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建兵
?
“走教”也精彩
通訊員張建兵
2015年11月30日,星期一。
上完兩節(jié)一年級的語文課,吃過午飯,顧不上休息,瀘溪縣合水中心完小特崗教師李瑩背著電子琴,坐上學校安排的鄉(xiāng)村公交車,趕去罩子坪小學上音樂課。
罩子坪小學設(shè)有一至四年級,4位教師,93名學生。這里的學生和李瑩很是熟識,老遠就喊道:“音樂老師來啦!”“這個學期我是第三次來這里了,孩子們都很喜歡上音樂課?!崩瞵撜f。
“90后”的李瑩,2012年畢業(yè)于湖南文理學院聲樂系,2014年通過招考,成為了瀘溪縣合水中心完小的一名音樂特崗教師。除了擔任一個一年級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外,她每個星期還得“走教”去村小上音樂課。
合水中心完小距縣城55公里,下轄9所村小,其中一人一校的5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這些村小的音、體、美課程幾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說起第一次“走教”,李瑩記憶猶新。
2014年9月,她懷著忐忑的心情第一次來到新橋小學,校長又是倒水,又是噓寒問暖,李瑩的心情頓時平靜了許多。
學生少,機會難得,學校就把兩個年級合到一起上課。當李瑩拿出電子琴,在黑白鍵上彈奏出悠揚的琴聲時,孩子們都瞪大了眼睛,伸長脖子、踮起腳尖想看個究竟。
看到孩子們渴望的眼神,李瑩的心為之一顫,“真正走近這些農(nóng)村孩子,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種責任,如果不好好教,都覺得對不住這些孩子。”
山區(qū)小學音體美教師嚴重短缺,學生對音樂這門學科的認知幾乎是蒼白的,樂理不懂不說,唱歌也是五音不全。李瑩想盡辦法,拿圖片演示,用電子琴糾錯,一節(jié)課下來,累得一身汗,孩子們才勉強能把一首歌唱得聽得下去。
一位叫小浩的二年級學生自告奮勇地唱了首《小蘋果》,盡管嚴重“改版”,卻讓李瑩極為感動。
下課后,當看到李瑩收拾行囊準備回去時,一個“小花貓臉”走到身邊問:“老師,你不會不來了吧?”“我會回來的,過幾天就來?!崩瞵撘贿吤⒆拥念^,一邊安慰著說。
源于這份感動,每逢到了“走教”的日子,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烈日驕陽,李瑩一節(jié)課都不缺席。一年下來,李瑩“走教”36節(jié)課,受益學生近400人。
作為音樂老師,李瑩感到遺憾的是,這些學校的體育器材越來越多,音樂器材卻幾乎沒有。別說薩克斯、吉他、架子鼓這些“高大上”的器材,就連每次上課她都得帶上自己的那架電子琴。
現(xiàn)在,李瑩“走教”的學校是罩子坪小學、橫坡小學、新橋小學和木龍小學,每月每校一次,除了教樂理、教歌曲,還編排舞蹈。這些偏遠的農(nóng)村小學,一改往日的沉寂,笛聲響起來了,舞蹈跳起來了,歌唱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學校活起來了……
在“走教”的日子里,李瑩感受著農(nóng)村學生的樸實、單純和對音樂的渴望,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能量和價值,也得到了鍛煉。在今年的全縣中小學藝體教師優(yōu)質(zhì)課競賽中,憑借一堂精致大氣的《音樂小屋》,李瑩一路過關(guān)斬將,摘得桂冠。
“雖然我是特崗教師,可不一定要做犧牲自己、點亮別人的蠟燭,我們更應(yīng)該像霓虹燈,照亮別人的同時,也能讓自己更美麗!”這就是李瑩對“走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