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燕
(滄州師范學院文學院,河北滄州 061001)
應制詩是封建王朝中臣下應帝王之命而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品。文治武功都有較大成就的乾隆皇帝,一生酷愛詩文,其詩歌作品高達42613首,幾乎與《全唐詩》所收詩作數(shù)量相埒。乾隆皇帝對于詩歌的特殊喜好直接影響到館閣文臣對于應制詩的創(chuàng)作熱情。紀昀作為最受乾隆皇帝青睞的翰林儒士,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應制詩。紀昀收錄在《御覽詩》中的詩作皆屬于應制詩范疇。應制詩因是臣下奉和帝王的詩作,在命題、內(nèi)容諸方面頗多局限,頌升平、美風俗成為應制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難以抒發(fā)出詩人的真情實感。但是文采超群的紀昀,卻能突破應制詩在題材內(nèi)容的鎖鏈,使應制詩別具韻味。
縱觀紀昀的八卷應制詩歌,出現(xiàn)最多的是“恭和”“賜宴”“即席”“席中”“殿”“閣”等字眼,這反映出了這些應制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如《恭和御制紫光閣賜宴外藩并荷蘭國使臣作原韻》《恭和御制節(jié)前御園賜宴席中得句原韻》《恭和御制至避暑山莊即事得句原韻》等。這些詩作都出自宮廷,或是宴飲,或是游園,或是賜茶,均是陪在君王左右日常所唱和的詩歌。這些題材也都是文人詩創(chuàng)作的主要題材,自北宋以來便是如此。紀昀在這樣的題材中將詩歌寫得清新脫俗,不落窠臼,表現(xiàn)了其獨到的觀察力與創(chuàng)作力,如《恭和圣制雨六月十七日原韻》:
雨過晴偏好,晴余雨又宜。青山如膏沐,綠葉如華滋。泉漲鳴相答,花欹重欲垂。斜陽邀睿賞,更喜對煙姿。[1](P437)這首應制詩歌清新脫俗,細致刻畫了新雨初晴時的景物與心情。詩歌第一句就準確刻畫出了雨過天晴那一剎那的心情,“晴余雨又宜”一句寫出了對“雨”與“晴”同樣的喜愛。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寫出了雨后的樹木如新、溪水潺潺、花潤欲滴的姿態(tài),描繪得細致入微,詩人的心境也表現(xiàn)在這景色之中。尾聯(lián)回到了應制唱和的主題上,寫出了欲與君王同賞佳境的心情。這首唱和皇帝的詩作,沒有傳統(tǒng)恭和圣制詩歌對君王的一味吹捧,而是將重點落在景物的描寫上,最后也將君王與臣子放在同樣的地位上來描寫,表現(xiàn)了紀昀作為文學侍從不卑不亢的氣節(jié)。再如其《恭和圣制有真意軒原韻》:
軒名采取陶潛句,更比陶潛見理真。天下平從誠意始,三才萬象總陶甄。[1](P433)
在這首詩歌中,紀昀并沒有對真意軒的外貌和周圍環(huán)境做任何刻畫描繪,而是抓住“真意軒”的名字展開創(chuàng)作,以“天下平從誠意始”來勸說君王,使這首應制詩歌成了一首進諫的詩歌,從另一個角度展現(xiàn)了紀昀以天下為重的侍臣責任。對于平常唱和應制的小題材都能寫出其獨有的心意,在對于較大題材的把握上紀昀更是匠心獨具。
紀昀在朝為官的數(shù)十年正值乾隆盛世,期間經(jīng)歷了許多諸如“平定大小和卓”“土爾扈特東歸”“千叟宴”等重大歷史事件。在這些事件中,紀昀作為第一目擊人用詩歌的形式將其記錄下來。這些詩歌作為恭和圣制的一部分,自然少不了為乾隆皇帝歌功頌德的成分,但更多的卻是用宏大的筆法將當時真實的情景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下來。這些詩歌體制較長,氣勢磅礴,展現(xiàn)了紀昀對大題材的駕馭能力。如《御試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詩》:
