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恰好”和“恰恰”都屬于契合類語氣副詞,用于表達巧合。其中,“恰好”含有語素“好”,有主觀色彩,可放在主語前,可直接引出巧合的具體情況;“恰恰”可用于正反對比句子中表示強調(diào),也可指明整句焦點。
關(guān)鍵詞:恰好 恰恰 語義
“恰好”“恰恰”在現(xiàn)代漢語中都屬于“契合”類語氣副詞,在很多情況下可通用,詞典上也常用這兩詞互相解釋。如《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寫道,“恰好(恰巧、恰恰、恰)”“恰巧(見‘恰好)”。二者都表示時間、空間、數(shù)量等的巧合,但根據(jù)語言經(jīng)濟性原則,一個語言符號存在的根據(jù)在于它在自己所處的系統(tǒng)中有獨特的價值,不然一定會被淘汰?!扒∏ 薄扒『谩备髯跃哂歇毺氐恼Z義和表達效果,很多情況下不能互換,否則會導致句子不通順或表義不清。本文基于北京大學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CCL)網(wǎng)絡版中的實例,辨析“恰恰”“恰好”在語義功能方面的異同。
一、“巧合”義上的異同
現(xiàn)代漢語辭書中對“恰恰”的解釋有兩種,第一種和“正好”“剛好”相近,表示巧合,有“不早不晚、不前不后、不多不少”義,這一點是難以與“恰好”分辨的;對于第二種,各辭書的解釋略有不同:通常用在分句中,“巧合”的結(jié)果與設想的相反?!冬F(xiàn)代漢語八百詞》釋為:“[恰恰](2)恰恰[+就]+是,用在正反對比的句子里,加強肯定的語氣。”《現(xiàn)代漢語虛詞例釋》釋為:“強調(diào)不是什么正是什么,使用‘恰恰時,總是先提出一個事實,然后用‘恰恰引出一個與前面事實相對的事實?!薄冬F(xiàn)代漢語虛詞詞典》解釋:“用在后面的小句中,引出與前面小句相反的意思來?!雹?/p>
“恰好”的解釋僅有一種,即正好在某一點上,表示巧合。由此可知,除了“恰恰”的加強肯定的用法外,在“巧合”義上,“恰恰”“恰好”是等同的。但其實在“巧合”義內(nèi)又依據(jù)搭配內(nèi)容分為不同情況,二者有各自的適用范圍。此處先從“恰好”的釋義出發(fā)。
《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在“恰好”的“剛好在一點上”義后又列出3種情況:“恰好+數(shù)量[+名]”“恰好+形”和用在主語前。
第一點“恰好+數(shù)量[+名]”就是“恰好”的特有用法,在數(shù)量前加“是”“有”,表義效果不變,例如:
(1)葉至善同志在文中說,他們?nèi)置玫哪挲g加起來恰好一百八十歲。
(2)今年我們?nèi)齻€的年齡加起來恰好是一百八十歲,還能在父親跟前練習寫作,一定使許多年輕朋友感到羨慕。
(3)北京即將舉辦2008年奧運會,距離張伯苓先生首倡參與奧運會恰好一百年。
(4)北京即將舉辦2008年奧運會,距離張伯苓先生首倡參與奧運會恰好是一百年。
在這種情況下,“恰好+數(shù)量[+名]”除了表示“巧合”義,還指明了“正好在一點上”中“點”的情況,可以是年齡、精確到月日的時間或時間段。例如:
(5)密特朗當選總統(tǒng)時,瑪扎麗娜恰好七歲。
(6)喬團長看看表:二十時二十一分,恰好七分鐘攻上了主峰。
“數(shù)量[+名]”中的名詞為時間、度量衡單位等,表示具體的范圍、點,而不是抽象的兩事物同時同地發(fā)生出現(xiàn)。而“恰恰”則不能說明巧合的具體情況,這體現(xiàn)在“恰恰”不能接“數(shù)量[+名]”結(jié)構(gòu),只有如下用法:
(7)正確陳述與錯誤陳述恰恰一樣多。
(8)那個禮拜五就是一個女的,而且,和她一樣大,怎么這樣巧呢,真的,恰恰一樣大。
如果在使用“恰恰”時想要具體解釋巧合點的情況,就要在分句中用相應事件說明。例如:
(9)1984年秋天在美國洛杉磯奧運會期間,德新社記者在一篇報道中寫下這樣一句話:“全世界報道奧運會的7000名記者中,只有中國人手寫他們的報道。”恰恰在這一年的秋天,鄧小平同志寫了“開發(fā)信息資源,服務四化建設”的重要題詞,鄭重地向全世界表達了中國人進入信息社會的決心和信心。(前文指出“這一年”為1984年。不能寫成“恰恰在1984年秋天”。)
