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云
一、主題來源
感恩、關愛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禮儀之邦的做人準則,有著古老文明的中國知恩圖報的典故不勝枚舉。而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很多孩子習慣于被愛、被關心,不尊重長輩、霸道獨占、不懂感恩和反哺,更不會表達感恩之情。統(tǒng)計分析現(xiàn)狀后,我們急在心里,覺得必須盡快尋找生發(fā)點,適時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前不久參觀活動時,幼兒園相鄰的大商場正敲鑼打鼓推出“感恩節(jié)大派送”、“感恩節(jié)回饋老客戶”促銷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為什么他們要送禮給買東西的人呀?”“過感恩節(jié)唄!”“感恩節(jié)是外國人的節(jié)……”孩子們議論開了。捕捉到孩子們的興趣點,我們生成了為期一周的“知恩-激情-表意-踐行”四步走的感恩系列教育活動。于是,一個饒有情趣又包含教育意義的“感恩之心”課程起航了。
二、主題目標
1.了解西方感恩節(jié)的由來,欣賞中國知恩圖報的典故,尋找身邊的感恩故事,敘述自己的成長歷程。
2.體驗父母長輩養(yǎng)育自己的艱辛,激發(fā)對關心自己的人的感恩之情,懂得用多種方式表達感恩,初步萌發(fā)關心別人的善良情懷。
3.能用編制、折疊、捋捏、縫制等多種方法制作護蛋袋(盒)子,有創(chuàng)意地設計美化感恩卡片。
4.學習《感恩的心》手語表演并充滿感情地為父母長輩表演,為父母長輩涂護手霜、敬獻感恩卡,表達感恩之情。
5.能自編自演感恩小故事,并為表演選擇和搭配簡單的服飾、道具和布景,會熟練地替別人系蝴蝶結。
6.探究尺量、等分藍絲帶的方法,嘗試創(chuàng)造新穎獨特的排列組合方法布置主題墻美化活動室和區(qū)角游戲環(huán)境。
三、主題框架
(一)知恩
1.搜集我國傳統(tǒng)的知恩圖報的典故及故事。聽故事、看視頻,講身邊事。
2.了解西方的感恩節(jié)。
3.了解父母長輩和身邊其他的人為我們的成長付出辛勞。
4.畫出我知道的感恩故事,布置主題墻。
(二)激情
1.護蛋活動,我做蛋寶寶的爸爸媽媽,體驗父母養(yǎng)育我們的辛勞。
2.成長回眸,激發(fā)感恩的情感。
(三)表意
1.“小手護大手”幫爸爸、媽媽擦護手霜,表感恩之意。
2.贈送自己繪制的感恩卡表感恩之意
3.向父母鞠躬行感恩禮表感恩之意。
4.為父母表演《感恩的心》手語表感恩之意。
5.為老師同伴系藍絲帶表感恩之意。
(四)踐行
1.在日常生活中對關愛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報答他們。
2.關愛需要幫助的人。
四、備選活動
五、案例節(jié)選
西方感恩節(jié) (社會)
活動目標:
1.了解西方感恩節(jié)的由來。
2.體味表達感恩之情的溫馨和美好。
活動準備:
1.家庭中和父母共同搜集了解感恩節(jié)的相關知識。
2.感恩節(jié)的視頻、音樂等。
活動過程:
1.觀看西方感恩節(jié)的視頻。
2.討論西方感恩節(jié)的習俗。
3.進一步了解與感恩節(jié)相關的事物。如火雞、篝火舞蹈等。
4.模仿和創(chuàng)編感恩節(jié)的舞蹈。
5.討論人們?yōu)槭裁匆^感恩節(jié),你要對誰感恩?
6.辦娃娃家模仿過感恩節(jié)。
畫畫我的感恩卡(美術)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設計畫面,用多種方式自由繪畫。
2.用較復雜的圖畫表現(xiàn)自己對親人師長的感恩之情。
3.能向他人講述自己畫面所表達的意思。
活動準備:
1.課前和家人討論感恩的事情,聊聊我們應該感恩的人。
2.供幼兒制作感恩卡備選材料,如:棉簽、水粉顏料、碎布、彩紙、膠水、畫筆、刮蠟畫紙等。
3.作品展示架。
活動過程:
1.談談我想感恩的人。
2.議議我們用什么方法來感恩他們。
3.說說我想在感恩卡上畫上、貼上什么,或打算怎樣裝飾我的卡片。(祝福的話、我要為他們做的事、我要送的禮物等等)
4.做做感恩卡。自由選擇棉簽、刮蠟、水粉、水彩筆、油畫棒等多種方法。
5.看看我們自己制作的感恩卡。
6.講講我的作品感恩卡。
愛心樹(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愛心樹》的故事情節(jié)和內(nèi)容。
2.能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感想,體會父母就像故事里的大樹一樣不圖回報地關愛我們,為我們奉獻,激發(fā)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3.感受大樹無私奉獻,懂得付出也是一種快樂,學習在生活中關心他人。
活動準備:
1.《愛心樹》繪本、錄音、PPT和Flash動畫。
2.故事表演道具半成品。
活動過程:
1.出示故事封面PPT,引出故事。
小朋友看到了一棵大樹和一個小男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們看看手邊的故事書,看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2.幼兒自主閱讀圖書,猜測推理故事情節(jié)和內(nèi)容。教師提問幫助幼兒梳理故事梗概。
3.傾聽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
觀看PPT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男孩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他與大樹發(fā)生著怎樣的事情?
小男孩漸漸長大,離開了大樹,后來他回來了幾次呢?
第一次回來發(fā)生了怎樣的事?第二次呢?第三次呢?……
4.給故事取名字。
5.情感遷移,體會父母親人就像大樹一樣不圖回報地關愛著我們。
想想生活中誰就像大樹一樣?
