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談譯者地位之“譯者中心”

2016-04-27 08:41任原
青年文學家 2016年6期
關鍵詞:生態(tài)翻譯學主體性

摘 要:譯者在翻譯中究竟處于何種地位,是主導地位?還是從屬地位?在翻譯中是主動性還是受動性?本文討論了譯者主體地位的確立,及其向“譯者中心”地位的發(fā)展,進一步闡述生態(tài)翻譯學中“譯者中心”論的合理性。

關鍵詞:主體性;譯者中心;生態(tài)翻譯學;適應與選擇;譯者能力與責任

作者簡介:任原(1990.2-),女,河南開封人,蘭州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6--02

一、譯者主體性思考

所謂“主體”,哲學上是指與客體相對的,有認識和實踐能力的人。那么對于翻譯主體來說,我們自然會先想到譯者,因為譯者首先是作為原文這個客體的讀者,“侵入原文”,然后又要作為闡釋者,對目標文本進行轉換表達。然而目前“對‘誰是翻譯主體這一問題,研究者也沒有達成一致意見,認為作者、譯者、讀者均可以是主體。許鈞對目前的狀況進行概括,將譯者視為狹義的翻譯主體,而把作者、譯者和讀者當做廣義的翻譯主體,認為“居于中心地位的,則是譯者這個主體”(許鈞;2009)。要將信息傳達到位,使信息的雙方能夠溝通,缺少譯者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萬萬行不通的。

筆者認為所謂的其他翻譯主體在整個翻譯過程只是保留了自己的主觀意識,如“自覺的文化意識、人文品格和文化、審美創(chuàng)造性”(吳小麗;2009),而他們這種“主體性”如何發(fā)揮出來,這一點就自然地轉到了譯者身上,變成了譯者的受動性,即譯者要考慮的因素,譯者要思考如何將原作者的意識正確的傳達出來,如何與讀者的意識對接,如何發(fā)揮出主觀能動性搭建橋梁才能使讀者體會到作者的意圖與氣質。說到翻譯,必然有翻譯結果即譯文,有譯文就必然離不開翻譯行為,可見,只有譯者才是主導翻譯行為的主體。

對于譯者地位,胡庚申在生態(tài)翻譯學研究中的定位更加清晰。他沒有沿用譯者“主體性”的術語而使用了“譯者中心”地位和“主導”作用的表述是因為“除了對翻譯主體性的界定迄今尚有分歧之外;同時也因為即使譯者具有主體性、也不表明譯者一定處于‘中心地位和具有‘主導作用之外,還因為在‘譯事中的翻譯行為中,不存在‘主體間性問題”(胡庚申;2013)。

論述譯者主體性的理論,大都是從某一側面來討論譯者的地位,而生態(tài)翻譯學在討論譯者地位時,針對翻譯行為的實質與譯者的本職,給其劃定了明確的界限,將其歸為翻譯過程的“譯事中”,而不是“譯事前”的翻譯準備階段和“譯事后”的翻譯效果階段。而生態(tài)翻譯學提出了以譯者為中心的概念,明確了譯者地位,從理論上為譯者正名,是迄今為止關于譯者中心地位和作用的“主論”,“專論”(胡庚申;2004)。

二、譯者中心

生態(tài)翻譯學將翻譯定義為“譯者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選擇活動”,將譯者直接包含在定義之中,且將其放在一個明顯的主動地位,這是之前對翻譯的定義中從來沒有的。為何如此,我們從生態(tài)翻譯學的起源和理論基礎也可以找出原因。生態(tài)翻譯學起源于達爾文的生物進化學說,將翻譯生態(tài)與生物生態(tài)做類比,認為翻譯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適應”與“選擇”的過程,各種翻譯要素猶如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生物等要素一樣需要進行“優(yōu)勝劣汰”。“在生物進化論中,是生命體去適應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接受自然的選擇,因為達爾文認為只有生物才具有適應和選擇的能力。而在翻譯的實際操作中,譯者是翻譯活動的主體,生命體;原文和譯文是客體,非生命體。只有譯者這個生命體能擔當主動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職責,他是翻譯活動的中心”(李丹;2010)。

“譯者中心”體現(xiàn)的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從作者、讀者、委托者、譯評者、譯文使用者等諸者關系來看,只有譯者是翻譯過程的操作者,其他諸者只能說對譯者的思考過程產生影響,屬于限制性因素;從功能來說,譯者既是原文的讀者,又是譯文的作者;從譯品差異來看,譯者不同,譯品不同;從意義構建來看,譯者是將自己對原文的理解傳達出來,將原文的能指轉變?yōu)樽g文的所指;從適應選擇角度來看,“只有譯者是主體,是生命體,而只有譯者才具有適應能力和選擇能力”(胡庚申;2004);從翻譯實踐來看,是譯者的翻譯行為造就了不同種族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胡庚申從以上幾個方面對譯者中心的解讀,體現(xiàn)了譯者在翻譯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及其無可替代的主導作用,肯定了譯者的地位,重視了譯者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也使人們開始更加關注譯者能力和譯者責任問題。生態(tài)翻譯學的譯者“中心”論引導著有關學者對譯者的研究。

三、“適應選擇”與“創(chuàng)造性叛逆”

生態(tài)翻譯學中的“適應選擇”是指翻譯過程,即譯者對以原文為典型要件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適應”和以譯者為典型要件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對譯文的“選擇”(胡庚申;2008)。而其實“創(chuàng)造性叛逆”觀點也體現(xiàn)了“譯者中心”的特點,“創(chuàng)造性叛逆”的過程就是譯者的“適應”與“選擇”過程。二者其實都是在談如何在“忠”的問題。

