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進
新型智庫:從提升公信力開始
孫道進①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階段性成果 (SWU1509396)作者簡介:孫道進,西南大學三峽庫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國家公共文化研究基地執(zhí)行主任,閩江學者 (重慶,400715)。方 莉,黃 沖:《被濫用的專家透支了整個社會的公信力》,《中國青年報》2010年6月25日。
公信力,是新型智庫得以存在和發(fā)展的邏輯預設。在這個“消解權威”“祛魅專家”的年代,提升公信力,理應成為新型智庫建設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為此,智庫建設必須改革用人機制,嚴格管理制度;克服“恐權癥”,遠離“崇富病”;夯實專業(yè)基礎,凝練學術方向;強化理論的應用性,訴求理論的通俗性;合作化相關部門,多元化主體參與;重塑學品人品,善用公共媒體;等等。
新型智庫;公信力;提升;進路
當前,崛起中的中國呼喚代表國家“軟實力”的大國智庫。然而,伴隨著“消解權威”“祛魅專家”時代的來臨,各類由專家組成的智庫——無論是官辦、民辦還是純粹 學 術 型 智庫——正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公信力危機。就此,2010年7月《中國青年報》通過“民意中國網(wǎng)”和“搜狐網(wǎng)”進行了一項調查 (以下簡稱《調查》),結果顯示:39.5%的人認為,專家言論只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31.9%的人覺得,專家言論需要根據(jù)情況判斷辨別;20.4%的人認為,專家言論根本不值得相信,只有6.5%的人認為,專家是社會權威,值得信賴。①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階段性成果 (SWU1509396)作者簡介:孫道進,西南大學三峽庫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國家公共文化研究基地執(zhí)行主任,閩江學者 (重慶,400715)。方 莉,黃 沖:《被濫用的專家透支了整個社會的公信力》,《中國青年報》2010年6月25日。公信力,是智庫得以存在和發(fā)展的邏輯預設。如何化解當前的公信力危機,提升自身的權威性和影響力,這是我國建設新型智庫首先要解決的基礎性和前提性問題。本文結合近年來發(fā)生的有損專家公信力的一些案例,參照2015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②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5年第4期。(以下簡稱《意見》),就提升新型智庫的公信力作一探討。
改革用人機制,就是要在選人用人上下功夫。人,是生產(chǎn)力“硬件”要素中“首要的、革命的因素”,智庫的發(fā)展亦然。為提高我國新型智庫自身的“生產(chǎn)力”即公信力和影響力,智庫建設首先必須在選人用人問題上嚴格制定專家入選標準,同時還要建立專家退出機制。正像《意見》所指出的那樣,“要造就一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德才兼?zhèn)洹⒏挥趧?chuàng)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隊伍”。事實上,專家智庫公信力的式微,很大程度上與專家隊伍的魚龍混雜有關?!墩{查》顯示:72.3%的人認為,大量“偽專家”充斥專家隊伍,專家素質良莠不齊;重地位、重資歷、輕素質、輕道德的選人、用人標準,使得很多專家變成了“磚家”。這樣的偽專家一旦進入智庫,就很難保證自身言論的“普遍有效性”。在選人、用人問題上,新型智庫建設需要制定一套嚴格而公正的專家入選標準,并以此為據(jù)廣泛吸收具有一定影響的、與專業(yè)智庫相稱的專業(yè)型人士,而不是“社會活動家”、媒體特約評論員等。
改革用人機制,就是要建立責任追究與淘汰制度?!敖⒁惶字卫硗晟啤⒊錆M活力、監(jiān)管有力的智庫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意見》),這既是社會主義新型智庫的“特征”之一,也是智庫專家堅持真理、秉持良知的硬性保證。為規(guī)范專家的一言一行,使其對社會負責,對公眾負責,對自己負責,更重要的是對智庫的公信力負責,智庫必須制定一整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尤其是嚴格的淘汰機制,將那些人品、學品較差,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磚家”及時清除出庫。專家的意見必須是科學嚴謹?shù)?,?jīng)得起實踐的證實或證偽;入庫專家必須術業(yè)有專攻,必須能反映民意,心系民眾,拒絕為資本或權力背書;必須引導輿論、啟蒙公眾、監(jiān)督政府。對于智庫專家的言行,一次“失手”的就得列入“黑名單”,數(shù)次“失手”就得被開除,惡意造假的就得被“法辦”。
