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真與幻的空間
——清初話本小說《豆棚閑話》中“豆棚”的功能與寓意研究

2016-04-12 17:09:07孟川惠
山東工會論壇 2016年6期
關鍵詞:閑話幻境寓意

孟川惠

(華中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真與幻的空間
——清初話本小說《豆棚閑話》中“豆棚”的功能與寓意研究

孟川惠

(華中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豆棚閑話》作者艾衲居士在明清鼎革之后通過創(chuàng)制一個“豆棚空間”來表達他對于世事人生的思考。本文將豆棚的功能與寓意放在真實場景與幻境這兩個層次上討論,論證作為真實場景的豆棚在功能上強調了故事的虛假性與“閑話”的性質,卻寓意了一個真實完整的關于豆棚、自然規(guī)律與人生的故事;而作為幻境的豆棚雖能引出故事真實的主題,卻也是通過“幻境”,即一種想象的、不屬于這個世界的空間來展現(xiàn)。正是這種現(xiàn)實與幻境、真與假的矛盾與融合使豆棚成為一個獨特的空間,也是因為豆棚這個獨特空間的存在才使得《豆棚閑話》在看似虛假與杜撰的“閑話”之中,得以完成對于時代世情、鼎革易代、天命果報乃至整個傳統(tǒng)文化的梳理思考,也才成就作者通過“閑話”移風易俗,乃至救世的美好愿望。

《豆棚閑話》;真與幻;鼎革易代;移風易俗

據(jù)考證,《豆棚閑話》成書于1683年前后,距離明清鼎革已有四十余年。然而朝代更迭這一大事不僅久久盤桓在親歷鼎革的那一代人心中,更是給清初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影響。而明代的覆滅更是極大地沖擊了明朝在近300年間所承襲、建立起來的漢族文化傳統(tǒng),暴露出了這套文化系統(tǒng)背后的黑暗與動蕩:儒家嚴苛的綱常倫理背后的表里不一,佛門清規(guī)戒律背后的罪惡行當,忠孝義節(jié)等傳統(tǒng)價值觀的腐蝕淡化……這些問題在鼎革之際浮出水面,喧囂一時,而這些潛藏的問題與隨之而來的動蕩的亂世卻也為思想家提供了契機。明末清初涌現(xiàn)了一批“異端”思想家,如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他們重新思考傳統(tǒng)文化與政治制度,提出了許多超前那個時代幾百年的想法。在今天看來,這些想法并非偶然得成。

就在這個傳統(tǒng)文化被梳理與清算的年代,《豆棚閑話》應運而生。在其短短的12篇故事中,作者涉及了對于儒家倫理與價值觀、君臣之道、輪回果報、忠孝節(jié)義、明清易代、儒道佛三家思想等諸多問題的討論與思考,并對明末清初的世情進行了無情的揭露與針砭。而清初社會的不確定性,又使得作者采取“豆棚下大家輪流說故事”的形式,曲折委婉地表達著他對這些話題的思考。作者在外在重壓與內在創(chuàng)作欲望的作用下完成了話本小說中框架敘事的創(chuàng)制,而現(xiàn)代學者對《豆棚閑話》的重新發(fā)現(xiàn)與研究則集中在對其敘事手法的討論上,或是將小說的敘事結構與思想內容分開研究。因此,盡管《豆棚閑話》的研究在這兩方面都已取得不俗的成果,然而到底為何作者要采取這種敘事方式來敘說這些故事?這種敘事方式對于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內容又有何助益或減損呢?如果說采取這種曲折的表達方式是為當時的形勢所困,那么作者有沒有在這敘事結構之上再做突破使其更好地將他的思想傳達給后人?這些問題仍然有待解答。

