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 要: 所謂靈動的物理課堂,就是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課堂上讓學生真正活起來、動起來。靈動的物理課堂的核心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興趣、動力,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開展創(chuàng)造性學習實踐,嘗試合作學習模式。
關鍵詞: 物理課堂 創(chuàng)造性學習 創(chuàng)造性思維 創(chuàng)作學習模式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學生感到其概念嚴謹,推理周密,難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采取從理論到理論,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能使學生厭煩疲勞,昏昏欲睡,課堂氣氛沉悶而缺乏活力。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巧妙激疑,成為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學習、優(yōu)化物理課堂學習效果的必要條件。
1.改“一言堂”為“群言堂”
以往的課堂上是教師一個人在課堂上講,并要求學生邊聽邊記,然后課后進行大量的練習?,F(xiàn)在要打破正襟危坐的“聽-記-練”模式,提倡活躍的課堂,讓學生開口說,動手做,表演,探索,實踐。比如,地上的光斑有各種形狀的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這就需要讓學生親自看到地上的光斑,然后帶著所學的知識(光沿直線傳播)去猜想,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得到結論,體會一個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摒棄死記硬背,提倡質(zhì)疑發(fā)問,鼓勵奇思異想,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物理。
2.把低聲教育帶進課堂
很多情況表明,學生都不喜歡整天板著面孔對學生大聲訓斥的老師,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通過微笑和低聲傳遞學生就會在這種愛的感召下受到鼓舞,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大量實踐表明,低聲教育往往比大聲訓斥更有效果。尤其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他們往往很在意自己的“面子”,完全可以分辨清楚怎么做是正確的怎么做是不對的,教師沒有必要一定將學生的錯誤放大,在一旁低聲提醒相信他們有改正錯誤的能力。
3.讓物理課堂更有趣
玩是學生的天性,因而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激趣。如果在課堂上不失時機地做點趣味實驗,恰如其分地設計一些游戲,就會使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知識趣味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熔化和凝固》時,我先取一個小試管放入少許水,然后放入小木棒,再將試管放入“神奇的液體中”,不一會水就結冰了。讓學生現(xiàn)場看到了一個制作冰棒的過程,當時很多學生都表示很驚訝,其實“神奇的液體”就是汽車的防凍液。這樣的小實驗使得物理課堂氣氛變得寬松、愉悅。
4.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模式
學生在學校里面不單單是學習文化接受知識,更要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合作。大多時候我們更需要集體的智慧。我在自己的物理課堂上推行小組合作模式即四個人成為一個小組,我將問題提出,小組四個人相互討論確定實驗方案,然后將各小組方案進行討論說出各自的優(yōu)點和不足,然后選擇最佳方案進行實驗。實驗過程的數(shù)據(jù)處理和最后實驗結論都由各小組四人分工協(xié)作共同完成。體現(xiàn)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并鍛煉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而不是一味接受教師的知識傳授。
5.引導學生親自動手
物理實驗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而且能直接培養(yǎng)學生用試驗方法驗證和探索問題的能力。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我先讓學生在光屏上呈現(xiàn)蠟燭的像,再觀察像的大小和樣子,幫助他們記錄像距與物距,讓他們親自動手找到物距像距與像的大小和倒立正立的關系。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加深了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印象,并讓他們對物理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告訴學生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只要我們愿意動腦,動手,就可以將它解決。學生通過眼前看見的真實現(xiàn)象,激起學習興趣,也使課堂氣氛輕松起來。
6.培養(yǎng)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下反對“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一味地做題目最后變成只會做題目。學生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利用方法和概念解決問題。比如初中二年級的學生總會認為空中飛行的足球還受到踢力,因為它在向前運動。我就先請學生講解什么是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然后再尋找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最后學生找不出誰作用在足球上,理解只受重力的作用,向前運動時因為球具有慣性。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應該思考如何用更好的方法解決,萬不可只記答案。通過一題多解幫助學生加深對各種解法的認識,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對學生好的解法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他們把知識學活,從而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7.實驗中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課堂實驗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挖掘?qū)崒W生在實驗過程出現(xiàn)得問題和困惑。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讓學生做實驗追求的是學生如何盡快得到實驗結論,忽視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得到結論只是物理實驗的一小部分要求,更多的是讓學生了解器材,設計方案,體會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比如安裝直流電動機,有些學生很快安裝完畢線圈正常工作,但是有些學生的線圈不轉(zhuǎn)動,這時候完全可以讓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幫忙解決問題。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總結解決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使學生養(yǎng)成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的習慣。
8.提高教師素質(zhì),構建體現(xiàn)新課標為主線的物理課堂
物理新課標要求教師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新課程所蘊含的新理念、新方法及新課標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是教師無法用過去的經(jīng)驗和理論應對的。因此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實施者,而且應成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研究者。教師成為研究者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tài)置身于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jīng)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guī)律的認識。
9.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新課標對物理教師提出新的要求,學生的需求發(fā)生巨大變化。教師首先要改變過去重分數(shù),輕能力;重理論,輕實驗:重灌輸,輕思維的教學方式?,F(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更看中學生的能力,要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發(fā)展并實踐他們的高層次思維技能。
10.補充新的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
如此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學生掌握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他們渴望自己的問題被解答。所以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枯燥的課本知識,而且要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喜歡一個教師,喜歡一門學科往往是教師自身的魅力吸引著他,而最大的“魅力”就是知識。從教師口中,可以帶他去探究神秘的宇宙,去看神奇的自然現(xiàn)象可以解決他生活中碰到“難題”。同樣一個知識點有的教師可以講得很精彩,有些教師講得卻是枯燥無味,這就在于教師的文化素質(zhì)。怎樣用簡單直接的語言解釋物理上的現(xiàn)象,是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