嚴格管理制度,就是要對“專家參與”制定嚴格的審查與推薦制度。視野或立場,是專家言行的方向舵;“觀察總是滲透理論的”(美國科學哲學家漢森)。對于每一次重大的社會事件,不同的專家,由于視野或立場的不同,其通過“觀察”所得出的結論 (原因及解決路徑)往往也不盡相同。此外,近年來,不少專家之所以屢遭“拍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言論要么站在權力的立場上,要么站在資本的立場上,要么站在自身利益的立場上。誠然,每一位智庫專家都是社會的一分子,都有著各自的利益訴求,因而難免受到社會各方尤其是利益集團的影響或左右。一旦專家與利益集團發(fā)生關系,如以所謂的“知識”或“專利”入股,或充當利益集團的“顧問”,就很難對相關問題作出客觀的“事實陳述”。更有甚者,少數(shù)心懷鬼胎的專家借著“客觀性知識”的名義,打著“科學中立”的幌子,為某一群體代言。例如,在《巴黎手稿》中,馬克思就曾揭露當時的國民經(jīng)濟學家為資產(chǎn)階級辯護,顛倒私有制與異化勞動因果關系的犬儒主義,并從“歷史”和“邏輯”兩個維度,對這種錯誤給予了嚴厲的批判。①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70頁。鑒于此,新型智庫必須就“專家參與”制定嚴厲的審查與推薦制度:凡立場或視野與某項議題不符的、其“理論”有可能影響客觀性“觀察”的、個人利益與議題有直接或間接關聯(lián)的專家,一律不予推薦和參與。
嚴格管理制度,就是要讓專家言論接受社會公眾的審視與監(jiān)督。近年來受媒體和公眾諷刺甚至戲謔最多的是,專家被某一利益群體所收買,發(fā)表一些荒誕不經(jīng)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意見。還有一些偏愛“賴老天”的專家,他們本就受邀于某個責任部門或主管部門,其出場的“使命”就是要為這些部門開脫責任,如“公路垮塌是因為鞭炮燃放”、長江翻船是因為“不可預測的龍卷風”等等。遺憾的是:事發(fā)后雖有黨政部門負責人、施工單位被問責或罰款,卻不見哪位專家因言論不實而被“摘帽”或“法辦”。凡此種種,使得某些專家像藝人一樣四處“走穴”。他們要么“南征北戰(zhàn)”,要么“東奔西走”:沒有他們不敢出場的會議,只有沒時間出場的會議;沒有他們“不敢說”的言論,只有他們“不愿說”的言論。因此,要有效杜絕此類現(xiàn)象,對于每一次專家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智庫都必須邀請相同專業(yè)但視野或立場不同的專家參會辯論,邀請社會各界的利益相關者、媒體、普通民眾和管理機構列席旁聽,甚至不妨采取電視直播的形式,將專家的言論或意見實時公之于眾,使之接受全社會的質疑和監(jiān)督。某種意義上說,學術無良現(xiàn)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至今對此仍缺乏有效的制度規(guī)范或約束。這個問題不解決,“磚家”們就照舊會圍著利益的屁股轉悠,道貌岸然的背后隱藏的實際是熏心的利欲。
(一)克服“恐權癥”,就是要保持智庫的“庫格”獨立性
人有人格,智庫有“庫格”。“智庫之所以發(fā)揮巨大作用,得到民間認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在保持學術成果高質量的基礎上,保持智庫的獨立性?!雹谕踺x耀:《中國智庫國際化的實踐與思考》,《中國行政管理》2014年第5期。這種“獨立性”要求:當下我們的智庫建設,既不能像官辦智庫那樣,把自己降格為權力的婢女,淪為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的代言人;也不能像西方民間智庫那樣,把自身“拔高”為權力的“敵人”,專門以“反對者”或某些“公知”的角色與政府和企業(yè)作對。對于制定科學的政府決策而言,前者“成事不足”,后者“敗事有余”。為此,新型智庫必須與官方脫鉤;智庫一旦帶有“半官方”的性質,就不可避免地把迎合官方、為官方說話當做自己的存在方式。這種非獨立性導致他們往往難以以客觀的立場闡發(fā)自己的客觀性主張,甚至淪為政府的“形象代言人”或權力的附庸。
(二)克服“恐權癥”,就是要樹立對知識而非權力的敬畏
知識的權威絕非政治的權威,二者迥然不同:前者緣起于真理的至上性,后者緣起于權力的合法性;前者訴求的是“純粹”,后者訴求的是“實用”。因此,新型智庫既不能像以往的某些半官方智庫那樣,依托官方的權威來凸顯自身的權威——或“設置”所謂的“話題論證”和“聽證會議題”,為不成熟的官方?jīng)Q定做工具性解釋;或以某部委“座上賓”的角色,不負責任地就自己的某項不成熟的主張旁征博引,并“建議”下級政府部門采納;或打著“專家權威解讀”的旗號,為對政府部門有利的決策涂上“真理”或“科學”的油彩。
(三)遠離“崇富病”,就是要保持智庫運行上的非營利性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以戰(zhàn)略問題和公共政策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研究咨詢機構。”(《意見》)科學、客觀、公正,是智庫包括各型專業(yè)智庫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智庫所提建議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根本保證;而要做到這一點,它就必須擺脫資本直接或間接的糾纏與控制——清清白白當專家,摸著良心辦智庫,堂堂正正提建議。以往的事實表明,專家智庫公信力的式微,很大程度上與“錢”脫不了干系。這一點,亦為《調查》的結果所證實:79.6%的人認為,“部分專家缺乏社會責任感,為利益群體代言”是專家成為“磚家”的直接誘因。例如,關于2009年發(fā)生在廣東番禺的垃圾焚燒事件,幾名專家就曾言之鑿鑿:垃圾焚燒是國外的普遍做法,對環(huán)境無害。殊不知自2000年始,垃圾焚燒發(fā)電在國外基本上就已被廢止了。據(jù)報道,在這幾位所謂“專家”中,有一位就是垃圾焚燒工藝的專利發(fā)明人,還有一位則是做垃圾爐生意的美國公司中國區(qū)副總裁。以這樣的利益相關者為“專家”來解釋并為利益集團辯護,怎能讓公眾接受和信服呢?①張顯峰:《喪失獨立使專家深陷信任危機》,《科技日報》2010年6月29日。真理與利潤,總是格格不入的。二者恰如狼與狽,一旦結合,必然“為奸”,必然導致智庫專家社會良心或社會責任感的喪失。誠如恩格斯所言:“支配著生產(chǎn)和交換的一個個資本家所能關心的,只是他們的行為的最直接的效益。不僅如此,甚至連這種效益——就所制造的或交換的產(chǎn)品的效用而言——也完全退居次要地位了;銷售時可獲得的利潤成了唯一的動力。”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85頁。新型智庫要從資本的綁架中抬起頭來,要徹底改變“資本二奶”的角色,就必須打破“邀請方—中介機構—專家”這一產(chǎn)業(yè)鏈條,不再參與任何形式的“趕場”或“走穴”;此外,要克服“崇富病”的本能,我們建設的新型智庫也不能再擔任任何資本或利益團體的智囊團或顧問團。