一、豆棚作為真實場景與敘事框架的功能與寓意

《豆棚閑話》一書以其獨特的“大家在豆棚下輪流講故事”的敘事結構而被研究者關注。全書的第一敘述人以第三人稱的角度,講述江南地區(qū)一個被用來遮陰乘涼的豆棚從春末開始搭建到深秋被拆除的過程,以及在豆棚下十二次眾人聚集在此聽某人講故事的事情。許多研究者撰文討論這種敘事模式,其中主流的研究成果是將其分為三個敘事層,并論述其二度敘事。如李艷麗學者概括的這樣:“‘豆棚’的存在使得《豆棚》在敘事結構上出現(xiàn)了多層級的敘述關系……第一層級敘述關系,超故事的敘述者(艾衲)豆棚故事;第二層級敘述關系,敘述者(豆棚下眾人)具體故事;第三層級敘述關系,直接敘述者核心故事?!盵1]在這種假設下,豆棚全篇被作為一個真實場景而存在,并全程擔負著敘事框架的作用,作者站在豆棚外講述豆棚里發(fā)生的故事。然而筆者發(fā)現(xiàn),這種敘事模式并非章章如此,有幾章也出現(xiàn)了主敘事層與次敘事層(或第一層敘述關系與第二層敘述關系)重疊的情況,即那個站在棚外的敘事人突然走進了棚內開始直接給眾人講故事,而這種融合使得豆棚作為一個真實場景或是敘事結構的作用淡化。因此,《豆棚閑話》全文實際上是處在一種張力之中,即敘事人時而遠遠看著別人講故事,時而自己親身上場講故事,而在這兩種情況下出現(xiàn)的故事類型與表達效果也不盡相同,豆棚的功能與寓意以及其所代表的空間性質也完全不同。作者正是在這種張力下得以在真假實幻之間自由轉換,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敘事空間,在模糊敘事者自我聲音的前提下,使書中對于主題的思考得到充分的表達。

二、真實的豆棚寓意真實的故事

在文章的最初,作者有意識地將豆棚的形態(tài)與故事的形態(tài)相聯(lián)系。在第二則《范少伯水葬西施》中,作者在首段有這樣一段陳述:“昨日新搭的豆棚雖有些根苗枝葉長將起來,那豆藤還未延得滿,棚上尚有許多空處,日色曬將下來,就如說故事的,說到要緊中間尚未說完,剩了許多空隙,終不爽快。”[2]作者此處將未長滿的豆棚比作沒講完的故事,這在結構上當然是起到了串聯(lián)上下文的作用,但在意義上也同樣耐人尋味。豆棚在這里究竟作何種意義解呢?我們先再來考察一下在后面的章節(jié)中豆棚有怎樣的意義。

在后續(xù)章節(jié)中,豆棚雖然沒再直接與故事的形態(tài)相聯(lián)系,卻多次被用來引出當天豆棚下的故事主題。例如,在第四則故事《潘伯子散宅興家》中,首段即是這樣展開的:“不論甚么豆子,但要種他,須先開墾一塊熟地,好好將種子下在里邊。他得了地氣,自然發(fā)生茂盛。望他成熟,也須日日清晨起來,把他根邊野草芟除凈盡,在地下不占他的肥力,天上不遮他的雨露,那豆自然有收成結果。譬如人生在襁褓中,要個正氣的父母教訓,沒有什么忤逆不孝的樣子參雜他;稍長時,又要個正氣的弟兄扶持,也沒有什么奸盜詐偽的引誘他,自然日漸只往那正路上做去……再沒有小時放辟邪侈,后來有收成結果的,也沒有祖宗行勢作惡,子孫得長遠受用的?!盵3]這里將豆子的生長與人生的福報相聯(lián)系,而后接下來的故事的主題即為勸誡眾人為子孫后輩積善積德,不可做缺德虧善之事。

再比如,《空青石蔚子開盲》中首段:“若論地畝上收成,最多而有利者,除了瓜蔬之外,就是羊眼豆了。別的菜蔬都是就地生的,隨人踐踏也不計較。惟有此種在地下長將出來,才得三四寸就要搭個高棚,任他意兒蔓延上去,方肯結實得多;若隨地拋棄,盡力長來,不過一二尺長也就黃枯干癟死了。譬如世上的人,生來不是下品賤種,從幼就要好好滋培他,自然超出凡品;成就的局面也不淺陋。若處非其地,就是天生來異樣資質,其家不得溫飽,父母不令安閑,身體不得康健,如何成就得來?此又另是豆棚上一樣比方了?!盵4]也將豆的生長和豆棚搭建之間的關系與人的生長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相比喻,進而引出對世態(tài)環(huán)境與個人成長環(huán)境構建進行思考的故事。

作為真實場景的豆棚因為其敘事功能建構了一個用于消暑納涼的豆棚空間,在這個空間中表達的故事因為被強調了“閑話”的性質而真實性有所下降,然而這個豆棚空間本身的存在卻寓意了一個真實的關于自然規(guī)律與世事人生的故事。因此,在分析了作為真實場景與敘事框架的豆棚的功能與寓意以后,作者在這個層面上創(chuàng)制的豆棚空間是一個真假相互依托、彼此構建的獨特敘事空間。