化超三古,元功被八紘。圣朝能格遠,絕域盡輸誠。往者呈孤指,俄然月窟平。威棱震濛汜,兵氣掃攙槍。赤坂驍騰度,黃云指顧潸。峰開回樂雪,跡陋受降城。別部留余種,當年早遠行。慕容隨馬徙,蠻氏怯蝸爭。杳隔羅叉地,空傳贊普名。冰霜途久阻,葵藿意常傾。貢篚先遙至,宸章憶載庚。初來瞻禁御,早已仰天聲。邇?nèi)諡鯇O部,全歸定遠營。隨陽都似雁,出谷盡如鶯。喜近層霄路,無辭八月程。自歌唐莋曲,不假貳師征。東道艱難達,西琛拜跪擎。露章飛入告,星使遠相迎。綏輯勞都護,金銀發(fā)水衡。流離憐瑣尾,奔走憫孤煢。湯綱原常祝,堯天許再生。寒巖俱變暖,枯卉忽含萌。踴躍瞻風意,殷勤獻曝情。黃龍何用約,白馬不須盟。恰值慈云普,方恢壽宇宏。感恩齊挾纊,效祝愿稱觥。紫塞沿冰谷,丹梯覲玉京。省方隨日馭,大狝侍霓旌。益地圖新啟,鈞天樂正鳴。殽蒸雕俎列,酒醴羽觴盈。帶礪崇封賜,衣冠異數(shù)榮。試看歌舞樂,真覺畏懷并。從此皇風暢,彌彰帝道享。梯航遍陬澨,赍贐集寰瀛。清宴三靈葉,升恒兩曜貞。名功蔥嶺石,萬古峙崢嶸。[1](P457)
這首應制詩歌氣勢磅礴,用宏大的筆法簡要記錄了土爾扈特部從西域離開中國到重新回歸祖國的過程。其中也自然少不了對皇恩浩蕩的贊頌,但史詩般的敘事描寫使整首詩歌體現(xiàn)出極高的藝術成就。
紀昀的應制詩歌題材繁多,除此以外還有“宴飲類”的《恭和御制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原韻》《恭和御制新正重華宮茶宴諸王大學士及內(nèi)廷翰林等用職貢圖聯(lián)句復得二律原韻》等,“游園類”的《恭和圣制舒山館原韻》《恭和圣制戒得堂志愧原韻》等,“紀行類”的《恭和圣制出古北口原韻》《恭和圣制永佑寺瞻禮再疊丙辰詩韻原韻》等。這些大量的“恭和圣制”體詩歌反應了作為封建文臣不得不常伴君王左右,為嗜好吟詩作賦的君王隨聲附和。紀昀的“恭和圣制”體詩歌數(shù)量多而且雜,風格不盡統(tǒng)一,反應了其對唱和詩歌的理解變化及其詩作的逐步成熟。
在唱和詩歌中,存在著就原題材單純唱和的問題,即為唱和而唱和,這是唱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個困境。如果唱和詩歌只停留在這個層面上,即便藝術手法再怎么出色也不能算得上是上乘之作。紀昀身居翰林,作為皇帝身邊的近臣,創(chuàng)作為皇帝歌功頌德的詩作是避免不了的。對皇帝贊美之詞是唱和詩歌的一個藩籬,紀昀不能越此藩籬,還必須寫出具備一定水準的詩歌,要做到這兩點是比較難的。身居翰林數(shù)十年,與皇帝詩歌唱酬也便有數(shù)十年,在這些歲月中,紀昀的詩歌創(chuàng)作手法逐漸成熟。對于唱和應酬的詩歌也更加駕輕就熟,不同題材類型之間處理得得心應手。紀昀在詩歌唱和的同時,巧妙地將唱和內(nèi)容加以提升,使唱和詩歌走出了困境。
在處理較為輕松的題材時,紀昀的詩歌語言較為輕松活泛,如《恭和圣制山雨原韻》:
剛是嘉禾望雨期,群峰倏然冪煙絲。流云漸覺隨風合,甘澍行看應候滋。山澤已通方醞釀,耰鋤未晚莫噫嘻。終須滿慰三農(nóng)愿,更擬抽毫敬賦之。[1](P401)
這首詩作是唱和的《山雨》,整首詩歌落筆輕盈,節(jié)奏輕緩,文字間彌漫著一種對于好雨知期的喜悅。同時詩人不忘百姓,由好雨想到百姓的愿望,也是對圣主的提醒和進諫。對于這種題材輕松的唱和詩歌,紀昀多寫得輕松自由,但總是不忘在詩歌尾部提升詩旨,將全詩的重心放到江山社稷上來。再如《恭和圣制齋宮夜雨四月初四日夜原韻》:
精禋蠲潔宿瑤宮,昭事恒存一念中。才屆期先云叆叇,未申祈已雨空濛。齋三日定通天鑒,綏萬邦宜卜歲豐。洪范八徵恭作肅,應知造化在皇衷。[1](P439)
這首詩寫皇帝齋戒求雨,皇帝的精誠感化上天而雨至,祈禱這一年能風調(diào)雨順。尾聯(lián)寫到百姓的造化全在于皇帝一人,表達了紀昀作為封建士大夫?qū)ιn生黎民的關懷。再如之后唱和的《恭和圣制喜晴六月初五日原韻》:
關山行子愿天晴,農(nóng)喜秋田雨后耕。自是天心符圣意,人人各得慰其情。[1](P434)
此詩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題材不同,但作品的主旨依舊放在了黎民蒼生之上。在處理一些宏大的題材上,紀昀能充分發(fā)揮詩歌的表現(xiàn)力,運用各種藝術形式將唱和詩創(chuàng)作成高水平的敘事長詩。
紀昀在朝數(shù)十載,是乾隆一朝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目擊者。作為翰林文士的他,用詩歌的形式將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記錄下來,并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敘事長詩。這些宏大題材的詩歌本身內(nèi)在的價值就大于宴飲唱酬類的雜詩,但由于題材重大、篇幅較長,在藝術上更難于把握,更加考驗詩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能力。