(四)遠離“崇富病”,就是要弱化智庫的“民營企業(yè)”的性質
類似于民營企業(yè)的各型智庫,勢必和資本一樣,很容易把利潤當做自己的唯一向度,最終滑落為馬爾庫塞筆下“單向度的人”——不是從利潤世界里尋找“問題的秘密”,而是從“問題的秘密”里尋找利潤。結果,真正的問題必然為利潤所遮蔽,同時也為民眾所拋棄,其公信力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事實證明,專家為自己的企業(yè)性質的智庫代言,即使所言全部為科學或真理,也很難避免“瓜田李下”之嫌。
然而,“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2頁。創(chuàng)建新型智庫既不能是半官方性質的單位,又不能是盈利性質的企業(yè),那么它的生存論支點又是什么呢?其實,根據(jù)唯物辯證法,我們有理由相信:不盈利,恰恰才是最大的盈利。從唯物辯證法的維度看我國新型智庫的非盈利性,就是要以否定自己的方式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以非營利的方式贏得自身公信力的提升這個最大也是最長遠的“利”;公信力有了,群眾的支持也就有了,各類捐贈也就接踵而至了,何愁不能立足、不能生存呢?再者,暫時的非盈利不等于不盈利,而是以自己不盈利的方式換取社會盈利、國家建設盈利,百姓的生產(chǎn)和生活的盈利。
(一)夯實專業(yè)基礎,就是要保證智庫專家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深厚的學術積淀
博大精深的專業(yè)品質,這是我國新型智庫為各類社會問題診斷、把脈并開出正確藥方的知識論前提。例如,生態(tài)文明智庫,根據(jù)“百度百科”的“一般性”解釋,可界定為:關于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智囊團或“思想庫”,是由與環(huán)境或生態(tài)有關的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學者,以及環(huán)境管理者、企業(yè)家等組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綠色化”實踐等各方面問題出謀劃策,提供最佳理論、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機構。這里的“最佳”,即要求這類專業(yè)型智庫的每一位專家都必須是在緊密相關的專業(yè)領域 (科學的或人文的)有著精深的學術造詣并獲得公認地位的人,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知識的絕對性權威。那種“墻上蘆葦”式的人物、“山間竹筍”式的專家,只能忽悠公眾于一時,卻不能成就公信力于一生。例如,在湖南省衡東縣大浦鎮(zhèn),300多名兒童被查出血鉛含量超標,村民懷疑與村口一家生產(chǎn)電鋅的化工廠有關。但當?shù)丨h(huán)保部門邀請的專家聲稱,超標原因不能確定,嘴里咬鉛筆“也可能超鉛”。此等常識性錯誤,令公眾目瞪口呆。④張玉勝:《“咬鉛筆也超鉛”,無知還是無視?》,《人民日報》2014年6月16日。
(二)夯實專業(yè)基礎,就是要實現(xiàn)專業(yè)知識的推陳出新和研究范式的更新?lián)Q代
真正的專家應當看到,隨著科學和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與突飛猛進,以及人類實踐廣度的不斷拓展和深度的不斷延伸,一方面,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的分類越來越細,新興學科和新興技術如雨后春筍,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知與把握越來越深刻,越來越細膩;另一方面,當今人文學科和自然科學的問題本身涉及面太廣,學科交叉甚至學科跨界越來越普遍。例如,環(huán)境問題,除涉及環(huán)境科學外,還牽扯到社會、經(jīng)濟、法律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識,在分析技術上又牽扯到數(shù)學、系統(tǒng)分析、電子計算機模擬等。所有這些,都要求智庫專家必須具有“T”字形的專業(yè)知識結構。須知:以往那種濫竽充數(shù)、瞞天過海式的“坑蒙”時代已一去不返。除了知識更新,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新型智庫還要推動自身科研范式的轉換,特別要注重吸收和借鑒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建設決策模擬和信息采集分析系統(tǒng),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加強文科實驗室和數(shù)據(jù)庫建設,推動資源共建共享。例如,在環(huán)境問題的評價中,要將該環(huán)境問題的歷史研究與現(xiàn)狀研究結合起來,將微觀研究與宏觀研究結合起來,將靜態(tài)的邏輯主義范式與動態(tài)的歷史主義范式結合起來,全面提升新型智庫“咨政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三)凝練學術研究方向,就是要以國家重大戰(zhàn)略問題和相關公共政策為主攻方向
