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賽容(寧德市華僑小學,福建 寧德 352100)
?
明體裁 品語言 學方法
——淺談小學說理文的教學
龔賽容
(寧德市華僑小學,福建 寧德352100)
要避免把說理文上成品德課,不妨從文章體裁、說理方法、說理語言等幾個維度出發(fā),還說理文教學以“真面目”,更好地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課程性質(zhì)。
說理文;體裁;說理語言;說理方法
小學階段,說明類文章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是“說明事物”的說明文,二是“說明事理”的說理文,其中說理文較說明文要更抽象一些。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談禮貌》《學與問》《學會合作》共5篇說理文,雖然篇目少,可在中高年級的教學價值卻不可忽視。文本中說理文要達到的說理目標并不是特別晦澀深奧,在課文感知、主題把握上難度也不是很大??山虒W實踐中卻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把教學中心置于文本道理的分析上,讓語文教學成為品德學科教學,這是不恰當?shù)?。筆者認為要立足語文課程性質(zhì),基于文體特征,從文章體裁、說理方法、說理語言等幾個維度出發(fā),真正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所強調(diào)的“當閱讀說明類文章時,需要使學生抓住要點,了解常用文章的說明方法”。
說理文在表達上具有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特點。一般看來,說理文的重要方法是舉例論證,但是如果這些事例沒有經(jīng)過有效編排,就難以形成內(nèi)在的邏輯性,也就不容易使人產(chǎn)生信服感,甚至不能說是一篇說理文,而只是普通的敘事文了。因此,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初步了解說理文體裁的獨特之處,引導學生感知文章說的是什么“理”,如何說清“理”,這才是說理文體裁教學的核心要義。
《說勤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學生接觸的第一篇說理文,安排在四年級上冊。教學時,筆者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理解文章題目,借以明確文章體裁之差異。課始向?qū)W生發(fā)問:什么是“說”?學生能夠想到,“說”是論說與談論之意。教師發(fā)問:“勤奮”指的又是什么?學生很容易答出是勤勞和發(fā)奮的意思。此處兩問,學生就明白題目《說勤奮》的意思了,指談論和勤奮有關(guān)的話題內(nèi)容。接著,教師進一步引導:從“勤奮”這一話題出發(fā),大家認為作者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論說與談論?在師生的分享交流中,教師對說理文的引出便水到渠成:這篇文章和以前接觸過的文章有一些區(qū)別,它是作者以一個話題為中心展開,用這個話題向我們傳達一個道理。像這樣有中心、講道理的文章就叫做“說理文”。同時,教師可順勢告知學生說理文通常的結(jié)構(gòu),諸如提出論點、論證論點、對觀點進行總結(jié)等等,讓學生在學習文章之前即可以事先了解到這種新體裁所具有的特點。
等到五年級學習說理文《滴水穿石的啟示》時,因為有了說理文文章體裁的前期認知儲備,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必急于切入主題,而是可以帶領(lǐng)學生回顧文章體裁的特點,將文章體裁視為切入點,帶動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適當了解說理文的體裁、特點等項內(nèi)容并不是可有可無之舉,也并非是對課堂主題的淡化。實際效果恰恰相反。由于說理文在小學語文教材里面數(shù)量不多,若使學生一次了解說理文特點并不是特別容易,在每次上課伊始做個回顧復習,以強化學生的記憶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課堂上正式學習內(nèi)容的開展也必定是非常有效的。
教師帶領(lǐng)學生品讀并感悟說理語言,是說理文教學的又一重點。說理文的語言表現(xiàn)具有確切與簡潔的優(yōu)勢,注重精準表達客觀事理。同時,句子內(nèi)部或者句子之間,甚至是事例之間,都有非常明顯的語言邏輯關(guān)聯(lián),這一點同說明文具有較強的相似性,教師可以嘗試著遷移說明文的語言感悟教學策略。
比如說理文《學會合作》采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的寫法,使讀者在感覺作者遣詞造句倍感親切的同時,不知不覺融入到作者的說明事理中,了解到何為合作、合作的方法等,也了解到層次分明與條分縷析的寫作技巧。而篇末的點睛之筆,“只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則讓說明的事理得以進一步強化。在探討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這個問題時,文章利用兩個具體事例,充分說明只有擁有良好協(xié)作精神與自我犧牲品質(zhì),才能使合作達到良好狀態(tài)。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僅舉前一個例子夠不夠?如果不夠,為什么?”學生通過個體思考,合作學習得到答案:不夠,由于只舉前一個例子僅能夠說出合作要有協(xié)作精神,但是后面的一個例子則進一步說明合作對自我犧牲品質(zhì)的需求。兩個實例可以讓事理更有說服力,同時更嚴密地彰顯說理文語言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
