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泰縣教師進修學校,福建長泰363900)
促進課堂“深互動”的有效策略
戴美福
(長泰縣教師進修學校,福建長泰363900)
高層次的問題是促進課堂“深互動”的條件和基礎。課堂上要保證師生、生生多向互動、對話交流順暢、深入,就要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獲得各自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只有激活團隊成員的思維,引發(fā)深層對話和思維碰撞,課堂才會有豐富的觀點交匯。適時追問,啟迪學生思維,才能進一步提高課堂互動的成效。
問題設計;自主探究;思維碰撞;暴露“盲點”
課堂中有效的師生多向互動,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啟發(fā)數(shù)學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如何促進數(shù)學課堂深度互動,使得課堂教學呈現(xiàn)動態(tài)生成,充滿生命活力,學生學得愉悅高效呢?筆者從優(yōu)化問題設計、引導自主探究、引發(fā)思維碰撞、暴露探究“盲點”四個方面談談促進課堂互動的有效策略。
高層次的問題是促進課堂“深互動”的條件和基礎。任何一個教學內容,都可以設計出許多問題,但并不都是好問題。教師要精心設計、優(yōu)化篩選出具有統(tǒng)領性、思考性的數(shù)學問題。如教學《年月日》,教師設計兩個問題:“一種藥每瓶30粒,爺爺每天要吃1粒,1瓶藥夠吃1個月嗎?”“一瓶一瓶地買很麻煩,爺爺一次性買了12瓶,夠吃1年嗎?”搭建本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兩個問題的提出,是為了抓住本課直指的核心“1個月有幾天?”“1年有幾天?”。課堂上學生為了解決問題,仔細觀察、比較、分析不同年份的年歷表,在討論、交流中解決了問題,同時自主獲得“1年中每個月的天數(shù)”“1年有幾天?”等知識。如教學《乘法分配律》,出示4列紅點子,每列7個,5列黃點子,每列7個。通常教師是這樣提問:“一共有多少個點子?”學生通過計算4×7+5×7,得出63個,教師再繼續(xù)提問:“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引導學生用(4+5)×7計算。如果改為這樣提問:“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個點子嗎?說說你為什么這樣算?”這樣的問題可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產生內在的牽引力,讓教學重點快速地聚集、凸顯和放大,關注學生的差異發(fā)展,具有思維的開放性,更利于學生參與高層次數(shù)學思維的話語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保證師生、生生多向交互對話的實效性。
課堂上要保證師生、生生多向互動、對話交流順暢、深入,就要努力調動學生以情境主人的身份參與其中,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讓每位同學處于樂學和緊張的智力狀態(tài),獲得各自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使每個人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以充分發(fā)揮。如教學《毫米的認識》,學生按照以下“溫馨提示”進行數(shù)學活動:
(1)指(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給同桌看)
(2)數(shù)(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
(3)找(找生活中1毫米長的物體)
這樣的數(shù)學活動以提綱引領、同桌合作的形式開展,準確把握學生的真實起點,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學生依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自主學習、探究“毫米”這一長度單位,經(jīng)歷了從形象感知到逐步抽象的體驗過程,獲得對1毫米實際長度的豐富感性經(jīng)驗。學生對1毫米認識得真切、自然、深刻,在班上展示交流自己的收獲和成果時,學生就敢于表達真實的想法,分享彼此的思考、體驗與觀點,保持互動的開放性與有效性,從而也實現(xiàn)了學生的自我感悟、自我認識、自我升華。
只有激活團隊成員的思維,使之充分表達各自的思考、見解,引發(fā)深層對話和思維碰撞,課堂才會有豐富的觀點交匯,才能構建真正互動交往的課堂。如教學《平均數(shù)》,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小偉50米跑一共跑了五次,成績分別如下:15秒、14秒、10秒、12秒、14秒。你認為小偉向老師報告他的50米跑步成績,會填多少秒?理由是什么?”。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思維是由問題而引起的,有疑問才有思考解決的欲望。教師根據(jù)教材特點,選擇恰當?shù)臅r機,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填10秒,小偉會不好意思,填15秒小偉會不甘心,因為超常發(fā)揮和失常發(fā)揮都不是他的真實水平。填多少秒合適呢?”。學生踴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不斷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還要求其他同學認真傾聽,把自己的理解和同學的見解進行比照思辨:我的觀點和同學的觀點一樣嗎?誰的觀點更有道理,從而對同學的觀點進行回應。課堂上,各種不同的觀點在碰撞,有的說:“填12秒或填14秒?!庇型瑢W提出不同意見,認為:“12秒比小偉真實水平快了點,14秒比小偉真實水平慢了點。13秒最合適?!薄皵?shù)據(jù)中沒有13秒,13秒怎么來的?”有同學質疑,在對話、思辨過程中,產生認知沖突,推動互動進一步深入。這時教師抓住有爭議的節(jié)點,引導全體同學關注“疑點”問題,聚焦關鍵詞,再次觸動學生思維點,激發(fā)多維思辨,學生在分享互動中反思自己的觀點,完善自己的認識,深化思維過程,體會了平均數(sh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及應用,探究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學生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互動交流后,可能出現(xiàn)未注意或理解不到位、不正確的探究“盲點”,教師需要研讀教材,領會編者意圖,找準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把準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適時追問,啟迪學生思維,促進課堂深度互動,進一步提高課堂互動的成效。如教學《圖形的運動——旋轉》,出示主題圖后,教師以問題“這些旋轉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很快認識了旋轉的方向、角度,而對于“旋轉的中心”,幾乎無人關注,教師可以追問:“你們?yōu)槭裁凑J為這些運動都是旋轉呢?它們有什么共同點?”進行必要的指導、點撥,讓學生關注探究的“盲點”,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維,理解“都是繞一個點旋轉”,明確旋轉三要素,課堂才會有更具深度的對話、互動。
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的,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的認知沖突,或疑問,或意外事件,或出現(xiàn)思維創(chuàng)新的火花,教師要學會捕捉細微之處的有效信息,拓寬互動途徑,豐富互動形式,引導辨析、爭論,集智取長,使學生達到思維有條理、說話有根據(jù)、表達能流利,把課堂教學互動推向高潮。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光明,范文貴.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數(shù)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陳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