如前所述,我國新型智庫的建設,牽扯到自然科學和人文學科,以及兩個學科的交叉與耦合。但我們絕不能以此為理由,將智庫建成一個大雜燴——組成人員的大雜燴、研究主題的大雜燴等。例如,就當前我國創(chuàng)新生態(tài)文明智庫的研究向度而言,要圍繞國家“綠色化”進程中的重大戰(zhàn)略需求和重要熱點問題而展開。例如新《環(huán)境保護法》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綠色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關于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意見》貫徹中存在的問題等。國家重大戰(zhàn)略問題,就是公眾目光凝視的方向,就是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新型智庫如果抓住了這些問題,也就抓住了公眾和媒體的眼球,自然也就間接提升了自身的公信力。
(四)凝練學術研究方向,就是要堅持“起點超越”的超前研究原則
如今,各地的智庫或研究中心紛紛成立。不可否認,這些智庫或研究中心的專業(yè)性很強,長期專注某一領域的專門問題,甚至各自的研究領域已經(jīng)達到或逼近國際先進水準,因而,就凝練學術研究方向而言,他們可謂下足了功夫。但其研究方向的“目光”或“起點”卻普遍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不能“緊密跟蹤國家相關重大決策,結合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色,加強資源整合,及時推出導向正確、理論深厚、密切聯(lián)系實際的重大優(yōu)質成果”,而這,恰恰是“我們推進智庫建設的關鍵所在”。①魏哲哲:《深化綜合改革,建好新型智庫——專訪教育部社科司司長張東剛》,《人民日報》2015年3月20日。例如,生態(tài)文明智庫在凝練學術主攻方向時,首先要圍繞“生態(tài)文明”這一世界環(huán)境運動的“中國話語”進行深入探討,并將其作為智庫開展運作的新概念、新主題、新起點和新邏輯;要站在全球環(huán)境保護“新常態(tài)”的政治高度,肩負理論和實踐超前研究的使命和責任。有了這樣的研究起點,再配以“課題招標”或“委托立項”的引導,用不了幾年,生態(tài)文明智庫就會形成具有自身特色、貼有自身獨特“標簽”的研究方向或“拳頭產(chǎn)品”,最終生成該智庫自身的獨特話語、獨特風格和獨特氣派。
(一)強化理論的應用性,就是要針對國家的現(xiàn)實需要展開有針對性的理論研究
馬克思說過:“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xiàn)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雹凇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頁。新型智庫要提升自己的公信力和影響力,首先必須以黨和國家的現(xiàn)實需要為“圓心”,以自己的研究專長為“半徑”,才能將自己的研究結論上升為黨和國家的意志,并借國家之力,圖繪出智庫公信力這個完美的“圓”。例如,根據(jù)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huán)境修復中心主任陳同斌介紹,該所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土壤修復的研究,而這,并不是時下國家層面的“戰(zhàn)略需要”。然而,一些專家卻對此津津樂道、樂此不疲,還一直根據(jù)公眾和某些業(yè)內(nèi)外人士的主觀臆斷,把化肥視為導致農(nóng)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元兇,并致力于研究相應的解決辦法。殊不知,我國的化肥 (磷肥)重金屬含量只有美國的百分之幾,而且施用歷史也只有美國的1/3,也就是說,我國的土壤污染與磷肥的使用關聯(lián)不大。這樣的研究,即使理論再深刻、再正確,實際效用卻不大,對于提高專家的公信力和擴大專家的影響力而言,更是勞而無功。有鑒于此,新型智庫建設必須要有“國家”意識或“戰(zhàn)略”意識,要圍繞國家需要、參照公眾的“關心度”來確立自己的研究重點;與此同時,要據(jù)此改革評價制度,建立以社會、政府、企業(yè)等用戶為主的評價機制,把解決國家重大需求和實際貢獻作為核心標準。正如《意見》第十六條所規(guī)定的那樣,“深化成果評價和應用轉化機制改革。完善以質量創(chuàng)新和實際貢獻為導向的評價辦法,構建用戶評價、同行評價、社會評價相結合的指標體系”。唯其如此,智庫才能真正從“后衛(wèi)”變成“前鋒”,從“邊緣”走向“前沿”,從“單向”轉為“互動”,最后演變?yōu)椤鞍傩招诺眠^、行業(yè)靠得住、政府用得上”的強大公信力。
(二)強化理論的應用性,就是要實現(xiàn)“解釋世界”向“改變世界”的認識論躍遷
