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譚恩美在《喜福會》中穿插了不少服裝意象,作為中國女性傳統(tǒng)服裝的旗袍更是得到巧妙安排,突顯了華裔在美國文化的碰撞中探尋自我身份的象征意義。
關鍵詞:旗袍;中國;美國;文化
作者簡介:童安劍(1979-),女,云南麻栗坡人,文山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英語國家文化和教學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4-0-02
美國華裔作家譚恩美的處女作及成名作《喜福會》選取四位中國移民母親和她們的ABC(American Born Chinese, 出生于美國的華裔)女兒之間的矛盾和最終的理解作為題材,全方位地描寫刻畫了掙扎于兩種文化之間美籍華裔女性群體的形象,揭示了母女關系、文化沖突與融合、對父權制度的抨擊等主題。小說主題隱匿在作者巧妙編織其中的諸多象征意象之下,頻頻出現(xiàn)的象征意象串聯(lián)出了這四對母女的人生軌跡?!断哺凡环Φ湫偷闹袊?,母親們的故事中對中式旗袍的細節(jié)描寫滿足了美國讀者對中國文化的獵奇心,但是,譚恩美的用意并不僅僅是為了博取關注,作為一種特殊語言,旗袍不僅與時間、地點、事件以及人們當時的情感密切相連,還蘊含民族與文化的涵義。本文集中討論母親們穿著的旗袍意象的象征意義,進而揭示這種特殊的語言如何描繪華裔在異質文化的碰撞中對自我身份的艱難求索。
服裝的基本功能簡言概括即蔽體、美觀、御寒,此外,服裝兼?zhèn)淞松矸菹笳鞯墓δ?。在封建社會時期的中國,服裝充分表現(xiàn)出女人們在家里的地位和身份。顧映映出生于無錫首富之家,在中秋這天,一家人盛裝到湖上過節(jié)。她的母親是正房太太,母親為嫡出女兒特地縫制一套新的虎紋裝 —— “一套質料硬扎的黃底黑條的綢衣……袖口的黒鑲邊上,繡著朵朵金牡丹。”“兩個同父異母妹妹穿著玫瑰色的小衫,她們的母親是我父親的兩個姨太太?!卑裁纺赣H再婚嫁給天津地毯商吳青,四個妻妾的衣著同樣將各自的地位彰顯無遺。不對任何人構成威脅的大太太“又老又衰弱,纏著小腳,穿著老式的衣飾,布滿皺紋的臉面倒是十分樸素實在?!倍烫诔鰣鲋H華貴的衣著讓安梅嘖嘖不已——一襲皮草大衣,脖上的珍珠項鏈“完全是西式的,長長的一串,每粒珠子的大小都一樣,顆顆飽滿晶瑩,用一只銀質搭扣把兩端連在一起?!比烫退B(yǎng)的三個女兒衣著樸素,總是穿著普通的西服。四姨太,即安梅母親,為了迎合丈夫的洋派喜好,必須穿西服。只有在吳青外出之時,她“穿著中國式旗袍,嵌著白鑲邊,那是為外婆戴的孝。”在自盡出殯之時,她終于得到了明媒正娶的夫人才享有的待遇:“裝裹得十分豪華,比生前還要奢麗體面,戴著純金和琉璃白玉綴成的頭冠,鞋尖兩端各綴著兩顆碩大的珍珠?!?/p>
無論是富家千金顧映映、國民黨軍官太太吳素云,還是富足人家的童養(yǎng)媳琳達和繼女許安梅,她們在中國衣著光鮮體面,對于衣著之道亦是深諳無疑,但身處異國他鄉(xiāng)之際,她們卻不知該怎樣用衣著來體現(xiàn)身份和地位。吳素云是“喜福會”的發(fā)起人—— 一個以打麻將和吃美食來排憂解愁的聚會。吳素云在四位母親之中是中華文化的忠實守護者,“他們中英語最差的,是我媽了。不過,她強調她是他們中中文最好的一個。她說得一口上海腔的普通話?!睆奈磪⒓舆^聚會的女兒精美一眼就看出母親在麻將桌上的位子,“在桌子的東首。媽媽曾經告訴過我,萬物起于東方:日從東方起,風從東風來?!钡?,最能說明吳素云固守中國文化的理屬她對旗袍鐘愛。在戰(zhàn)亂中逃亡時,吳素云舍棄了金銀財寶和一對雙胞女兒,僅剩下希望和“一件與戰(zhàn)爭年代很不相稱綢衣服的,……一件很漂亮的衣服”。