治理結構,以及法律是如何定義的。
⒈股份合作組織。國外學者在對組織進行研究時,一般只認同公司制、合伙制和個人業(yè)主制,沒有涉及股份合作制這樣一種獨立的組織形式。所以,即便學術著作較多,但很難找到有關股份合作組織的研究成果。只有一些學者在研究中國股份合作組織時,才對其有相關的闡述。
有學者認為,股份合作組織是一種復雜的利益和利益相關者交織在一起的組織。有的學者在研究股份合作組織時,采用案例研究、比較研究的方法,將我國股份合作組織與西方國家的農業(yè)合作社和其它的農業(yè)經營組織進行比較。如Harry Williams認為,中國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是借助股份合作制建立起來的一種在勞動者、國家和私人組織之間分配的、不同于傳統(tǒng)公司的法人所有權組織。雖然目前國外沒有使用統(tǒng)一、具體的名稱對其加以描述、概括,但在實踐中,為解決各自治理結構中存在的問題而在某種程度上進行相互融合,已經成為各種獨立組織形式發(fā)展的一個方向。哈德羅·德姆塞茨認為,在合作組織中,“對不明晰的產權的多樣化界定導致在剩余索取權和決策控制方面的沖突,特別當其組織結構日益復雜起來”。[1]
在國內學術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較多地從政府、管理者的角度對股份合作組織進行論述,從法學視角對這一問題的規(guī)范性研究并不多見,法律條文更是無從談起。
有學者認為,在使用權和經營權并存的土地上,股份合作組織就是將這兩種權利相剝離的一種存在。在股權資本化的特征下,使用權歸農民或者其他經營者所有,而經營權理所應當歸集體組織。有學者認為,股份合作組織是包括政府、集體組織、農戶等產權改革主體的組織。另外,還有學者認為,股份合作組織只是過渡時期的特殊現(xiàn)象,有的學者卻認為應該將其作為未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fā)展的常態(tài)并加以立法上的確認。
⒉內部治理結構。內部治理結構是一種所有權和經營權平衡的制度結構,旨在完成組織設立的目標,提高組織運行效率。以公司為例,公司作為法人形態(tài)的組織形式,其內部治理就是既要保證經營者以所有者的利益為最高宗旨和目標,同時又要保證公司的經營決策合理、科學。
(二)股份合作組織內部治理結構立法的必要性
沒有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使得股份合作組織內部治理結構中呈現(xiàn)出了較大的不確定性。換言之,股份合作組織從其它組織形式內部治理結構中借鑒的成分較多,但沒有考慮到主體的適用性,因而形成了“四不像”的尷尬局面,嚴重地侵害了農民的利益,使農民在集體資產改革中處于更加弱勢的地位。與傳統(tǒng)的組織形式相比,股份合作組織能夠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因為其采取的是現(xiàn)代企業(yè)的管理模式,農民通過土地股、人頭股等入股方式成為股東,既能參與組織的決策過程,又扮演了監(jiān)督的角色。因此,有必要通過立法的形式維護農民群眾的權益。
有的股份合作組織在進行工商登記時,采用的是公司式的法人模式。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對股東人數(shù)有限制,這就導致有的股東只能扮演隱名的角色,由其他經過合法登記在冊的股東代為行使相關的權利。但在實踐中,這些隱名股東的權利會受到侵害,而維權又存在較大的難度。另外,也有學者認為,發(fā)達地區(qū)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亟待解決董事會效率低下、村委會和股份合作組織職能定位等問題。[2]由此看來,隨著股份化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對其內部治理結構的規(guī)范性研究勢在必行。
二、我國股份合作組織內部治理結構
存在的問題
本次調研采取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先后走訪了一些國家產權制度改革的典型地區(qū)。包括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qū)徐家樓萬家莊;山東省萊蕪市高新區(qū)的程故事社區(qū)、小故事社區(qū),萊蕪城區(qū)鵬泉街道汶陽村;廣州市花都區(qū)赤坭鎮(zhèn)瑞玲村,花都區(qū)新雅街石塘村;深圳市南山區(qū)南山科技園沙河街道白石洲星河街社區(qū)等。對社區(qū)委員會、社區(qū)居民、村委會、村民、相關政府工作人員、專家學者等進行了實地走訪。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是基于調研得出的結論。
(一)調研問卷及數(shù)據(jù)結果分析
本次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434份,回收率達86.8%。采用頻數(shù)統(tǒng)計、圓餅圖的方式,對調研數(shù)據(jù)進行了SPSS和EXCLE分析。從調研數(shù)據(jù)來看,股份合作組織作為一種新興的組織形態(tài)并不廣為人知。在村集體資產改造后,有高達53%的被訪者對集體組織停留在不清楚的狀態(tài);在剩下的47%中,對集體組織形態(tài)有所了解,其中,了解最多的是合作社的形式,其次是股份合作公司這種兼具兩者形態(tài)的組織形式,最后是股份公司法人的形式。
(二)集體資產股份化后組織內部治理結構在我國的發(fā)展——以山東省萊蕪市程故事社區(qū)為例