三、作為幻境的豆棚呈現(xiàn)真義

首先,作為幻境的豆棚能夠通過弱化其作為真實豆棚的存在而轉換讀者看待世界的視角,從而使得作者呈現(xiàn)的世界與表達的內容更加真實。以前文提到的第五章與第九章為例,這兩章的共同特點就是第一敘事人上來并沒有先描寫豆棚的情況,而是直接作為故事的講述人在豆棚下開始講故事,并且說故事的人與聽故事的人均有不把豆棚當做豆棚的傾向。例如,第五章《小乞兒真心孝義》第二段寫到:“今日我們坐在豆棚之下,不要看做豆棚,當此煩囂之際,悠悠揚揚搖著扇子,無榮無辱,只當坐在西方極樂凈土,彼此心中一絲不掛。忽然一陣風來,那些豆花香氣撲人眉宇,直透肌骨,兼之說些古往今來世情閑話?!盵5]又如第九章結尾處有“眾人道:‘我們坐在豆棚下,卻象立在圈子外頭,冷眼看那世情,不減桃源另一洞天也!’”[6]

這兩則故事雖然主題不盡相同,但作者講這兩個故事實有勸世之意。兩個故事采取了弱化豆棚的真實存在,將其與現(xiàn)世剝離開來,視為觀察世情的另外一個世界的手段。“西方極樂凈土”與“桃源另一洞天”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脫離世事的獨立空間,其本身的存在雖然近似于“幻”,然而能夠去到這兩個地方的人一般都有深刻的洞察力或是堅貞的品德,也因為與塵世隔絕而具有清明的意志,可以不受干擾地看待人生與世界。而在艾衲看來,只有處在這種空間之中,處在這種“彼此心中一絲不掛”的空間中,才可以“冷眼看那世情”。于是,被視為此類幻境的豆棚實為對這個世界更加真實與深刻的反映,它轉換了讀者看待世界的視角,使其高于尋常塵世的泥沼而通過此類“幻境”獲得作者所認為的看到真實世界所必須的心境。

此外,作為幻境的豆棚有時還會出現(xiàn)在豆棚非常明顯的作為敘事框架的章節(jié)中,比如第七章《首陽山叔齊變節(jié)》與第八章《空青石蔚子開盲》。這也就是在本章開頭討論的第二種情況:書中聽眾和書外讀者一般是通過豆棚下說故事的人絕妙的敘事技巧讓大家忘卻自己身在豆棚之中,而進入到一種虛幻的空間。例如第七章《首陽山叔齊變節(jié)》中,豆棚下講故事的后生運用生動的描寫與夸張的想象營造了一個叔齊的夢境,其間描寫極盡諷刺之能事,卻也道出了作者對改朝換代的真實想法。在叔齊的夢中,他與其兄于商亡后避世首陽山時認為不食周粟、不皈依新朝并不會對自己死后名聲有多大幫助,于是打算背著其兄伯夷下山去新朝謀生。期間他見到了與他們一同堅守“忠孝節(jié)義”的猛獸和世上“順民”“逆民”的丑惡嘴臉,最終作者請出了“齊物主”并借他之口道出朝代更迭乃為天意,屠害生靈的無謂斗爭實為愚蠢的看法:“齊物主遂將兩邊的說話仔細詳審,開口斷道:‘眾生們見得天下有商周新舊之分,在我視之,一興一亡,就是人家生的兒子一樣,有何分別?譬如春夏之花謝了,便該秋冬之花開了,只要應著時令,便是不逆天條。若據(jù)頑民意見,開天辟地就是個商家到底不成,商之后不該有周,商之前不該有夏了。你們不識天時,妄生意念,東也起義,西也興師,卻與國君無補,徒害生靈!況且爾輩所作所為,俱是骯臟齷齪之事,又不是那替天行道的真心,終甚么用!若偏說爾輩不是把那千古君臣之義便頓然滅絕,也不成個世界。若爾輩這口怨氣不肯消除,我與爾輩培養(yǎng),待清時做個開國元勛罷了。’”[7]齊物主一語點破所謂的忠孝節(jié)義的虛假,而當此關頭故事卻轉向了另一個“真相”:原來這一切都是叔齊在萌生了變節(jié)的想法之后的一場夢——“眾頑民聽了這番說話,個個點首。忽然虎豹散去,那頑民營伍響亮一聲,恍如天崩地裂。那一團黑云、黑霧俱變作黃云,逍遙四散,滿地卻見青蓮萬朵,涌現(xiàn)空中。立起身來,卻是叔齊南柯一夢。省得齊物主這派論頭,自信此番出山卻是不差,待有功名到手,再往西山收拾家兄枯骨,未為晚也?!盵8]然而到最后不管是叔齊還是聽眾還是讀者似乎都將夢境的內容當真了,并在結尾處說道:“怪道四書上起初把伯夷叔齊并稱,后來讀到‘逸民’這一章書后,就單說著一個伯夷了。其實是有來歷的,不是此兄鑿空之談。敬服敬服!”[9]而此時故事的內容也不再是單純的豆棚下的閑言碎語,而是依托了這一個“真實的幻境”顯得尤為深刻了,夢境中出現(xiàn)的那些針砭時弊諷世之語也變成了影射現(xiàn)實的讖緯。因此在豆棚下的故事里出現(xiàn)的夢境實則轉換了讀者的視角,幫助其更加犀利而深刻地看待這個世界。

