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鄰避設施選址的利益分析
——以合肥市為例

2016-04-16 17:05:13徐曉波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地方政府治理與地方發(fā)展研究中心武漢430079
關鍵詞:選址補償利益

徐曉波(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地方政府治理與地方發(fā)展研究中心,武漢 430079)

?

鄰避設施選址的利益分析
——以合肥市為例

徐曉波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地方政府治理與地方發(fā)展研究中心,武漢 430079)

摘要:以合肥市為個案,分析鄰避設施選址涉及的利益關系。不同的利益可分為:公共利益、政府利益、個人利益、企業(yè)利益。鄰避設施的選址影響因素包括技術、經濟和社會因素,它們只是選址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它的背后是各種利益關系的博弈。鄰避設施及其效應損害了附近居民的利益,就應該補償。鄰避補償可以分為兩類:對于鄰避效應的直接補償和由于鄰避設施的建設而引起的間接補償?,F在的補償多屬間接補償,由政府代表公共利益對個人補償;作為直接補償的生態(tài)補償還處于理論探討階段,涉及政府間的利益和企業(yè)與個人的利益。

關鍵詞:鄰避設施;選址;鄰避效應;補償;利益

國內學界一般認為關于鄰避現象(Not In My Back Yard 簡稱NIMBY,音譯鄰避)的研究,始于1970年代末O’ Hare[1],進入1980年代后,鄰避研究從美國向其他西方國家推進,鄰避現象也成為一項跨學科的研究,政治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的學者紛紛進入該領域。在國內,由于城市化進程啟動的時間較早,臺灣學者從1970年代末,就開始了鄰避現象的研究,要早于大陸學者。2005年的浙江“東陽事件”是學界公認的大陸具有影響力的第一起環(huán)境群體性事件[2],也是大陸第一起有影響力的鄰避沖突。雖然各國國情不同、發(fā)展階段不同,但是研究的主題卻有相同之處,包括:鄰避設施的定義、鄰避沖突的原因、鄰避沖突的化解等。在后兩個方面,研究者的認識大體一致,但需要指出的是,對于鄰避設施的定義卻不盡相同,有的從居民對于鄰避設施的消極態(tài)度來定義,如排斥拒絕、心理上的不快等[3],有人認為鄰避設施是為了公共利益[4],有人將私人企業(yè)也視為鄰避設施[5]。我們認為鄰避設施是一種產生效益為特定群體或全體社會所共享,但負外部性卻由附近居民來承擔的設施。

本文以合肥市為個案(1),重點研究鄰避現象治理中的選址、補償,深度解析個案,從應然回歸實然,以期為鄰避現象的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個案描述

(一)合肥廢棄物處理中心

該中心在Y縣Q鎮(zhèn)境內的龍泉山,距市區(qū)平均距離35.5公里,屬于江淮分水嶺地帶丘陵分布區(qū),三面環(huán)山,由南北相鄰的兩個向西北方向開口的小型谷地組成,地質條件優(yōu)越,周邊無人定居,距離最近的村莊直線距離在1000米以上,超過了國家規(guī)范中規(guī)定的500米防護距離,符合城市規(guī)劃,避開了環(huán)境敏感目標,交通運輸便利,運距適中,且有足夠大的填埋庫容,庫區(qū)不占用農田,建設投資和運行成本都很經濟,是個十分理想的場地。2000年為解決垃圾圍城問題,在經過幾番論證、備選場址比較后,由時任市長拍板決定。

場區(qū)總占地面積為106公頃,其中填埋庫區(qū)占地99.5公頃,一次規(guī)劃,兩期建設,一期工程 2002開工建設,2004年投入運行,二期工程2010年開工建設,總設計庫容為1656萬立方米,概算投資4.5億元,其中生活垃圾填埋庫區(qū)庫容為1521.5萬立方米,按日處理能力2400噸計算,設計使用年限約為21年;飛灰填埋庫區(qū)為134.5萬立方米,按日處理能力110噸計算,設計使用年限約為31年,滲濾液處理項目設計規(guī)模為1400噸∕日,概算投資1.18億元。該場二期工程已于2013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

