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良,趙宏偉,李保全,胡天強,劉 靜
MRI與MR擴散成像在顳葉癲癇中的臨床診斷價值
張國良,趙宏偉,李保全,胡天強,劉靜
磁共振成像(MRI);擴散成像(MR);顳葉癲癇;臨床應用
顳葉癲癇是臨床上一種難治性癲癇,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經(jīng)過臨床研究證實,造成顳葉癲癇的常見原因是海馬硬化,而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治療。術前對癇灶的定位、定側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因此,需要加強對顳葉癲癇的診斷[1]。目前臨床上主要應用的有神經(jīng)電生理學定位技術和神經(jīng)影像學定位技術,如MRI、磁共振波譜分析(MRS)、彌散張量成像(DTI)、PET等,筆者回顧分析所在醫(yī)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間收治的60例顳葉癲癇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MRI與MR擴散成像在顳葉癲癇中臨床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入院接受治療的癲癇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10~56歲,平均(29.84±3.55)歲;病程2~11年?;颊叱跏及l(fā)病年齡4~40歲,平均13歲。
1.2入選標準(1)本組所有患者均符合癲癇的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內(nèi)側顳葉癲癇發(fā)作癥狀。(3)患者均例行MR檢查,未見腦腫瘤。(4)均無其他系統(tǒng)疾病,肝腎功能均正常。(5)均無腦血管疾病和先天發(fā)育畸形等結構性病變。(6)均經(jīng)臨床確診為單側TLS,且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為HS。
1.3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顳葉癲癇患者,本組患者行MRI檢查,分析其影像表現(xiàn),并與患者手術病理以及腦電圖結果進行對照。(1)患者行常規(guī)MRI序列檢查。層間距2~3 mm,層厚5~6 mm,F(xiàn)OV 23 cm×23 cm,冠狀位和矢狀位TSET2WI,橫軸位SET1WI、TSET2WI。(2)FLAIR序列。應用垂直于海馬長軸的斜冠位,其中,有20例同時增加了矢狀位和軸位,參數(shù):層厚3 mm。層間隙1 mm,TR/TI/TE=10000 ms。其他的參數(shù)與常規(guī)序列大致相同。(3)DWI序列。平行于海馬長軸掃描,采用SS-EPI序列,參數(shù):層間距1 mm,掃描時間50 ms,F(xiàn)OV23 cm×23 cm。
1.4統(tǒng)計學分析資料整理分析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和方差分析等,計量資料以()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60例經(jīng)過手術病理檢查均為單側海馬硬化,左側24例,右側36例,腦電圖提示顳葉嵴波或慢波,而MRI提示:52例表現(xiàn)為海馬體積縮小,8例患者雙側體積無明顯變化。常規(guī)MRI顯示海馬斑片狀高信號22例,左側10例,右側11例,發(fā)現(xiàn)有結構性病變的患者符合排除性標準者12例,予以摒棄。FLAIR序列高信號32例,52例患側海馬頭部淺溝消失,20例患側顳葉白質萎縮,24例患側顳角擴大,20例患側環(huán)池增寬。
癲癇手術成功的關鍵在于致癇灶定位。癲癇病的種類很多,不同種類的癲癇病的治療也有很大的不同,癲癇病患者在接受治療前,一定要做好患者的診斷工作,這樣才會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而顳葉癲癇是目前臨床上手術成功率最高的一種癲癇類型[2]。顳葉癲癇主要發(fā)生于青年人,據(jù)臨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62%患者首次發(fā)作在15歲以前。導致癲癇發(fā)作的神經(jīng)元放電或損害影響到整個或部分顳葉的局限性癲癇[3]。這種形式的癲癇包括基本感覺(聽、嗅或味覺)或運動(扭轉或失語)發(fā)作,也可有精神性癲癇發(fā)作、精神感覺(錯覺性或幻覺性發(fā)作)或精神運動(自動性癲癇發(fā)作)癥狀。雖然目前手術的成功率較高,但是對于無影像學可見病灶的顳葉癲癇,致癇灶定位的準確性仍是導致手術失敗的主要因素[4]。因此,對于顳葉癲癇病的診斷對癲癇患者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臨床上根據(jù)患者的病史及臨床表現(xiàn),一般可做出初步診斷。腦電圖仍是最重要的癲癇診斷和癇灶定位方法。同時,需要與一些可能由顳葉部位的腫瘤、感染灶或血管畸形引起的癲癇相鑒別,影像學表現(xiàn)有助于做出明確的診斷。總之,綜合運用臨床MRI與MR擴散成像技術,能夠準確定位、定側、定性診斷顳葉癲癇,對于顳葉癲癇確診和治療具有良好的參考價值。
[1]郝謙謙,李迪彬,李殿友,等.PET/MRI異機融合圖形對影像學陰性的難治性顳葉癲癇手術療效的價值[J].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4,30(12):1262-1265.
[2]李豪剛,郭學軍,劉海輝,等.MRI與MR擴散成像在顳葉癲癇中臨床應用價值[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3,22(2):94-98.
[3]戴輝,賴力,周翰,等.MRI和1H-MRSI在顳葉癲癇中的對比研究[J].四川醫(yī)學,2012,33(2):348-350.
[4]周健,鮑民,翟鋒,等.MRI陰性的顳葉癲癇的外科治療[J].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1,27(12):1241-1243.
[2016-04-06收稿,2016-05-05修回]
[本文編輯:李思睿]
R445.2
B
10.14172/j.issn1671-4008.2016.11.017
463000河南駐馬店,解放軍159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張國良,趙宏偉,李保全,胡天強,劉靜)