⒈程故事社區(qū)股份合作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程故事社區(qū)在村集體資產股份化過程中,參照《公司法》成立了一家萊蕪程故事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在組織機構方面,采取傳統(tǒng)《公司法》“三權分立”的結構模式,設置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和監(jiān)事會。股東代表大會是公司的決策機關,董事會是執(zhí)行機關,監(jiān)事會是承擔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機關?!度R蕪程故事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章程》中有關監(jiān)督權的規(guī)定在第二十八條。其規(guī)定監(jiān)事會行使下列職權:(一)檢查公司的財務;(二)對董事、經理執(zhí)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的行為實行監(jiān)督;(三)當董事和經理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要求董事和經理予以糾正;(四)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五)公司章程約定的其他職權。
⒉內部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首先,該《章程》中明確規(guī)定的對董事會和高級經理人監(jiān)督權的落實有較大的難度。由于村集體資產在改造的過程中保留了領導班子,導致新成立的社區(qū)和商貿公司處于“兩套班子、一套人馬”的狀態(tài)。村長或者書記兼任商貿公司的董事長、經理。由于上下級的制約關系,監(jiān)事會成員也屬于村集體的成員,因而在實踐中很難做到客觀、公正。其次,監(jiān)事會沒有盡到監(jiān)督職責,無法保障股東的法定權利,也無法讓股東履行相應的義務。商貿公司的股東在承擔股東義務的同時,也享受其作為股東應該擁有的權利。統(tǒng)計結果(程故事社區(qū)問卷187份)表明,在組織內部治理結構方面,無論是股東的權利還是股東的義務,并沒有達到《公司法》要求的標準。比如:優(yōu)先購買權、轉讓權、以出資額為限承擔債務義務、繳納出資義務、股東不得撤回投資義務等。
再次,在財務監(jiān)督問題上,只是簡單地規(guī)定了監(jiān)事會檢查財務的權利,而資產的混同導致了對財務監(jiān)督管理流于形式。調研結果顯示,村里負責賬目的會計同時兼任商貿公司的會計,而村集體財務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商貿公司的收益。
三、股份合作組織內部治理
結構的法律借鑒
在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化改造的過程中,不同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選擇了不同的模式,由于組織模式不同,內部治理結構也會有很大的區(qū)別,因而有必要借鑒現(xiàn)有的組織內部治理結構立法。現(xiàn)有可借鑒的立法包括《公司法》《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以及《城鎮(zhèn)集體所有制企業(yè)條例》等。
(一)《公司法》內部治理結構的立法借鑒
⒈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立法。公司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法人,其治理結構最核心部分就是對公司經營管理的監(jiān)督。在查閱西方國家有關公司法方面的條文時我們發(fā)現(xiàn),美國《公司法》中的獨立董事制度和德國《公司法》中的監(jiān)事會制度設計都是比較合理的。我國在修改《公司法》條文時增加了這兩項制度。我國《公司法》對監(jiān)事會的監(jiān)管職權規(guī)定在第五十四和五十五條。[3]包括列席董事會會議;檢查公司的財務問題,可以單獨聘請專業(yè)的會計師事務所查詢公司賬目,聘請所有的花費由公司負擔;可以提議召開臨時監(jiān)事會會議,等等。
對獨立董事的職權規(guī)定體現(xiàn)在《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中。[4]上市公司的董事除了具有一般公司的董事具有的權利外,還有特別的職權,即重大關聯(lián)交易必須先由獨立董事認可,然后才能提交公司的董事會議,并且獨立董事有權聘請專業(yè)人士獲取財務報告。
⒉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立法分析。由上述規(guī)定可以看出,監(jiān)事會作為公司的監(jiān)管部門,負有重大的監(jiān)管職責。首先,監(jiān)管公司的董事會和高級管理人員,有人事任免權;其次,監(jiān)管公司財務的運行,還可以聘請獨立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財務分析并提交報告;再次,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最后,公司章程還給予了監(jiān)事會另外一些獨立規(guī)定,作為監(jiān)管的兜底條款。