(二)合肥循環(huán)經濟示范園

合肥循環(huán)經濟示范園位于合肥市中心東南方向30公里處(合肥市所轄Y縣境內),規(guī)劃總面積35平方公里,啟動區(qū)10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5月,全園共引進5000萬元規(guī)模以上項目58個。2014年,全園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其中工業(yè)投資50億元。實現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總產值83億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46.5億元,完成稅收13823萬元。

2003年合肥市政府提出動議,原市區(qū)范圍內的化工企業(yè)包括氯堿、精心化工、化肥廠、農藥等,全部搬遷?;て髽I(yè)去哪里?當時在合肥所轄三縣各選一點進行比較,經過七輪論證最終定在Y縣C鎮(zhèn)境內。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選擇,出于以下考慮:交通,這里有鐵路、國道口和一條省道經過;水運便利,經過店埠河、巢湖,可達長江;用水,化工用水量大,可就近使用巢湖水;配套修建了日處理能力6萬噸的污水處理廠。2006年3月合肥化學工業(yè)園正式啟動建設,2007年循環(huán)經濟促進法出臺,時任市長在考察時說,干脆改為循環(huán)經濟示范園。

除了化工以外,鋼鐵也是園區(qū)的主導產業(yè)。合肥鋼鐵公司位于合肥市瑤海區(qū)大興鎮(zhèn),距離循環(huán)經濟示范園三四十里。2006年5月,馬鞍山鋼鐵(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馬鋼)對合鋼進行重組后,設立了馬鋼(合肥)鋼鐵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10月,馬鋼(合肥)鋼鐵有限責任公司項目入駐合肥循環(huán)經濟示范園簽約儀式正式舉行, 馬鋼(合肥)公司的冷軋薄板等三個重點項目落戶Y縣,新增建設用地約1706畝。項目總投資200億元,分兩期完成。2015年全部建成投產,年產值達到400-500億元。

而與此同時,馬鋼(合肥)公司原廠址的污染問題不斷被媒體曝光。2012年2月,《每日經濟新聞》、2013年12月,中央電視臺都報道了馬鋼(合肥)公司的大氣污染問題,安徽省、合肥市環(huán)保部門當即下發(fā)了停產整治的通知。2014年3月,馬鋼表示“將在今年10 月1日前有序關停冶煉生產,淘汰落后產能,轉型發(fā)展”。至此,馬鋼(合肥)公司整體搬遷,異地重建廠區(qū)、使用新設備顯得迫在眉睫。

二、鄰避設施的選址

NIMBY的中文意思就是不要在我家后院,它還有其它稱謂,如 BIYBYTIM(Better In Your Back Yard Than In Mine )建在你家后院勝過我家后院;BANANA(Build Absolutely Nothing At All Near Anybody ) 絕對不要靠近任何人建設等,都表示它是不受歡迎的。

(一)選址的影響因素

第一,技術因素。在我國,在鄰避沖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之前,鄰避設施的相關技術標準早就設立了,以生活填埋為例,建設部(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部)、國家環(huán)??偩郑ōh(huán)保部)、科技部、發(fā)改委等部門出臺了相關標準,貫穿從選址、運行到封場的全過程。1988年針對化學工業(yè)也制定了相應的排放標準。

第二,經濟因素。由于在中國,隨著城市規(guī)模擴大而外遷的鄰避設施一般都選擇在城市所屬的下一級行政單位,如郊縣,因此運輸距離所造成的成本都不是問題。上述垃圾填埋場距市區(qū)平均距離35.5公里,屬山谷型填埋場,不存在居民拆遷安置問題,建設成本也較小。循環(huán)經濟示范園由于是化工企業(yè)聚集區(qū),要考慮的不是運輸成本,而是安全防護距離,在污染防治技術和設備不斷發(fā)達的今天,安全防護距離實際是心理上能夠承受的距離,主要考慮的是交通因素,此地水運、公路、鐵路交通便利,可以就近使用巢湖水。