在《御覽詩》第六卷以后多錄入這種長篇的敘事詩歌,如《西域入朝大閱禮成恭紀三十首》《平定回部凱歌十二章》《三巡江浙恭紀二百韻》等。這些詩歌紀錄了當時歷史事件發(fā)生的真實情景,以及作者對事件的感受和評論。例如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軍在西域平定了準噶爾和大小和卓,西域右部哈薩克、布魯特、塔什罕三部歸附清朝,遣使來朝。十一月,皇帝在南苑舉行盛大閱兵式,西域使臣侍駕參加閱兵大禮。紀昀參加此次大禮,并作《西域入朝大閱禮成恭紀三十首》一詩。全詩由三十首律詩組成,紀昀以平聲三十韻為序,前十五首頌歌了朝廷收復新疆的偉大壯舉,后十五首記敘了大閱禮的雄壯軍威。三十首詩敘事兼抒情,完整記錄了西域降部入朝覲見的過程。全詩第一首開篇題旨“懷柔控制相兼用,應識君王睿略雄”,贊揚乾隆皇帝的懷柔和控制相兼、使四夷來朝的功績。第二首至第三十首分篇描繪各種盛大儀式場景,氣勢恢宏的儀仗描寫展現(xiàn)了天朝無上的威嚴。在對現(xiàn)實儀式的描寫中還夾雜了詩人對西域戰(zhàn)場的部分想象——昔日的苦戰(zhàn)才得來今日的西域來朝。通過對戰(zhàn)場上英勇將士的想象刻畫,進一步展現(xiàn)了天朝的赫赫武功!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二次南巡,紀昀伴駕,沿途作《二巡江浙恭紀三十首》呈進御覽,又一次在皇帝面前展示了他的卓越才華。這三十首律詩嚴格按照三十個平聲韻部順序來寫。詩歌內(nèi)容按紀行方式,從起駕到回鑾,依次記述,記事與用韻兩相照應,恰到好處。用韻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基本條件,而近體詩一般用平聲韻。在平水韻中,平聲韻有三十個韻部,上下平聲各十五韻部。如果要按詩的韻部順序去創(chuàng)作詩歌,沒有很高的才力和足夠的藝術技巧是非常難的。然而紀昀就是要難中見巧,三十首詩歌嚴格依據(jù)平聲韻部尋找合適的詞句,驅(qū)遣詞藻,協(xié)調(diào)平仄,鋪排韻律,精心雕琢,卻又不露斧痕。如第一首用上平聲一東韻統(tǒng)領全局:
日馭臨南服,時巡問土風。封疆淮海界,星野女牛宮。路遠江天外,春深輦道中。閭閻歌舞意,還與舊時同。[1](P441)
接下來的幾首是追述前度南巡,想象南方各省士民盼望巡幸,記錄皇上允準南下,然后記載因事緩行。在作了充分鋪墊之后,于第六首用六魚韻寫起鑾出發(fā):
絳節(jié)凌晨發(fā),開年十日余。一聲青鳥后,三候李花初。列宿騰房駟,中天運斗車。遙看星紀野,佳氣滿晴虛。[1](P441)
當寫到橫渡長江的一首,用十二文韻:
南北一江分,揚舲渡水云。風生青雀舫,天遠白鷗群。旌旆凌波出,歌謠隔岸聞。又迎仙仗過,魚鳥亦欣欣。[1](P442)
后面的詩作把帝王在南巡過程中頒詔布恩、問農(nóng)免稅、召對試士、起復廢員、考察生員、祭祀河神、趨賁孔林等重大活動都用五言律詩的形式記錄下來。這組詩的最后一首用下平聲十五咸韻以自己有幸迎鑾獻頌結束全篇:
微賤逢昌運,叨登禁御嚴。西清披玉字,東觀列冰銜。未得青絲鞚,親隨翠玉帆。迎鑾恭獻頌,一曲和韶咸。[1](P443)
紀昀的這些應制長詩在唱和應制詩中是一個特例,乾隆皇帝并沒有唱和的原詩,而是君王要求文臣作詩記錄。應君王之命而創(chuàng)作詩歌,對文臣來說本身就是一件很嚴肅又很榮幸的事情。這種題材宏大的應制長詩使紀昀得到乾隆皇帝的青睞,留下“學問素優(yōu)”[2]的印象,這些詩也為我們記錄了乾嘉盛世的繁榮景象。
總而言之,紀昀作為館閣文臣,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應制詩,其作品雖也有為皇帝歌功頌德的因素,但他卻能突破藩籬,拓寬應制詩歌的題材范圍,提升應制詩歌的唱和內(nèi)涵,用宏大的長篇應制詩去記錄王朝的重大事件,從而使應制詩歌富于才情,顯現(xiàn)出了紀昀卓越的詩歌才華。這也是紀昀能在清代詩壇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1]孫致中,吳恩揚,王沛霖,等.紀昀文集(第一冊)[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2]清高宗實錄(影印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