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終南文化之三大基本特征

2016-05-04 07:39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劉 卓

(西安翻譯學院,陜西西安 710105)

?

■文化傳媒研究

論終南文化之三大基本特征

劉卓

(西安翻譯學院,陜西西安710105)

摘要:終南文化是陜西頗有特色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性文化,其特征為:文化形態(tài)上的山水之美、文化追求上的超逸之姿、文化指向上的仕宦之心。

關(guān)鍵詞:終南文化;山水之美;超逸之姿;仕宦之心

終南在秦嶺,陜西境內(nèi)的秦嶺又稱終南山、南山。清代毛鳳枝的《南山谷口考》中稱,“秦為天下之脊,南山則秦之脊也”[1]1。作為中國南北的分界線,《關(guān)中記》云,“秦嶺東起商洛,西盡沂隴,綿亙千里,經(jīng)萬壑千谷不能斷絕,蓋南山之脊,江河之水所由分處,故嶺南皆為江,嶺北皆為河?!盵2]69又云:“其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之中,居都之南,故曰中南?!盵2]127作為這條雄偉山脈上位置最中心,也是最具特色的一段,終南文化在文化基因上有其獨特的一面。一方面,它地兼南北,融合了終南山南北兩麓的農(nóng)耕與游耕經(jīng)濟的特點,以農(nóng)耕為主,間有游耕;另一方面,它兼容了仕宦文化與隱逸文化的氣質(zhì),卓而不群,氣韻獨具。獨特的文化基因,造就了終南文化獨特的文化特征,亦反映了終南文化獨特的價值觀。

終南文化“是數(shù)千年來活躍在終南山地帶的人們創(chuàng)造的以自然地理景觀為表征,以政治經(jīng)濟為背景,以人文精神為內(nèi)涵,以宗教文化為特色,以文化交融為特征,以民俗心態(tài)為內(nèi)核的對陜西、全國乃至世界產(chǎn)生過重大的影響的燦爛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盵3]終南文化作為陜西頗有特色的地方性文化,近年來頗受學界關(guān)注,本文對其三大基本特征進行初步探討。

一、文化形態(tài)上的山水之美

在文化形態(tài)上,終南文化以山水自然為依托,同時又以山水自然為表現(xiàn)內(nèi)容,與山水的關(guān)系密不可分。

從文化地理學的角度來看,自然地理環(huán)境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自然環(huán)境作為文化最基本的物質(zhì)載體,是文化生發(fā)的原點,決定了文化的地理范圍。19世紀德國地理學家拉采爾認為“人和生物一樣,他的活動、發(fā)展和分布受環(huán)境的嚴格限制”[4]24。終南山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終南文化的文化邊界、文化類型、精神內(nèi)核等一系列內(nèi)容,起到了重要的決定作用。終南文化的所在地終南山,位于關(guān)中腹地,長安城南五十里,其地理范圍決定了終南文化的文化邊界,使其文化影響局限在終南山南北兩麓,到不了陜北的黃土高原和陜南的漢中盆地。而清泉飛瀑、密林蔥蘢、山花爛漫、飛鳥往還的優(yōu)美自然環(huán)境,正是終南文化借以依托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表現(xiàn)內(nèi)容。

中國文化中歷來都有對山水自然的親近與崇拜,其思想基礎便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觀念。這些思想觀念不僅滲透在中國的文學、美學、藝術(shù)中,更內(nèi)化沉淀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基因之一。終南文化作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溫床上成長起來的地方性文化,在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發(fā)展,天然具有一種與山水親近,與自然合一的精神高度。這里的山水不僅能向游人提供賞玩的絕佳自然景致,亦能為人提供隱居山林的清幽住處,更成為一種活潑潑地存在于人心靈中的、與之和諧共存的美的享受。作為中國歷代著名的風景勝地、隱居勝地,終南山為人們提供了對山水之美的最佳感受。而美作為一種體驗,需要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和閑適的生活方式,這使傳統(tǒng)文人成為能較深地感受自然之美的主要群體。草木魚蟲,山色水影,他們無不入詩入畫。終南文化正是借助這些詩文畫作,將山水之美表現(xiàn)為自己獨特的文化形態(tài)。