第三,社會因素。主要指居民對于鄰避設施的風險認知、了解程度、心理上的反應以及準備采取的行動。雖然也有各種文本上的規(guī)定,2006年環(huán)??偩职l(fā)布了《建設項目環(huán)境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要求決策的民主化,要求公民參與決策,但實際上居民對于鄰避設施更多是作為一個結果來接受的,沒有或很少參與到決策過程。

上述任何一個因素,只是具備選址的可能,而不是一定,只是選址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決定選址的是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終結果。除法律法規(guī)是作為既定前提,是個恒定的常量,不能違背之外,其他因素處于相互作用對比之中,彼此的力量處于此消彼長的狀態(tài)。環(huán)保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作為一根不能觸及的紅線,在經濟發(fā)展中,往往也被有的地方政府和企業(yè)突破。如果代表某一因素的實力強一些,就會在決策中發(fā)出較大的聲音;反之,其聲音就會被掩蓋。即使是技術標準本身,也會因其制定者在政府序列中影響力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排序。有的強制性技術標準的實施由于缺少必要的強制手段,而成為一紙空文。盡管有的強制性標準,有明確的行為主體和必要的手段,但在面對其上級的違規(guī)行為時,他們也只能選擇沉默。其次,三個因素各自在決策中最終所起的作用取決于決策層對于其賦予不同的權重,不同的權重取決于決策層的偏好與注意力的分配。影響決策層偏好與注意力分配的因素有領導人的生活經歷、受教育程度、官場歷練等。

(二)選址中的相關利益

鄰避設施選址的決策不完全是演繹過程,它絕非把相關因素量化、構建一個模型,輸入計算機、經過計算、輸出結果,那樣簡單。以上三個因素背后反映的是個人利益、政府利益、公共利益之間復雜的博弈。個人利益,指個人為了生存、享受和發(fā)展所需要的資源和條件。在鄰避效應中,包括適宜個人生活、生存、發(fā)展的環(huán)境條件;個人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如土地,土地之于農民不僅是一種生產資料,還是一種生活資料。政府利益,就是政府本身的權益,它可以分為三類:基本利益、角色利益、失常利益[6]。與鄰避效應相聯系的是角色利益,它指政府組織或個人對于經濟增長和職務晉升的追求。陳慶云教授對政府利益的分類從是否合法的角度可以分為兩類:基本利益和角色利益是合法利益、失常利益是非法利益。在合法利益和非法利益之間還有一個灰色地帶、中間地帶:合法但不合理的利益。由于自由裁量權的存在,政府可以在行為的方式、范圍、種類、幅度等方面作出選擇,從而獲取不合理利益[7]。本項研究中,政府為了地方經濟的發(fā)展,將污染企業(yè)引入當地,就屬此類。關于個人利益和政府利益,學界爭論不大,只是立足點不同,表達方式不同而已,爭論比較大的是公共利益。它是一個“羅生門”式的概念。帕森斯說:“‘公共利益’這個詞組有些模棱兩可?!盵8]安德森認為:“不可能對這個概念進行一個普遍接受的和客觀的界定?!盵9]布坎南對此同樣持否定態(tài)度:“假如存在著可以客觀定義的‘公共利益’,這與我們所說的契約主義視角不一致?!盵10]連法學家都認為:“‘公共利益’屬于涵義模糊的‘不確定的法律概念’?!盵11]但它卻是一個與個人利益相對應的客觀存在,無論是行政實踐和理論研究都需要。研究者從沒停止研究的步伐,現在學界已經形成共識,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定義:公共利益是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學界在幾經周折之后,又回到邊沁的功利主義。