公信力,只是智庫建設中潛在或可能的軟實力,要想將這里的“潛在”轉化為“存在”、“可能”轉化為“現(xiàn)實”,那么,智庫的每一項主張、每一個觀念,都必須緊密結合實際,以現(xiàn)實的需要為需要,以解決現(xiàn)實問題為向度,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遺憾的是,國內(nèi)現(xiàn)有的某些智庫,尤其是高校智庫,熱衷于純學術研究。他們把知識的客觀性和學術的純粹性當做自身的“崇高品質”,這種“知識論路向”導致他們嚴重脫離實際,在概念或范疇里“兜圈子”——不是關注“此岸世界”,而是關注“彼岸世界”;不是生活于現(xiàn)實世界或“市民社會”,而是生活在“概念的王國”或“天上的云霧”中,結果,其研究成果必然像馬克思所謂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那樣——因缺少現(xiàn)實性或應用性而不得不“束縛在塵封的閣樓里,供老鼠用牙齒去批判”;其研究活動也就成了與青年黑格爾派類似的活動——“想象的主體想象的活動”。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4頁。因此,智庫應明晰自己的角色定位、功能使命。對于我國的各項社會政策或目標、措施等,智庫專家們應從傳統(tǒng)的“解讀”模式向“前瞻型建議”轉變——不僅要對其進行“可行性分析”,而且要對其進行“執(zhí)行性評估”;不僅要在書齋里研究,而且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選拔推薦優(yōu)秀學者到實際部門掛職鍛煉,參與政策制定,支持他們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產(chǎn)出實用的咨政建議。②秦惠民等:《我國高校智庫建設相關問題及對策研究》,《中國高??萍肌?014年第4期。此外,還要根據(jù)《意見》的要求,“建立智庫成果報告制度,拓寬成果應用轉化渠道,提高轉化效率”。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明確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頁。這里的所謂“根本”就是國家的需要、實際的需要、群眾的需要、現(xiàn)實的需要,一句話:實踐的需要。也只有抓住了這樣的“根本”,我們的智庫才夠“掌握群眾”,作為群眾的“精神武器”外化為現(xiàn)實的“物質力量”。
(三)訴求理論的通俗性,就是要保持研究結論的大眾化或通俗化
近年來,一些專家為了顯示自己的專業(yè)功底或深厚的知識底蘊,常常以專業(yè)的“話語系統(tǒng)”而不是普通的“人話”來表征自己的見解,如各種抽象晦澀的符號、數(shù)字等等,它們就像醫(yī)生所開處方中的字體那樣,讓公眾閱之如墜五里云霧,這就給各種“誤讀”埋下了伏筆,造成專家公信力的遮蔽。當前,在社會事件和公共問題的專家分析中,各學科專業(yè)名詞迭出,很多高學歷但非專業(yè)的人士尚且看不懂、想不通,就更別說普通的人民大眾了。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高深的語言通俗化、抽象的內(nèi)容形象化,這才是智庫建設應有的話語表征方式,是智庫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最終被市民廣泛接受與認同的邏輯。例如,在生態(tài)文明智庫方面,作為國家環(huán)境保護部確定的全國唯一的規(guī)劃編制試點省份,山東省的做法值得效仿或借鑒。該省公布的“十二五”環(huán)保規(guī)劃目標明確寫著:“水要有魚,大氣要清?!?012年該省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生態(tài)山東”,以“藍天白云,繁星閃爍”作為環(huán)保目標。這樣的通俗化表達受到了業(yè)內(nèi)專家的一致好評。2012年2月20日,山東省人大代表、省環(huán)保廳廳長張波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把專業(yè)層面的東西翻譯成公眾比較容易理解的語言,是為了讓社會更容易理解,這是山東的一個有益的探索。④單保江:《交出“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環(huán)保答卷》,《經(jīng)濟日報》2012年3月9日。
(一)合作化相關部門,就是聯(lián)合所有與該問題相關的產(chǎn)、學、研各個單位合作攻關
《意見》指出:要深化研究體制改革,鼓勵智庫與實際部門開展合作研究,提高研究工作的針對性,要注重搭建智庫間互聯(lián)互通的信息共享平臺。我們看到,智庫要想發(fā)揮好自己的決策咨詢功能,就絕不能僅僅關注單方面的問題。例如,環(huán)境問題的決策咨詢,還涉及諸如政治問題、經(jīng)濟問題、社會問題、文化問題等諸多方面。為此,我們建設的新型智庫要有“協(xié)同創(chuàng)新”意識,也就是要協(xié)同體制機制改革,強化校府、所府、校校、所所、校所等合作,形成強強聯(lián)合、優(yōu)勢互補、深度融合的協(xié)作機制,絕不能自以為是,單打獨斗。在“推進黨政部門、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高校、軍隊、科技和企業(yè)、社會其他智庫協(xié)調發(fā)展”①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5年第4期。的同時,推進自己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否則,我們的智庫必然失去自身的專業(yè)優(yōu)勢和學術優(yōu)勢,當面對國家重大戰(zhàn)略問題和相關公共政策問題的綜合研究時,必然表現(xiàn)出明顯的研究合力不足、學科合力不足、人員合力不足、機構合力不足,導致研究中“碎片化”現(xiàn)象嚴重。