6.感情升華,懂得奉獻也是快樂。
當大樹付出自己的愛心時,大樹的內(nèi)心是怎樣的?
師小結:當男孩從大樹身上帶走蘋果,大樹很快樂??匙邩渲Γ髽浜芸鞓???匙邩涓?,變成光禿禿的樹墩,大樹還是很快樂。其實付出愛心也是一種快樂!
你感恩誰?你又愿意關心照顧誰呢?
7.完整欣賞《愛心樹》動畫故事。
8.表演故事。
幼兒自選道具,表演故事。
六、活動拾零
(一)知恩
在知恩系列活動中我們家園合作搜集了一本本美麗的圖畫書,一段段視頻。遙遠的古代流傳了許多動人的典故,當今在你我身邊同樣有許多感人的故事。我們帶領孩子訪問道德模范家庭,讓孩子親眼看到他們的感人事跡。生動的兒童畫,折射出孩子美麗的心靈,童話劇演繹了孩子心目中的感恩故事。特別是父母的關愛,孩子們感受最真切,讓孩子們看看、說說、講講。西方幾個國家固定了感恩節(jié)的日期,孩子們也很有必要做一個了解。我國雖然沒有成文規(guī)定的感恩節(jié),但只要我們心中有愛,就會時時事事懂感恩。生動活潑、不拘一格的活動讓孩子們欣喜著、感動著。
《愛心樹》語言活動 感恩活動主題墻
(二)激情
1.護蛋活動。
“看看我的蛋寶寶” “我怎么就不小心”
2.成長回眸。
爸爸說說兒子成長的那些事 談起孩子,媽媽的眼睛濕潤了
(三)表意
1.“小手護大手”,幫爸爸、媽媽擦護手霜,表感恩之意。
“媽媽,讓我看看您的手” “奶奶,讓我為您涂涂護手霜”
2.贈送自己繪制的感恩卡表感恩之意。
我要做張漂亮的感恩卡 小小感恩卡表達我的一片情
3.向父母鞠躬行感恩禮,表感恩之意。
三鞠躬表感恩 “媽媽,我真的很激動”
4.為父母表演手語《感恩的心》,表感恩之意。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5.為老師同伴系藍絲帶表感恩之意。
“藍絲帶送給我的好伙伴” “老師,您是我最要感謝的人”
(四)踐行
1.在日常生活中對關愛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報答他們。
“感恩之心”教育活動很快就結束了。除了留下了暖暖的回憶之外,我們欣喜地看到:日常生活中,孩子們會主動為父母遞上一杯水,拿雙拖鞋,跟爺爺奶奶噓寒問暖,在幼兒園有時還要為老師分擔很多事……這些就是感恩的踐行。我們相信,從這些小事開始,會為孩子的一生打下善的底色。
2.關愛傳遞給需要幫助的人。
看望敬老院老人 為爺爺泡奶茶 替奶奶洗臉
七、活動反思
(一)感恩教育確實亟待重視
祖輩、父輩的關愛如空氣般包圍著孩子,無微不至、無處不及。飯桌上最大的、最美的、最鮮的都是他們的專利,大人們吃的經(jīng)常是小孩的所剩。加之農(nóng)村留守兒童占多,祖輩更容易無原則地寵愛和遷就孩子。淹沒在關愛中的孩子們習慣于被愛,覺得這一切都是天經(jīng)地義、理所當然的。導致不少孩子依賴、自私、怯懦、蠻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常見職業(yè)的人,了解他們的勞動及其與自己生活的關系,尊重、感激他們”;《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提出“知道父母的職業(yè),能體會到父母為養(yǎng)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勞”和“尊重為大家提供服務的人,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等目標。對照我們的孩子存在很大的差距,或者做得很不完善,亟待進行感恩方面的教育。
(二)感恩教育宜在日常滲透
感恩教育是一種跨越不同領域的綜合學習,應該融合于各種學習活動中,并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尤其是感恩態(tài)度和感恩情感的學習,不是我們直接“教”的結果,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jīng)驗和體驗而學習的。生活中可以挖掘感恩教育的許多素材:對父母長輩的養(yǎng)育之恩;對師長的教導之恩;同伴的陪伴成長之恩;社會上各行業(yè)為我們服務之恩;自然萬物為我們所用,延續(xù)我們的生命,方便我們的生活之恩……老師對食堂師傅的一聲真誠的感謝;對幫助我們班級維修空調(diào)的工人叔叔遞過去一塊毛巾和一杯水等等,這一些都會傳遞給孩子懂得感恩的情感。只要我們老師和家長細心體味、善于挖掘,就時時能找到感恩教育的契機。我們實施的“感恩之心”活動只是將感恩的教育體驗活動相對集中在一起,讓教師、家長重視起來,以此促進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漸進、靈活機動地開展感恩教育。
(三)感恩教育重用情感體驗
感恩教育和其他社會領域的學習一樣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我們應該盡可能提供機會或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體驗。如:通過“護蛋”、“如孕婦般負重物”等讓孩子體驗媽媽的懷胎養(yǎng)育自己的艱辛和不便;寒冷的冬天我們陪環(huán)衛(wèi)工人起個早打掃一次巷道體驗他們勞苦等等,從而萌發(fā)對他們的敬意、尊重和感激之情。這是受用者對付出者的感恩。知道我們表達感恩是對付出人的一種回報,會讓他們感到快樂。反之,我們讓孩子體驗為別人付出以后被賞識、被尊重和被感恩而產(chǎn)生的愉快情緒。在這種循環(huán)體驗中懂得感恩的內(nèi)涵和初步形成感恩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