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
隨著一部《虎媽貓爸》的熱映,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再一次成為大家熱門的討論話題,影片更是引發(fā)了不同教育理念的碰撞。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尤其是對個體生命的尊重,從前舊有的體罰和變相體罰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詬病和反對,但一刀切的形式下也讓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個不小心碰觸了教育的紅線,變得畏首畏尾。那么,適度的懲罰教育有沒有必要呢?回答是肯定的。
一、懲罰教育的界定
對于“什么是教育懲罰”,有多種見解。有人認為教育懲罰是歧視學生、侮辱學生人格尊嚴、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有人認為教育懲罰是對集體或集體的不良行為給予否定或批評處分,旨在制止某種行力的發(fā)生,有利于學生分辨是非善惡,也利于維護校紀。
那么,教育懲罰到底是什么呢?所謂教育懲罰是指對個體或集體的不良行為給予否定或批評處分,采取一定措施使之改正且內(nèi)化為受教育者自覺約束力的教育方法,是對學生問題行為的一種強制性糾正行為,旨在使學生受到警示,控制學生不良的思想,制止不良行為的發(fā)生。
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以懲罰為手段,對學生的不良行為給予否定,從而減退或遏止不良行為的出現(xiàn)。合理的教育懲罰是合乎法律規(guī)范、合乎道德規(guī)范、具有教育性的懲罰,是罰而有據(jù),是罰而有理。
二、懲罰教育的原則
懲罰是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贬槍W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采用適當?shù)膽土P手段,有時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合理的懲罰應符合下列原則:
1.以尊重學生為前提。
尊重是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是德育的本質(zhì)規(guī)律和理性追求。學生有豐富的情感,有獨立的尊嚴,懲罰作為教育方式的一種,應以尊重學生為前提。懲罰應以糾正學生錯誤為根本目的,不能損害學生的人格尊嚴。面對犯錯的學生,有些教師為了收到立竿見影的教育效果,竟當著其他學生、教師甚至家長的面,歷數(shù)學生的斑斑劣跡,傷害學生自尊心,這樣的懲罰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還會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使師生之間對立起來,甚至會造成難以彌補的后果。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確定整個懲罰制度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要求他?!?/p>
2.及時地給與懲罰。
古語云,“教不嚴,師之惰”,當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時,應當及時地給與處理。這樣,學生的錯誤行為就會與懲罰所引起的焦慮、恐懼等經(jīng)驗相聯(lián)結,從而促使學生認識到,懲罰的引起與結束都是自己行為的結果。這樣,他們就會在以后避免出現(xiàn)類似的行為。如果處理不及時,問題就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化,甚至忘記自己的錯誤行為或者使他們的錯誤行為延續(xù)下去,從而給以后的教育工作帶來難度。
3.適度地給與懲罰。
有人認為“矯枉必須過正”,其實不然。過于嚴厲的懲罰,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會引起學生的回避、不聽從行為,甚至引發(fā)高度焦慮;過于溫和的懲罰,則對學生沒有震懾作用,觸及不到學生的內(nèi)心。
三、懲罰教育的實施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可見,教育并不排斥懲戒。如今,雖說快樂教育呼聲很高,但賞識教育并不意味著對學生不能進行懲戒。在培養(yǎng)學生成才的過程中,任何一種教育思想都不是萬能的,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懲戒教育。
1.不要濫用懲罰手段。
以理服人是懲罰教育常用的手段,特別是初中生正處于自我意識急劇發(fā)展的時期,他們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同時心理比較脆弱。他們希望教師關心他,尊重他,理解他,尤其是犯了錯誤時。所以在懲罰學生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承受能力。
2.懲罰教育要因材施教。
有這么一句話:“沒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在學生犯下不同的錯誤時,實施懲罰教育要因人而異,注重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懲罰手段。
3.做好懲罰后的溝通。
往往學生在受到懲罰后,內(nèi)心總是會多多少少出現(xiàn)焦慮、憤怒、委屈等情緒,甚至會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所以,教師對學生做出懲罰后,要真誠地與他溝通,幫助他內(nèi)心盡快地恢復平靜,與他一起建立目標,鼓勵他努力實現(xiàn)目標。
關鍵問題不是要不要懲罰,而是如何正確運用懲罰。重要的是很多平時受到教師懲罰的學生,等到畢業(yè)后往往都會感激這些曾給與懲罰的教師,因為教育的藝術是愛的藝術。對學生的懲罰與正面教育永遠是相輔相成的,教師應該讓懲罰教育具有正面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