文化最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便是文學。中國歷代的文學作品中,終南山是一個重要的題材領域。從先秦起,終南山就廣為人們所稱頌。《詩經(jīng)》中的《秦風·終南》時常被人吟誦:“終南何有?有條有梅?!K南何有?有紀有堂?!薄缎⊙拧つ仙接信_》也唱到:“南山有臺,北山有萊?!仙接猩?,北山有楊?!边@里的“終南”與“南山”,都是指終南山?!缎⊙拧ぬ毂!芬脖磉_了對終南山的敬意:“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睔v代的山水詩中,特別是唐代的山水詩中,有大量內(nèi)容描寫了終南山。唐代的詩人們,大多在長安生活過一個或短或長的時期,都游覽過終南山,有的甚至寓居此地,寫下了不少吟詠終南山水的佳作。這些山水詩從不同層面摹寫了終南山的地理形勢,山川風物,風景名勝,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卷。有的詩歌突出了山川形勝的雄渾氣勢,有的詩歌渲染了毓秀奇麗之氣,有的描繪了山川風物之美,有的抒寫了山居隱逸的意趣。唐太宗李世民的《望終南山》開篇首聯(lián)就將終南山的雄渾之氣表現(xiàn)出來,帝王的博大胸懷亦表露無遺:

重巒俯渭水,碧嶂插遙天。

出紅扶嶺日,入翠貯巖煙。

疊松朝若夜,復岫闕疑全。

對此恬千慮,無勞訪九仙。

王維的《終南山》更是佳作: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終南山的高峻遼遠,白云青靄的萬千氣象,在詩人們筆下一一道來,讓讀者體會到一種巍峨壯麗的美感。而這種壯美,無疑和終南山的地理位置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居天之中、都之南的終南山,由于具有一種中心的地理位置,因而具備了一種正大雄渾的氣韻。與此同時,終南山又是都城長安的后花園,山間風物的秀美與帝都雄渾的氣韻和諧地統(tǒng)一在一起。所以,既雄渾壯闊,又清新秀美,終南山獨特的美感就這樣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不僅李世民和王維,李白、孟郊、賈島、盧照鄰、白居易、李商隱、韓愈等諸多詩人都用自己的生花妙筆呈現(xiàn)了終南山的風貌,為終南文化增添了詩意山水的內(nèi)涵?!疤壹t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這是王維眼中秀雅的終南之春;“水底遠山云似雪,橋邊平岸草如煙”,這是劉禹錫帶著醉意的終南之夏;“秋野明,秋風白,塘水漻漻蟲嘖嘖。云根臺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這是喪妻的李賀眼中凄苦的終南之秋;“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這是祖詠在進士考試時筆端意盡的終南之冬。這里春山如笑,夏山如妝,秋山如削,冬山如怒。山中更有魚蝦,有驚鳥,有燦爛山花,有幽靜密林,動靜相適,濃淡咸宜。每一季風物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獨特的美感,既有雄壯之氣,又有變幻之美,無論工筆細描,還是潑墨渲染,終南山被活化在了詩人筆下。

終南山也為中國山水畫提供了現(xiàn)實題材,從最初就孕育了中國山水畫的審美理想。中國山水畫歷來有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兩派,相傳王維便是中國水墨山水的創(chuàng)始人。王維晚年隱居終南山,以其莊園景致創(chuàng)作成《輞川圖》,畫面群山環(huán)抱,樹林掩映,亭臺樓榭,古樸端莊。別墅外,云水流肆,偶有舟楫過往,顯得清寒、靜寂、淡遠、空靈,畫中創(chuàng)造的淡泊超塵的意境,給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審美愉悅。早在晉宋時期,著名的山水畫家宗炳在其千古名著《畫山水序》認為,山水自然“質(zhì)而有靈趣”,提出了“萬趣融其神思”、“暢神而已”的觀點,使山水自然的獨立審美價值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的注意和重視。王維的水墨山水顯然具化了這種審美理想。后人論王維之畫曰:“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機,此難以俗人論也?!盵5]107