通過一系列的法律規(guī)定,明確了監(jiān)事會和獨立董事的監(jiān)管職責,保證了公司的正常透明運行,既是對公司股東負責,也為其他組織形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但監(jiān)事會和獨立董事職責有重疊的部分,在公司發(fā)生問題時,容易造成相互推諉、扯皮的現(xiàn)象,使公司的運作效率大大降低。
(二)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內部治理結構的立法借鑒
⒈人民公社概述。人民公社在組織形式上屬于合作社的模式,由初級社、高級社發(fā)展而來,在當時適應了生產力發(fā)展的需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屬于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組織,即合作社的模式。人民公社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政商合一,與本文探討的股份合作組織屬性不謀而合,因而有必要對人民公社時期的立法加以借鑒。
⒉人民公社內部治理結構的立法。我國人民公社時期內部治理結構包括權力機關、管理機關和檢察機關。各級權力機關由公社社員代表大會、生產大隊社員代表大會和生產隊社員大會組成。管理委員會作為公社的管理機關,行使管理職權。監(jiān)察機關是各級監(jiān)察委員會。規(guī)模較小的生產隊可以只設一個監(jiān)察員。監(jiān)察機關作為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存在,規(guī)定于1962年9月的《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第五十二和五十三條。[5]
⒊人民公社內部治理結構立法評析。學者們在探究人民公社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時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政社合一,即政府直接操作、經營農業(yè)。伴隨著土地制度的變遷,政社合一的治理結構逐漸瓦解。在股份合作組織內部,體現(xiàn)了政商合一的特點。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現(xiàn)象,從短期來看,有利于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化改革;但從長遠來看,需要法律的進一步明確和規(guī)范。
人民公社監(jiān)察委員會的職責上至國家法律法規(guī),下至生產隊的種植收割,事無巨細:檢查干部的行為是否合法;審查財務的賬目、收支;受理社員的申訴控告;在認為必要時,組織專門的調查隊對某一事項進行專門調查。
(三)《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內部治理結構的立法借鑒
⒈《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內部治理結構立法。我國第一部《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是在1989年10月頒布的,目前執(zhí)行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是1998年9月頒布的,沿用至今。有關內部治理結構的條款體現(xiàn)在該《條例》第十四條、十五條、二十七條、二十八條和三十條中。通過召開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的方式,通過章程,產生決策機構、執(zhí)行機構和法定代表人、負責人。[6]監(jiān)督機關是登記管理機關和業(yè)務主管單位,有關財務方面的問題,要接受財政部門的監(jiān)督,在必要的條件下,還要接受審計機關的審計。隨著社團的不斷發(fā)展,該《條例》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xiàn)實的需要,因而國務院法制辦在2016年1月通過了《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guī)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部分內容加以修改。在有關內部治理結構方面,刪除了《條例》第十四條,第二十七條去掉了“或者備案”四個字,二十八條去掉了“籌備申請”四個字。
⒉《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內部治理結構立法分析。該《條例》將內部治理結構的立法規(guī)定在社團章程中,但社團管理呈現(xiàn)出了較濃的行政化色彩,與自治組織的自治性存在沖突。比如在內部議事的程序上,要充分發(fā)揮內部治理機構的作用,同時明確會員大會、理事會等職能;在爭端解決方面,可以通過會員大會、理事會等方式解決,避免出現(xiàn)政府有關機關直接干預的問題。但在《決定》中,內部治理體現(xiàn)得并不明顯。
(四)《城鎮(zhèn)集體所有制企業(yè)條例》的立法借鑒
《城鎮(zhèn)集體所有制企業(yè)條例》有關內部治理的法律規(guī)定在第八條,但是規(guī)定中只有權力機構和廠長負責制,缺乏最重要的股東權利。這是受城鎮(zhèn)集體所有制企業(yè)自身的特點所限制,它是集體所有制形態(tài),屬于公有制的范疇,因而對股份合作組織內部治理結構參考意義不大,此處不再贅述。
四、股份合作組織內部治理
結構的立法思考
(一)明確集體資產改革主體的性質