(二)合作化相關部門,就是要實現(xiàn)智庫內(nèi)部各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開展立體交叉式的非線性研究
科學、客觀、切實有效,這是智庫公信力得以生成和發(fā)展的認識論緣起。為此,僅依靠單方面知識構成的專家、學者是難以形成“研究合力”的。各專業(yè)型智庫要鼓勵內(nèi)部各學科專家的相互交流、協(xié)同創(chuàng)新,要建立小范圍的人員合作機制、成果共享機制、創(chuàng)新文化機制等。再者,鑒于重大戰(zhàn)略問題以及各型社會問題和自然學科問題的復雜性成因,科研方式的綜合化、交叉化的趨勢不可避免。因此,我們的智庫還要從以往分門別類式的研究問題,逐步發(fā)展到從整體上予以綜合研究。例如,關于生態(tài)平衡的問題,如果單靠環(huán)境科學領域的學者僅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然演變維度來研究,是不能充分闡明它的演變規(guī)律的;只有把環(huán)境科學與人文學科的學者組合起來,將生態(tài)系統(tǒng)和人類經(jīng)濟社會系統(tǒng)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才可能徹底揭示生態(tài)平衡問題的本質,闡明它從平衡到不平衡,又從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就此形成科學客觀、富有成效的決策參考意見。②許振亮等:《國際環(huán)境科學熱點研究領域的分析》,《第二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研討會暨科學學與科學計量學國際學術論壇2006年論文集》,未出版,2006年9月。由此,我們的新型智庫建設才能賦予自身以科學的“剛性”與“硬度”,智庫才能保證自身公信力的經(jīng)久不衰。
(三)多元化主體參與,就是要引入公眾參與制度
“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不同政策建議的切磋爭鳴、平等討論,創(chuàng)造有利于智庫發(fā)揮作用、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環(huán)境”,這是《意見》規(guī)定的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基本原則”。為此,我國的創(chuàng)新智庫建設,必須要在咨政服務過程中注重公眾的廣泛參與,建立公眾參與的組織機制,增強公眾參與決策咨詢制訂的積極性和力度;同時,應構建與政府、企業(yè)和公眾的合作伙伴關系,改變政府部門一味以專家為政策規(guī)劃主體和相關規(guī)劃編制的傳統(tǒng)做法。例如,在涉及環(huán)境問題的重大工程或項目決策之前,多征求社會公眾尤其是環(huán)境利益相關者的意見。能否做到這一點,不僅關涉到智庫影響力和公信力,且關涉到相關項目所在地的和諧與穩(wěn)定。在這方面,發(fā)生在杭州的教訓非常值得反思:2014年5月10日,杭州余杭區(qū)大量群眾為抗議市政府垃圾焚燒發(fā)電廠項目,涌上杭徽高速余杭段,導致交通長時間中斷和部分人員受傷。這似乎不能怪人民群眾,也不能責怪政府部門,因為,站在政府的立場考慮:全市目前每天的垃圾處理能力已經(jīng)嚴重跟不上垃圾產(chǎn)生的速度,每天約有超過5 000噸的垃圾因得不到及時處理而不得不直接填埋;站在民眾的立場考慮:垃圾焚燒必然影響環(huán)境質量和身體健康,甚至影響到項目所在地的物業(yè)產(chǎn)值。政府和群眾似乎都情有可原,那么還有什么因素該為此負責呢?答案顯然是該項目決策和環(huán)評過程中的公眾缺位。后經(jīng)杭州市政府反復向公眾解釋,多次邀請公眾參與討論決策,并保證項目在沒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公眾理解支持的情況下絕不開工,事態(tài)方才得以平息。③朱明剛:《突發(fā)事件挑戰(zhàn)政府應對能力——杭州垃圾焚燒項目致民眾聚集事件輿情分析》,《中國報業(yè)》2014年第11期。
(四)多元化主體參與,就是要打破專家參與不平衡的現(xiàn)狀
古語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智庫咨詢決策的科學化程度與同行專家參與制的完善程度是成正相關的。因為公共決策的復雜性往往超出決策者的想象,如果對此缺乏認識,決策組織者無意或故意拒絕某些方面專家的參與,那么,決策中的疏漏就必然在所難免。近年來一些炙手可熱的偽專家四處散布不負責任的言論,這與真正專家的辯論缺失和交鋒的“空場”不無關系。某些專家同行或出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看客心態(tài),或出于“與人為善,明哲保身”的傳統(tǒng)心理,對于偽專家們的不當言論或聽之任之,或袖手旁觀,或一團和氣。殊不知,沉默就是最大的犯罪,真理往往越辯越明。例如,若就每個環(huán)境事件或環(huán)保問題,建立專家辯論或博弈機制,那么上述現(xiàn)象必然會得到有效的遏制。專家參與“缺場”的問題國外也遇到過。美國1972年通過的《聯(lián)邦咨詢委員會法》就是用來規(guī)范專家的決策參與的。該法對咨詢委員會中專家的平衡性、中立性和開放性都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它要求咨詢專家的組成必須兼顧知識結構的平衡和利益平衡,要求引入和決策有利害關系的非專家成員監(jiān)督專家咨詢委員會的活動。按該法的規(guī)定,專家咨詢過程必須透明,相關文檔要向公眾公開。①[美]《聯(lián)邦咨詢委員會法》,蘇苗罕譯,《行政法學研究》2006年第11期。我國進行類似的立法可能尚需時日,但對于該法案的核心思想,我國在建設新型智庫過程中完全可以借鑒。