創(chuàng)造性叛逆認為“愚笨的‘忠誠可能會導向‘叛逆,而巧妙的‘叛逆可能會顯出忠誠”,“是‘相似處猶顯平乏,不似處倒見魅力的翻譯辯證法”(許鈞;1997)如何忠,在多大程度上忠,就需要譯者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權衡原語語言與譯語語言、綜合原語文化與譯語文化、把握原文意圖、預設讀者反映,選用某種合適的表達方式,決定在多大程度上“忠誠”,多大程度上“叛逆”,這種觀點對譯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予以肯定,認識到“翻譯過程就是得與失的量度,過與不足的平衡”(金圣華;2002)。

生態(tài)翻譯學譯者主導的翻譯過程也需要譯者對“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即“原文、原語和譯語所呈現(xiàn)的世界”(胡庚申;2004),即“語言、交際、文化、社會、以及作者、讀者、委托者等互聯(lián)互動的整體”進行權衡和把握,在適應階段譯者被作品選中或者選擇適合自己的作品,這是忠誠的前提,如此才能做好充分準備多維度地適應原文呈現(xiàn)的世界;在選擇階段根據(jù)“適者生存”的原理,思考怎樣在語言、文化、交際等多個維度轉換,該保留哪些,該淘汰哪些,該改造哪些,用什么樣的策略和方法,直譯好還是意譯好,歸化好還是異化好,生態(tài)翻譯學認為包含諸要素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在不斷變化,為了適應動態(tài)變化的環(huán)境,譯者不論選用何種策略都是為了為了達到適應的目的,都是為了得出整合適應選擇度高的譯文,都是為了營造和諧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這一過程也更與“創(chuàng)造性叛逆”更為相似,都體現(xiàn)了譯者的主導作用。

四、譯者能力與責任

生態(tài)翻譯學將譯者置于“中心”的地位,就是對譯者給予了極大的信任,相信譯者有能力處理好原文與譯文的關系?!白g品得質量如何,歸根結底還是譯者本身的素質問題”(胡庚申;2004)?!罢缥譅柗蚶贰ね査梗╓olfram Wilss)所說:“譯者的翻譯是否成功,取決于譯者對原文的理解和對譯文表達的能力。這兩種能力是諸多因素的集合體:其中包括譯者的腦力分配、個人閱歷、翻譯經驗、智力水平、能動性、靈活性、忍耐性、接受能力、個人態(tài)度、習慣反應、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原文意義和風格的相似性、譯文難度與譯者水平匹配(或不匹配)的程度、原文和譯文在詞匯、成語(習語)、句法和社會文化方面的差異程度,以及原文與譯文之間的文體構成情況等等”(Wilss;1996)。

譯者作為譯事的中心,“有責任協(xié)調各方關系,有責任踐行生態(tài)理性,有責任保持生態(tài)平衡,有責任維護生態(tài)和諧。譯者有責任適應生態(tài)環(huán)境,培育譯語生態(tài),關注譯品的接受與傳播,力求譯品能夠‘生存、‘長存”(胡庚申;2013)。另外生態(tài)翻譯學所說的“事后追懲”機制也對譯者責任形成了要求,譯者要認識到翻譯這一行為對作品、對委托者造成的影響,認真對待、合理安排翻譯事宜。

既然譯者“中心”的主導地位,賦予了譯者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譯者就要對自身能力有所要求,不斷提升自己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既是對自己生存能力的追求,也是對翻譯事業(yè)的不懈追求。

五、總結

“譯者中心”指的既不是“譯事前”,也不是“譯事后”,而是“譯事中”,在這個過程中,譯者主導著翻譯行為,猶如將軍,在翻譯這一沙場上調兵遣將,奮勇殺敵,為最后的成功掃除障礙。但處于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里的譯者又是這一“自然”中的一員,是“自然”里的一個因素,同樣,與其他因素有各種各樣的聯(lián)系,也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所謂“譯者中心”并非可以說譯者可以為所欲為,置其他因素于不顧,叛逆而不言他,而是要秉承譯者中心賦予的權利,擔負起譯者責任,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尊重翻譯規(guī)律和本質,追求整合適應度高的譯文,營造和諧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對譯者地位的認可和對譯者能力和要求可以提高譯者的自律,影響譯者對自身素質的更高追求,對間接提高翻譯市場譯品質量有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Wilss,W.,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ranslator behavior[M]. Amsterdanm/ Philadelo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6.

[2]金圣華,認識翻譯真面目[M].香港: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2.

[3]胡庚申,生態(tài)翻譯學:建構與詮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4]胡庚申,從“譯者主體”到“譯者中心”[J].中國翻譯,2004.

[5]胡庚申,翻譯適應選擇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6]胡庚申,適應與選擇,翻譯過程新解[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8.

[7]許鈞,翻譯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8]許鈞,創(chuàng)造性叛逆和翻譯主體性的確立[J].中國翻譯, 2003.

[9]許鈞,我和翻譯[M].戴立泉、楊懷宇,江蘇學人隨筆[C].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

[10]李丹,翻譯適應選擇論中譯者角色的哲學思考[J].哲學研究,2010.

[11]吳小麗,譯者主體性在翻譯過程中的體現(xiàn)[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

猜你喜歡
生態(tài)翻譯學主體性
生態(tài)翻譯學視域下的內蒙古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旅游景點翻譯
生態(tài)翻譯學視閾下漢語網(wǎng)絡流行語英譯的三維轉換
獨辟蹊徑,語文課堂要凸顯學生“主體性”
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探究
簡析高中物理的教學方法
生態(tài)翻譯學研究簡述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網(wǎng)絡直播下身體在場的冷思考
生態(tài)翻譯學角度下的中日影視作品片名翻譯分析
論“教學留白”在語文教學中的巧妙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