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穎
不少教師都有這樣的頭疼問題:學生買了一大堆課外書,卻不愛看。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成為“悅讀”呢?找到適切的方法非常重要。
首先,要給學生充分的選書的自由,除了教科書和不良書籍之外,幾乎不設(shè)限制。當然,可以優(yōu)先選擇教師推薦的書。其次,不能給學生造成任何讀書的壓力和負擔。通常,不要求學生提交讀后感或摘抄,也不檢查學生讀懂了哪些字、詞、句。第三,讓學生充分重視閱讀,給閱讀留有相對固定的時間,沒有特殊的情況不隨便取消或者調(diào)換。第四,要采用學生最感興趣的分享方式。
對于低年段的學生來說,教師不妨采用比賽記憶的方式,讓學生互相提問書中已經(jīng)給出明確答案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信息。這類問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回憶書中的情節(jié),還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細心閱讀的習慣。但這類問題的設(shè)置不宜過多,否則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
對中年級段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問一些主觀評價類的問題,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如“書中你最喜歡哪個人物?”“如果讓你把故事改編成電影,你會選擇故事中的哪些情節(jié)?”等等。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分析、梳理書中的內(nèi)容。在提這類問題時,教師要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只有營造寬松的發(fā)言氛圍,學生才會更樂于表達。
對于高年級段的學生,問題可以設(shè)置得更具有開放性。如“你相信書中的故事是真實的嗎?”“你對主人公的結(jié)局滿意嗎?”“如果讓你重新設(shè)計這個故事,你想增加或者減少哪些情節(jié)呢?”等等。
不過,要注意的是,在和學生分享閱讀感受的時候,如果所提的問題學生沒什么話可說,教師可以轉(zhuǎn)移話題,一定不要強撐下去,以免降低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從學生自己的問題中挑選出一個來討論。
營造平等的討論氛圍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那么,在對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評價時,如何才能做到自然真誠,讓學生暢所欲言呢?
一是少用“為什么”?!盀槭裁础睅в幸环N質(zhì)問的性質(zhì),所以用“為什么”來開啟談話并非明智之舉。教師可以用一些替代性的句子達到同樣的目的,例如“說來聽聽”“你怎么看”“你覺得如何”等等。這樣的話語會讓學生覺得教師是真的想知道自己的想法、想?yún)⑴c平等的討論,而非居高臨下的質(zhì)問。在這樣的交流中,學生自然就會產(chǎn)生交流的欲望。
二是少“發(fā)表高見”。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多開口,不要著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因為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教師的意見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在他們看來,教師比自己懂得多,總能給出問題的正確答案。所以,教師應學會用“傾聽”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只要言之有據(jù),任何觀點都是值得人尊重和欣賞的;并非所有的問題都只有一個答案,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種“傾聽”方式的優(yōu)點還在于告訴學生,在書籍和知識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成人未必就比孩子懂得多。
此外,教師也不要總用“對、錯、好、壞”來簡單評價學生的看法,更不要想一次性解決所有的問題,使學生失去興趣。有時候,留下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不僅能讓學生對再次討論產(chǎn)生期待,還能激發(fā)他們深入閱讀和探究的興趣。
當然,以上三種方法的運用必須建立在教師對討論的書籍有深入解讀的基礎(chǔ)上。教師對所要討論的書了解得越深入,就越能理解學生想表達的看法,同時也更清楚如何針對書中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