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邊回望,一邊前行
我們一邊在重審過去,一邊在艱難前行。
《名作欣賞》2016年的約稿,仍然堅持著對歷史的反思和重估、對當下的評價與分析、對未來的期許和預判這一方向。正如本期的文章,既有“主筆頭條”對旅美漢學家的追溯、劉毓慶教授對“五經(jīng)”價值觀的重提,又有“當代文壇”對中國當前文學界現(xiàn)象的分析、“語文講堂”對當前中國語文教學的介入,也有“當代新青年”欄目對未來批評家的發(fā)掘。
本期主筆頭條張重崗先生的《漢學史的感性——讀張鳳〈哈佛問學錄〉及其他》順著張鳳女士的《哈佛問學錄》一書,對旅美漢學家聯(lián)結中西文化交流所做的貢獻進行了追溯,文章詳實的資料與敘述的邏輯性,不僅使故事具有可信度,而且十分引人入勝。
李建軍的“重估俄蘇文學”專題一開始便是以對俄羅斯文學的重新評價為開欄初衷的,至今所刊發(fā)的十四期文章,完美地證明了他對信奉美學原則、重新評價俄羅斯文學這一追求的堅持。2016年,這一專題重又加入了南京大學董曉教授。二人以深邃的目光,審視著被埋藏在歷史深處的真相;以微弱的一己之力,拭去蒙在歷史鏡片上的厚厚塵埃。本期兩篇重讀俄羅斯文學的文章,或注重感性體驗,或富含哲學意味,但都因深厚的歷史感和老練的文筆而高于其他的作品解讀文章。
“當代新青年”欄目是承襲2015年“80后現(xiàn)場”而開的,有別于“80后現(xiàn)場”對整個“80后”文化場域的評析與批判,“當代新青年”回到文學場,以更貼近文學現(xiàn)場的姿態(tài),為“80后”批評家的觀點與立場發(fā)聲,為“未來批評家”的登場造勢,為“臺灣80后”的文化合流而努力?!睹餍蕾p》的這一努力,具有開拓未來的勇氣和自信。此外,“語文講堂”欄目的分量得到提升,像本期的“批評與建構”“作家讀課文”“課內外熱點作家聚焦”等專題所顯示的,我們將以多維度、多視角重新審視當下的語文教學,期望能帶給大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重量級的教學指導。
本期還需要提及的文章,有李兆忠的《貌合神離同路人——張仃與吳冠中(上)》和沈葦?shù)摹秮喼薷沟兀何覀兊木竦乩怼?。前者以作者對文本的細讀漸漸理出兩位美術界大師之爭的因緣,其解讀十分之細膩、文筆十分之清新;而后者以詩人與生俱來的使命感,努力消除著世人的偏見與誤解,其詩性的文字讀來令人動容。
這就是《名作欣賞》對歷史、當下和未來的堅持。
mzxs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