三、鄰避選址中的利益沖突

(一)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沖突的必然性

本文的鄰避設施代表了公共利益,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在可預見的歷史時期內,必然會產生鄰避設施。垃圾處理廠一定會產生,即使垃圾處理由填埋轉為焚燒后,污染還會產生。無論是國有企業(yè)或私人企業(yè)的鋼鐵和化工企業(yè),在現階段也不可能完全淘汰,當下要解決的問題是產能過剩、產品升級、能耗過大等,姑且不算工業(yè)產值,從就業(yè)的角度說,它們的存在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馬鋼(合肥)公司入駐循環(huán)經濟示范園,它不同于傳統(tǒng)的招商引資,招商引資是再造企業(yè),政府可以選擇,而馬鋼(合肥)公司是既存的企業(yè),它還有存在的必要。它有近5000人的職工,平均年齡45歲。如果關閉鋼廠,人到中年生計如何解決,近5000人的失業(yè)人口全部推向社會也是一個嚴重的不穩(wěn)定因素,還有150億元的沉淀投資如何收回。合肥循環(huán)經濟示范園,除馬鋼(合肥)公司外,工業(yè)企業(yè)從業(yè)人員達到2.65萬人。最大的民生是就業(yè),在找不到可替代的行業(yè)安置這批人之前,現有的產業(yè)也不失為合理的選擇。

從城市規(guī)劃的角度講,城市到底有多大,城市的邊界在哪里,管理者不清楚。因此,“后院”在先,鄰避設施在后。由于城市規(guī)模的迅速擴張,原有城市建成區(qū)的工業(yè)企業(yè)必然外遷,這些工業(yè)企業(yè)建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的城市管理者,不可能考慮到三四十年以后的事情。像合肥這樣的城市,管理者無意去控制城市的規(guī)模,其實想控制也控制不住。城市在攤大餅的過程中,一圈一圈向外延伸。鄰避設施隨著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逐步外遷。2011年,撤銷地級巢湖市,原來居巢區(qū)作為縣級巢湖市由合肥市代管,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合肥市得到了夢想已久的巢湖,巢湖成為合肥的內湖。巢湖不斷的藍藻爆發(fā)總是作為合肥市名片上的污點,巢湖治理就擺上議事日程。巢湖治理預計投入500多億,至今投入200多億。合肥循環(huán)園用的是巢湖水,污水經過處理后排入巢湖。但是污水處理標準是很低的,這與巢湖的治理存在矛盾。2013年合肥市通過新的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1331”,合肥夢想是成長為千萬人口級別的特大城市,主城區(qū)人口850萬—1000萬人,主城區(qū)的區(qū)域面積將達到1000平方公里。而目前主城區(qū)的面積只有360平方公里左右,2014年市區(qū)常住人口385萬,離目標相差甚遠,城市還將進一步擴大,現在的循環(huán)園所處的城鄉(xiāng)結合部,不久就可能變成城區(qū),那時循環(huán)園又要搬遷,又要產生新的沖突。從理論上講先規(guī)劃,先有鄰避設施,后有居民“后院”,僅僅是一種假設。但是對于不可移動的垃圾處理廠,城市布局就只能避而遠之了。

(二)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沖突產生的必然性,并不是公共利益損害個人利益的當然性

奧托·邁耶在《德國行政法》中提出的比例原則[12],可視作處理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關系的原則。它包括三個原則:適當性原則,強調的是目的—手段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行政法學規(guī)范的表達應是行政主體)采取的方法應有助于目的達成;必要性原則,行政機關有多種能達成目的的方法時,應選擇對公民權益損害最小的方法;狹義比例原則,行政機關采取的方法所造成的損害要與目的本身利益成比例。后兩種是效益—成本方法。當然,比例原則的前提是政府代表公共利益。不要在我家后院的潛臺詞是:為什么要在我家后院,為什么不在別人的后院。但是,諸多因素決定了,一定要建在某人的后院。合肥廢棄物處理中心是山谷型填埋場,造價低;遠離居住區(qū),不存在拆遷安置問題;不占用農田,不會招致農民的發(fā)對。龍泉山作為垃圾填埋場在當時具有唯一性,即找不出還有比它更適合的候選場地。在眾多約束條件下,它是最優(yōu)選擇。這符合必要性原則,可稱為最少侵害原則、最溫和方式原則、不可替代性原則,我們把它稱為無可奈何原則。同時,也符合“最小抵抗路徑”原則[13]:居民抵抗程度可能最小、所需要賠償也可能最低的邊緣地區(qū)或人口稀少的居住區(qū)。但是對于化學工業(yè)園的選擇就不具有唯一性,當時合肥市在所轄三縣各選一點進行了比較,X縣境內的選址也可考慮,附近有淮河水可用,要說交通,附近也有公路,雖然沒有鐵路,但X縣境內的鐵路也不是直接利用,必需經過火車站轉口,但兩地離火車站的距離相當。之所以選擇Y縣,現任Y縣的某副縣長,有一次在考察園區(qū)時,道出其中奧妙:還是你們(Y縣)有人啊。當時這位副縣長作為時任合肥市X縣的發(fā)展與計劃委員會主任,曾經參與了與Y縣就選址問題展開的競爭,最終落敗。這與時任合肥市長與土地局長不無關系,而他們都是 Y縣人。這種既可建在此地,又可建在彼地的鄰避設施,就與政府利益不無關系,它可帶來GDP的增長,2005年化工園投資6.3億元,2008年達3.76億,2009年更是達到33.39億元(2)。居民不喜歡,但是政府喜歡,并且政府可以打著公共利益的旗幟,諸如帶動地方經濟發(fā)展、解決就業(yè)人口、造福于民等,項目落地,Y縣的GDP把其它兩縣遠遠甩在后面(當然還包括其它經濟項目的作用),縣領導紛紛就任市領導。