(一)重塑學品人品,就是要智庫專家們樹立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張子語錄》),這是自古以來“士大夫”的畢生追求,也是文人學士“氣節(jié)”與“風骨”的外化與表征,還是當今社會公眾對智庫專家的心理期待與價值設定。還是在《調查》中,高達68.5%的人認為,專家應“秉持公共知識分子的良知與立場,為社會公眾代言”;57.5%的人認為,專家要“超越自身職業(yè)或階層局限,站在國家特別是老百姓利益的角度思考問題”。在當今“磚家”滿天飛的年代,智庫專家要重拾“使心正身修,措之行事,俯仰無愧而已”②張 翰:《松窗夢語》卷4《士子紀·子部》。的知識分子風范,也要保持知識分子的底線和良知,否則必然遭遇社會大眾無情的嘲諷。例如,據(jù)《杭州日報》報道,在2008年11月18日于廣州舉行的中國森林城市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蔣有緒呼吁,政府對企業(yè)、甚至排放二氧化碳的市民征收生態(tài)稅,“可以考慮讓市民每個月買20塊錢的生態(tài)基金”;理由是:居民生活在地球上作為二氧化碳的排放者,應該為節(jié)能減排付出代價。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軒然大波,網(wǎng)絡上罵聲一片,后經(jīng)國家發(fā)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的糾正,眾怒才得以平息。③禾 刀:《征生態(tài)稅勿忘窮人經(jīng)濟學》,《人民法院報》2008年11月23日。日本當代作家村上春樹有云:“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墻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④[日]村上春樹:《永遠站在蛋這一邊》,《學習博覽》2009年第4期。??扇缃?,我國的專家學者們似乎更愿意站在石頭的一邊。背叛公眾利益的專家,實質背叛了知識分子的良心、褻瀆了知識分子的尊嚴,最終必然導致知識分子公信力的徹底喪失。
(二)重塑學品人品,就是要專家尊重科學的嚴肅性
真正的專家應該是在某個專業(yè)領域有著精深的造詣并獲得公認地位的人,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學術權威,因此,其所提出的每一個建議、每一個方案,都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科學含量,必須對自己的言論負責;對于超出自己專業(yè)范圍或認知能力的事件,絕不能“越界飛行”。例如,某地擬引入大型化工項目,所邀專家的職責就是對化學排放物的危害性作出技術性分析,對泄露風險的概率進行科學研判,但不可越俎代庖,替當?shù)卣彤數(shù)孛癖姏Q策能否興建化工廠的結論。還是在《調查》中,54.5%的人認為,專家應“敢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43.4%的人覺得,專家“說話有理有據(jù),別信口開河”。例如,生態(tài)文明智庫專家的優(yōu)勢在于,他們能夠就環(huán)境領域的某個問題,利用其專業(yè)知識做出科學或技術分析,對環(huán)境公共決策的方案或后果做出前瞻性的判斷;對于超出環(huán)境領域的問題或事項,智庫專家要本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科學精神,坦然相告。因此,新型智庫既要規(guī)定專家只在自己的“一畝二分地”里提出深刻性的見解,又要同時發(fā)表有針對性的權威咨詢意見。為此,第一,對于社會、政府欽點的專家,智庫應嚴格審視該專家的業(yè)務專長,絕不能“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讓專業(yè)不對口的學者“被專家”。第二,要求智庫專家發(fā)表意見時注意邊界條件,不講過頭話,⑤《是什么讓專家成了“磚家”》,《解放日報》2011年4月22日。同時說話要留有余地,要考慮到時間、空間的變化,向社會說明某個建議只是當下時空中的相對真理,“僅供參考”,絕不能文過飾非;對于自己沒把握的問題要勇于承認自己的“無知”,絕不能先使幾招令人眼花繚亂的新奇拳法,再東躲西藏打打太極,如此回答看似有模有樣,肚里卻沒有真材實料;不知道的人以為他是“世外高人”掃地僧,扒開偽裝一看卻是“空心蘿卜”伏地魔?、蕖哆€有多少閆沛東式的“磚家”》,《現(xiàn)代快報》2011年12月7日。
(三)善用公共媒體,就是要善于借助媒體的力量塑造智庫公信力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的新媒體傳播革命方興未艾,這對政府的公共決策產(chǎn)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發(fā)生在2015年初的第一個公共事件——柴靜《穹頂之下》的發(fā)布——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2015年2月28日上午,人民網(wǎng)發(fā)布了《柴靜調查:穹頂之下》的專題和專訪柴靜的文章,當天中午,該紀錄片上線各大視頻網(wǎng)站,引爆了公眾對該紀錄片的高度關注和對霧霾的激烈討論,以致有網(wǎng)民發(fā)帖說“朋友圈被刷了屏”。