在農村集體資產改革過程中,大體有三種組織模式。股份制組織形式、合作制組織形式和股份合作制組織形式。不同的組織形式側重點不同:股份制類似于公司的法人,合作制類似于合作社的模式,而股份合作制采股份+合作制兩者之長。作為內部治理機構最完善的代表,當屬股份制組織形式。它由董事會、監(jiān)事會、股東代表大會和高級經理人組成。股份合作制與之相較,可能缺少高級經理人。在股份合作制中,經理并不是必須設置的機關,機關最少的是合作制組織形式,它只有社員大會或者社員代表大會。因此,立法機關在立法時,應該考慮不同的模式,在《公司法》和《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等幾部法律的基礎上,采取單獨立法的形式,出臺一部指導農村集體資產改革、促進股份合作組織發(fā)展的法律。
(二)借鑒各省現(xiàn)有的規(guī)定和條例
目前,各省已陸續(xù)出臺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如山東省在1999年12月16日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上通過了《山東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7]但該《條例》中有關內部治理結構的規(guī)定模糊不清,只是簡單地規(guī)定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其所有的集體資產依法享有經營權、管理權。日常指導監(jiān)督機關是農村經營管理機構,同時接受上級政府有關部門的監(jiān)督。但對監(jiān)督的具體分工細則、職責權限等沒有作明確規(guī)定,導致實踐中無所依據(jù)。廣東省出臺的《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規(guī)定》強調:最高權力機構是成員大會,監(jiān)督機構是監(jiān)事會,執(zhí)行機關是理事會。同時,對表決機制、表決方式、任期、選舉方式等也作出了詳細的規(guī)定。例如第十一條:每屆任期3至6年,具體任期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可連選連任,但不得交叉任職。[8]對此,立法有必要加以借鑒。
(三)完善內部治理機構
需要明確的是,股份合作組織必須按照法人的要求設置“三會”。股份合作組織最高的權力機關是成員大會或者成員代表大會,負責決定重大事項。有關重大事項范圍的界定可由章程通過肯定式羅列和否定式羅列以及兜底性條款加以明確。組織的執(zhí)行機關是理事會。理事會類似于公司的董事會。理事會作為內部治理機構的重要部分,對日常事務作出決策,應該在章程中加以規(guī)定。組織的監(jiān)督機關是民主理財監(jiān)督小組,作用相當于公司的監(jiān)事會。在組織比較簡單、規(guī)模較小時,可以只設置一至兩名民主理財監(jiān)督人員,負責對組織的監(jiān)督。對于是否設置高級經理人,應該根據(jù)組織的規(guī)模而定。對于那些發(fā)展規(guī)模較大的組織,有必要聘任專門的高級經理人,以確保公司高效運轉。
(四)建立內部表決機制
表決機制大概分為三種方式,包括盡可能體現(xiàn)平等原則的一人一票制度、按照持股數(shù)量多少來確定話語權的一股一票制度,以及兼采兩者之長,體現(xiàn)雙重特點的一人一票+一股一票制度。股份合作組織是股份制與合作制的結合。股份制采用的是一股一票的表決原則,合作制因為具有民主的特征,采用一人一票的表決機制。因此,在股份合作組織表決機制的選擇上出現(xiàn)了較大的沖突和矛盾。我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中有如下規(guī)定: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成員大會選舉和表決,實行一人一票制,成員各享有一票的基本表決權。出資額或者與本社交易量(額)較大的成員按照章程規(guī)定,可以享有附加表決權。本社的附加表決權總票數(shù)不得超過本社成員基本表決權總票數(shù)的百分之二十。享有附加表決權的成員及其享有的附加表決權數(shù),應當在每次成員大會召開時告知出席會議的成員。[9]因此,在股份合作組織表決機制上,可以采取一人一票原則上的附加表決權。這樣,既能夠保證民主,又能夠體現(xiàn)公司法中資本的特性。
(五)充分發(fā)揮股份合作組織內部章程的作用
股份合作組織作為農村集體資產改革的組織形式,體現(xiàn)了農民股東的特性。農民作為股份合作組織的股東,在組織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其自由意志的表達,無論是表達途徑還是決議結果都不容易實現(xiàn)。同時,由于股份合作組織體現(xiàn)的不僅是股份性質,還有合作性質,因而在內部治理上必須充分尊重農民股東的意愿,通過召開由農民群眾參加的股東大會,參與組織各種事項的決議。另外,為減少政府的干預,在內部章程的設計上應側重于自由靈活,以法律兜底條款作為保證。當然,如果按照公司法的模式設立內部治理機構,必須征得農民群眾和股東的同意。
伴隨著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化的進一步發(fā)展,組織形式必將作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加以法律上的約束。然而,從目前的學術研究進展來看,存在對股份合作組織的法律定義模糊、研究方法比較單一等問題。本文除了傳統(tǒng)的研究方法外,加入了典型個案研究、比較研究和問卷研究方法,力求從內部治理機構方面完善股份合作組織。當然,內部治理機構僅僅是股份合作組織中的一個方面,無法與整個農村的產權制度改革相比,但只要我們認真查缺補漏,就能為農村經濟健康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貢獻微薄的力量。