對于循環(huán)園的建設,可以從兩個層面考慮,第一,在備選方案中的比較,它體現了政府利益。第二,Y縣的備選方案勝出,一定要在Y縣C鎮(zhèn)落戶,要處理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必須符合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則。手段—目的,Y縣在土地征用、房屋拆遷中,事前、事中、事后,程序正當、結果公開,沒有采取暴力行為。此時的必要性原則,是把居民的損失降到最小,對于經濟困難沒有辦理低保的,可以申請辦理;優(yōu)先安排拆遷戶到園區(qū)工地打工;婦女、老人到園區(qū)指揮部干雜活;拆遷戶租賃房屋,給予貨幣補償等。狹義比例原則,土地征用、房屋拆遷涉及5800人,園區(qū)將提供3萬多的就業(yè)崗位,土地非農化后,工業(yè)產值將遠大于農作物的產值。

比例原則是對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行為的限制,為了保護個人利益,是對限制個人利益的公共利益的限制。但是僅有保護、限制是不夠的,在鄰避設施中,個人利益事實上已經受到損失,要實現他們的個人利益,就需要予以補償。

四、鄰避受害者利益的實現

(一)鄰避的間接補償

鄰避補償可分為直接補償和間接補償。直接補償是由鄰避效應引起的補償,受益區(qū)對受損區(qū)的補償、破壞者對受害者的補償,生態(tài)補償屬直接補償。間接補償是建設鄰避設施產生的補償,之所以說它是間接的,是因為由鄰避設施產生鄰避效應,相對于鄰避效應的污染,鄰避設施建設導致房屋的拆遷、土地的征用等就是間接補償。

合肥廢棄物處理中心的選址不占農田、不拆房屋,不存在經濟補償問題。合肥循環(huán)經濟示范園自 2006年3月1日建園以來,有如下補償:

第一,征地補償。征地補償標準如下:(1)農用地的征收補償標準 32120元/畝,包括土地補償費10220元/畝、安置補助費21900元/畝。(2)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征收補償標準16060元/畝,包括土地補償費7300元/畝、安置補助費8760元/畝。第二,社會保障。2007年2月,Y縣在合肥市循環(huán)經濟示范園開展了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障的試點工作,經過一年的試點,取得了成功的經驗,2008年4月縣政府常務會議通過《關于印發(fā)Y縣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障實施辦法》。以村民組為單位,把人均耕地少于0.3畝的被征地農民作為保障對象;還將耕地面積被征 70%后,把剩余土地交由村級經濟組織使用的對象也納入被征地農民的保障對象,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被征地農民的權益。第三,房屋征遷補償。