第八章《空青石蔚子開盲》的敘事人“少年”,顯然也深諳敘事之道,同樣也在故事中通過變換角度來改變眾人對世界的看法。第八章的故事緊接第七章而來,也是說朝代更換乃為自然規(guī)律,上天意志,凡人無法左右唯有順從。故事塑造了兩位下凡掌管人間的羅漢“自在尊者”與“電光尊者”:“自在尊者”仁心寬厚,其掌管的朝代為和平治世;相反,“電光尊者”名為焦薪,暴虐成性,其掌管的朝代為亂世。自在尊者蔚藍子有一個可以治人眼疾的空青石,有二位盲人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他治好了眼疾,卻正好處在電光尊者焦薪治理的朝代,二人初獲光明看見的卻是凡間的戰(zhàn)爭苦海,遂后悔重獲光明,還不如盲時自在平靜,于是又返回哀求蔚藍大仙,蔚藍子無奈之中只得命童子去杜康處借一大埕,命二人投身入內。這埕內猶如桃源仙地,不染凡塵,于是二人乃于治世才出埕入世生活,而亂世則投身埕內避禍。這里的杜康埕同樣也是幻境一般的存在,然而不同于之前的“桃源”“西方極樂凈土”,這杜康埕與夢境一樣,是連接幻境與真實的一種空間。但他們的空間性質實際上是提供一種超脫這個世界的通道和可能,提供一種觀世的新角度。就像在這一章中,書內聽眾與書外的讀者都明白這不會是真的,然而通過進入杜康埕,眾人才能明白看待朝代鼎革的另外一種視角,不再局限于一時一世。且這種視角來的更為持久,不會隨著真實豆棚的“不存在”而消失,就如第八章結尾時出現(xiàn)的情境那樣:“‘此段說話實是玄虛,原不堪入耳,既承主人有興,又復承列位雅愛,冒昧而談。便好請教別位朋友,當個拋磚引玉之意。’眾人道:‘承領高談,不覺兩脅風生,通體透快。乘著天氣涼爽,各且別去,今夜我等且到杜康埕里世界安享一夜何如?’”[10]可以明顯地看到這個豆棚被“置換”為幻境的過程,而作者通過在豆棚中制造幻境而提升觀者的眼界,因為高于塵世的角度而使得其中對于世事的評判更加具有真實感。

作為幻境的豆棚其實反映的是作者、敘事人、聽眾和讀者的心境,雖然在亂世之后這些人會有脫離塵世、避禍于幻境之中的心理傾向,但正是如此他們才會在如此幻境之中道出或是看到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為何要描寫豆棚下的聽眾真切地表明他們不在乎故事的真假?聽眾們假借蘇東坡的軼事說明他們的心境:“明知是人說的謊話,他也當著謊話聽。不過養(yǎng)得自家心境靈變,其實不在人的說話也。”[11]在真實場景的豆棚下的聽眾已然有將豆棚當作幻境來頤養(yǎng)心境的傾向了。