可見,山水自然是終南文化的自然地理物質(zhì)載體,同時又是其重要的表現(xiàn)內(nèi)容。

二、文化追求上的自由超逸

終南文化在文化追求上的自由超逸境界,是主要根源于終南文化的宗教底蘊,同時又來自于古代文人的隱逸情懷。

終南作為秦嶺最具特色的一段,山勢雄偉、植被蔥蘢,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吸引著眾多宗教徒、貴族、文人與隱士。對于宗教徒來說,澄澈自然的山水之美,使終南山具有了一種宗教彼岸世界的神秘美感,遍布山間的道觀寺廟也因此為終南文化貼上了自由超逸的標簽。對于非宗教徒而言,疲憊而飽經(jīng)憂患的心靈,可以在這里得到凈化與安寧,得享精神上的超逸自由。二者雖然手段有異,但最終的文化追求都指向了:自由超逸。

終南山歷來是宗教文化勝地,道觀寺廟數(shù)不勝數(shù)。從先秦直至今日,各類宗教是構(gòu)成終南文化底蘊的重要因素之一。宗教關(guān)注的總是彼岸世界,是天堂,是來生,具有一種形而上的氣質(zhì),終南文化超逸的精神追求也借由宗教信仰的層面表達出來。

終南山的樓觀臺是中國道教的祖庭與發(fā)祥地,相傳老子曾在此地講道,后來也在此地安葬。老子學說的核心是“道”。他認為道是產(chǎn)生天地萬物的根源?!独献印返诙逭抡f:“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庇终f:“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p>

作為中國哲學史上比較早地系統(tǒng)提出宇宙本體論的哲學家,老子認為道是客觀存在,無欲無為的。他認為道主靜,“清靜可為天下正”;道是柔弱的,“弱者也,道之用”。老子反對物欲,講求精神生活;反對人為,講求體法自然。所以他提出了“貴柔守雌”,“清靜無為”的觀點。他的思想為中國文化漆上了一層自然無為的底色。

道教尊老子為教祖,奉《道德經(jīng)》為經(jīng)典,以 “道”為最高信仰,倡導天人合一的修持理念,追求清靜自然的生活方式。因此,青山碧水歷來都是道教中人從事宗教活動、隱居修行的絕佳之處。樓觀臺是道教的發(fā)祥地,有“天下第一福地”和“洞天之冠”的美譽。據(jù)《混元圣紀》和《終南仙境志》稱,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建老子廟于尹喜草樓南側(cè),并躬行祭祀。漢武帝在樓觀之北設立望仙宮,并增置道員。自此之后,樓觀建筑逐漸形成規(guī)模,道教就在這依山傍水、綠蔭蔽日的風景優(yōu)美之地發(fā)端。道教在之后的歷史演進中發(fā)展出無數(shù)派別,其中全真教的祖庭就位于終南山下的重陽宮。重陽宮為全真教開創(chuàng)者王重陽的舊居,他去世后,弟子將其遺骨葬于此地,建立重陽宮。全真教的出世思想頗為濃厚,在王重陽等人的詩文中,指出人生是“苦海”,家庭是“牢獄”、“火宅”,夫妻恩愛為“金枷玉鎖”,勸人“跳出樊籠”,看破功名富貴,學道煉丹,以離“苦?!?。這正是追求自由逍遙境界的具體體現(xiàn)。