公共利益的實現遵循公共利益—政府—個人利益的路徑,雖然對于政府是否一定代表公共利益,理論上有爭議,但從實現路徑上,政府還是代表了公共利益。間接補償體現了政府的自主性,它擺脫了自我利益的束縛,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共性,代表了公共利益,沒有讓一些大公司、大企業(yè)、稅收大戶左右政府的政策。在房屋征遷補償中,政府與個人之間,也有利益博弈。2009年前,集體土地上的房屋征遷補償按照“數磚頭”的政策,即按照實際建筑面積予以補償,導致居民“種房子”“隔夜樓”雨后春筍般出現。2009年后,補償標準由“數磚頭”變?yōu)椤皵等祟^”, 按人均30平方米的標準予以產權調換安置,超出面積,給予一定的貨幣補償。對征地補償和房屋征遷補償是一種經濟補償,由此而發(fā)展出的對居民的社會保障表明政府在承擔兜底責任,補償從眼前到長遠、從效率到公平、從單一到綜合的變化。由于經濟補償的標準偏低,城鄉(xiāng)結合部農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他們抵御風險的能力較低,未來充滿變數和不確定因素。社會保障把他們納入城市化的進程之中,使他們享受到城市化帶來的成果,融入城市而非漂在城市,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避免產生過激行為,有利社會穩(wěn)定。

(二)鄰避的直接補償

目前合肥市鄰避補償僅限于間接補償,直接補償,如生態(tài)補償方面存在空白。生態(tài)補償具有地域性,廣義的生態(tài)補償應該包括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服務功能兩個方面的內容, 也就是說不僅包括由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受益者向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提供者提供因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所造成損失的補償, 還包括由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者向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受害者的賠償。鄰避設施作為破壞者,它的運營主體政府或企業(yè)就應對受害者予以賠償[14]。本文所說的生態(tài)補償屬于同一區(qū)域內兩個點之間的補償。第一,同一行政區(qū)域內,污染輸出地對輸入地的補償,即受益區(qū)向受損區(qū)繳納一定的費用,也就是合肥市對Y縣的補償。在本案例中,公共利益的受益主體是明確的,是特定的多數,也就是合肥市區(qū)的全體人口。垃圾處理場接納了來自全合肥市的固體垃圾,受益者與受害者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被扭曲,受益者不承擔生態(tài)破壞的責任,受害者得不到補償。在氣候治理中有碳排放交易,生態(tài)治理中,清潔的環(huán)境也是一種可以交易的產權。合肥市垃圾外運,享受到清潔的環(huán)境,就要給輸入地一定的補償,符合受益者付費、用者付費的原則。目前國內關于生活垃圾異地處理的補償只有北京、廣州、南京等少數城市做出了規(guī)定。生活垃圾處理的補償在合肥是不存在的,由于上下級間權力的不對等,鄰避設施所在地政府不敢、不愿向上級政府提出索賠,附近居民感受不到這種補償給自己帶來的直接的利益(補償的對象是下級政府),他們也不會提出來。在調研中得知,每年合肥市政府要對所屬各區(qū)縣(市)進行考核,垃圾處理占百分比中的四分,肥東縣只需到合肥廢棄物管理中心蓋一個章,證明自己已經按照規(guī)定處理垃圾,就能穩(wěn)拿這四分。中心主任笑著說:這四分,要靠多少GDP才能換來?這也算一種補償。

第二,同一行政區(qū)域內,破壞者向受害者的補償。合肥市垃圾填埋場和循化園的選址都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500米的衛(wèi)生防護距離,并且還高于這個標準。但其產生的氣體即使是1000米以外的居民也無法忍受,尤其是垃圾填埋場的惡臭,在夏季讓處于其下風向的居民惡心、頭昏,冬季也不能幸免。設立衛(wèi)生防護距離的目的是為企業(yè)無組織排放的氣體污染物提供一段稀釋距離,使污染氣體到達居民區(qū)的濃度符合國家標準。但企業(yè)的污染源處于變化之中,排放可能超標,決定衛(wèi)生防護距離的一個重要因素—風速是變化的,它不可能被限定在理論上預定的范圍,所以污染還是對防護距離以外的居民產生。

本文的化工企業(yè)、鋼鐵企業(yè)、廢棄物處理中心的運營商應該向居民補償,這類直接補償是居民關心的,國內尚無此類辦法,關鍵是如何劃定補償范圍、建立相關技術標準、評價的主體等,這已經不是一個市所能做的,而要從國家層面入手。

注釋:

(1)本文所有關于合肥市Y縣的數據、材料都來自于2015年3-7月,本人為教育部課題所進行的前期調研。

(2)中間連續(xù)數據缺失。

參考文獻:

[1]O’Hare M.Noton MyBack,You Don’t: Facility Sitting and the Strategic Important of Compensation.Public Policy,1987,25(4):407-458.