(10)文化市場合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理順體制,明確各部門的職權(quán),恰恰在這一點上,有關(guān)部門的意見尚不一致。(“恰恰”后接指代,“這一點”的具體內(nèi)容在分句中。)
如前文所述,“恰好”可以直接表示具體一點,無需補充。例如:
(11)我們?nèi)ゲ稍L恰好是星期天,美術(shù)史正在上素描課,20多個農(nóng)家子弟正在老師的指導下埋頭作畫。
(12)我的心一激楞,心想壞了,我的犯人編號恰好是171號。
(13)今天恰好是3月20日,明天21日是春分。
“恰好”后只接形容詞不帶其他內(nèi)容的情況不常見,《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列出幾種“恰好”后接形容詞的情況,如“恰好夠”“恰好合適”“恰好相同”“恰好一樣”等,這些搭配在語料庫中對應的實例很少,大多數(shù)都需要再說明具體情況。如“恰好夠用”“恰好合適去做某事”。“恰好相反”單獨使用不續(xù)接其他內(nèi)容的實例較多,有138條,但相比之下,“恰恰相反”的使用情況更多,有1200余條。“恰恰相反”已經(jīng)成為一種固定搭配、習慣用法。這與上文提到過的“恰恰”的特有用法“在分局中表示正反對比強調(diào)”有關(guān),下文中對這一用法的辨析中將會進行論述。
用在主語前說明情況時,“恰恰”“恰好”的不可替換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副詞“恰好”單獨使用即“恰好……”主語在其之后的實例有21條,而“恰恰……”的實例只有3條。不用逗號分隔開的情況下,“恰好+主語”的使用也多于“恰恰+主語”,且“恰好+主語”中的“恰好”都不能替換為“恰恰”。例如:
(14)恰好毛主席到杭大作報告,她抓住機會向毛主席遞交申請書,得到了批準。
(15)恰恰毛主席到杭大作報告,她抓住機會向毛主席遞交申請書,得到了批準。(*)
(16)當記者走進辦公室時,恰好他們正在開一天一次的10分鐘碰頭大會。
(17)當記者走進辦公室時,恰恰他們正在開一天一次的10分鐘碰頭大會。(*)
“恰恰”多用于主語之后。例如:
(18)許多歌迷恰恰通過你的音樂迷失了自己而崇拜你,你怎么看這一矛盾呢?
(19)臺灣客源恰恰是去年該公司三峽旅游客源的主體。
這一用法上的區(qū)別與“恰好”的語素“好”有關(guān)。語素“好”是讓人滿意的意思,“恰好”本應表示合人心意的巧合,但在實際應用中游離了沒有確定標準的“好”,客觀成分增加,成為了中性,也可以表示結(jié)果糟糕或沒有好壞性質(zhì)的巧合情況?!丁捌鹾稀鳖愓Z氣副詞研究》和《“恰好”之“好”義流失限度》中指出,“恰好”表示的積極滿意是有主觀性的,包括動作執(zhí)行者滿意或敘述者對事件結(jié)果、促成的發(fā)展感到滿意。后一種情況是非事件經(jīng)歷者對時間點的評價,主語作為被評價事件的一個部分,可放在評價的副詞“恰好”后?!扒『谩狈旁谥髡Z前的實例,多數(shù)情況下敘述者并非事件的參與者。例如:
(20)恰好勤務員辦事去了,也未給他泡茶。
(21)他還想對宗敏說什么話,恰好慧英來到面前了。
“恰恰”是“恰”的重疊詞,本身沒有帶有主觀因素的好壞評價的演變,只是在用于表示巧合的前提下才帶上了情感色彩,因此多放在主語后,專用于評價主語,而不像“恰好”評價的是包括主語在內(nèi)的后面全部內(nèi)容。例如:
(22)沒想到“傘”恰恰是我們企業(yè)結(jié)構(gòu)的特色。
(23)西方社會學家指出,缺乏約束恰恰是這些模式失敗的原因。
(24)西方社會學家指出,恰恰缺乏約束是這些模式失敗的原因。(*)
二、“恰恰”的特有功能
在語料庫中,“恰恰”的使用實例有6000余條,而“恰好”實例只有3000余條,這是因為“恰恰”除了和“恰好”相近的釋義外,還具有“恰好”沒有的功能:通過對比表示強調(diào)?!冬F(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指出,在這種用法中“恰恰”后需加“是”。
“恰恰+是”表示的對比情況性質(zhì)不一定,可表示積極。例如:
(25)在現(xiàn)代化條件下訓練軍隊,不但不違反積極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而且恰恰是為了執(zhí)行這個方針。
可表示主觀不期望的消極結(jié)果。例如:
(26)當然,一些腐敗現(xiàn)象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xiàn)的,但究其原因,不是改革開放的本身,而恰恰是改革不到位的結(jié)果。
可用于客觀的表述。例如:
(27)痛苦型父母之所以痛苦的原因,并不在子女身上,而恰恰是他們自己應對自己的痛苦負責任。
在語料庫中,“恰恰”后加“是”的實例也比“恰好”接“是”的實例多。有對“恰恰”“恰好”句法辨析的研究指出,“恰恰+是”又可分為兩種,第一種表示名物之間的關(guān)系,第二種表示斷定、指出句子的焦點。而“恰好+是”沒有“指出句子焦點”這個功能,只能純粹表示事物間巧合關(guān)系?!扒『?是”和“恰恰+是”后可接的內(nèi)容性質(zhì)也體現(xiàn)了二者的不同:“恰好+是”后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而“恰恰+是”后可接完整句子,這個小句可以獨立,也是整個句子的焦點。例如:
(28)京都,這是一座歷史上仿中國唐代長安城的布局而建立的古都,今年恰好是京都建都1200周年。
(29)1月8日這一天,恰好是小吳薇的8歲生日,為了不驚動他人,吳薇的姑父、姑媽悄悄地為她買了生日蛋糕。(“恰好+是”后的內(nèi)容不是句子的主要信息。)
(30)“更加突出”,不是要削弱和影響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而恰恰是為了更好地保證和促進經(jīng)濟建設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健康發(fā)展。(“恰恰+是”后的“為了……”是句子中心。)
《“恰巧”“恰恰”“恰好”的句法成分辨析》一文中還指出,“NP+恰恰+是+VP”是有強調(diào)焦點作用的“恰恰+是”句型,此時“是”字可去掉?!笆恰弊质〉糁?,強調(diào)和指向作用就歸于“恰恰”,這是“恰恰”區(qū)別于“恰好”的獨特用法。
三、結(jié)論
“恰恰”與“恰好”具體使用情況有較大區(qū)別,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可互換。第一,在“巧合”義上,“恰好”可以直接引出巧合的具體情況;而“恰恰”不可接具體一點,需要有語境說明,更多情況下,“恰恰”后接的是巧合點的指代。第二,“恰好”因為其“好”的語素而有主觀評價色彩,可以用在主語前評價整個事件;“恰恰”只能放在主語后用于評價主語,評價范圍小于“恰好”。第三,“恰恰”可加“是”用在對比句子中表強調(diào),當強調(diào)內(nèi)容為“VP是”,“是”字可去掉,并且此時強調(diào)的內(nèi)容是整個句子的焦點;“恰好”則無強調(diào)作用。
注釋:
①晁代金.“巧合”類語氣副詞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碩士
學位論文,2005.
參考文獻:
[1]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2]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
[3]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分析[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0.
[4]楊紅.“恰巧”“恰好”“恰恰”的句法成分分析[J].現(xiàn)代語文
(學術(shù)綜合版),2015,(11).
[5]郝文華.“恰好”之“好”義流失限度[J].語文建設,2007
[6]丁熠.“契合”類語氣副詞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
學位論文,2010.
(劉曉珂 湖北武漢 湖北大學文學院 43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