此外,歷代于終南山中所建道觀可考或現(xiàn)存者尚有通道觀、仙游觀、丹陽觀、長春觀、四皓廟、玉真觀、金仙觀、開元觀等數(shù)十座。這些道教宮觀,都在一定時期或一定程度,為道教的繁榮發(fā)展發(fā)揮過積極影響。此外,很多道士都曾隱居終南,如唐代醫(yī)學家孫思邈等。

終南山也是長安佛教的搖籃。東漢時期,終南山北麓戶縣境內(nèi)建立了羅漢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長安佛教大發(fā)展,終南山也成為眾多僧人棲隱修行之所、佛教諸宗的策源地和教難時期佛教徒們的避難所。中國佛教的八個主要宗派中,三論宗、唯識宗、凈土宗、律宗、華嚴宗、密宗的祖庭都在長安,而三論宗、華嚴宗、凈土宗、律宗的發(fā)祥地即是終南山。戶縣草堂寺被認作三論宗祖庭,終南山天子峪的至相寺是華嚴宗的發(fā)祥地,終南山北麓灃峪口的凈業(yè)寺是律宗起始地,終南山子午峪香積寺是凈土宗祖庭。這里香火旺盛,僧人眾多,所以有詩為證:“長安三千金世界,終南百萬玉樓臺”,“一片白云遮不住,滿山紅葉盡為僧”。

佛教的基本教義是四圣諦——苦、集、滅、道。佛教認為“人生皆苦”,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和五取蘊苦八苦。集諦指造成世間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佛教指出,“惑”與“業(yè)”是造成人生痛苦的根本原因。滅諦,指苦的消滅,是斷滅各種人生煩惱之后所達到的最高理想境界,佛教叫做“涅槃”。涅槃意為滅、滅度、寂滅、安樂、無為、解脫。這是一種安樂無為、解脫自在的境界。道諦,指超脫苦海、達到涅槃的方法??梢钥吹?,佛教最終追求的是一個沒有煩惱苦痛,自由自在的超脫境界,這與終南文化的追求境界是一致的。

終南山不僅出現(xiàn)了道教宮觀、佛教寺院,景教作為基督教的一支,也曾在這里留下痕跡。景教在中國的傳播,從唐代貞觀九年(635年)聶斯脫里派傳教團到達長安開始。后為唐朝所認可,并由唐朝政府資助在長安義寧坊修建寺院(教堂),便是大秦寺。唐代有多處大秦寺:長安義寧坊大秦寺,洛陽修養(yǎng)坊大秦寺,靈武大秦寺,五郡大秦寺,盩厔大秦寺,四川成都西門外大秦寺等,但最著名的,莫過于終南山北麓周至縣城東南20公里的大秦寺。今天這里仍然存留一座八角形樓閣式塔,這座大秦塔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座景教教堂的遺跡。正是在這里出土了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唐代景教流傳下來的經(jīng)典只有《序聽迷詩所(訶)經(jīng)》、《一神論》、《宣元至本經(jīng)》、《志玄安樂經(jīng)》、《大圣通真歸法贊》、《三威蒙度贊》和《尊經(jīng)》等七部,其中《序聽迷詩所(訶)經(jīng)》可能是現(xiàn)今所存的中國最古的景教經(jīng)文。主要內(nèi)容是,上帝是世界的主宰,上帝是至尊、至能、至善的,且是無形又無處不在的;人是這個世界的過客,人只有攝伏于上帝的“神威”,才能享受“長樂仙緣”;人如作“惡業(yè)”則“不得天道”,而“墮落惡道”;還涉及了反對偶像崇拜、摩西十誡、愛人如己、耶穌出生與受難等內(nèi)容。對于人的“過客”身份的強調(diào),是符合基督教提倡以天堂為故鄉(xiāng),而非以現(xiàn)世為歸宿的追求的,這就顯示出高逸精神所追求的境界。