[2]于建嶸.自媒體時代公眾參與的困境與破解路徑[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3]Michael Dear. Understanding and overcoming the NIMBY syndrom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92 (3):288- 300.

陳俊宏.鄰避癥候群、 專家政治與民主審議[J].東吳政治學報,1999(10):97-132.

[4]Lake R. W. Rethinking NIMBY [J].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Journal,1993,59 (1):87- 93.

[5]李永展,何紀芳.臺北地方生活圈都市服務設施之鄰避效果[J].都市與計劃,1995(1).

[6]陳慶云,曾軍榮.論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利益[J].中國行政管理,2005(8).

[7]徐曉波.績效工資政策的政府過程分析[J].新東方,2010(6).

[8]帕森斯.現代社會的結構與過程[M].梁向陽,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152.

[9]James E. Anderson: Public Policymaking: An Introducti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3:134.

[10]杰弗瑞?布倫南,詹姆斯?布坎南.憲政經濟學[M].馮克利,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43.

[11]卡爾?恩吉斯.法律思維導論[M].鄭永流,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33.

[12]奧托?邁耶.劉飛,譯,德國行政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76.

[13]Kasperson,Roger E.,Dominic Golding,Seth Tuler. Social Distrust as a Factor in Sitting Hazardous Facilities and Communicating Risks [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92( 4) : 61-187.

[14]李文華.李文華文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1127.

Research of NIMBY Building Lo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est——A Case Study of Hefei

XV Xiao-bo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Abstract:To analyze of influencing and decisive factor of NIMBY building of location, we can illustrate by a case of Hefei. Different interests can be divided into public interest, government interest and personal interest. Technique, economy, society comprise influencing factor of NIMBY Building Location, which is only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condition. Different interests are covered by influencing factors. NIMBY building and syndrome do harm to residents, so they should get compensation. Compensation is composed of two kinds—direct compensation, arising from NIMBY syndrome and indirect compensation, from NIMBY building. Indirect compensation gives a head start over direct compensation in practice, and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belongs to a academic problem.

Key words:NIMBY Building; location; NIMBY syndrome; compensation; interest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4310(2016)03-0119-05

DOI: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3.28

*收稿日期:2016-02-17

基金項目: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基于協(xié)同理論的大城市邊緣區(qū)治理”(15YJA630077);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政府治理模式變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14BZZ045)。

作者簡介:徐曉波(1974- ),安徽肥東人,湖北地方政府治理與地方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安徽馬鞍山市委黨校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行政學與政治學的教學與研究。

猜你喜歡
選址補償利益
論確認之訴的確認利益
研究生法學(2020年6期)2020-04-13 07:59:46
無功補償電容器的應用
山東冶金(2019年5期)2019-11-16 09:09:38
關于場地因素影響下滑道結構的分析
解讀補償心理
環(huán)保從來就是利益博弈
能源(2016年3期)2016-12-01 05:11:17
保障性住房選址問題分析及選址建議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2:45
商業(yè)地產選址評價體系構建與實例分析
基于GIS的銀行網點布局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
科技視界(2016年10期)2016-04-26 20:55:18
絕不能讓“利益綁架科學”
植物補償和超補償作用
上饶县| 宁波市| 中西区| 屏边| 鹤庆县| 桦川县| 吐鲁番市| 灵川县| 昔阳县| 朝阳区| 昭平县| 兴文县| 乌恰县| 辽阳市| 南京市| 桐乡市| 绥棱县| 寿光市| 绥宁县| 天全县| 浏阳市| 鄂州市| 仙居县| 青浦区| 鄂伦春自治旗| 青神县| 沁阳市| 高青县| 乐亭县| 鲁山县| 吐鲁番市| 长泰县| 封开县| 海晏县| 石门县| 抚松县| 蓝山县| 合江县| 纳雍县| 祁连县| 绵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