絲綢旗袍不僅是她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更是她緊緊固守的建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系統(tǒng)上的自我認同、自我價值,即她的文化身份。在離開中國奔赴美國的途中,唯一的舊皮箱里“只有滿滿一箱的旗袍”。在“喜福會”上,“領子硬邦邦地豎著緊箍著頭頸、前襟繡花的旗袍”自然成了重頭戲,因為這樣的聚會無疑是中國母親穿著旗袍的唯一時機。旗袍是以吳素云為代表的母親們對過去記憶的一種重建,是一條與失落的過去緊緊聯(lián)系的紐帶,然而這樣的過去正是她們再也不能回歸的中國和它的傳統(tǒng)文化。
旗袍這一意向不僅僅現(xiàn)身于吳素云的故事中。顧映映初到美國,就被滯留在海關,“她就像怕被人搶似的,緊抓著自己的手袋,身上一件長及腳踝的旗袍,兩側開著高高的衩,上身一件西式外套,那種老式的有墊肩的寬門襟的式樣,配著過分大的同料子紐扣,…… 這樣的裝束令你簡直吃不準她到底是來自何方,又準備往哪去?!鳖櫽秤郴齑畹囊轮成淞酥袊赣H在美國的彷徨,既有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維系和執(zhí)著,又有對美國文化的好奇和期待。
旗袍因時空轉移而顯得格格不入。在精美眼中,母親們穿著旗袍,“樣子十分好笑——中國人日常這樣穿似太過隆重華麗,如果在宴會上如此穿,卻又顯得很古怪?!睂τ谀赣H身上揮之不去的中國性,全然美國化的女兒們反感、排斥甚至嫌惡,因此,第一代移民在美國的境遇不言而喻:無法和女兒交流對話,永遠無法和美國社會相容。吳素云到達美國后,丈夫命令她藏起“那一大堆涼絲絲光溜溜的綾羅綢緞”和“那些亮閃閃的衣服”,“后來難民收容團體送給她兩件舊衣服。然而這些衣服都是美國人的尺寸,穿在她身上晃蕩晃蕩的根本不合身?!?即使穿上美國式樣的襯衫和長褲,講著被女兒嘲笑的蹩腳英語,習慣了每個周末的美國宗教活動,但已深深嵌入血脈里的中國傳統(tǒng)道德倫理觀念卻在母親和美國之間劃出一道鴻溝,無法跨越。
現(xiàn)實利益的驅使讓華裔女兒們對中華文化及其相關的東西采取一種主動脫離的態(tài)度,她們盲目追隨美國文化,希冀成為真正的美國人。但是失去族裔記憶的女兒們在美國主流文化中的遭遇同樣尷尬至極,成為夾縫中的一代人。吳精美在整理母親遺物時,“發(fā)現(xiàn)幾件舊的綢旗袍,那種邊上滾條兩邊開高衩的。我把它們挨到臉頰上輕輕摩挲著,心中有一陣溫暖的觸動?!逼炫凼菍λ齻內A裔身份的不斷提示,是女兒了解母親曾經生活于其中的遙遠世界的途徑。吳素云留給女兒的旗袍消除了兩代人之間的隔閡,最終也為美國華裔找尋到出口:保留故國的價值體系,同時接受所在國的環(huán)境,方能在兩者之自如游弋。
參考文獻:
[1]譚恩美(著). 程乃珊,賀培華,嚴映薇(譯). 喜福會[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0, 12.
[2]李素萍. 解讀《喜福會》中的象征意象 [J]. 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9:27,28,40.
[3]劉普. 從非言語交際視角解讀小說《喜福會》[J]. 語文學刊, 2016,6:64-66.
[4]秦艷艷. 《喜福會》中的象征意象 [J].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2: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