四、真實的虛假與虛假的真實——豆棚空間的創(chuàng)造

通過對真實場景與幻境下的豆棚的功能與寓意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作者通過在真實的豆棚下講“假”的(作為閑話的)故事,卻通過連接“假”的故事的框架來寓意真實的故事;通過在“假”的(幻境的)豆棚置換讀者的心境與觀世的角度,并在其中透露真實的想法,卻又通過文末將豆棚實化為幻境(移除)來覆滅之前的所有論斷。作者通過個中真假的轉換將豆棚塑造成為了一個獨特的敘事空間,使讀者不斷地感受與思考。按照全文的邏輯,虛幻的空間傳達了真實,真實的空間卻有可能只有虛假,閑時最能蕩滌心靈,忙時昏聵哪管善惡美丑……在明清易代鼎革之際,作者持如此辯證的想法戳穿當時的道貌岸然,看到朝代更迭背后的真實規(guī)律,重新思考易代后的世道與人生,極大地沖擊了當時的世界觀。這其中雖然有作者避禍的心態(tài)、避世的傾向,但卻不妨讓我們一窺易代之時文人內心的想法與反應。

全文的結尾,豆棚被拆除了,風聲漸緊,禍事難料,似乎是以悲劇收場。然而轉念一想,依照全文的邏輯,豆棚的拆除卻是一種建立,真實的豆棚不見了,但作為幻境的豆棚將永遠存在,那些“西方極樂凈土”、“桃源另一洞天”、“杜康埕”等等的比喻已在聽者與讀者心中落地生根。這便是作者通過真假之辯讓讀者思考的結果,而正是豆棚這個獨特的敘事空間的建立使得作者的想法得以傳達與留存。

五、結論

本文主要討論了《豆棚閑話》的作者艾衲居士在明清鼎革之后是如何創(chuàng)制一個“豆棚空間”來表達他對于世事人生的思考的。筆者從文章中一個獨特的意象“豆棚”入手,將豆棚的功能與寓意對于文章內容表達的影響放在真實場景與幻境這兩個層次上討論。筆者論證了作為真實場景的豆棚在功能上強調了故事內容的虛假性與“閑話”的性質,卻寓意了一個真實完整的關于豆棚、自然規(guī)律與人生的故事;而作為幻境的豆棚雖能夠引出故事真實的主題,卻也是通過“幻境”,即一種想象的、不屬于這個世界的空間來展現(xiàn)。因為豆棚這個獨特空間的存在使得《豆棚閑話》在看似虛假與杜撰的“閑話”之中,得以完成對于時代世情、鼎革易代、天命果報乃至整個傳統(tǒng)文化的梳理思考,成就了作者通過“閑話”移風易俗,乃至救世的美好愿望。

[1]杜貴晨.論《豆棚閑話》[J].明清小說研究,1988,(1):165.

[2]朱海燕.明清易代與話本小說變遷[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3.

[3][4]王曉初.《豆棚閑話》與話本小說敘事藝術的革新[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3,(4):89.90.

[5]李艷麗.《豆棚閑話》的敘事特征與說理策略[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72.

[6][7][8][9][10][11]艾衲居士,古吳墨浪子.豆棚閑話·西湖佳話[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9,27,61,35,79,59.

(責任編輯:郭偉宏)

F207.41

A

2095—7416(2016)06—0125—04

2016-10-10

孟川惠(1994-),女,山東濰坊人,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2012級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

猜你喜歡
閑話幻境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閑話“臘肉”
華人時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18
真實幻境
盛放的寓意
詩選刊(2021年1期)2021-01-04 04:16:12
網(wǎng)邊閑話
中華詩詞(2020年6期)2020-12-14 07:46:10
《綠野仙蹤》中隱含的顛覆性寓意
英語文摘(2020年1期)2020-08-13 07:25:54
鼠年閑話鼠
公民與法治(2020年2期)2020-05-30 12:28:54
幻境一日游
幽默大師(2020年12期)2020-01-02 10:29:05
“心境”系列18K金鉆石項鏈 心之幻境
中國寶玉石(2018年6期)2018-03-05 07:33:48
模仿老鷹的烏鴉
左贡县| 镇江市| 洛南县| 黄冈市| 屯门区| 山西省| 东海县| 栾川县| 临泉县| 克山县| 大名县| 子长县| 梅河口市| 突泉县| 九龙坡区| 福州市| 博客| 夏津县| 陇西县| 闵行区| 茌平县| 雷州市| 亚东县| 华阴市| 连山| 同仁县| 雷波县| 鲁甸县| 蒲江县| 梅州市| 辉县市| 长治县| 长顺县| 上犹县| 中宁县| 昆山市| 贡嘎县| 霍林郭勒市| 定西市| 依兰县| 鹰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