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wèi)芳
[關鍵詞]以情動人;學法用法;以理服人;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14-0047-02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歷來有天理、人情和國法,是以“通達治體于天理、國法、人情,三者皆到,雖老于吏事者,不能易也”。情、法、理是處理各種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在班主任工作崗位中,我們往往追求事件處理得合情、合法、合理,但在具體操作中,尤其是學生出現(xiàn)傷害事故這類復雜事件時,我們應該如何發(fā)揮情、法、理的功能,讓問題得到順利解決呢?事件的具體情況不同,具體處理細節(jié)也會各有特點,但要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讓師生避免受到二次傷害。
一、以情動人,關鍵在于具有共情能力。以情動人是指以真、善、美的情感來讓學生受到感化,達成育人目的。當學生出現(xiàn)突發(fā)性傷害事故時,真切的愛生之情會讓我們把學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如上文案例中,班主任知道學生受傷,第一時間安排救護事宜,自己也趕到醫(yī)院幫著料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相當多的班主任毫不猶豫地墊錢給學生治療,這本身就是班主任工作中以生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但是,我們也確實發(fā)現(xiàn),有時“好心未必有好報”,如上文案例中,班主任忙前忙后,但最后學生家長來了,不但沒有感激之情,居然還要求班主任“賠錢”。這件事情貌似非常不合情理,但是,考慮到該生父親曾受車禍的實際情況,不合情理的事情就有了其合情的原因。確實,“以情動人”,其中的“人情”內(nèi)涵具有多樣性,既有“人之常情”,即教師的愛生之情、同學間的友愛之情、父母的舐犢之情、人際交往中的知恩圖報之情等;也有“民風民情”,即本地或本社區(qū)的輿論、共識和風俗習慣等;更有具體的“情境情節(jié)”,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際關系、不同的社會關系以及各種偶發(fā)因素等。班主任在處理事件時,愛生護生是人之常情,但是同時也要關注學校所在區(qū)域的“民風民情”和學生所在家庭的具體“情境”;學會“共情”,設身處地體驗學生及其家長的處境,感受和理解他們的情感,從而做到心中有情,做事合情。如上文案例中,如果班主任事先知道這些具體“情境”,那么在通知家長時,班主任除告知學生傷情外,還應強調(diào)交警已介入處理、對方家長正在現(xiàn)場支付醫(yī)藥費等關鍵信息,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換位思考,幫助學生母親消除顧慮。
二、學法用法。關鍵在于履行法定職責。學法用法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對于教育者的基本要求,學習領會相關法律知識,有法必依、依法辦事是教育者工作的底線,也是基本要求。在學生遇到意外傷害事故時,班主任必須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責。就學生傷害事故而言,《江蘇省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必須認真學習。該條例非常清晰地規(guī)定了學校和教師在學生傷害事故中應該履行的職責:一是制度層面的,學校應當建立健全學校安全管理和學生傷害事故預防的組織機構、工作制度,制定各類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落實學校安全管理和學生傷害事故的預防措施。二是行為層面的,學校應將安全教育納入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學活動,經(jīng)常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以及自我保護和自救教育,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其防范能力。應當利用家長會等形式,指導學生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導,預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三是人員層面的,學校教職工應具有相應任職資格和條件要求,發(fā)生學生傷害事故后,學校應當立即采取救助措施,將受傷害學生就近送醫(yī)療機構救治,保護事故現(xiàn)場,保全相關證據(jù),并及時通知學生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和保險公司。同時,明確規(guī)定“學生在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fā)生的”傷害事故,學校行為并無不當?shù)模怀袚韶熑?。所以,對照上文案例來看,學校如果組織制度比較完善,對學生已經(jīng)實施了安全教育,那么對學生自行放學途中發(fā)生的傷害事故就不應承擔法律責任。但班主任在及時通知監(jiān)護人這方面稍微有些滯后,幸虧案例中的傷害情況并不嚴重,如果是嚴重傷害事故,這樣的一個小細節(jié)可能會使學校陷入被動之中。所以,學法、用法,履行法定職責,一方面是指我們可以運用法律來維護學校和師生的合法權益,避免一些違法的侵害,如上文案例中,系主任面對琳琳家長的無理要求時的應對,正是懂法用法、運用法律來合理維權的行為;另一方面要求我們依法履行應盡義務,這不僅是避免自己陷入被動的最好方法,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三,以理服人,關鍵在于讓事實說話。班主任在溝通中往往以說理為主,這里的“理”主要是指道德,也就是公序良俗。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道德的人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所以班主任在溝通過程中,往往是以“道理”為規(guī)范來做價值判斷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正視社會價值取向的多層次性,而且也要接受不同的家長按照自己的價值取向來做出行為抉擇,只要他們的行為抉擇是合法的,即使是“不合理”的,也是允許存在的。所以在學生遇到意外傷害事件時,班主任在履行法定職責的基礎上,在具有“共情”能力的基礎上,與家長溝通時應盡量用事實本身來說話,讓家長自己進行評價和價值判斷。如果班主任忽略了事實描述,而是直接將自己的價值判斷告訴家長,則容易讓因為孩子受傷而處于情緒“應激”狀態(tài)的家長發(fā)生“過激”反應,導致事件處理節(jié)外生枝。如上文案例中,送到醫(yī)院拍片后,醫(yī)生診斷骨頭未傷,只有外傷和拉傷,對方家長在等待,班主任在通知琳琳家長時只要說明這些情況即可。因為在處理過程中琳琳家長并不在現(xiàn)場,她有權利到現(xiàn)場了解具體情況后,再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是否信任醫(yī)生的診斷)和行為抉擇(是否接學生回家)。所以,以理服人,讓事實說話,一方面提醒班主任在實施各項教育活動時,要有計劃、有過程性資料、有小結,讓教育活動有跡可循;當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要注意保護現(xiàn)場、保留證據(jù),尤其要讓在現(xiàn)場的同學(目擊證人)盡快把事情經(jīng)過寫成書面材料,這些就是有說服力的證據(jù)。另一方面提醒班主任要有寬闊的胸襟、容人的雅量,能友善地對待學生家長在法律許可范圍內(nèi)的較低道德水平甚至是不道德的價值取向,不能因家長的行為而孤立、排斥、諷刺學生。但不管在什么樣的情境下,班主任仍要以身作則地引領學生用正確的價值取向做出行為抉擇,用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行為正確地待人處事,不要因為外界的影響而有所偏頗或放棄,這才是真正的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依法辦事、以理服人,這三者都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規(guī)則,其中,依法辦事是基礎,是班主任工作正確性的基本要求;以理服人則是要求,是班主任工作立德樹人的基本內(nèi)涵;以情感人是方法,是班主任工作實效性的堅實根基。在實踐中,我們只有將三者交融在一起,以“情”動之,以“法”明之,以“理”導之,在三者共同支撐下,復雜的傷害事故才能得到妥善處理。
(作者單位:南京職教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