終南山不僅是宗教圣地,亦為隱居勝地。除宗教教徒之外,許多古代文人也在此地隱居。這些隱士之所以棲身終南,并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其精神境界與終南山的山風溪流、空谷密林相應和,唱出了一曲追求自由超逸精神的協(xié)奏曲?!逗鬂h書·逸民傳》中提到西漢末年著名隱士梁鴻,便攜妻孟光隱居于霸陵山(終南山的一段)。新婚時梁鴻對妻子的期望是:“吾欲裘褐之人,可與俱隱深山者爾,今乃衣綺縞,傅粉墨,豈鴻所愿哉!”超逸精神追求在此刻顯明,梁鴻想要的是身著麻葛衣、能一同隱居到深山、同甘共苦的同路人。漢桓帝時期的隱士韓康,常在長安賣藥,三十余年口不二價。當有人認出他時,他嘆息說:“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為?”因此遁入霸陵山中隱居。漢桓帝下詔征召,不得已入京,卻于中途遁逃?;蛟S清人朱鶴齡《俞無殊山居記》中的觀點,能將他們的心理揭示一二:

“夫人處闉阇,喧卑之與俱,塵塕之與交,必自厭其稠濁。一旦適蒼奔,登高丘,覽夫云峰之逶迤,泉流之淡冽,林木之翳蔚,無不忽然以喜,心曠神開者。及興盡而返,稠濁如故?!盵6]70

身處城市,難免與喧囂嘈雜為伍,能常享山林之樂,豈不樂乎?梁鴻與韓康正是因為不愿“稠濁”,才在終南山躬耕自足罷?這兩位全無功名利祿之心、對官場避之不及的知識分子隱士,標識了終南文化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所以《后漢書·逸民傳》才贊道:

江海冥滅,山林長往。

遠性風疏,逸情云上。

道就虛全,事違塵枉。

時至今日,終南山中仍有隱士隱居。美國學者比爾·波特的《空谷幽蘭》就是一部關(guān)于現(xiàn)代中國的“尋隱之旅”。他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親身探訪隱居在終南山等地的中國現(xiàn)代隱士,并將自己的尋訪經(jīng)歷寫下來,《空谷幽蘭》就此誕生。比爾·波特對中國自古以來的隱士傳統(tǒng)非常推崇,認為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社會中最受尊敬的人”[7]1。終南山可謂是隱士的天堂,張劍峰的《終南山:隱士之地》號稱真實記錄了終南山5000人隱居生活。隱士們的生活異常簡單,“除了山之外,他們所需不多:一些泥土,幾把茅草,一塊瓜田,數(shù)株茶樹,一籬菊花,風雨晦暝之時的片刻小憩?!盵7]32015年祥子的文章《沒等你辭職看世界,我已歸隱終南山》在網(wǎng)絡上走紅,講的就是她自己——一個隱居終南的攝影師的故事。終南山下簡單、質(zhì)樸的生活,讓她的身心充滿了新鮮的活力,終南山已經(jīng)成為她的心靈歸宿,她的靈魂天堂?!杜f唐書·隱逸傳》說:

高士忘懷,不隱不顯。

依隱釣名,真風漸鮮。

結(jié)廬泉石,投紱市朝。

心無出處,是曰逍遙。

終南文化便具有這樣自由超逸的文化追求。

三、文化指向上的積極入世

仕與隱,始終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面臨最大的人生課題之一。以入世為目標指向,是終南文化的獨特氣質(zhì)。從經(jīng)濟基礎和政治結(jié)構(gòu)看,終南文化的經(jīng)濟基礎是農(nóng)耕為主,間有游耕,這導致終南文化具有固定性、循環(huán)性、務實性的特征。而中國古代高度集權(quán)的政治類型也使終南文化具有了強烈的入世傾向。兩相疊加,終南文化從根本上便具有一種入世而務實的特征。從地理位置與自然環(huán)境來看,終南山位于長安以南,是長安城的后花園?!扒刂凶怨诺弁踔荨保L期與政治中心的靠近,使終南文化天然帶上一層仕宦的色彩。這里是天子腳下,主流文化價值觀念是儒家思想,積極進取、出將入相是文人士子們追求的目標。這無疑極大地影響了終南文化的目標指向,使具備山水之美,超逸之姿的終南文化,具有了獨特的文化指向:積極入世。