2015年3月2日,環(huán)保部長陳吉寧在與媒體見面座談會上就此指出:“柴靜的紀錄片也恰恰反映了新媒體時代,政府、社會和媒體之間如何互動的問題,應共同把大家的環(huán)保意識提高,推動環(huán)保工作的開展,來面對我們今天恐怕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的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雹佟董h(huán)保部部長陳吉寧:改變環(huán)保不守法的常態(tài)》,《海東時報》2015年3月5日??梢姡滦椭菐煲朴没ヂ?lián)網(wǎng)、新媒體,推動研究成果和咨詢意見的大眾化和現(xiàn)實化,促進智庫決策咨詢的理性政治、社會共治,法律專治;要積極開展輿論引導,推動理性、建設性的公眾參與。在2015年6月1日舉行的首屆全國環(huán)境互聯(lián)網(wǎng)會議上,環(huán)保部副部長潘岳就指出:“互聯(lián)網(wǎng)和新媒體已成為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推動力量,這是不以任何人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趨勢;互聯(lián)網(wǎng)促進了公眾環(huán)境意識的進一步覺醒,也使得公眾參與環(huán)境保護的方式更加多元、自主和開放。”②劉少華:《“互聯(lián)網(wǎng)+”開啟環(huán)保新思維》,《人民日報》(海外版)2015年6月13日。因此,新型智庫建設,要根據(jù)社會環(huán)境大勢,樹立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充分認識新媒體的重大作用,積極建設自己的新媒體,善用自己的新媒體,加強與公眾、社會、政府等有關部門的交流與溝通,將自媒體與外媒體、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體結合起來,形成四位一體的“交往”網(wǎng)絡,以此推動智庫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擴大自身的影響力。久而久之,這種影響力,就必然轉化為社會公信力。
(四)善用公共媒體,就是在面對媒體采訪時謹言慎行,字斟句酌
專家公信力的式微,除專家本身的“問題言行”外,媒體的推波助瀾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這一點,在接受《調查》的對象中,得到了28.5%的人認同,同時也為近年來關于兩會“雷人提案”的報道所論證。事實上,“雷人”的代表或委員未必有那么多,但媒體的選擇放大了負面的傳播效果?!袄兹说臉撕?,是媒體粘貼的。有的提案議案其實本不雷人,而是媒體斷章取義的結果,把接受采訪時的只言片語單獨拎出來,刻意制造爭議,以吸引眼球和方便批評。有的則在報道中將代表委員的建議刻意漫畫化,或者簡縮成一句有新聞興奮點的標題,或者用娛樂化的視角去報道代表委員言論,制造出雷人的效果,誤導輿論。甚至有記者為了出新聞,誘導一些口無遮攔的明星委員隨口說出一些易引起爭議的話,然后如獲至寶地做成大新聞,于是就成了雷人提案”。③曹 林:《“雷人提案”疑是媒體制造的偽議題》,《中國青年報》2011年3月4日。因此,新型智庫要培養(yǎng)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在與媒體交往時,不但要字斟句酌,而且要“建立專業(yè)性的辟謠機構或辟謠發(fā)言人制度,在面對謠言時能夠深入調查,采用規(guī)范化的語言和話語厘清事實、闡明真相”。④趙麗濤:《地方政府辟謠的困境分析及其應對策略研究》,《云南社會科學》2014年第2期。
(責任編輯 廖國強)
A New Think-Tank:A Start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redibility
SUN Daojin
Credibility is a logic presupposition for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 new thinktank.In this era of“dispelling authority”and“disenchantment experts”,to enhance the credibility should become a prior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think-tank,which,therefore,must reform the employment mechanism,implement a strict management system,overcome the“fear of rights”,stay a?way from the“syndrome of worshipping the rich”,consolidate specialized foundations,condense aca?demic orientations,strengthen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ories,appeal for the popularity of theories,pro?mote the cooperation among relevant departments, diversify the subject participation, remodel academic and moral qualities,make the best use of public media,and so on.
new think-tank,credibility,enhancement,approach
C932
A
1001—778X(2016)06—016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