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英
摘 要: 學生通過校外課外活動、校內(nèi)課外活動,豐富課余生活,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用好教材,讓孩子們愛上作文。
關(guān)鍵詞: 小學作文 指導策略 指導方式
寫作課上,學生面對作文題目,不是抓耳撓腮,就是閉門造車。寫親情的,自己生病了,父親或母親在大雨或大雪中背“我”上醫(yī)院;寫友情的,同學、朋友之間因為一點小事鬧矛盾,然后冰釋前嫌。沒有生活的體驗,缺少真情的表達。為了解決學生在寫作中無內(nèi)容可寫的困惑,我在教學實踐中,一方面立足課堂,另一方面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寫作水平。
一、用好手中的教材是關(guān)鍵
我們手中的教材就是最好的作文教學藍本,它是經(jīng)過了編者精心篩選、精心編排的,也是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用好它,對指導學生起到重要作用?!墩Z文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是密切相關(guān)的,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就要留心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表達事物、遣詞造句、表達情感的方法。在作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把在閱讀教學中學到的基礎知識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學以致用,才能實現(xiàn)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的緊密結(jié)合。說到貓,大家都很熟悉,可是要寫貓,恐怕是一百個人,會寫出一百只不同的貓。比如教材中的《貓》一文,作家老舍平時細心觀察家里的貓,用樸實生動的語言給讀者描寫了一只集老實、貪玩、盡職特點于一身的性格古怪的貓,表達對貓的喜愛之情。作者寫貓的方法和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都給我們在如何觀察小動物、描寫小動物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學習依據(jù)。學完此文,可以適當安排指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小動物,先觀察小動物的外形特點,可以從體形、毛色、五官等方面入手,寫出給你的整體印象,如淘氣、頑皮、貪玩、貪吃、貪睡等,再指導學生具體說說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它的這些特點的,讓孩子們愛上作文。
二、讓學生多讀書,多積累,厚積而薄發(fā)
閱讀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課外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在閱讀時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筆習慣,可以讓他們摘抄好詞好句好段,同時讓學生寫寫心得體會、讀后感。比如在本班專門設立圖書角,每天中午學生都自覺拿圖書看,自然而然地學生就養(yǎng)成了喜歡閱讀的習慣。另外,我們也搞了圖書漂流的活動,學生可以把自己喜愛的圖書拿到學校里,與其他同學分享。
三、注重校內(nèi)活動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除了課堂學習以外,還有豐富多彩的活動。
1.閱讀。每周一節(jié)閱讀課。我認為閱讀是增長知識、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辦法之一。在方法上,自由閱讀和定向閱讀相結(jié)合。自由閱讀,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地選擇閱讀作品,教師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講清目的和要求。定向閱讀,由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和寫作單元的要求,確定閱讀作品目錄。如二年級上學期第二單元介紹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長篇小說,我就要求學生完整地閱讀這部名著。在閱讀中要求學生摘抄妙文佳句、詞語成語,作一些筆記和卡片,這對增加學生的詞匯量、豐富語言、激發(fā)思維,大有好處。
2.訓練。寫作訓練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采用定向作文與不定向作文相結(jié)合。還必須抓好學生的課外練筆,提倡寫隨意文,其形式包括日記、周記、評論、讀書筆記等。這是學生寫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塊園地。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規(guī)定每人每周寫作的最低量。有了量的要求,便于教師督促檢查,作全面總結(jié)。
3.辦報。這里包括學生的手抄報、黑板報、墻報等。這項活動的作用,能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文及其他學科基礎知識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訓練學生的編輯、排版、寫作、繪畫、書法等多種技能。學生自辦小報,教師要從內(nèi)容到形式等諸多方面進行具體指導,要注意循序漸進,力求從易到難,從低要求到高要求。
4.班會。教師除了要重視課堂上學生“說”的能力培養(yǎng)以外,還要利用課外活動有計劃地開展一些說話訓練。班會是一種比較好的形式,不但使學生主動“說”,而且組織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鍛煉。
四、注重校外課外活動
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走進自然,讓學生有全新的視野,因為校外的世界很精彩,校外課外活動的天地極廣闊。教師要注意引導,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同時,把自己與當今的世界、生活的社會、生存的環(huán)境等方面聯(lián)系在一起。
活動的內(nèi)容是豐富多彩的,可以帶領(lǐng)學生參觀工廠、新農(nóng)村、農(nóng)業(yè)科技基地、高新科技園等,讓學生增長見識,受到社會現(xiàn)實教育,增強學習動力,明確學習目的,樹立遠大理想。讓學生欣賞大自然、武當名勝,奇妙無比的大自然、歷史文物,是學生獲取自然常識、歷史知識和民間文化的生動教材。可以讓學生收集昆蟲、植物標本,觀察某種生物的生態(tài)變化過程,增長知識。可以讓學生以文會友,通過書信、電子郵件與外地同齡學生交往,達到溝通、交流互相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梢宰寣W生走進市場,觀察商人、小販的言行舉止,并了解當今社會物質(zhì)的豐富、市場的繁榮。可以讓學生走進標志性的城市建筑,讓學生感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fā)展,等等。
總之,從如何指導學生寫作文到學生完成一篇作文的過程絕對不是幾句話那么簡單的事,它是學生平時知識的積淀和儲備,到最后的緩緩流露,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長期的語文實踐和積累的集中展示。
參考文獻:
[1]陳玉芬.小學生作文指導策略探究.教育教學論壇,2014.
[2]張巖.論小學生寫作的指導策略.東北師范大學,2010.
[3]張愛民.小學生作文能力培養(yǎng)的指導策略.教育實踐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