從“愿者上釣”的姜子牙,到秦末隱居終南山的商山四皓,再到唐代的盧藏用,入世是終南隱士們自覺或不自覺的選擇。當年在終南山磻溪垂釣的姜子牙,“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嘗得一魚……太公涓跪石隱崖,不餌而釣,仰詠俛吟,及暮而釋竿?!盵8]《苻子·方外》后與周文王相遇,相談甚悅,“載與俱歸,立為師”[9]《史記·齊太公世家》,最終輔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統(tǒng)治,平定天下。商山四皓則是秦始皇時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里季吳實、甪里先生周術(shù),因劉邦慢侮士人,因此隱居,“義不為漢臣”。但最終卻為太子劉盈所用,讓劉邦息了換太子的念頭。至今,在終南山下太乙宮鎮(zhèn)上的四皓村,正是這四位隱士當年的棲身之地。

在此后的歷史發(fā)展中,隱居終南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有相當比例都在出世入世之間徘徊,尤以唐代為最。初唐時期田游巖,與母親、妻子隱居太白山,后游歷蜀、荊、楚地,在夷陵青溪居住。因被征召,“辭疾入箕山,居許由祠旁,自號‘由東鄰’,頻召不出?!备咦谟H自登門拜訪,以商山四皓相較,拜崇文館學士,后為太子洗馬。歸隱之后,“蠶衣耕食,不交當世,惟與韓法昭、宋之問為方外友云。”[10]《新唐書·隱逸傳》終南山是田游巖的隱居生涯的起始地,而他一生在隱居與仕宦之間的往來,也印證了終南文化的目標指向?!敖K南捷徑”便是這種文化指向的最佳詮釋。

“終南捷徑”一詞,出自《新唐書·隱逸傳·盧藏用傳》。盧藏用頗有才學,雖然中了進士,但卻不得調(diào)遣,官場失意。于是和兄長一同隱居終南、少室二山,學習道士練氣與辟谷之術(shù),游歷各大名山。雖然隱居山中,仍然“有意當世”,被稱為“隨駕隱士”。后在宦海沉浮數(shù)十載,將退隱之際,指著終南山與司馬承禎言:“此中大有嘉處?!彼抉R承禎回答:“在我看來,這是‘仕宦之捷徑耳’?!盵10]《新唐書·隱逸傳》身在山林,不忘功名,隱居以待時,借“捷徑”以入仕,這便是終南捷徑,也是終南文化的獨特之處。而中國古代,尤其是唐朝,諸多文人士子都選擇了這條道路。《舊唐書·隱逸傳》中所載二十一人,除過衛(wèi)大經(jīng)、李元愷未入仕,余者皆曾為官作宰。其中固然有因官場不得志而歸隱之人,但很多隱士因隱逸聞名而被朝廷征召,確是一個事實。李白、孟浩然等人均在終南山隱居,期待以隱士之身聞名天下,再躋身朝堂,也是終南文化帶給他們的獨特選擇。這些終南隱士們并不是僅僅想要依靠隱居邀名而被帝王征辟,而是心懷天下、有濟世報國之志的有志之士。他們希望能夠?qū)崿F(xiàn)自己的抱負,為國家做出貢獻。宋代大儒張載雖然曾經(jīng)隱居終南山,說“君子有逸志,棲遲于一丘。仰蔭高林茂,俯臨綠水流”,但畢竟其思想也是以積極入世為指向的。《新唐書·隱逸傳》說:“然放利之徒,假隱自名,以詭祿仕,肩相摩于道,至號終南、嵩少為仕途捷徑,高尚之節(jié)喪焉”[10]《新唐書·隱逸傳》,話雖偏激,但以終南文化入世為目的是與關(guān)中長久以來的文化背景相契合的。