【參考文獻】
[1]Harold Demsetz.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J].American Ecomonic Review.1967(5):347-359.
[2]翟立人.蘇南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研究[D].江蘇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中國人民共和國公司法[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法律法規(guī)網,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5-10/28/content_85478.htm.2005-10-28.
[4]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EB/OL].法律圖書館新法規(guī)速遞,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16084.2001-08-16.
[5]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網,http://www.moa.gov.cn/zwllm/zcfg/flfg/200601/t20060120_539367.htm.2006-01-20.
[6]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EB/OL].法律圖書館新法規(guī)速遞,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399.1998-10-25.
[7]山東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EB/OL].找法網法規(guī)庫,http://china.findlaw.cn/fagui/p_1/307837.html.1999-12-16.
[8]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規(guī)定[EB/OL].廣東省人民政府網,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306/t20130620_378332.html.
[9]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法律法規(guī)網,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7-06/06/content_638590.htm.2007-06-06.
(責任編輯:高 靜)
A Discussion on Legislative Problems of Shares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Li Jie,Chen Xiaojun
Abstract:share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as an emerging organization form,is the product of rural collective assets joint-stocking reform,but present legal rules are still insufficient.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of legislative system design,and therefore,the legislative exploration on shares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necessary.The paper analyzes problems that shares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exist through combining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 data with on-site visits,and meantime,uses laws and regulations such as the Corporat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Law of Peasantry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etc.for reference to discuss aspects that China should concentrate on in shares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legislation.
Key words:share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legislation;use for reference to articles of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