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燕
摘 要: 文章剖析了如何提高農(nóng)村學生課外閱讀能力,詳細地敘述了教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閱讀的興趣,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guān)鍵詞: 農(nóng)村學生 課外閱讀 閱讀習慣 培養(yǎng)方法
要使學生能夠主動收集、汲取知識洪流中所需的能量,開闊閱讀視野,提高學生閱讀綜合素質(zhì),尤其要重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從培養(yǎng)閱讀興趣,拓展課外閱讀視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著手。
一、激活閱讀源頭,激發(fā)積極參與
農(nóng)村學生對圖書的接觸較之城市學生差距巨大,首先受學校辦學條件限制,農(nóng)村學校所能提供的圖書資源極其有限;其次受家庭影響,農(nóng)村的學生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家里很少有適合孩子的圖書。雖然很多家長期望孩子多讀書,但是不知道該給孩子看什么書,也不知道怎么引導孩子看有益的書。導致農(nóng)村學生的課外閱讀資源匱乏,閱讀興趣不足。為此我采取以點帶面的方法,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逐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
1.故事遷移。教師可以從故事入手,讓學生從“聽故事”到“講故事”,進而到“找故事”,利用“故事遷移”一步一步激發(fā)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促使學生自覺進行課外閱讀。每逢星期一的早讀課,就是我們班的“講故事”時間,當學生挺直身子,豎起耳朵聽教師講故事,聽得咧開嘴巴,兩眼閃爍著興奮的光,教師的故事戛然而止,揚了揚手中的書,告訴學生故事是從這本書看來的,如果誰能幫助老師把故事講完,這本書就借給他看。教師把書借出去后,等過了兩三天,就請那位借書的孩子在班級中續(xù)講那個故事,并及時給予肯定。其他同學也想得到教師的表揚,教師又拿出幾本書借出去。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尋找好的故事,到課堂中與大家一起分享。在這一時間段里,每次早讀課上的“講故事”成了學生“最期盼的時間”,學生大飽耳福,充分展示自己的好書。“講故事”活動激發(fā)學生千方百計地搜尋自己喜歡的故事,這些故事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它讓講故事的孩子體會到被認同、被肯定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對課外閱讀的熱情,使聽故事的學生感受到課外閱讀的誘惑。
2.好書漂流。農(nóng)村學生的圖書終究有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舉辦好書漂流活動。要求學生書非借不能讀也,學生對借來的書通常能一鼓作氣看完,教師還要給在班級中進行傳閱的每本書中夾上閱讀卡,鼓勵閱讀這本書的學生在閱讀卡上寫好閱讀時間,敘述簡短的閱讀感受,甚至可以提出讀書時產(chǎn)生的疑問,等等。通過閱讀交流,激發(fā)學生更高的課外閱讀熱情,學生看書也自然特別仔細認真。
3.逛逛書店。因為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一個人能買的書很有限,一個班能買的書雖然多些,畢竟還很有限。教師要經(jīng)常鼓勵學生逛書店看書。教師要經(jīng)常在班級里發(fā)布新書簡介,有時還略帶遺憾地感嘆:“這本書連我自己也沒讀過呢,某某書店就有。”這樣就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就會自主地尋找書籍閱讀,閱讀之后,學生可能會得意地炫耀,到后來,學生就會經(jīng)?;貋砀處焻R報:“某某書店又有新書了,這些新書敘述了什么內(nèi)容,老師看過了沒?”這樣,學生漸漸地由不進書店到愛進書店。這樣先是教師進書店,到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自主地進書店,逐步養(yǎng)成愛看書的習慣。
二、拓展書籍推薦,提高閱讀興趣
魯迅先生說過,看書“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次膶W書,也不好的,會變成連常識也沒有的糊涂蟲,研究文學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來也糊涂”。因此,當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日漸濃厚時,教師就可以拓展閱讀的廣度,引導學生博覽群書。
小學生總是具有超強的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教師根據(jù)學生身心特點把“講故事”轉(zhuǎn)變?yōu)椤昂脮扑]”,推薦的圖書不再局限于小說、童話、寓言、歷史故事,還可以包括生活、藝術(shù)、科技等圖書。教師要告訴學生:“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你們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接下來大家需要提升一個層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大家,看誰是最成功的推銷員!”這樣的閱讀活動,學生會立刻興奮起來,躍躍欲試地四處尋找閱讀資源。在書籍推薦課上,學生興致高昂,有的尋找偏門學科知識吸引其他學生眼球,有的尋找感人的篇章打動人,有的尋找曲折的故事給其他學生造成懸念,有的尋找前沿的科技吸引其他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書籍推薦活動后,教師再對學生的推薦結(jié)果進行點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拓寬閱讀范圍,學生在書籍閱讀推介交流活動中,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積極性,閱讀興趣自然更加廣泛。
三、開展合作閱讀,增強閱讀能力
有效調(diào)動學生閱讀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和增強學生閱讀能力就刻不容緩了。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教師可以開展同讀一本書活動。將“好書推薦”活動中的優(yōu)勝書籍拿出來,讓學生小組合作一起讀,之后讓每個學生找出書中好詞好句,并說明理由,要求每個學生都發(fā)言,就是不能重復,在熱情高漲、你一言我一語表達中,學生抽絲剝繭地將書中每個字反復閱讀。教師巡視進行點評,在表揚鼓勵中,引導學生如何尋找中心句,緊扣文章重點,思考文章作者是如何安排結(jié)構(gòu),前文的哪里是后面的伏筆?好詞好句應(yīng)該應(yīng)用于什么環(huán)境?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思想選擇材料,等等。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要善于引導學生掌握正確、高效的閱讀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新思維,強化學生的個性閱讀能力。
四、超越文本閱讀,鞏固閱讀能力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焙玫臅谷水a(chǎn)生共鳴,引人思考,催人奮進。閱讀,不是閱讀文字,而是要體會文字的內(nèi)涵,還要超越文本,獲得所需要的知識養(yǎng)分。指導學生閱讀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讀懂文本,超越文本,要做到勤于思考,發(fā)揮想象。比如,閱讀一篇好文章,教師要求學生不能僅僅停留在華麗的文字之上,還要思考這篇文章的背景,從中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因此,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必須做到跨越表面的讀,求得深層次的閱讀共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就要學生做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
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習慣,要博覽群書,開闊視野,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勤于思考,發(fā)揮想象,才能有效提高農(nóng)村學生的課內(nèi)外閱讀能力,進一步提高農(nóng)村學生的閱讀綜合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