之所以會形成“終南捷徑”,形成這種積極入世的獨特文化指向,與終南文化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guān)。由于與長安相距不遠,歷朝歷代諸多達官顯貴均在終南山置業(yè),營造別墅園林。漢代皇家的上林苑便涵蓋了終南山。終南山也常常是貴族文人園林別業(yè)的選址之地,唐代詩人岑參就在終南山高冠瀑布處置有莊園,玉真公主的別館延生觀也坐落在終南山。當然,最出名的是王維,他在宋之問莊園基礎上修建了輞川別業(yè),就在終南山北麓藍田輞川,風景如畫,猶如世外桃源。

距終南山不過二十里的樊川,更是別墅林立。自從漢代開始,這里就是達官貴人營構(gòu)園林之處,韋、杜兩姓貴族世代居住于此。宋之問《春游宴兵部韋員外韋曲莊序》云:

“長安城南有韋曲莊,京郊之表勝也。卻倚城闕,朱雀起而為門;斜枕岡巒,黑龍臥而周宅。賢臣作相,舊號儒宗,圣后配元,今為戚里?!f株果樹,色雜云霞;千畝竹林,氣含煙霧。激樊川而縈碧瀨,浸以成陂;望太乙而鄰少微,森然逼座?!盵11]2722

韋曲、杜曲二曲名勝之地多建貴族園苑、王侯別墅,“軒冕相望,園池櫛比”,唐朝岐國公杜佑的別墅就在這里,其“亭館林池,為城南之最”。因達官貴人常來終南山游樂,在終南隱居不正能聞名于諸侯么?唐代“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的說法,從某種意義上講不正是終南捷徑的一種具體化的表現(xiàn)么?清代顧汧《鳳池園記》所說“竊嘗謂,士君子處廟堂之上,當時存泉石之思;處江湖之遠,亦當無忘宗社之慮”[12]251,就頗能概括終南文化的氣質(zhì)。明代唐順之《送彭通判致仕序》中也有“去就有二途,而仕隱無二道”的說法,以歸隱之心為官,以為官之心歸隱,實在與終南文化有相通之處。

故此可見,終南文化對仕宦體制與世俗價值體系的認同,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綜上所述,終南文化的三大基本特征是:文化形態(tài)上的山水之美、文化追求上的超逸之姿、文化指向上的仕宦之心。

[參考文獻]

[1]毛鳳枝.南山谷口考校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2]劉慶柱.三秦記輯注·關(guān)中記輯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3]史飛翔,陶蹦蹦.終南文化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 ,4(14).

[4]王恩涌.文化地理學導論:人·地·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5]唐衛(wèi)萍.身份建構(gòu)的焦慮:北宋士人畫觀念的發(fā)展演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6]黃卓越.閑雅小品集觀·明清文人小品五十家:下[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

[7]比爾·波特.空谷幽蘭[M].明潔,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8]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六朝文[M].北京:中華書局,1999.

[9]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0] 宋祁,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1] 周紹良.全唐文新編:第2部第1冊[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12] 魯晨海.中國歷代園林圖文精選:第5輯[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朱毅然]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Zhongnan Mountain

LIUZhuo

(Xi’anFanYiUniversity,Xi’an710105,China)

Abstract:As the local culture symbol, Zhongnan Culture of Zhongnan Mountain in Shaanxi has been popular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Zhongnan Culture, which is the beauty of nature, the freedom and natural soul, and the goal of politics.

Key words:Zhongnan Culture; the beauty of nature; the free and natural soul; the goal of polticis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70X(2016)03-0005-05

作者簡介:劉卓,女,河南鞏縣人,西安翻譯學院人文藝術(shù)學院人文系講師,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

基金項目:西安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專項基金項目(14XF20)

收稿日期:2015-10-20

PDF獲?。?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