《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文章的語言應用,同樣可以很好地說明說理文的語言特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去挖掘教材獨有的特點,用教師的引讀,學生的接讀方式,帶領(lǐng)學生走進文本?!斑@個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你看,古今中外……”“我們知道……”等句子,借助親切如對話的個性化語言,學習者的期待感一下子被挖掘出來。同時,作者的文章毫不拖沓累贅,介紹李時珍和愛迪生用兩句話,介紹齊白石用了四句話。對于這些享譽世界的名人,在作者筆下只是寥寥數(shù)語,卻將其一生事跡功業(yè)鮮明地刻畫出來。這種簡潔凝練的概括性語言是需要學生經(jīng)歷一個品與悟的過程的。教學時,筆者模仿了一位名師的教學,突破點聚焦于李時珍這一事例,讓學生先回顧四年級學過的敘事文《李時珍夜宿古寺》,然后進行對比品讀,學生自然就感受到了說理文語言的特色所在。在這四個事例后面是一個省略號,筆者教學時,順水推舟由這個省略號引申出去,讓學生嘗試學習作者簡潔凝練、概括的語言表達方法介紹一下自己所熟知的名人,進行課堂小練筆。不言而喻,說理文的語言奧秘就這樣水到渠成地留在了學生的腦海中。
當學生了解到說理文文章體裁、語言特點的獨特之處后,教師要帶領(lǐng)學生進一步明確文章主旨,詳細剖析說理文章在論證上的獨到手法,引導學生由表及里認識到其事例組合與應用方法。文章的主旨意為創(chuàng)作者在文章里面所要傳達出來的中心思想,其中囊括了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感、態(tài)度、觀點等。同一般性文章比起來,說理文主旨更加明白清楚,集中度也更高,一般來講,文章的創(chuàng)作者在開頭就能夠把自己的觀點表現(xiàn)出來,然后借助事實加以闡述。
說理文的開頭作者為提出自己觀點,采用了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教學時,通過讀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秘訣。比如在《說勤奮》一文里面,作者在開頭就以設問句的形式給出了觀點:“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再比如在《談禮貌》這篇文章里面,作者則采取了一句古語“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用來說明文章的中心觀點。除了直接表示、引用古語表示以外,借助自然現(xiàn)象這是《滴水穿石》一文中采用的獨特方法。總之,無論借助哪種方法加以表示,都是為了顯現(xiàn)文章的中心觀點。
舉例說明是說理文最關(guān)鍵也是最常用的論證手段。然而,這樣說僅僅是述其“大同”,教學實踐中還應當舉其“小異”,這是教師在解讀教材、與學生交流時所需要留心的。在教學過程中,要引領(lǐng)學生去探索具體文章的具體論證方法。就拿《說勤奮》這篇文章來說吧,作者即舉出了古代的司馬光和現(xiàn)代的童第周兩個典型的名人例子,其中一個是從小聰明獲得成功的,另外一個卻并不是特別聰明同樣取得成功的。文章所給出的兩個名人例子,均先說明了勤奮的過程,然后再說明了成功的結(jié)果。針對教材自身特點,筆者在教學中,先引導學生概括出這兩個事例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抓關(guān)鍵詞句品讀兩位名人的“勤奮”,最后以“為什么不舉老師的例子,或是咱們同學的例子?你從這兩個事例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異同點?”進行合作探究,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說理文選擇事例論證時的典型,并不是作者的信手拈來。
隨著學段的不同,說理文舉例論證的方法側(cè)重點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學習到《談禮貌》這篇文章的時候,筆者就以“作者選擇了哪些事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兩個問題的鋪陳展開探究,學生在合作中自主發(fā)現(xiàn):文章里面給出的是三個例子,既有古代的,也有今天的;既有名人的,也有普通人的。這三個例子所說明的是三種不同的情形,也就是需要別人幫助時、不小心傷害到他人時,還有受到他人傷害時,三個例子均相對具體,同時一例一議是明顯論證特色。
[1]沈新芳.“度”:說理文的理性訴求[J].江蘇教育,2015(2).
[2]陳娟.上出說理文的文體特點來[J].吉林教育,2014(11).
[3]王月芳.說理文,要把握好“度”的層次[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5).
[4]秦美華.把握好“度”,讓說理文教學更高效[J].小學教學參考,2015(10).
[5]胡海舟.強化語言實踐與運用中不能無視文體特征——由對名師教學案例的分析談目前閱讀教學存在的重要問題[J].教育導刊,2015(2).
(責任編輯: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